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按高度排名前十位的石佛具體方位、高度你了解嗎?


石門大佛寺位於重慶江津市石門鎮境內,該寺座北向南,建於明代以前,三合院佈局。正殿為七重飛簷歇山式頂,琉璃瓦蓋,通高24.84米,依崖而建,結構嚴謹,雄偉壯觀。寺內有我國現存最大的腳踏蓮花觀音造像一尊,通高13.5米,屬深浮雕近圓雕石刻,刻工精湛。佛像端莊嫻靜,慈眉善目,頭戴寶冠,胸懸法輪,腳踏蓮花,身披袈裟,全身貼金繪彩,頭部有一笑容可掬的羅漢,自古有“長江第一大佛”之美稱。

彬縣大佛寺,位於陝西省彬縣城西十公里。大佛窟是全寺最大的石窟,窟平面為半圓形,徑約34米,高阿彌陀佛31米。窟內有一佛二菩薩石胎泥彩塑像3尊。阿彌陀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寬13米、手高4.5米、指長2米。寶石藍螺髻護頂,秀眉慈目,兩耳垂肩,金面方臉,慈祥威嚴;左手著膝,右手端舉,掌心向外,無名指微微前屈;披衣袒胸,腰繫佩帶,趺坐於蓮花臺上,整個造形肅穆端莊,雄偉傳神。

須彌山石窟,位於寧夏固原城西北55公里處六盤山北垂的須彌山上,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是中國十大石窟之一。須彌山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歷經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大規模營造及宋、元、明、清 各代修葺重妝,藉助神秘的佛教文化色彩,香火盛極1500多年,成為古代固原規模最大的一處佛寺禪院。


潼南縣大佛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重慶市潼南縣1.5公里的定明山山腳,是潼南縣市級風景名勝區——定明山運河風景名勝區中著名的遊覽勝地。寺創於唐鹹通年間,初名“定名院”,又名“南禪寺”。明朝在大雕像之上覆蓋七重飛閣以蔽風雨,今尚完好,寺內古壁上存有歷代名人題詠,其中飛霞、天開圖畫等,頗有藝術價值。景區內的摩巖飾金大佛高達27米,是全國最大的飾金大佛,居世界第8位。

炳靈寺石窟,位於中國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西南約四十公里處的積石山的大寺溝西側的崖壁上,正式建立於西秦建弘元年,上下四層。明朝永樂年後稱炳靈寺,是“千佛”“十萬彌勒佛洲”之意。存有窟龕183個,共計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畫約900平方米,分佈在大寺溝西岸長約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於懸崖高處的唐代“自然大佛”以及崖面中段的眾多中小型窟龕構成其主體

中國南宋佛教石窟寺。在重慶市大足區城東北15公里寶頂山。以大佛灣為主,包括小佛灣、廣大山、龍潭、松林坡等處。鑿於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 (1179~1249),歷70餘載。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頂山石窟始建於南宋孝宗淳熙九年(公元1179年),不僅以氣魄宏大,故事性、生活性強,著稱於世,而且最大的佛像釋迦涅盤圖就位於大佛灣。釋迦佛涅磐橫臥像長達31米。


榮縣大石佛。在四川榮縣城東南郊大佛寺裡。為佛陀坐像。大佛就石崖造像,高36.67米,寬12.76米,頭盤螺髻,臉形長方,高鼻方口,雙目平視,形態衣飾精雕細刻,體魄氣度宏偉端莊,大佛鑿於北宋元豐八年,歷時7年完工。

大像山石窟一般指甘谷大象山甘谷大像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城西南2.5公里秦嶺西端的文旗山上。大像山石窟為甘谷八景之一的懸崖大象,現存二十二個窟龕 ,正壁開大圓拱龕和設高壇基,並有僧人修行的禪窟,這是大象山窟龕特殊之處,在全國也很罕見。甘谷大佛為半圓雕石胎泥塑,高23.3米,肩寬9.5米,頭高5.8米,膝長6米。其所具有的文化特質可視為西方裝飾性雕塑和中國寫意性雕塑完美結合的藝術鉅製。

拉梢寺摩崖造像是國北周佛教摩崖造像。拉梢寺又稱大佛崖,位於甘肅省武山縣城東25公里魯班峽響河溝北岸。原有崖前寺院建築,現已不存。崖面險陡,高60餘米。其上有北周巨大的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薩一鋪。佛結跏趺坐,高近40米,低平肉髻,面相渾圓,眉寬眼大,鼻闊唇厚,頸短肩方。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歷時約九十年。 樂山大佛和凌雲山、烏尤山、巨形臥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