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六尺胡同「仁義胡同」的傳說


說起山東聊城獨有的文化,衚衕是第一首選,穿梭在琳琅滿目的衚衕裡讓我記憶深刻的當屬這個仁義衚衕了。仁義衚衕又稱“六尺衚衕”,位於聊城東昌府區東關街111號傅斯年陳列館東臨,長約60米,寬2米。

衚衕南首是以木製牌坊,坊上簷下正中是康熙皇帝題寫的“仁義衚衕”

衚衕北首是以影壁,壁為硬山頂,正中書有“仁義衚衕”四個大金字

遠處看去仁義衚衕肅穆、整潔

衚衕是青石鋪築,仁義衚衕的由來就是清朝開國狀元傅以漸得來的。

傅以漸,清朝開國狀元,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可謂是一代名相。清朝康熙年間,傅以漸家人在東關家廟拓修建設時,傅家新建的院牆蓋住了鄰居的地基,鄰居以為有礙自家的風水,於是找上門來。

傅家宅院剛剛修繕完畢,不願額外增加開支,與鄰居發生糾紛,一時相持不下,於是寫信給當時任國史院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的傅以漸狀元,讓他給地方官員通融一下,予以照顧。

傅以漸很快回信道“千里捎書為堵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後,十分羞愧,主動將牆基退讓三尺,並主動找鄰居道歉。

鄰居看到相府人家如此仁義,十分感動,便也退讓三尺,就成就了傅氏祠堂東臨的這條六尺衚衕,後來康熙南巡駐蹕聊城聽聞此舉,揮筆題寫“仁義衚衕”四個大字以倡義舉。

此衚衕附近的居民得此教、義互敬互讓有什麼問題均以禮相讓,這一帶是回族、漢民雜民的地方兄弟民族之間互相尊重已成為一種風俗習慣。

鑲嵌在城牆上的壁畫“仁義衚衕”的傳說

民間傳說”仁義衚衕“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