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腦卒中症狀時,這些檢查有啥不同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林輝通訊員 肖婧菁 冀慧麗

近年來,腦卒中的發生越來越年輕化,越來越普遍化。

如果出現頭痛、頭暈、嘔吐、意識障礙、昏迷、偏癱、嗆咳等腦卒中症狀時,彩超、TCD、CT、MRA、DSA等,能做的檢查很多,該怎麼選擇呢?

據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功能科醫師王瑞瓊介紹,當腦卒中發生時,除了神經系統查體、抽血化驗檢查、頭顱CT、MRI外,最重要的一項內容是對血管的檢查,主要包括:無創性和有創性檢查。

其中,無創性檢查包括:頸部血管超聲、經顱多普勒(TCD)、頭頸部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

有創性檢查為全腦血管造影(DSA)等。

頭顱CT與CTA頭顱CT兩者都是通過CT對顱腦進行檢查,可明確顯示顱內腫瘤的數目、大小、輪廓、密度、顱內出血、鈣化以及擴散程度,是急性期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選檢查。

CTA是CT血管造影的代稱,可清楚顯示大腦動脈環(Willis環),以及大腦前、中、後動脈及其主要分支,可作為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等腦血管病變篩查的一種方法。

但CT有射線,對患者和醫生的身體有不同程度的損傷。而CTA的造影劑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如過敏反應、神經毒性、腎毒性等。

頭顱MRI與MRA腦卒中亞急性期、慢性期及缺血後出血,MRI檢查明顯優於CT。MRA可發現血管狹窄和閉塞的部位,及血管病變(動脈瘤、動脈畸形等)。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如戴假牙或放有支架,裝有起搏器的患者。

頸部血管彩超主要檢查頸部血管是否存在動脈硬化伴狹窄,以及檢查斑塊的情況,同時可發現動脈瘤、動脈夾層,具有無創、簡便、安全的優點。

經顱多普勒(TCD)作為原國家衛計委認定的缺血性腦卒中篩查首選和必選的篩查手段之一,對於頸部、顱內血管狹窄、閉塞性病變的診斷和側支循環的評估具有無創、準確、價廉、便於隨診等特點,但對操作者依賴性強。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是在動脈裡注入造影劑,在X線光下觀察動脈的走行、粗細,有無狹窄、動脈瘤的檢查手段。是檢查腦血管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診斷腦血管病的“金標準”,但費用昂貴,屬有創檢查。

總的來說,腦卒中的各種檢查各有優勢和不足,互相補充,需結合臨床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