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掌權缺乏合法性,被李隆基級別理所當然

太平公主在唐睿宗李旦時代的角色是權臣。以皇后或太后身份掌握大權在古代歷史上先例很多,還有一套比較成熟的機制,武則天除了稱帝那段基本也是如此。而女性以權臣身份掌握大權,太平公主以前並無先例,先天不足,遇到強勢皇帝李隆基,自然毫無勝算。

太平公主掌權缺乏合法性,被李隆基級別理所當然

(太平公主)

公元710年(景龍四年),唐中宗李顯去世後,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誅殺韋后、安樂公主等人,讓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繼承皇位。太平公主不僅在政變中出力很多,還親手把韋后所立的溫王李重茂拉下皇位。

李旦繼位後,只是李旦第三子的李隆基成為太子,而太平公主也權勢極盛。李旦遇到重大事項,會先徵求太平公主意見再徵求李隆基意見。太平公主三個兒子皆封王,宰相多出其門下,成為歷史上少有的女性權臣。

作為一個女性權臣,太平公主有著天然的弱點,如不方便直接出任宰相職位,只能採取大臣到其府上諮詢意見的形式。太平公主也不方便直接領兵參與政變,只能和李隆基合作,造成了李隆基通過政變擴充了自己的勢力,並登上了太子之位。

太平公主掌權缺乏合法性,被李隆基級別理所當然

(李隆基)

李旦是一個弱勢的皇帝,面對強勢的太子李隆基和強勢的權臣太平公主爭權,試圖調和矛盾而並無太多辦法,雙方都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相比太子李隆基,太平公主合法性嚴重不足,太子擁有天然的合法性。經歷過武則天和韋后時代的朝臣,心理上也期待一位強勢君王的來臨,得人心方面太平公主明顯不利。

太平公主企圖廢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沒有成功。公元712年(延和元年),唐睿宗李旦退位為太上皇,太子李隆基繼位。此時太平公主雖然依舊掌握極大權力,朝中7位宰相,出自太平公主門下的就有5位。但李隆基已經是名正言順的天子,對太平公主擁有大義名分的優勢。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皇帝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了太平公主黨羽,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南山中的寺廟,三天後被迫出來,被李隆基賜死在家。

李隆基清洗太平公主的政變能夠成功,也與太平公主女性權臣不得人心的困境有關。太平公主在禁軍中也有很大勢力,誅殺韋后的政變,太平公主派遣兒子薛崇簡代表自己參與,領導已方控制的禁軍勢力。但連薛崇簡本人後來都支持李隆基,反對太平公主專權,以至於太平公主憤怒的多次鞭打兒子薛崇簡。兒子都如此,太平公主的無上權勢自然也只是無根浮萍。

太平公主其後,薛崇簡以外的兒子均被殺,薛崇簡則被貶出京師做了個小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