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爲什麼不願意「種地」,這3點原因很「扎心」

在當今這個社會,各種各樣的職業層出不窮,有商人,有教師,有媒體人,有一人,甚至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試吃員這種職業,但是,不管社會怎麼發展和變化,有一種職業始終存在,並且佔了絕大多數的比列,那就是農民,雖然各種各樣的政策改革,看上去是服務三農,但是實際上,有多大成效呢。

從我們隨機走訪的調查來看,現在的農民如果你問他,如果有別的事可以掙錢,你還會種地嗎?除了一些個別的種田大戶來說可能會選擇會,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農民而言,答案基本一致:肯定不會選擇種地!當聽到這樣的答案的時候,我們不僅感到疑問,為什麼身為農民卻不願意種地呢?經過更深層次的研究發現,可以大概歸結為三大原因,個個都是扎心的!

農民為什麼不願意“種地”,這3點原因很“扎心”

第一個原因就是“糧賤傷農”這可以說是最根本的原因了,這幾年全球經濟看似大幅度的飆升,一片繁榮,實際上經濟環境很不好,糧價大幅下跌,很多的糧食滯銷,而我國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境地,不得不跟隨國際市場調節糧價,這也就意味著國內糧價勢必下跌。

因此商人們為了不虧本壓產,便採取壓榨農民的方法也就是壓低零食的價格,對於農民而言,不管糧食的價格多麼的低,都不可能說放著不賣,因為對於絕大多數農民而言,賣糧食的錢就是一家人生活的根本,因此農民的收益也會跟著下滑,當種地的收益不能養家餬口的時候,農民們的選擇肯定就是放棄種地這個職業,另謀職業。

農民為什麼不願意“種地”,這3點原因很“扎心”

其實,只要平衡好商人和農民們之間的利益比例關係,在股價經濟沒有大的波動的時候,農民們還是願意種地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打工賺的比種地多”在當今社會,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隨著若干工廠的興起,勞動力成了必不可少的一個需求,但是由於勞動力的缺失,打工的工人工資並不低,有的地方種一季的糧食的收益,不如外出打工一個月賺的多,對於為錢奔波的人而言。

農民為什麼不願意“種地”,這3點原因很“扎心”

那我們肯定哪裡錢多往哪裡去,也就形成了身為農民的層次的人,漸漸的形成了一種思維,打工是主業,而種地成了副業,在不耽誤打工的情況下,順帶著種地,這樣的種地自然是不會上心的了,差不多就糊弄就糊弄過去了,種地技術不達標,糧食產量當然不夠,收益也就下降了,久而久之,當然也就疲於種地了。筆者認為這是性價比觀念的錯誤,就像農作物改革一樣,要讓玉米、大豆、水稻這些作物的收益都差不多,才不會出現某一個品種瘋狂的多起來,而其他產品無人問津,種地和打工之間的選擇也是一樣,如果打工的收益和種地的收益都差不多,那我想還是有很多農民願意種地的,畢竟,種地時間自由,還能方便照顧家裡,陪伴著家人。

農民為什麼不願意“種地”,這3點原因很“扎心”

第三個原因無疑就是“種地成本一直上漲”。倘若糧價下跌的時候成本也跟著下跌,那樣的話農民的收益也能保證,但是現在我國的農民面臨的問題是,糧價的天花板不斷沒限制的下壓,種地成本的地板不斷抬升,在受到雙重擠壓下,農資、人工等等成本年年上漲,更是使得農民的收益變得非常微薄了,這樣的現狀讓農民覺得種地無望,甚至是虧本的買賣,每天累死累活卻是血本無歸。

除此以外肯定還有的因素壓榨著辛苦的農民們,希望在國家政策的不斷調整下能夠得到他們應有的收益,而不是血本無歸,農民可謂是國家的根本,基層建築源自於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