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安達大屠殺過去20多年了,現在他們過的怎麼樣?

葉落寒譚


盧旺達大屠殺過去20多年了,現在他們過的怎麼樣?過得怎麼樣這種問法太籠統了,桃花石雜談覺得過得好與不好的標準可能還是要看參照標準而定,如果按照世界多數國家,或者說相對發達國家的標準,盧旺達的生活水平仍然是超低的,但如果跟大屠殺發生時比,那麼盧旺達的生活水平其實還是有很明顯提升的。


盧旺達大屠殺的背景

不過在說大屠殺以後的情況之前,桃花石雜談覺得還是應該把盧旺達大屠殺的背景簡單說一下。因為雖然這場大屠殺被稱為20世紀最後一場種族滅絕慘案,但其實多數國內的朋友並不瞭解它的來龍去脈。

這場大屠殺發生於1994年,但其最早的根源其實可以追溯到1990年爆發的盧旺達內戰。在1990年,一個名為盧旺達愛國陣線的反政府組織從其設在鄰國烏干達的大本營出發,攻入了盧旺達北部,盧旺達內戰爆發。而這個盧旺達愛國陣線主要由盧旺達的圖西族難民組成,而這些難民之所以逃往鄰國烏干達,主要是認為自己受到了盧旺達政府的不公正待遇。

盧旺達內戰形勢,藍色為反政府武裝控制區,綠色為政府控制區,灰色為聯合國為雙方制定的緩衝區

而說到這裡,就要說一下盧旺達政府的構成和盧旺達的民族構成了。首先盧旺達這個國家其實非常小,在非洲地圖上也只能看到一個點,全國總面積只有2.6萬平方公里。所以盧旺達本身的民族構成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在歐洲殖民者在公元19世紀開始統治盧旺達之前,整個盧旺達只有不同部落的區別,而沒有民族區別。但在公元19世紀後半葉,德國人首先在盧旺達及周邊地區建立了德屬東非殖民地。

而德國人的到來,使本來是同一個民族的盧旺達人,開始被分成了兩個民族。德國人根據盧旺達本地的一些傳說,生生創造出了胡圖族和圖西族兩個民族。他們把盧旺達當地的一些傳說加以誇張,編造出了在盧旺達區分兩個民族的說法,即圖西族人是當地非洲人與從北非和歐洲遷來的遊牧白人混血後代,而胡圖族人則是當地農耕民族的純血後代。

盧旺達在非洲的位置

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之後,其海外殖民地全部被剝奪,盧旺達及周邊地區被當時的國際聯盟交給了比利時“託管”,其實本質上就是把德國的殖民地變成了比利時的殖民地。而比利時對盧旺達的統治,卻繼承了德國人用不同民族區隔盧旺達人的方法,而且還進一步擴大了這種分隔。

有些人做的胡圖族和圖西族外貌差異比較,大家能看出來差別嗎?

首先是比利時人在盧旺達全境搞了一次系統的民族劃分運動。而劃分民族的標準現在聽起來恐怕會笑死人。因為當時比利時人劃分胡圖族和圖西族的標準竟然是根據每個人擁有多少頭牛,擁有10頭牛以上的盧旺達人就被定義成了圖西族人,而擁有的牛在10頭以下的就是胡圖族人。另外為了使自己的人造民族政策更令人信服,除了牛的數量之外,比利時人還定了一個更加可笑的標準,就是每個人都要量鼻子的長度,如果鼻子的長度達到某個標準,就說明有白人血統,就可以被劃成圖西族人,如果鼻子不夠長,就不能當圖西族人,只能當胡圖族人……就這樣,本來文化、宗教(在殖民時代之後都信仰基督教)和語言都一樣的盧旺達人被分成了兩個民族,胡圖族大概佔80%多,圖西族大概佔10%幾。

屠殺與屠殺之後

而比利時人的這種民族劃分方法,實際上等於是把盧旺達人按窮富分成了兩個民族,而比利時人則是通過圖西族的貴族群體來統治盧旺達。但在二戰結束之後,胡圖族的反精英運動開始發展,而圖西族貴族則開始尋求從比利時獨立,以自己完全掌控整個國家,所以和比利時之間的關係也迅速惡化。

到1959年,胡圖人在比利時的支持下開始發動革命,最終推翻了圖西族的國王統治,建立了由胡圖族主導的共和國。但在革命過程中,有大量圖西族人流亡國外,他們也成了後來反政府武裝的核心力量。1973年,胡圖族政客哈比亞利馬納通過政變取得盧旺達政權,開始了他對盧旺達長達21年的統治。

屠殺發生之前的盧旺達總統哈比亞利馬納,他的死成了大屠殺直接的導火索


因此在前文圖西族反政府武裝起事時,盧旺達仍然由哈比亞利馬納在統治。但在1994年4月6日,哈比亞利馬納乘坐的專機卻在其國內被擊落,哈比亞利馬納本人遇難。而在這之後幾個小時之內,盧旺達境內的胡圖族極端組織就開始宣稱是圖西族人策劃了擊落總統專機事件,並對圖西族人開展了大規模報復行動。具體過程桃花石雜談就不贅述了,大家可以在許多渠道看到大量慘絕人寰的事件敘述。總之在差不多3個月內,在盧旺達差不多有80萬圖西族人和溫和派胡圖族人被殺,而當時其國內的圖西族總人口也不過200多萬。

盧旺達大屠殺遇難者遺骸

不過在大約三個月後,之前發動內戰的圖西族民兵盧旺達愛國陣線在一片混亂之中逐漸控制了盧旺達全境,屠殺也宣告結束。之後的盧旺達,就進入了漫長的彌補傷痕與發展經濟的歷程。通過審判與和解,盧旺達到2000年基本算是從法律層面了翻過了不堪回首的大屠殺這一頁。現在的盧旺達政府,也放棄了原來殖民者創造出來的民族身份,不再在國民中區分胡圖族和圖西族了。

大屠殺遇難者照片


到2000年之後,盧旺達的經濟開始步入正軌,衡量一個國家發達程度的人類發展指數開始出現比較平穩的增長。到2011年,其國內的貧困率從2006年的57%下降到了46%,到2015年,其國民的人均預期壽命從2000年的46歲提高到了59歲。但整體上盧旺達還是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其人均GDP在2017年仍然只有754美元,不過相對於1994年大屠殺發生時的100美元左右,也已經增長了數倍。所以總體上,盧旺達正在漸漸從大屠殺的創傷中走出,但因為其基礎太差,又地處整體經濟落後的非洲內陸,所以這個國家要想整體擺脫經濟落後的局面恐怕也並不容易。


桃花石雜談


說到非洲國家盧旺達,你會想起什麼?

發生在24年前的那場大屠殺,應該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1994年4月7日開始,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竟然有100萬人被殺害,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大屠殺。

但對於這一段歷史,外界瞭解的其實並不多。

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24年過去,盧旺達人的生活又有什麼改變?

當時的受害者和殺人者,又該如何相處?

抱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到了盧旺達。

首都基加利的種族屠殺紀念中心,有幾面牆上貼滿了照片,都是大屠殺中被殺害的盧旺達人。

還有很多,是孩子無憂無慮的笑臉。

看著更讓人揪心。

這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都曾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而如今卻只化為一抔黃土。

教堂裡的屠殺

在更早前的盧旺達,圖西族與胡圖族並未有太多的隔閡,一直相對和平地相處。

直到20世紀30年代,統治盧旺達的比利時殖民者,制定了“以外表劃分種族”的條例和標準:按照鼻子、身高和眼睛的不同,或按照他們擁有的牲畜數量,來劃分兩族。

1962年,盧旺達宣佈獨立,政權交給了佔多數人口的胡圖族。胡圖族和圖西族之間的矛盾開始加重,衝突持續不斷。

1994年,一架載著盧旺達胡圖族總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的專機,在基加利上空被火箭擊落。

憤怒的胡圖族多數派政府公開宣稱,他的死亡是圖西族極端分子造成的。總統死亡幾小時內,政府下令,任何軍人和公民,都要殺死圖西族的男女老少。

4月7日,一場慘絕人寰的災難由此開始。不到100天的時間裡,約有80萬至100萬人慘死在槍支、彎刀和削尖的木棒之下。

無數的圖西族人被殺,倖存的圖西族人紛紛逃離家園,找尋避難的地方。

有些人就去了這個教堂,希望在那裡能安全。

這個教堂,當時就有3000人湧入。

安格里荻就是當時躲在教堂裡的人之一。

大屠殺發生時,她和家人鄰居一起,逃進了這座教堂。

但教堂卻並不安全。

胡圖族民兵攻了進來,逼迫每個人拿出身份證,胡圖族的就可以離開,圖西族則毫不猶豫地殺掉。

安格里荻記得很清楚,那天是15號,屠殺從上午9點,一直持續到下午3點,他們殺掉了她的父親、她的丈夫、她的兒子。

還在她身上砍了很多刀。頭、臉、背上,至今都是刀痕。

隨後,殺人者在屍體中走來走去,檢查有沒有活著的人。如果有,再殺一遍。

安格里荻非常幸運地躲過了死神。殺人者離開後,她爬出屍體堆,活了下來。

她逃離的那個教堂,如今陳列著的,都是皚皚白骨。

如今,24年了,安格里荻一個人生活,從未再嫁。

我們找到她的時候,她正在一個小山裡一個人放牛。

沒有孩子在旁邊嬉鬧,只有她一個人來面對生活。

因為她的親人,都已死在24年前的那場大屠殺中。

盧旺達的“辛德勒”

梁紅總說,在最黑暗的時候,肯定也可以看到光明。不管哪個時代,一定也會有英雄出現。

當時的盧旺達種族歧視非常嚴重。

有些胡圖族男子娶了圖西族妻子,還有了孩子,但大屠殺發生時,有的會親手殺死妻子和孩子。而如果有胡圖族人私自藏匿圖西族人,也會被殺害。

然而,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卻有一個像“辛德勒”一般的英雄。

他叫吉辛巴, 看起來溫文爾雅,內心裡卻有著遠遠超過常人的力量。

大屠殺發生時,吉辛巴經營著一家孤兒院。他的父親是胡圖族人,所以胡圖族民兵不會找他的麻煩。

但孤兒院裡的孩子,有胡圖族,也有圖西族。吉辛巴一視同仁,把他們保護在孤兒院裡。

越來越多的圖西族人,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把孩子送到吉辛巴這兒。最多時,這個小小的孤兒院裡,竟收留了325個孩子和80多個成年人。

孤兒院的地方有限,他就讓一些成年人和大一點的圖西族孩子藏到房頂上,把小一點的孩子藏到地下室。

當胡圖族民兵過來時,他就會拿錢和食物賄賂,讓他們不要搜查孤兒院。

為了維持這些人的生存,吉辛巴還要想盡各種辦法,找儘可能多的食物和水。

形勢越來越嚴峻,吉辛巴的孤兒院越來越難以維持。

一旦被胡圖族發現,吉辛巴就面臨著殺身之禍,但他並沒有放棄。他說:“我也知道自己會死,但我沒有辦法放棄這些孩子。”

幸運的是,發佈屠殺命令的胡圖族政府被推翻了,吉辛巴和他保護的400多人獲得了生機。

這簡直是個奇蹟。

在吉辛巴的孤兒院裡,他教這裡的孩子們不要在意種族,“胡圖族”或“圖西族”的身份只是個標籤而已。吉辛巴說,這是他在種族滅絕期間拯救生命的教訓。

2006年,盧旺達總統卡加梅給吉辛巴頒發獎章,表彰他的貢獻和勇氣。

他當年救下的很多孩子,長大成人了,還會經常來看他。

牛糞畫合作社

經歷屠殺,活下來已經是萬幸。

但倖存下來的人,又該怎麼面對往後的人生?

班瑟瑞斯就展現了盧旺達人最強韌的一面。

大屠殺中,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如同百萬其他圖西族人一樣,被殘忍殺死。

幸運的是,班瑟瑞斯和丈夫帶著剛出生的孩子,逃到隔壁的坦桑尼亞,活了下來。

1997年,他們回到故鄉。當時的盧旺達雖已恢復和平,但班瑟瑞斯的故鄉已經支離破碎、物是人非。

她發現身邊有很多寡婦,生活沒了著落,每個人都在努力尋找活下去的辦法。

她想起了盧旺達傳統的藝術形式——牛糞畫(imigongo)。製作牛糞畫,要把牛糞和灰混合,在一塊畫板上按壓成幾何圖案,最後再用染料進行上色。

班瑟瑞斯就是製作牛糞畫的一把好手。

班瑟瑞斯把其他寡婦聚到一起,成立了合作社,教她們製作傳統的牛糞畫。

很快,她們做出了大量作品。這些失去親人的女人有了經濟來源,在製作牛糞畫的過程中,他們也在精神上找到了寄託。

如今,這個牛糞畫合作社獲得了國際性的名聲,引來廣泛的關注。

因為她們的牛糞畫確實很獨特,也很美。

更美的,是她們獨立自主,堅強生活的勇氣。

和解的“曼德拉村”

時間是最好的醫生,它會抹平你心裡的傷痕,讓你更好的前行。

24年過去了,盧旺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環境良好,被譽為“非洲的新加坡”。

與外在看得見的變化相對應,人們的內心也發生了“看不見”的變化。盧旺達人直面曾經的歷史,卻不想永遠沉溺其中。

上面這兩個人,男的叫佛瑞德利,女的叫西西莉亞。

當時西西莉亞才19歲,大屠殺發生了。

她的家是一個有50個人的大家庭,那天下著大雨,家裡人都走散了。屠殺過後,50個人只剩下四個。

而佛瑞德利,就是屠殺西西莉亞親人的“兇手”之一。

新政府上臺後,佛瑞德利被關在監獄9年。

然而,隨著社會發展,盧旺達人發現:當年的屠殺,牽涉太多的人,如果不想辦法,實現和解,整個國家也無法繼續往前走。

2003年,盧旺達政府簽署文件,要求這些施害者正式向國家道歉,並同時向受害者道歉。如果得到受害者的原諒,他們就可以出獄,獲得自由。

隨後,政府組織監獄裡的施害者,與外面的受害者交流。

雙方見面以後,卻誰都不說話。

有些受害者們心裡仍存恐懼,隨時準備逃走,因為害怕再被傷害。有些施害者卻是不敢開口。

經過數次的交流,他們終於開始互相交談。

佛瑞德利鼓足勇氣對西西莉亞說,我來向你道歉。

西西莉亞當然沒有馬上接受。

但隨著更多的交流和接觸,西西莉亞心裡的堅冰逐漸融化。

最終,西西莉亞接受了佛瑞德利的道歉。

我們難以想象西西莉亞心裡,經過了怎樣的掙扎和思考,才做出了這樣艱難的決定。只知道西西莉亞說,原諒了佛瑞德利以後,自己的心裡也輕鬆了很多。

往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重擔。盧旺達政府說,不如卸下來,抬頭向前。

西西莉亞和佛瑞德利實現了和解,兩家人現在是鄰居,經常走動。

如今,這個國家的身份證上不再有“胡圖族”、“圖西族”等字樣。

只寫上了一個共同的身份:盧旺達人。

治癒人心,或許沒有捷徑。

但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努力著告別仇恨,與往事和解。


張昕宇梁紅


由於這場大屠殺相關的圖片過於恐怖,就沒有使用來當封面,我用的封面是現在還比較和諧的盧旺達的鄉村圖。  這篇文章我將講述發生在1994年4月~7月之間的盧旺達大屠殺,更準確的說叫盧旺達種族滅絕。在美國唸書的時候,歷史老師講到這件事也是說的Rwandan Genocide。這場種族滅絕殺害了七十多萬人,相當於當時盧旺達全國人口的八分之一,死亡人數是南京大屠殺的2.5倍。

  這是從維基百科上找了一幅圖,紅色的那塊就是盧旺達。大家可以看到,盧旺達地處東非大湖區,與烏干達、布隆迪等國接壤。國土面積不大,一共2.6萬平方公里。可能好多人對於這個數字沒有概念,舉個例子,大致就與克里米亞半島面積一樣大,還有阿爾巴尼亞、馬其頓等國都是差不多這麼大的面積,比中國的海南島稍微小一點。種族滅絕前人口六百萬左右,現在人口已經上升到1200萬了(非洲國家那個生育率你懂的昂)。  有些地理常識的同學就會思索了,乖乖,這個人口密度幾乎跟臺灣差不多了。是的,盧旺達的人口密度在非洲絕對排在前列。這麼高的人口密度說明這個國家氣候應該比較宜人。是的,盧旺達雖然地處非洲中部,但是因為境內山丘眾多,號稱“千丘之國”。整個國家平均海拔將近2000米,所以溫度很舒適,大致與中國的廈門氣溫相當。整個國家還是很漂亮的,來給大家看兩張圖。


  就是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國家,發生了近五十年來最為駭人聽聞的一場種族滅絕,恐怕只有一百年前奧斯曼土耳其手上的亞美尼亞種族滅絕能與之相提並論。  既然是種族滅絕就肯定得先介紹一下盧旺達的種族。盧旺達共有三個種族,主體民族為胡圖族,占人口比例的84%。其次是圖西族,佔15%,還有一個小民族叫特瓦族,佔大概1%,這個小種族由於太默默無聞,後面的文章中幾乎不會提及他。  

1990年,以圖西族為主的盧旺達愛國統一戰線與胡圖族為主的政府軍爆發了大規模內戰,戰爭持續了近三年。1994年4月6日,就在內戰停火一年多後,盧旺達總統(胡圖族人)乘坐的專機在首都基加利附近被擊落,於是整個胡圖族一下子沸騰了,齊刷刷的都把矛頭指向了圖西族人。於是以針對圖西族的種族滅絕大屠殺在墜機後的幾個小時就展開了,持續了一百多天,就連許多反對大屠殺的胡圖族人也慘遭殺害,整個國家血流成河。官方的數據是死亡七十多萬,我在雜誌上看到有說一百多萬的。  

你或許會問,好好的兩個民族怎麼會有這麼大的仇恨?這個時候聯合國、歐美的那些援助軍隊哪裡去了?好的,這就牽扯到我最擅長的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了,容我喝一口美年達給你慢慢道來。  

第一個問題,胡圖族和圖西族這兩個種族怎麼會有這麼大的矛盾?  讓我們把目光轉回到一百多年前。1884年之前,盧旺達還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整個盧旺達境內分佈著8個大型部落和上百個小型部落,這些部落就和大家腦海中想象的非洲部落一個模樣,由酋長統治,住著土房子草房子,頭上插著羽毛等等等等。  

1884年的柏林西非會議將盧旺達作為一部分劃歸給了德國,成為了德國的殖民地。但是德國在殖民盧旺達期間並沒有在此有什麼動作,盧旺達的實際統治者依然是部落酋長。但好景不長,隨著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德國的殖民地也被其他國家瓜分,盧旺達則被比利時接管。  比利時對於盧旺達的統治可不像德國那樣。比利時對於盧旺達實行了傳統的西歐殖民者的統治,政治權利高度集中,對社會劃分階層等等。在比利時人來到盧旺達之前,盧旺達的人民是沒有種族這一觀念的。比利時人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根據膚色深淺、鼻樑高低強制將盧旺達境內的人分成了圖西族和胡圖族,膚色較淺的圖西族地位高於膚色相對深的胡圖族,並且這一不平等在身份證上直接標了出來。  

你可能會問,比利時人吃飽了撐著花錢花精力給盧旺達人分種族幹嘛?這就涉及到一個政治學上的定律,小組群統治大族群定律。  

講理論我相信很多人肯定聽不下去,我就來舉個我們熟悉點的例子、二十世紀初至二戰期間,日本人在中國的東北三省建立了一個國家,我們現在叫他偽滿洲國,其實這就是個殖民地。來到偽滿洲國的日本人畢竟是少數,那少數人日本人怎麼去統治這個人口龐大的國家呢?日本人要在偽滿洲國統治肯定要任命官員吧,那些高層的官員由日本人當是肯定的,如果那些基層公務員、基層警察都由日本人來當,沒那麼多日本人啊。任用漢族人?你能保證任用的漢人效忠於你日本人?於是日本人想到了東三省的一個少數民族,朝鮮族。日本人給與朝鮮族人高於漢人的社會待遇,高於漢人的社會地位,然後任命朝鮮族人當偽滿洲國的基層警察、公務員。這樣一來,朝鮮族人肯定死心塌地的效忠於日本人,因為有日本人在他的地位比漢族人高啊,收入比漢族人高啊。  

所以大家明白了吧。一個人口占少數的外來族群想要統治一個大國,會首先將大國的國民根據種族來分分類,然後啟用人口占少數的種族當基層公務員、警察等,給與這個少數種族高於大多數國民的地位與收入。這樣外來族群的統治才能穩固。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比如元朝時,中國第一等人是蒙古人,第二等人卻是色目人(就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這些少數民族),第三第四等才是漢人南人。  

在盧旺達,圖西族只佔百分之十幾,而絕大多數人口是胡圖族。所以比利時人就提拔人口少的圖西族,壓低人口眾多的胡圖族。哪怕在1962年盧旺達獨立時,統治階層仍然是圖西族為主。近五十年的民族嚴重不平等積蓄了民族之間的矛盾,這是圖西族與胡圖族之間矛盾如此深的根本原因。  順帶扯一句,大家知道為什麼中國人喊韓國人棒子嗎?這個稱呼來源於中國東北。在日本殖民期間,東北偽滿洲國的警察基本上都是以朝鮮人和朝鮮族人為主,平時巡邏時手上持著警棍,對百姓態度十分蠻橫。於是東北大眾就以他們手上的警棍稱呼他們:棒子。  

至於為什麼後來棒子專指韓國人了我就一直想不通哈哈。  

第二個問題,那時候聯合國、歐美的那些維和部隊哪去了?美國不是最樂於維護世界和平的嘛?  

那時候的聯合國主要是受美國影響,所以我們這裡談的國家主要是美國(包括英國)、法國、比利時。為什麼會有比利時這個小國呢(廢話這事就是你搞出來的)?國際上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如果一國前殖民地發生了需要維和的任務,前宗主國具有義不容辭的維和任務。所以我們經常聽到法國海外軍團在馬裡、尼日爾等國的新聞報道。  

至於俄羅斯,那時候他才成立沒幾年,自己國內的溫飽還沒解決呢,哪有心思關係這事。有同學會問我們中國當時哪去了?1994年中國的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更沒有閒心思去摻和此等事。  

先來說說美國、英國以及聯合國當時的態度。盧旺達大屠殺的日子說來真是湊巧,1994年發生的。1993年美國“三角洲部隊”在索馬里的維和行動慘遭失敗,美軍兩架黑鷹直升機被索馬里軍事組織用RPG擊落了下來,造成了美軍19人死亡,七十人受傷。索馬里人拖著美國大兵屍體在街上游行的畫面在美國電視節目中反覆播放,使得美國民眾對於美國出兵其他國家異常反感。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盧旺達地處東非中部,小國少資源,不像索馬里地處戰略要地亞丁灣,又有鐵礦鈾礦。  

雙重考慮,出兵維和既得不到利益又降低自己的選票,克林頓在演講時“浩然正氣”的宣佈:國家內部的事情由他們自己來處理,我們不干涉他國主權。  

再來說說比利時。比利時作為當年盧旺達的宗主國,在盧旺達的社會各方面還是很有影響力的。維和部隊人數也是各國中最多的。但在種族滅絕爆發的第二天,十名比利時維和士兵就被胡圖族士兵槍殺。比利時畢竟是個小國,面積還沒有臺灣大,沒有維和的實力。再派士兵去盧旺達還得犧牲多少士兵?還得花費多少納稅人的錢?再加之比利時政治上受法國的制約影響,所以比利時在大屠殺發生後不久撤兵了。  

大家肯定疑惑了,為什麼比利時受法國影響就撤兵呢?我個人覺得,法國在這次盧旺達種族滅絕中起到的是幫兇的作用(純屬個人觀點啊!法國粉別噴我)。眾所周知,二戰前法國的殖民地絕大多數在中非和西非,法國在這塊區域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法語幾乎成了西非的官方語言了。法國認為盧旺達內戰期間,圖西族的愛國統一戰線開進基加利是“英美化的非洲對於法蘭西化非洲的侵蝕”,所以法國是支持屠殺方胡圖族的,甚至消息稱胡圖族的槍支彈藥都是法國提供的。(與之配合的還有個說法說胡圖族的砍刀都是made in china)。  

但是後來事情越鬧越大,法國一來自己也不好意思再支持屠殺方,二來國內的民眾也看不下去了。大屠殺後期法國在盧旺達南部設置了幾個安全區,保證了安全區內圖西族人民的安全。  

時至今日,盧旺達現總統包括卡加梅仍然在各方奔波要求國際法庭判決當年法國所犯下的罪刑。  

主權高於人權,還是人權高於主權。這個問題在政治學界一直爭論不休。但站在一個普通人的角度,我們不希望哪天自己的生命淪為政治的犧牲品,我個人還是覺得人權應該高於主權。


志搏雲天


非洲明珠啊,比較而言,算是非洲國家裡面相當不錯的。

也是非洲國家裡最安全的國家,這得益於卡加梅的統治。有人說他有點獨裁,安穩的獨裁,怎麼看都比混亂的民主要好一些。

現在他們和很多其它國家一樣,不再提那個讓全世界混亂了一百多年的‘民族’概念了,而是提‘國族’這樣的概念(中華民族就是這樣的概念),大家都是盧旺達人,而不是什麼圖西族或者胡圖族人。

仇恨這東西吧,有人強力壓著,一般沒什麼問題。如果有人找時機煽風點火,也是很容易被刺激起來的。這種幾乎涉及到每一個家庭的仇恨,真的就消失了麼?那是不可能的。我們現在一提南京大屠殺,還無比憤懣呢,他們才過去幾十年,一代人還沒過去呢。


天下這麼小


關於盧旺達,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數據,那就是在聯合國的性別平等報告之中,盧旺達得分高達0.822,僅次於冰島、挪威、芬蘭這幾個有名的平等國家,位居全世界第四位。某乎上就有一篇帖子,以盧旺達的例子來證明聯合國的調查結果荒謬絕倫,一派胡言,由此說明,把中國排在100位,而不是他認為的女性肆意踐踏男性的第一位,是非常站不住腳的。

但其實,是他錯了...

性別平等報告的調查結果,其中有多個因子,包括婦女在社會中的各種權利,受教育的機會,從事相同工作的收入差別,在政府決策人中所佔比例(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試想一下,一個食堂的大師傅全是南方人或者北方人,而用餐者一半南方人一半北方人,那食堂提供的豆腐腦口味,如何能合理而平衡?)

盧旺達1994年的大屠殺之後,新的政府迎來了新的生活,致力於改善各種不平等現象,讓人們安居樂業。盧旺達規定政府議員中至少30%應該是女性,在教育、健康、就業等方面努力為女性創造機會,於是得到了這樣的好成績。而婦女地位,永遠是一個社會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

其實,不必不服氣。如果上世紀五十年代,有這樣一份報告,而西方人不會帶著偏見把中國排除在外,那新中國將會有一份非常卓越的答卷。新中國的民法婚姻法,對婦女權益的規定,在當時絕對出於世界前列,就跟盧旺達現在的情況一樣。

也許,這就是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