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擺脫「接盤俠」的命運?

這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似乎一切都在提速,從快遞到快餐,從高鐵到4G,“唯快不破”似乎很難被證偽。其實,更重要的東西並沒有改變,比如,小學到中學到大學的教育歷程、青年到中年到老年的人生歷程,變的是表象,不變的是內核。洗盡鉛華呈素姿,冰山看似在變,水下沉沒的部分卻依然如故。一直以來,對於市場分析的學說層出不窮,高端的有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新成果,低端的有民間人士所提出來的構想。不過,古老的往往是更好的,尤其是經歷過時間考驗的理論,比如道氏理論。

道氏理論可謂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於財經媒體每天都在播報道瓊斯指數,陌生在於很難說清道氏理論究竟是什麼。查爾斯·亨利·道(下稱道氏)是股市投資的先驅和宗師,他開創了技術分析的先河。馬克思逝世後的第二年,道氏成為《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作家,正式開始“指點股市,激揚文字”。道氏本身從未使用過道氏理論,後來漢密爾頓整理道氏的言論,加上自己的解讀,冠名為道氏理論。再往後,雷亞把漢密爾頓版的道氏理論加以歸納精簡,構建起道氏理論的基本框架,從此道氏理論成為不少投資者的“聖經”,被很多投資者信奉和執行,大家耳熟能詳的道瓊斯指數即為道氏所編制,全球各大財經媒體每天都在播報,已逾百年。

道氏的言論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在交易中“嚐遍百草”換來的。比如,“市場基本運動不可操縱”這一條,是他嘗試操縱市場招致失敗而得出的教訓。道氏原是英國貴族,不但擁有資本,還擁有內幕消息和影響力,他曾組織資金試圖操縱市場,但依然戰勝不了趨勢,以損失慘重告終。後來的巴林銀行事件和美國亨特兄弟操縱白銀事件同樣鎩羽而歸,他的觀點既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主觀臆斷,而是源於市場,並被日後歷史事件所證明。

道氏提出了三重運動理論,基本運動——潮汐、次級運動——浪濤、日常波動——漣漪。道氏理論正確地指出,市場行為是一種發源於自然人的心理行為,它是有規律的,但無法從絕對的角度來衡量,但在概率的層次上卻有高度的可預測性。這個原理髮源於自然法則,其中大級別的基本運動規律能夠被我們所把握,次級運動帶有一定的欺騙性,而日常波動這樣小級別的運動具有很強的隨機性,不能為我們所把握,這是由於三重運動的運作機理不同。這個原理告訴我們,市場的主趨勢是可以被預測的,但具體運動軌跡又是測不準的,而在任何市場中,這三種趨勢必然同時存在。當時道氏的研究素材只有30年的日線,隨著技術進步,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分秒的K線圖,從這個角度來說,三種運動的適用範圍更大了。

另外,道氏把投資者分為三類:聰明資金(smart money,最有見識、最有經驗的投資者)、精明投資者和大眾投資者。用巴菲特的名言詮釋聰明資金,即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巴菲特的操作風格其實就是聰明資金的手法。道氏理論中的聰明資金是指我們討論的大資金和機構,他們如同大海中的鯨、鯊等“大魚”;精明投資者指的是經驗豐富、手法老到的職業投資人,他們如同海洋中的“快魚”,同樣屬於掠食者行列,捕食“慢魚”和“小魚”;大眾投資者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散戶了,是“大魚”和“快魚”的獵物,充當食物鏈中最低端的貢獻能量的角色。

聰明資金在市場恐慌情緒蔓延充斥時買入建倉,在極度樂觀和膨脹的市場氛圍中逃離。以2015年的股市為例,上半年股市不斷創出新高時,聰明資金已經落袋為安;精明投資者準備擇機離場;大眾投資者卻在排隊開戶,甚至因為排隊順序和證券公司人員起了衝突,迫不及待地將所有積蓄投入到“最後的晚餐”,並且在市場已經翻轉向下時,採取“鴕鳥政策”,等待救市、等待解套,最終受到了市場的懲罰。最終損失大半後,大眾投資者憤憤地說了句“股市是騙人的場所”後,斬倉出局,發誓再也不入市。然而學習道氏理論,最起碼可以擺脫“接盤俠”的命運。

道氏理論是技術分析中艱深晦澀的理論,主要揭示市場行為背後的邏輯。理論源於實踐,我們學習的目的也是服務於實戰,所謂“大道甚夷,而民好徑”,在浮華年代,還需研讀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