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的壽命有多久?

郟超蓉中


先不說糖尿病人的壽命有多久,就是健康人的壽命有多久也不是一個外人能決定的,最關鍵還要看你想怎麼活,不是嗎?



得了糖尿病後雖然在飲食上需要注意,但不能說糖尿病人不能長壽,前提是血糖穩定;也有人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其併發症,一旦發生併發症,影響的不只是生活質量,還有生命長度。那麼預防併發症發生的前提還是保持血糖穩定。所以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是延長壽命最重要的事。



如何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呢?“五駕馬車”是每個糖友需要學會駕馭的,而在飲食,運動,藥物,血糖監測,自我管理中,飲食是所有方法的基石,做起來也非常簡單~管住嘴。

看到這兒,一定有糖友說,我已經很注意了,什麼都不敢吃。嗯,錯就錯在你什麼也不敢吃。我見過住院的糖友早餐只吃了一碗麵條餐後血糖10點多,可我調理的病人,早餐有六七種,餐後血糖5.8。差距咋這麼大呢?這就說明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吃得少血糖未必就低,尤其是食物過於單一不利於血糖的控制。



那你一定要問,你說的管住嘴是管啥?管住食物種類~豐富好於單調;管住食物入量~淺嘗好於多吃;管住就餐次數~少食多餐最好;管住進餐順序~先吃菜混吃飯。做到以上“四管”,既可以吃好,又可以控糖,還能活得長久。

(王芳,主管護師,註冊營養技師,好食營養工作室創始人,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頭條號:註冊營養技師王芳)


營養百事通


糖尿病的壽命: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的疾病影響。

一,什麼情況下是“糖尿病”?

現在國際衛生組織把空腹血糖超過7.0就診斷為糖尿病。按照這樣的標準,有擴大化治療傾向。院士樊代明就提出,他從參軍時就血糖超過7,到現在一切正常,顯然單純血糖超標並不能說明有糖尿病。

真正的,可能結合把“三多一少”症狀出現再診斷治療要更準確。

就是吃得多喝水多尿液多人消瘦的典型症狀。

當然,超過7的時候,說明血糖調節有問題,應當開始注意,也不是沒有道理。

二,血糖高有什麼危害?

無論偏高或者很高,我們沒有任何感覺。這是血糖調節疾病的一大特點。

高血壓可以頭暈目眩,動脈粥樣硬化可以引發心絞痛,癌症可以疼痛不適。只有血糖高,什麼感覺沒有。

出現三多一少,也沒有什麼機體難受感覺。直到出現併發症:足部感染,腎病,心臟病,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才有了真正的麻煩。

而這些併發症,沒有哪個病是因為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危害造成的。它們來自動脈堵塞,來自血糖調節紊亂等其他機制。

三,糖尿病的原因是什麼?

自從1980年代首次提出基於胰島素抵抗的共同土壤學說,到2000年代進一步完善確定“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胰島素抵抗是來自氧化應激”的新共同土壤學說,糖尿病的病因被確定。

就是機體遭遇到某種傷害,誘發機體氧化應激反應,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根本原因。

進一步分析起來,偶爾一次的傷害、應激,可以導致短暫血糖升高,應激源消除,立即恢復正常。

只有持續不斷的應激傷害,才最後導致高血糖狀態被固定,糖尿病出現。

這和癌症傷害非常相似。偶爾的致癌傷害不會必然導致癌變。只有持續反覆存在的致癌傷害才有癌變能力。

單純控制血糖,已經是非常簡單的事了。一型糖尿病,可以使用胰島素。二型糖尿病,可以降糖藥組合使用,都能有很好效果。

但是,伴隨血糖人為調節,有些疾病是繼續進展的。就是糖尿病各種併發症出現。

原因是什麼呢?

持續存在的應激反應,是唯一原因!

就是,雖然控制了血糖,但是導致血糖升高的應激原繼續存在,是糖尿病繼續進行的根本。

如果說糖尿病影響壽命,就是在這個環節。

所以,糖尿病治療,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控制血糖的同時,要解決持續存在的氧化應激問題。

五,哪些應激原與糖尿病有關?

生活方式中的不良嗜好,尤其是大量飲酒,是第一常見應激原。

飲酒之醉,機體立即開始應激反應,代謝解毒。長期醉酒,一定血糖升高,調節紊亂。

再一個最常見的應激原,就是暴飲暴食。食慾過盛,帶來一次又一次胃腸道超負荷工作,是一次又一次應激傷害。

有一個手術“胃改流”,讓食物不再完全消化、繞過十二指腸,本來是治療肥胖症的,卻意外治療了糖尿病,就是“過食”致病的證明。

第三個常見原因,就是不良情緒。

反覆持續存在的負面情緒困擾,帶來嚴重應激傷害,是誘發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的共同土壤。

一個沒有不良情緒困擾的人,即使生活有點不良嗜好,也不會致病。

所以,基本原理就是,發現血糖升高以後,如果一個人能夠消除所有生活傷害因素,糖尿病是不會進展到損害機體的。只是如果傷害持續存在,就一定即使控制了血糖,疾病也要進展!那時也就影響壽命了!

回答如上。


春雷滾滾2


糖尿病會影響壽命嗎?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270, "thumb_url": "3b0100023b18fad84af0\

蘇廣龍


糖尿病人的壽命是可以自己控制的!

舉三個例子

一:我大學同學的奶奶,從二十幾歲就發現糖尿病了,早發現早治療,飲食控制加上每天鍛鍊,現在飯前注射胰島素。已經七十多歲了,吃啥啥香,身體倍棒,精神煥發,控制血糖也就是控制疾病發展,對她來說已經是一種習慣了,沒有絲毫的心理負擔,看老人家的精神勁,再活十年沒問題。

二:一個八十多歲的老爺爺,已經患糖尿病20餘年,用幾個成語來形容:聲如洪鐘、步履矯健、精神矍鑠。

三:親戚家的親戚,逢年過節見上一面。七十歲左右,發現糖尿病沒有幾年,由於飲食控制不當,不愛運動,導致多種併發症,據說一隻眼睛已經快要看不見了,但還是沒有在飲食和運動上加以調節,非常依賴藥物,卻又把握不好劑量。

由於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我們胰島功能的進化還沒有跟上物質水平的提高,大量的高糖食物每日都在挑戰胰島功能,患有高血糖的人在不斷地增加,在中國,甚至有60%的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經患有糖尿病或處於糖尿病前期。我們不必談“糖”色變,不必恐懼,更不要逃避,糖尿病雖然無法治癒但是可以控制以及預防。正如我說到的前兩個老人,只要控制得當,長命百歲沒有問題。說一點值得慶幸的科研進展:二甲雙胍在臨床試驗證實有可能是延長壽命的"靈藥”,雖然還在實驗中,但對於糖友算是一個好消息。

有研究顯示,糖尿病可能與壽命縮短存在關聯,併發症引起的身體疾病是壽命縮短的關鍵,但血糖是可以控制的,通過運動飲食加以藥物調節,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併發症自然不會發生。

任何疾病在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前都會退步,糖尿病不可怕,但一定要重視,希望有更多的糖友能夠戰勝疾病,長命百歲!


李家二貓


糖尿病患者在我國佔總人口比例相當高,認識的人裡面沒有幾個糖尿病的,幾乎不存在。看著這些認識的糖尿病患者長期好不了,也會看到糖尿病患者因各種併發症或殘疾或去世,一旦發現自己被確認患了糖尿病,彷彿整個天都塌了,於是趕緊關心一下糖尿病能活多久。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

第一,有不少答題的人也提到,能活多久是實際上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確實如此。太多內容我不用重複,說兩個小點:一,糖尿病患者能活多久,確實也有統計數據,如各種併發症死亡的數字,等等。既然是一個統計數字,那麼,就會有偏離比較大的一小部分人,作為具有主動性的人,當然可以爭取最大的那個數字;二,糖尿病大多是不善待自己的身體造成的,所以想活得更久,必須善待自己身體,正確的對待自己的病情。

第二,糖尿病治不好,這是我們看到附近的糖尿病患者得到的印象,怎麼知道這個現象不是謊言呢?醫院治療糖尿病治療了幾十年都沒治好過一個,非常沒有成就感,所以用“糖尿病永遠治不好”來遮掩一下,以免太難堪。那些得了糖尿病後來逆轉的人,你沒見過對嗎。你沒見過,不代表不存在,況且即使他們好轉了,也不一定會告訴你,對嗎。

如果你相信“糖尿病治不好”是謊言,那麼你可以去找答案,自己挽救自己。當然找答案是在醫院之外找,所以存在很多陷阱,要謹慎。


橋牌宣傳競賽部部長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如果你留心,會發現身邊多了很多糖尿病患者。他們有可能是我們的長輩,有可能是我們的朋友,更有甚者就是我們每天相見的同事。其實,對於很多人被診斷糖尿病後的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第二反應就是我該怎麼辦?我還能活多久?

其實,糖尿病除非出現非常嚴重的併發症,一般說來不會在短期奪去患者的生命。但是,糖尿病影響壽命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到底得了糖尿病之後還可以生存多少年呢?這個問題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不同人不一樣。一般說來影響到糖尿病患者遠期壽命的因素很多。比如說個人體質、遺傳、後期血糖管理、運動、個人受教育程度等等一系列因素。可能有人會問:怎麼受教育程度還會影響糖尿病遠期壽命?學歷高還能壽命長嗎?是的,在這方面,美國早就有相關研究,這些研究提示,受教育程度高的糖尿病患者對於血糖的管理更好,壽命也就相應的要高於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

長期臨床工作讓我見到太多的中年人,甚至年輕人罹患糖尿病。在本不該罹患糖尿病的年紀發生了糖尿病,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現在我們的生活方式,比如說高脂高糖飲食、缺乏運動、工作壓力大,應酬多,超重肥胖。年輕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血糖也會發生過早死亡或致殘。這樣一來不但給患者本人及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同時社會也會隨之喪失勞動力同時增加醫保負擔。

從宏觀來看,其實我國現階段糖尿病患者大幅度增加,同時糖尿病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大,還是跟以下兩方面有最密切關係:一方面由於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生活方式促使糖尿病的發病率增加,從而導致糖尿病致死致殘率明顯增加;另外一方面就是人口老齡化的來臨。

面對糖尿病問題日益嚴重化,我們醫患兩方面都應該加強重視,特別是應該加強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積極推進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加強對老齡患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健康保健知識的指導、自我監測血糖和用藥指導等。

其實,糖尿病作為一種常見慢性病,只要做好血糖的管理,可以把它對於人體和壽命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糖尿病領域也一直流傳著很多糖尿病患者良好控制血糖後仍然活到八九十歲的例子。我想,對於糖尿病這樣的慢性病,可能我們暫時不能根治它,但是我們可以長期和它和平共處,這才是正確的觀念。

更多健康信息,請關注張之瀛大夫頭條號


張之瀛大夫


糖尿病朋友的心態一定要好,不要考慮自己的壽命有多長的問題,而活著的每一天都要讓它有意義。另外,如果保持自己的血糖長期平穩,糖化血紅蛋白值比較穩定的話,說不定是長壽老人呢。只要你能敬畏生命,生命一定也會給於你報答和恩惠的,所以,即使有糖尿病發作的朋友也一定不要沮喪和失去信心,只要能夠保持自己生活有意義,血糖保持相對平穩,注意日常飲食、適當運動、經常體檢,預防併發症,您也是可以和普通人一樣生活,一樣長壽的。換句話來說,糖尿病人和普通人差別也不大,無非就是少吃幾樣東西,多個心眼。

糖尿病的朋友日常飲食一定要非常注意,避免攝入高油高脂高鹽,特別是高糖食物,多用清淡的烹飪手法料理日常飲食,採用清炒、涼拌、煮、蒸、燜的方式,避免油炸、燒烤、爆炒、重口味的食物。增加全穀物類食物和蔬菜攝入的比例,這些食物中富含膳食纖維成分,膳食纖維對於預防和輔助治療生活慢性疾病都有著很好的效果,特別是日常可以在主食中加入粗雜糧、雜豆、薯類食物,用薯類食物代替部分主食,這樣不僅能避免日常的精白米麵讓人餐後血糖飆升的情況,還可以增加食物的多樣性,增加飽腹感,抑制脂肪、膽固醇的吸收。大多數蔬菜中都富含膳食纖維成分,對於三高,多種慢性疾病也是很友好的。適當攝入肉類,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也很重要,糖尿病人也需要保證營養成分的攝入。

另外要注意的是,減少加工程度高、糊化程度高,富含澱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的攝入,這些食物比較容易忽略,因為表面上都是看不出富含糖分,易於升高血糖的食物。糊化程度高的食物比如煮的時間較長的粥類,另外,寫著無糖食物,但富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這些如果過量食用,肯定也是會讓血糖飆升的;水果不能過量食用,選擇在兩餐之間加餐是最好的,因為其中也富含葡萄糖,過量食用會堆積葡萄糖,引起血糖波動。


只有營養師知道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比較複雜,而且人與人的個體差異很大,也很難給出一個具體的時間。所以我想舉幾個例子,這些例子也都是我在臨床工作中遇到過的病人。看到這些例子,大家可能心裡就有答案了。

患者A,82歲老年女性

這位患者是我們醫生眼裡比較“聽話”的那種。老太太是新中國最早一批的大學生,文化修養比較高,也比較自律,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很高。自從18年前診斷為糖尿病,始終注意膳食結構、規律服藥,再加上平常非常自律,所以高糖零食不怎麼吃、作息也規律。所以十幾年來的血糖控制效果就很理想。因為血糖始終控制比較好,所以糖尿病的併發症,比如眼底病變、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都沒有出現。

患者B,54歲中年男性

這位患者家族裡有多位親屬患有2型糖尿病。所以四十幾歲時血糖就已經比較糟糕。需要規律服藥控制。而且剛到50歲就需要注射胰島素,由於注射的痛苦和麻煩,再加上病人本身自律性比較差,所以經常忘記服藥或者是注射胰島素。導致血糖水平波動比較嚴重。再加上口腹之慾比較強,所以很討厭醫生叮囑的飲食控制、服藥和打針。擅自停藥3年後因為經常出現腳腫和麻木才又去看病。當時的隨機血糖差不多接近20mmol/L。而且檢查眼底發現視網膜的血管網已經出現僵硬和白斑。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血糖控制倒8mmol/L左右,浮腫也改善了,但是糖尿病引起的腎功能損傷已經無法恢復。為了保護殘存的腎功能,飲食上不僅需要控制糖的攝入,又加上對蛋白質攝入的要求,病人現在非常後悔。

患者C,66歲老年男性

這位患者是在普外科做結腸癌手術的。術前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患有糖尿病,住院後抽血才發現隨機血糖22mmol/L。請內分泌科會診,苦苦調理了一星期才把血糖控制到允許手術的範圍內。做完手術以後因為血糖仍然還有點高,所以導致腹部手術切口有一段長期不癒合,需要不斷換藥,最終好不容易癒合了,卻留下了一個巨大丑陋的疤痕。

本來同一間病房的患者,做相同的手術,別人早早排上手術,早早拆線出院,他一個人在病房裡目送一波又一波病人進進出出。

所以關注我們的身體健康,越早發現糖尿病、越早治療,我們的生活越有質量、壽命也越長!


菲利普醫生


對於糖尿病,我還是有發言權的。我今年56歲,五年前檢查出患2型糖尿病,且右眼2級視網膜病變,空腹血糖15.6,餐後2小時血糖20.1,住院治療檢查10天,期間多項檢查,除血脂較高,其它還算正常。住院期間服阿卡波糖和格列齊特,二甲雙胍,除格列齊特每日一粒外,其它藥物每日三餐各一粒。住院8天后,血糖控制在空腹7+,餐後2小時11+。

因為對生命的敬畏,出院第一天就開始晨跑(慢跑)30分鐘,約3~4公里,晚餐休息一個小時後快走一個小時。

飲食以清淡為主,米飯小半碗(七分飽就行),偶(半個月)做紅燒肉和蒸梅乾菜肉吃。不吃以白糖為主的糕點。

經4年的堅苦堅持,如今甩開了各種藥物,水果以蘋果和西瓜為主,當然,所有的柚子是我本身的最愛。現在空腹為3.6~4.8,餐後2小時在8~9左右。

所以說糖尿病不可怕,怕的是我們沒有堅持運動的信念,怕的是我們的生活食物被汙染,怕的是我們對病沒有敬畏心理,怕的是我們沒有一個好生活的環境。人生活80足亦,太老了就是別人的累贅了,朋友們,你們說呢?


春的使者yeq


糖尿病好好控制,壽命不會受到影響,可能還比有些人長壽。

來點現實的例子,給各位糖友振奮一下精神。

張學良,41歲開始患有糖尿病,活到101歲,宋美齡的糖尿病活了105歲,陳立夫也是長壽糖尿病友,活了103歲。夠不夠振奮人心的,所以各位糖友不要再害怕糖尿病會影響到自己的壽命了



糖尿病死亡的原因,多是併發症導致的,如果不控制血糖、不治療糖尿病,導致各種併發症的發生,那壽命應該不能長久。

急性併發症、慢性併發症,動不動就能要人命。

先說很快要人命的,血糖很高很高,會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出現脫水、呼吸加快、意識不清,甚至昏迷、死亡。新聞報道常見,平時不愛喝水,喝各種飲料,然後就噁心嘔吐,最後昏迷,就有這個原因

再說說遠期併發症,糖尿病沒有好好降糖,仍然大吃大喝不運動,幾年以後,出現慢性併發症,比如常聽說的,腦梗、心梗、腎功能衰竭,哪一個不會要人命?



糖尿病治療的五大馬車,一個都不能少。控制飲食、運動、藥物、監測血糖,定期門診複診,每一件事情都很重要。

做好自己該做的,剩下的就看基因夠不夠強大了,調整好心態,享受生活,過好當下,如果活著的時候每天都開開心心,就不需要擔心壽命的問題

更多糖尿病健康知識,歡迎關注我,和醫生做朋友,擁有一個更健康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