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天堂與地獄之間的 Uber 創始人

徘徊在天堂與地獄之間的 Uber 創始人

“我是一個激情企業家,有時我喜歡地獄般的磨難。因此有幾次我也會——過於執著,過於深入爭議中,因為我對此太過狂熱。”

近日,浙江一女孩因乘坐滴滴順風車不幸遇害,網約車的規範管理和今後發展再次觸發全民討論。風馬牛在這裡跟大家聊一聊創奇人物—— Uber 創始人特拉維斯·卡拉尼克。

他含有眾多標籤:天才少年、好戰分子、史上最倒黴的成功創業者……八年來,卡拉尼克致力於打碎千瘡百孔的現有商業運輸系統,將 Uber 打造成世界上知名的品牌之一,然而最終自己卻被迫辭去 CEO 一職。

四面樹敵的卡拉尼克總是鬥志昂揚甚至咄咄逼人,在演講和社交平臺上發表刻薄的言論。面對質疑,他的鼻孔會張大,嘴巴會撅起,整個臉就像準備打出去的攥緊了的拳頭,既要當顛覆者又想不讓人討厭。

如今, Uber 已服務於全球 600 多個城市,這個出局的“混蛋型”的理想家會像當年的喬布斯那樣,再造自我之後重返嗎?

徘徊在天堂與地獄之間的 Uber 創始人

1977 年,卡拉尼克出生於舊金山,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廣告工作者,天賦敏捷的他上小學時便能寫代碼。高中畢業後,卡拉尼克順利考入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主修IT工程。

與扎克伯格一樣, 21 歲那年,卡拉尼克便從大學輟學,和好友共同創辦了 Scour.com 網站。起初他們只想做個網絡搜索引擎,沒想到它變成了世界上第一個 P2P 文件下載資源搜索引擎。圖片、音頻、視頻,應有盡有,甚至還包括《角鬥士》和《完美風暴》等當時最新電影的盜版!

然而, 2000 年,網站被好萊塢 29 家公司起訴侵犯版權,並索賠 2.5 億美元。最終雙方達成庭外和解, Scour.com 支付了 100 萬美元后宣告破產。

第一次創業失敗令卡拉尼克十分傷心,半年內他都沒敢進影院看一場電影,光是看到幾大製片公司的名字就讓卡拉尼克血往上湧。

重整旗鼓後, 2001 年,卡拉尼克與原班人馬再度創業,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主要業務是為企業提供服務,改進其文件在網絡上傳播的方式。

為了給公司拉投資,他每日風裡來雨裡去,睡在租來的汽車裡,結果無人問津。等到終於有人來投時,投資人卻在簽訂協議的當天被恐怖分子劫持,撞到世貿中心機毀人亡了!緊接著合夥人帶著大半個團隊「跑路」去索尼,剩下的人又發不出工資,被員工告到差點蹲監獄。

卡拉尼克簡直要瘋了,他逼迫自己每天出去跑業務,必須跑完 15 家公司以上才能回家睡覺。面對無數次的拒絕,為了堅持下去,他在襪子上印上了“流汗、流血、吃泡麵”的文字來激勵自己。

功夫不負有心人,卡拉尼克憑藉頑強的意志最終迎來了反轉,過去起訴他的許多好萊塢公司都成為他的客戶。 2007 年,一家技術公司出資 1900 萬美元將卡拉尼克的公司買下,有錢以後卡拉尼克第一件事便是遠遊。

徘徊在天堂與地獄之間的 Uber 創始人

2008 年,在巴黎的一個雪夜,卡拉尼克和坎普在街頭苦等出租車而不得,於是兩人忿然決定要開發出一個革命性的打車軟件。在巴黎,兩人曾一起爬上了艾菲爾鐵塔最頂端,卡拉尼克甚至為了看風景而跨過管理者設置的柵欄。坎普回憶到,“我喜歡放手一搏,我知道這麼重要的理念肯定需要很大勇氣,卡拉尼克給我的印象是他有勇氣。”

2010 年夏天, Uber 在舊金山正式成立,起初只有幾輛車,極少的職員,籌集了很小一筆種子資金。但這是很好的理念,任何人只要輸入信用卡信息,都可按下按鈕叫車。

從一開始, Uber 的業務就建立在打破規則的基礎上。卡拉尼克曾坦言,“我們正在進行一場政治運動,候選人是 Uber ,對手是一個名叫出租車的混蛋。”

但真正引起關注是在當年 10 月,彼時舊金山市交通局和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向該公司聯合下達停止運營指令。兩家機構都反對 UberCab 名字中出現的 Cab (出租車)字眼,因為該公司沒有獲得出租車執照。結果這種挫折正是卡拉尼克想要的一次戰鬥的機會。他表示,“我們完全合法,並喜歡完全合法,政府就是要關閉。你要麼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要麼就為信仰而戰鬥。”

卡拉尼克將這種情況稱為依然存在的「有原則對抗」。相反,該公司無視多數行政命令,只是將 UberCab 更名為 Uber 。“一些市政人員很棒,但多數很無趣,我會盡可能減少與他們會面。”

徘徊在天堂與地獄之間的 Uber 創始人

Uber 在舊金山的辦公室名叫“作戰室”,這名字恰如其分地體現了卡拉尼克的經營風格。隨著 Uber 在全美乃至世界各地開拓新地盤,卡拉尼克陷入一場又一場的“戰鬥”。

在巴黎,出租車司機對 Uber 的“仇恨”發展到故意劃破 Uber 用車的輪胎、砸碎車窗的地步;德國出租車司機罷工遊行抵制 Uber ;連硅谷大神彼得‧泰爾都把 Uber 稱為“硅谷最沒有道義的公司”。

2013 年冬天暴雪襲擊紐約造成交通堵塞時, Uber 的打車費率漲了八次,成為眾矢之的。面對各種批評,卡拉尼克照樣毫不妥協。他像教授上課一樣地說到,“你想供應完全滿足需要,你就要利用價格平衡供需。”

當然,儘管卡拉尼克的態度十分堅硬,但他不得不承認印象很重要。“世界每個大城市都在發生政治競選,但這不是民主問題,這是產品問題,你無法按照簡單多數贏得勝利,你必須有很大優勢才行。我們希望傳遞的要點是,使用 Uber 打車,比自己擁有一輛車更划算。”

在世界各地, Uber 被罰款和禁止。在法國,其高管因涉嫌提供非法服務而被捕;在首爾,卡拉尼克被缺席起訴。

儘管存在一些爭議,但 Uber 還是受到廣大用戶和投資者的推崇,他們中的許多人都認為, Uber 是顛覆出行行業的典範。

徘徊在天堂與地獄之間的 Uber 創始人

2015 年 2 月, Uber 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卡拉尼克說服了在硅谷做交易律師的柳甄作為負責人。那時候每天都在打仗,天天都有決策,完全是混戰狀態。 Uber 的市場份額一度增長到整個網約車市場約三分之一。

卡拉尼克堅信打車軟件的未來是光明的,因為它“有魔力”,能增加就業崗位、減少交通擁堵、為人們節約更多時間……雖然在中國遭遇強勁的競爭者,但卡拉尼克認為,靠技術而不是補貼,能打敗對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2016 年 8 月 1 日下午,滴滴出行正式對外宣佈與 Uber 全球達成戰略協議,將收購 Uber 中國的全部資產,割喉戰徹底結束。

相比卡拉尼克稜角分明的個性,他對公司的態度有時幾乎是溫情脈脈的。有次在被問到是否會將 Uber 出售給更大的公司如谷歌時,卡拉尼克十分震驚。“這如同問一個有很好的妻子,並且婚姻十分幸福的人,你下一個妻子會是怎樣的?”

2017 年起,關於卡拉尼克的爭議像是被風乾了。他因公司出現性別歧視和性騷擾事件被辭任的女員工指控;還和其他 Uber 高管用了一項名為“上帝視角”的功能,追蹤乘客的出行情況。另一方面,無人駕駛研究又深陷訴訟困境中, Google 狀告 Uber 無人駕駛負責人在離職 Google 時竊取了相關技術機密。

加入公司未滿一年的 Uber 總裁傑夫·瓊斯離職時發表聲明說,“我在 Uber 所目睹和體驗的,都有悖我職業生涯中孜孜以求的信念和領導方式。我再也不能繼續在這家公司任總裁了。”

這一系列負面問題引起了硅谷的迅速反應,那些曾經評論他是最粗糙、最充滿激情和最痴迷的企業家的 Uber 重要投資人紛紛找上門來。Uber 為此找來了前美國司法部長 Eric Holder 對公司的政策和文化展開獨立的調查。在某種程度上證實了, Uber 醜聞纏身的根源,與公司文化和創始人卡拉尼克直接相關。

2017 年 6 月 13 日, Uber 宣佈卡拉尼克將開始無限期休假,致員工信中,卡拉尼克寫道,“我們走到了什麼地方,又為何會走到這一地步,這些都是我的責任。當然,很多事情值得驕傲,但也有很多事情需要改善。無論什麼情況,我都在 Uber 身後,推動 Uber 成為我們夢想中的那樣。”

彼時,其雙親正遭遇撞船事故,卡拉尼克的母親去世,父親重傷。但這個結果顯然沒讓投資者滿意,他們由於擔憂而敦促這位 CEO 辭職。

徘徊在天堂與地獄之間的 Uber 創始人

一週後, 6 月 21 日,這位創立並領導 Uber 八年的 CEO 主動宣佈辭職,但卡拉尼克在董事會的席位仍然保留。

在給《紐約時報》的離職聲明中,他寫道,“在這個世界上,我愛 Uber 勝過一切。在我人生中這個艱難的時刻,我接受投資者們的要求,選擇下臺,這樣 Uber 就能迴歸正軌,而不是捲入另一場爭鬥之中。”

富有戲劇性的是,要求卡拉尼克辭職的 Uber 重要投資人比爾·格利隨後在推特上寫道,“Uber 未來的歷史記錄上,有很多頁都歸功於卡拉尼克——很少有企業家能像他一樣對這個世界有一個持久的影響。”

“太多人罵他是個混蛋,極少有人記得他仍是個夢想家。卡拉尼克的離開對認識他的人來說是非常令人沮喪的,他並非是媒體筆下的那個怪物。” TechCrunch 的聯合編輯說。

2018 年 3 月,據新浪消息稱, 41 歲的卡拉尼克將出任一家為停車場或廢棄的商場進行改造的地產公司 CEO 。

創業 20 年。在絕大部分時間裡,卡拉尼克遭遇了許多次失敗,他曾每天給一百人打電話,然後得到一百次“不”,一連好幾年,但卡拉尼克仍然享受每個時刻。“既然上場,無論發生什麼,始終對你做的事情保有一份熱愛。即使輸,也要熱愛這場創業遊戲。況且絕大多數創業本來就都註定會失敗。但只要跌倒後還能不斷爬起來,就不算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