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農民幫朱元璋一個忙,其後裔富貴兩百多年,直到明亡

1366年4月,朱元璋得到一封前線捷報,濠州守將李濟開城歸降。朱元璋非常高興,濠州不僅是朱元璋事業的起點,還是他的桑梓故鄉,因此他當即做出決定,要回濠州老家,祭掃父母的墳塋。回到孤莊村後,朱元璋特別重賞了兩位故人,因為他們對朱元璋有恩,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此時朱元璋已經離家十幾年,雖然戎馬倥傯,但這次他在家鄉待了十幾天,與鄉親故舊飲酒敘舊。臨走時朱元璋還給鄉親們不少賞賜,其中有兩個人的最多,因為他倆不僅是朱元璋的童年夥伴,當年還幫過朱元璋一個忙,這倆人就是汪文、劉英!

兩個農民幫朱元璋一個忙,其後裔富貴兩百多年,直到明亡

汪文、劉英兩家與朱元璋家比鄰而居,當年關係非常不錯。1344年,濠州爆發嚴重的蝗災、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先後病餓而死。朱元璋家十分貧困,甚至連塊安葬父母的土地都沒有。朱元璋找到了地主劉德,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結果卻遭到了劉德的斥罵。

就在朱元璋感到絕望之際,鄰居劉繼祖伸出了援助之手。劉繼祖是劉德的兄長,家裡頗為富裕,他聽兒子劉英述說了朱元璋家的情況後,主動拿出一塊土地,用來安葬朱元璋的父母。死者已矣,生者如斯,此時朱元璋年僅16歲,衣食無著,他又該怎麼辦呢?

兩個農民幫朱元璋一個忙,其後裔富貴兩百多年,直到明亡

鄰居汪母給朱元璋指出了一條道路,讓他出家為僧,雖然是做和尚,但畢竟能活下去。好心的汪母置辦了不少禮物,讓兒子汪文送朱元璋去皇覺寺出家,“媼(指汪母)為具少儀物,得禮寺僧高彬為師”。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但朱元璋始終念念不忘兩家當年的恩情。

朱元璋回鄉時,汪母、劉繼祖已經亡故,所以他找到了汪文、劉英,臨走前,他對兩人說:“鄉里親戚愛厚者,惟足下二人”,賞賜兩人大量田地、金銀布帛,還永久免除了兩家的賦稅徭役。幾年後朱元璋稱帝,他在鳳陽設立皇陵祠祭署,“以汪文為署令,劉英為署丞,專典祀事”,“ 不去其鄉而身享安榮之貴”。

兩個農民幫朱元璋一個忙,其後裔富貴兩百多年,直到明亡

祠祭署的署令、署丞雖然官職不高,但卻享有一項特殊權利,“子孫世守之”,也就是可以世襲罔替。不僅如此,朱元璋還下詔追封劉英的父親劉繼祖為義惠侯,就連汪文、劉英的名字,都是朱元璋御賜的,可見朱元璋與兩家關係非同一般。汪文、劉英每年都要赴南京面聖,與朱元璋敘舊,得到大量賞賜。

洪武二十年,汪文在鳳陽病死,消息傳到南京,朱元璋非常傷心,“親制文,遣內侍及儀曹官弔祭”,還贈送了一大筆“喪葬費”,“ 賻恤甚厚”。之後任憑明朝政局風雲變幻,汪文、劉英的子孫世代擔任官職。

應該說當年劉繼祖、汪母的所作所為,完全是發自同情心,沒有別的目的,但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份“餘慶”讓汪、劉兩家安享富貴兩百多年,直到明朝滅亡。

參考資料:1.《明太祖實錄》;2.《明史》;3.《明太祖御製文集》;4.《御製皇陵碑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