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所說的『真人』,究竟達到了什麼境界?

對於“真人”一詞,我們應該不陌生;金庸武俠劇中所說的張三丰張真人,就屬於 “真人”。其實“真人”一詞很早就出現了,最初的出處是在莊子的《南華經·大宗師》一篇之中。《大宗師》之中這樣描寫真人:

“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

道教中所說的‘真人’,究竟達到了什麼境界?

這句話的大意是說:真人是了知大道境界者,有大智慧,真人平靜、無慾,與天合一,外物已然無法對他造成危害。

莊子最早對於真人定義之後,其後一些傑出的國學經典中也有對於真人的描述。

《洞元自然經訣》:真人者,體洞虛無,與道合真,同於自然,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通。

《鬼谷子》:生受於天,謂之真人;真人者,與天為一。內修練而知之,謂之聖人;聖人者,以類知之。

《黃帝內經》: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道教中所說的‘真人’,究竟達到了什麼境界?

以上諸家對於“真人”的定義,仔細推敲,可知是相通的。用今天比較流行的一句話來概括,“真人”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道教出現後,“真人”一詞就幾乎成為道家的專有名詞。道教對於“真人”的定義,有了本教的濃重色彩,簡潔而不失深度。道教認為,洞悉了宇宙和人生的本原,真正覺悟者,就是真人。這個定義,其實也是“天人合一”境界的另一種說法。

由於真人達到了“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歷史上被封為真人的人,寥寥無幾。我們比較熟知的,關伊子、莊子、列子,在唐朝時期被封為道家真人。而鬼谷子、王重陽、張三丰等,則被封為得道真人。

道教中所說的‘真人’,究竟達到了什麼境界?

道教確立之後,教中弟子推舉了“四大真人”,分別為通玄真人、沖虛真人、南華真人、洞靈真人。而老子作為道祖,則是四大真人的老師。通玄真人乃是戰國末期的文子,曾拜老子為師,文子是范蠡的老師。沖虛真人乃是戰國時期的列禦寇,也就是列子。而南華真人,相信大家都知道,他就是著名的莊子。洞靈真人是亢倉子,相傳叫做庚桑楚,《莊子》一書中稱其為庚桑子。亢倉子是老子的弟子,得老子真傳。

道教中所說的‘真人’,究竟達到了什麼境界?

“真人”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真人”的境界,並非渺然無際,而是有理可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