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確診爲病毒性心肌炎?

馬松


心肌炎是指心肌發生侷限性或瀰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性病變,可分為感染性和 非感染性兩大類,由病毒所指的心肌炎稱為病毒性心肌炎,是最常見的感染性心肌炎。



可引起心肌炎的病毒很多,以能造成上呼吸道感染和腸道感染的病毒較為常見。本病的臨床表現輕重不同,差異很大,取決於患者的年齡、性別、感染病毒的類型、病變範圍以及個體的免疫力和反應性,且無特異性,容易造成誤診或漏診。本病目前沒有特異性治療方法,主要分別針對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成人的臨床表現大多較兒童的要輕,急性期死亡率低,多數患者預後良好,極少數預後不良。


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輕者症狀輕微或毫無症狀,重者可出現心臟擴大、心功能不全、甚至可因嚴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猝死。

病毒性心肌炎的確診比較困難,因為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表現及多數輔助檢查均缺乏特異性,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腸道感染史或其他病毒性疾病包括肺炎、水痘、腮腺炎、肝炎等,心電圖檢查則發現早搏,主要的臨床症狀有:發熱、咽痛、咳嗽、腹瀉等及其他病毒感染疾病的一些症狀病變累及心臟後出現胸悶、心悸、乏力、多汗、頭暈、氣短、水腫等等,其中絕大部分的患者都是以心律失常作為主訴或首發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阿-斯綜合徵(阿-斯綜合徵即心源性腦缺血綜合徵,指突然發作的嚴重的、致命的緩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導致心臟排血量在短時間內銳減,產生嚴重的腦缺血、神智喪失和暈厥等症狀,是一組由於心率突然變化而引起的急性腦缺血發作的臨床綜合徵)。部分患者可有程度不一的胸痛或心前區隱痛,其原因可能是1.伴發心肌炎,2.心肌廣泛壞死,3.心排血量下降引起冠狀動脈供血相對不足,4.病毒感染引起閉塞性冠狀動脈炎。

病毒性心肌炎診斷的主要依據:有呼吸道、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心臟損害、心肌損傷的臨床表現及心肌損傷標誌物的參考指標,心率失常或心電圖的變化,結合其他輔助醫學手段的檢查才能確診。


九月5184


病毒性心肌炎(VMC)系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侷限性或彌散性心肌炎性病變。大多數可以自愈,部分可遷延而遺留有各種心律失常,少數可演變為擴張型心肌病,導致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猝死。


多種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柯薩奇B組病毒,孤兒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為常見病毒,尤其是柯薩奇病毒是最為常見致病原因。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主要表現為在發病前有發熱、全身痠痛、咽痛、腹瀉等症狀。患者常訴胸悶、心前區隱痛、心悸、乏力、噁心、頭暈等。

經過醫生相應的檢查後可發現心臟增大、心率改變、心音改變(心尖區第一心音可降低或分裂)、雜音(心尖區可能有收縮期吹風樣雜音或舒張期雜音)、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主要為臨床診斷。根據典型的前驅感染史、相應的臨床表現及體徵、心電圖、心肌酶學檢查或超聲心動圖、心臟磁共振顯示心肌損傷證據,應考慮此診斷。

1.病史與體徵 在上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病毒感染後3周內出現心臟表現,如不能用一般原因解釋的感染後重度乏力、胸悶、頭昏、心尖第一心音明顯減弱、舒張期奔馬律、心包摩擦音等。

2.臨床表現及體徵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主要表現為在發病前有發熱、全身痠痛、咽痛、腹瀉等症狀。患者常訴胸悶、心前區隱痛、心悸、乏力、噁心、頭暈等。

3.心電圖 常見S-T改變,包括ST段輕度移位和T波倒置。

4.超聲心動圖 可正常,也可顯示左心室增大,室壁運動減低,左心室收縮功能減低,附壁血栓等。

5.心臟磁共振 典型表現為釓延遲增強掃描可見心肌片狀強化。心肌損傷標誌物檢查可有心肌肌酸激酶及肌鈣蛋白增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