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是不是越來越娛樂化了?

小魚刺-改


從成龍電影看軍事娛樂化的危機。成龍是繼徐克後第二位拍紅色電影的大拿級人物。



電影院裡滿是歡笑,可我卻一點笑不起來,不知是否是自己笑點太高的原因…面對幾個業餘游擊隊員,一二個大隊的鬼子人仰馬翻,我不知如果鬼子的戰鬥力是這樣的,為何抗日戰爭要打14年(1931-1945),為何八個鬼子就能佔領四平城?



電影的配樂是歡樂搞笑的,你根本不會感覺多少戰爭的殘酷,卻似乎像是在做遊戲,人在將要死亡或面對巨大危險前,心裡掙扎是這樣的嗎?而與此同時,美國大片《血戰鋼鋸嶺》也在上映,戰爭的殘酷,人性的掙扎,死亡的恐懼,面部的猙獰,低沉的配樂,無不述說摧滅人性中戰爭本實。而我們過了幾十年,卻還在猶如兒戲的戰爭娛樂化(之前是幾十年前的地雷戰地道戰,也會讓孩子感覺戰爭如同兒戲,但這兩部經典片多少還真實些,比鐵道飛虎不知高到哪裡去)。



而面對軍事(娛樂)新聞…滿屏的國外嚇尿,誰誰驚呆,我真不知他們一年要被我們嚇哭多少次。未專業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卻還在娛樂化,自欺欺人,愚弄人和自己。你們真的不知道差距有多大嗎,我看不見得;可為何卻整天不反省自己差距,讓大家認識到與其巨大壁壘,而在形同兒戲似的戰爭搬到大家前逗樂子呢?對敵人的藐視歪曲,就是對自己最大的不尊重,而成龍現在也加入了這個行業裡來...


李三萬的三萬裡


中國電影發展漸趨娛樂化、商業化。

娛樂性較強的電影票房高:縱觀中國電影票房,我們不難發現獲得高票房的往往是娛樂性較強的影片,而藝術電影票房慘淡,票房似乎成了衡量一部影片好壞的重要槓桿,票房高的電影往往被稱為成功的電影,而不賣座的電影則為失敗的電影,在中國,賣座的電影往往是娛樂性比較強的電影。



觀眾的審美漸趨娛樂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及電視、網絡的發展,人們的選擇變得多樣性,觀眾更習慣以一種娛樂的方式來對待電影。他們希望從電影中得到放鬆,希望電影的刺激能讓他們緩解工作的壓力、減少生活的疲憊。所以,觀眾更願意看一些能讓他們發笑的電影,觀眾的審美取向趨向於娛樂化。



電影製作偏娛樂化:在娛樂當道的今天,多數電影人亦認為只有使電影娛樂化,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於是,電影製作的娛樂化在中國的影視作品中比比皆是。


怪咖娛小樂


首先,電影娛樂化是不是錯?

不一定。

應該說,電影的商品化是其誕生以來就如影隨形的“原罪”。我們知道,電影被成為第七藝術, ,即文學、戲劇、音樂、雕塑、繪畫、建築之後的第七藝術。但是,由於其屬於影像藝術範疇,兼具文本性和可視聽化,能夠將其他藝術門類吸納進來,為己所用。在最初,電影的職能並非藝術上的追求,而更像是一種影像存儲和傳播,有點像二人轉劇院的固定拍攝,然後刻錄成碟片那種。

很多藝術,起初無人為津,完全是個人和小群體的技藝的探索和自娛自樂,然後逐漸被主流社會認可,賦予其審美價值。但電影不是,電影一開始就是娛樂商品。隨著電影人百年來不斷探索,電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特色。

第二,世界各地的電影都娛樂化。

單獨說好萊塢,每年生產大量的爆米花電影,一個IP開放後也是各種續作,各種周邊產業,還有不計其數的粗製濫造的影片。應該說,真正個人化、藝術化的電影在哪裡都相對小眾,大多還是迎合價值觀的作品,《戰狼2》其實也是如此。

第三,中國電影是不是太娛樂化?

平心而論,電影是可以娛樂化,但不能只有娛樂化。中國電影的問題,是具有思想深度的影片不夠多,有制度審查原因,也有觀眾審美價值觀的原因。但這都不是停滯不前,卻因為市場繁榮盲目膨脹的理由。

畢竟,即便貧瘠如伊朗,不是也出現了《小鞋子》之類的優秀作品嗎?


毒藥君


社會主義的媒體,應該不能以經濟效益為重,應該以引導大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為重,要大力創作引人向上,使人奮進,淨化心靈,淨化社會環境的作品。大力宣傳和塑造為國為民做出過卓越貢獻的科技工作者,老一輩革命家,老軍人,老工人,老農民等,描寫他們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怎樣努力拼博,為國獻身等。只有這樣,我們的媒體才真正起到了,對社會監督和推動作用。


新人類醫學創新者李傑


寶寶表示不知道,寶寶看動漫



齋喲


快餐店越來越多,人心越來越浮躁,大部分的電影也不能免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