主播,蜻蜓FM的新舊生意經

主播,蜻蜓FM的新舊生意經

牟欣(ID:醉蝶)也沒有想到自己竟能成為收入在“金字塔尖”的那群主播之一,畢竟距她成為全職主播才一年光景。

的確,她是幸運的。對於大多做主播的人來說,都面臨著這個行業“贏家通吃”的困境。正如醉蝶所說,“收入最多的永遠是金字塔頂尖的百分之二十的人,多數主播其實掙的都是辛苦錢。”

有的主播能月入上千萬,如曾有一名叫“崔阿扎”的YY主播震驚了不少人,因為其一週的“粉絲刷禮物”收入為1068萬元。不過也有近半數主播月入不足5000元。據《中國網絡主播生態調查報告》顯示,排名前5%的主播收入,佔到了平臺主播全部收入的92.8%,其中1%的主播就佔全體主播總收入的80%。

不過,在醉蝶看來,她的成功只是“順勢而為”,“一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收入的增長與行業的成長是正比關係。行業發展得快,收入就增長得快,這個行業從0到1,我們的收入也就實現了從0到1。”

而這個機遇的提供者,真正造勢的人,是她所在的平臺——“蜻蜓FM”。

01

謹慎的PUGC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扎堆到主播這個行業裡。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最嚮往的新興職業排行榜中,有54%的應屆生選擇了網絡主播。對於他們來講,這個行業代表著“名利雙收”。

今年7月,蜻蜓FM推出了素人主播招募活動“天聲計劃”。活動報名通道於7月16日在蜻蜓FMAPP開啟,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就吸引了3000餘名選手參加活動,提交作品近萬份。林棲也是其中一名參賽者,雖然現在還在讀研階段不過現在她的擇業目標就很明確,想做一名聲音主播,因為當主播不僅時間隨意,而且還有不錯的收入和粉絲。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洗牌了各行各業,帶來了共享單車、外賣等業全新產業爆發點,實現了一批又一批人的夢想。荔枝、喜馬拉雅、蜻蜓FM等音頻平臺也不例外,讓以醉蝶為代表的素人的聲音主播夢從此能生根發芽。

但相比於荔枝和喜馬拉雅,蜻蜓FM在實現用戶主播夢方面一直都顯得有些“保守”。荔枝FM和喜馬拉雅從一開始便全面開放了UGC策略,吸引了大量用戶生產內容,而以收錄電臺起家的蜻蜓FM雖然也一直在做“聲音主播”這門生意,但步子卻求慢求穩了些——一直咬著PUGC,不做UGC。

早在2015年,蜻蜓FM就在行業裡首次提出PUGC主播生態概念,並舉辦全球播主競技大賽,大規模邀請電臺主持人以及垂直領域意見領袖來開辦音頻節目,接連上線梁宏達的《老梁體育評書》、《蔣勳:中國美術史》、《史航煲電影》、《張召忠開講》、廣播劇《太平洋大逃殺》等音頻IP節目。內容付費興起後,又拉來高曉松、蔣勳、梁宏達、張召忠等主播開辦付費節目。

這些人都是自帶流量的KOL,而“天聲計劃”的面世代表著蜻蜓FM終於肯向前邁一步:接受素人。活動以文學IP為本,設置“讀書”這樣的超低主播准入門檻,號召大學生、播音愛好者們就百餘本經典出版物及網絡文學作品進行播讀。書籍包括青春文學如饒雪漫的《秘果》,文學名著《邊城》、《朝花夕拾》,優秀期刊雜誌《故事會》,以及來自起點、晉江等文學網站、出版社提供的小說作品等。

醉蝶在“天聲計劃”中獲得了第二名的成績,這是經過了為期20天的網民公投得到的結果。第一名是一位更“素人”的大學生張奇鈺(秦川)。不過即便如此,蜻蜓FM也要讓這部分人專業起來,而不能讓其在平臺上“自由發揮”。蜻蜓FM將為獲獎主播提供精準業務培訓、專屬的版權、資源、資金等一系列支持,聯動影視綜藝、電商多維度打造主播IP及商業化模式。

野蠻生長的UGC模式易困於版權及內容品質爭議,因此,長期堅持PUGC的蜻蜓FM短期內沒有理由開放UGC,但是,這不能阻礙其通過各種方式吸引主播加入,例如通過蜻蜓FM上架的“蜻蜓直播”APP,普通用戶也能註冊成為平臺主播並嘗試直播。

02

潛在的IP

重視PUGC和平臺秩序並不代表會扼殺素人的主播夢。相反,隨著對有聲書的重視,蜻蜓FM只會在打造個人IP、發掘新聲音上花更多功夫。

從2012年開始,移動端有聲書平臺陸續上線,喜馬拉雅FM、懶人聽書、蜻蜓FM等成為最早入局移動有聲書領域的平臺。彼時,有聲書還只是一朵小浪花,隨著2016年知識付費的爆發,這朵小浪花已經泛起了巨浪。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有聲書用戶規模為2.96億人,2018年用戶規模有望增至3.83億人。而市場規模也隨之水漲船高。2017年中國有聲書市場規模達32.4億元,預計今年將增至45.4億元。

蜻蜓FM的COO肖軼說,有聲書是平臺付費音頻中復購率最高的一個類別,達到50%。有聲小說“收聽之王”《盜墓筆記》累計播放量63.16億,有聲書人均日收聽時長超過3小時。

為了追趕迅速擴張的市場,蜻蜓FM和喜馬拉雅FM等平臺都不約而同地採取了新措施。2018年年初,喜馬拉雅FM推出“萬人十億新聲計劃”,扶持內容創作者。懶人聽書則繼續與出版社等合作,獲取版權資源加持。8月9日,蜻蜓FM與縱橫文學聯合宣佈,雙方達成文字及音頻版權互授,聯合打造文學IP,共同拓展有聲書閱讀市場。

在與蜻蜓FM的戰略合作中,縱橫文學將為蜻蜓FM每年獨家開放1000本作品的優先選書權,作品由蜻蜓FM製作成有聲書後,在蜻蜓FM播出和縱橫文學旗下的熊貓看書APP雙向播出。那麼,這些書該由誰來讀呢?答案或許來自“天聲計劃”的優勝者們的福利——他們將成為各自播讀書籍的官方指定有聲書演播者,並贏得蜻蜓FM提供的百萬聲酬。百本書籍的簽約主播將入駐蜻蜓FM直播頻道,為聽眾直播播讀參賽作品參與互動,並將播讀成品上傳為可回聽的點播節目。

說得更明白些,藉著這次比賽,蜻蜓FM是要挖掘和扶持有潛力的聲優。

不同於視頻主播,更多依賴於顏值,音頻主播更多依靠實力。實力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學識,比如蔣勳、高曉松、許知遠。另一種是聲音好聽,能夠將IP作品以適合聽的方式表達出來,讓聽眾沉浸其中。如果說前者更多是名人和KOL的專利,那後者其實是素人能夠得到發展的契機。

隨著音頻平臺和聲優主播化學反應的加速,將來音頻主播不僅是馮提莫、張大仙們憑藉鏡頭才成為炙手可熱的遊戲主播。音頻主播IP將會趟出一條可持續發展路徑,蕊希創辦的《一個人聽》,《程一電臺》相繼受到資本青睞就是最好的佐證。

這段時間《六年,公眾號改變命運》一文在新媒體圈刷屏,在大家注意力逐漸轉向微信和微信公號的過程中,一批傳統媒體人揮別了一個時代,他們曾經可能是記者,是雜誌專欄作者,最終因為微信這個生態,把文字的力量轉化成生產力。往後走,就有各個垂直領域的人才冒出來,他們未必是媒體出身,但是各有一技之長,比如美食、時尚、科技、幽默、情感等等。

如今,蜻蜓FM已簽約主播10萬餘名,有專業科班出身,也有素人養成,不知道音頻平臺對聲音主播的資源加持又將改變多少人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