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逃廢債者無處可逃!

让逃废债者无处可逃!

今年8月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關於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將逃廢債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和“信用中國”數據庫。與此同時,各地互聯網金融協會也陸續對惡意逃廢債展開打擊行動。

什麼是逃廢債?逃廢債是一種民事違約行為,並不是所有的欠債不還都是逃廢債,它強調債務人的主觀故意性,也就是說,有履行能力而不盡力履行債務的行為才是逃廢債。所謂“有履行能力”是指有收入來源,或者雖無收入來源,但有可供履行債務的資產,能夠部分或全部履行債務。從債務人主觀上來看,逃廢債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積極地逃避履行債務,另一種是消極不作為。通常前一種被稱之為“惡意逃廢債”。

今年上半年集中“爆雷”的P2P網貸平臺中,不少是因為平臺業務不合規,還有不少則是因為借款人惡意逃廢債。另外,一些平臺跑路之後,更有不少從平臺借款的融資者拒絕按時償還到期借款,企圖逃脫還款義務。這些惡意逃債的行為,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加劇了平臺風險的爆發。

打擊惡意逃廢債,納入徵信系統是一個好辦法。將惡意逃廢債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後,金融機構可以更加全面地判斷一個借款人,包括出險平臺中失聯跑路的高管人員的信用違約風險。對一些惡意逃廢債務的借款人,還可以採取一些措施,限制其未來的融資行為,包括網貸、車貸、個人消費貸款等。

據瞭解,相關文件下發後,短短几天內,地方報送的逃廢債信息已經達到了上百萬條。與此同時,有關方面在篩查數據的過程中發現,數據存在標準不一致、錯報、漏報等問題。逃廢債相關數據質量不高,使得一些借款人的真實性存疑,也在實際操作層面增加了監管難度。

收集數據是第一步,更艱鉅的任務是識別數據,通過建立相關配套制度,讓數據發揮應有作用。

在監管推動之下,目前一些徵信機構正有序跟P2P平臺接洽,越來越多的P2P信息將被納入到徵信系統。在業內專家看來,最終的徵信情況還要依賴於P2P信息的報送機制和平臺自身情況等多個方面。因而,對於P2P平臺來說,應對照監管合規要求,按時完成內部整改,並加強對投資者金融知識的普及和教育,儘快對接相關征信機構,按照要求完善相關數據,提高數據質量。

在互聯網技術催生的新金融業態之下,新情況和新問題層出不窮,監管也需更新手段和方法,精準發力。對於監管機構來說,一方面要保護那些正常還款的、誠信的借款人,另一方面,要聯合金融機構,織密打擊逃廢債的大網,讓逃廢債者無處可逃。

(經濟日報 記者:陸敏 責編:張葦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