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別大師 餘音仍繞樑

(掃一掃,聽大師的琴聲,追憶他的故事。)

依依別大師 餘音仍繞樑

盛中國的琴聲,給許許多多人留下了美好的記憶。(@視覺中國)

依依別大師 餘音仍繞樑

2016年11月25日,盛中國在廣州演出。 邵權達攝(資料圖片)

昨晚,中國愛樂樂團雙簧管首席張正地通過微博發佈消息稱:小提琴家、演奏家盛中國因病逝世,享年77歲。

2017年12月2日,劉詩昆、盛中國兩位頂尖音樂大師原計劃在廣州大劇院聯袂奏響“盛詩迴響”。但是演出開始的前幾天,突然傳來盛中國心臟病突發入院治療的消息,最終由另一位小提琴家高參與劉詩昆一起完成了演出。誰知道從此以後,廣州觀眾再也無緣聆聽盛中國大師的琴聲。

他去世的消息傳出後,不少廣州觀眾深表遺憾,“可惜再也不能聽到大師的演奏了”。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素芹、莫斯其格

“願天堂永遠有音樂相伴”

昨晚,盛中國突然去世的消息傳出後,網友紛紛通過微博表達哀思。其中,演員六小齡童深夜發文致哀:“世界小提琴界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

網友“提琴松”透露,自己小時候曾得到盛中國先生的指點。“很遺憾聽到這樣的消息,記得小時候老先生在湖南演出時曾有幸讓老先生指導一二,那個時候他就告訴我,音準就像造房子的地基一般重要……希望老先生一路走好。”

網友“楠竹”表示:“一路走好!永遠記得您的《梁祝》。”網友“學長小哥哥”表示:“老先生走好,最愛您的《梁祝》。願天堂永遠有音樂相伴。”

他是最早在國際上為中國爭得榮譽的小提琴家之一

一曲《梁祝》被視為經典

作為國內最具影響力、也是最早在國際上為中國爭得榮譽的小提琴家之一,盛中國演奏的《梁祝》等樂曲深深影響了幾代人,啟迪著無數琴童開始了自己的音樂夢想。

盛中國兄弟姐妹11人,有10個成為音樂演奏家,其中竟有9人把演奏小提琴當成自己終生的選擇!盛氏小提琴之家贏得了“中國樂壇第一名家”的美譽。

著名小提琴大師梅紐因來華訪問時曾與盛中國合作演出,並稱贊他是“我在中國演奏巴赫雙提琴協奏曲最好的合作者”,而盛中國本人也被譽為“中國梅紐因”。澳大利亞ABC廣播公司將他列入“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家”的行列。

盛中國對作品的理解和處理有獨到之處,演奏風格既熱情奔放,又甜美細膩,富於詩情畫意、浪漫幻想。他的演奏很有個性,不僅技巧出類拔萃,而且有很高的音樂修養。他將音樂和個人的生活積累融匯在一起,真情隨音樂流露,充滿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生命力。他演奏曲目的範圍非常廣泛,既有古典與現代的經典奏鳴曲、協奏曲和各個時期的精緻小品,也有中國的小提琴名曲,其中《梁祝》被視為經典。

在過去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盛中國曾經透露,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有3分鐘、15分鐘和27分鐘3個版本,而15分鐘版本是他精心改編並演奏得最多的,他改編的《梁祝》,著重刻畫了男女主角內心世界,把自己對愛情故事的理解和對中國傳統文化、古典音樂的痴迷注入曲調之中。

他的琴聲常在廣州響起

盛中國跟廣州也有很深的淵源,2016年底,75歲的盛中國和80後旅德芭蕾舞家邱思婷在南國音樂花會開幕演出上,聯合演繹了廣東籍著名音樂家馬思聰的代表作《思鄉曲》,並贊廣州的觀眾“文明程度和國際接軌”。

本報記者最後一次採訪盛中國是2016年11月25日,在首屆南國音樂花會開幕演出“向經典致敬”——廣東百年經典原創音樂匯演上,盛中國如泣如訴的小提琴聲配以極具表現力的芭蕾舞,深深打動了現場觀眾的心靈。

對於廣東,盛中國當時表示“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歡”,“這裡誕生了一批在中國音樂史上非常優秀的音樂家,比如我的恩師馬思聰先生。馬思聰是在中國傳播西方古典音樂的第一人,廣東的土地養育了他,他創作用的是世界語言,但含有廣東音樂的基因和元素。”

2017年12月2日,劉詩昆、盛中國兩位頂尖音樂大師曾計劃在廣州大劇院聯袂奏響“盛詩迴響”。但演出開始前幾天,突然傳來盛中國心臟病突發入院治療的消息,最終由另一位小提琴家高參與劉詩昆一起完成了演出。

此前,2012年9月29日,劉詩昆、盛中國廣州首次同臺,分別攜有“德國國寶”之稱的“百萬鋼琴”和300多歲的古董小提琴,亮相中山紀念堂,為觀眾演繹過多首廣東著名作曲家的首本名曲,如冼星海的《黃河》、李海鷹的《彎彎的月亮》等。

盛中國不光經常來廣州演出,還是金鐘獎評委。

2015年11月第十屆金鐘獎活動期間,盛中國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這樣一位大師依然堅持每日練琴,“一天不練自己知,兩天不練鄰居知,三天不練全世界都知道了!”如今大師已去,想起他的這些言語,讓人動容,給人啟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