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列車前升華 追憶平民英雄李學生

2018-09-06 15:0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2005年春天,神州大地乍暖還寒,一位英雄的名字卻感動了億萬人的心。看著呼嘯而來的火車,他飛身上前救下孩子,自己的生命卻永遠定格在了那一刻。他是溫州金有利鞋廠的一名平凡職工,是從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包工廟鄉中華樓村來溫州務工的普通農民,他叫李學生。13年前,李學生的故事轟動了溫州、感動了全國。

在《之江新語》的《人生本平等,職業無貴賤》一文中,習近平同志曾寫到:“李學生正是新時期農民工的好代表,他的事蹟充分體現了中國農民的傳統美德,體現了廣大農民工的精神品質。”

生命在列车前升华 追忆平民英雄李学生

2005年11月22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的習近平抱著小李敏合影。楊冰傑翻拍

李學生的壯舉為何能讓社會如此感動?我們將時間的指針撥回13年前……

火車呼嘯而來,他卻衝上前去

2005年2月20號,一個平常的星期天下午,火車司機李師傅和陳師傅像往常一樣從京華當班上車,駕駛這趟5107次列車,從京華開往溫州。已經四點多了,列車很快將要到達溫州火車站。

這一天葉晉娟下午來到廠里加班,跟平常一樣媽媽幹活,八歲的兒子琮琮就在工廠的院子裡玩。葉靜娟忙著工作,她並沒有在意四點多的時候,琮琮不見了。

李懷亮在家沒事幹,來找一起從河南來溫州打工的堂叔李學生玩,快到晚飯了,李學生留他晚上吃餃子,叔侄倆買菜回來,燒好水,切好菜,發現餃子餡裡還少了蔥。李學生出門去買蔥,李懷亮看著電視,等堂叔買蔥回來。李學生的住處離農貿市場不遠,過了鐵路就是。而離開媽媽視線的叢叢這會兒正和他的小夥伴圓圓在鐵道上玩。也正是在這時候,李師傅和陳師傅駕駛的5107次列車正朝這裡駛來。“我們列車一路鳴笛從那邊過來,這都是一切正常的。當拐過彎道的時候就發現,突然間有個小男孩搶越線路。”當陳師傅發現小男孩時,便立馬採取了緊急停車措施,一路鳴笛。

“當時我是腳掉下去了,勾住了,這樣勾住。後來那個小妹妹站到中間,火車開來了。”琮琮說。

(電影《李學生》救人片段)

那一刻4點56分,買蔥回家的李學生也正好經過這裡。

“當時火車已經離得很近,喇叭很響,但他恐怕沒有在意,就直接衝上來,一心一意想把鐵路上的男孩和女孩救過來。”王文崗是當天下午事件的目擊者。“當時情況緊急,他連推帶扔,救下了第一個孩子。”

“火車開來我很怕。他把我抱起來,我的腳就拿出來了,後來我就被李叔叔扔過去。”琮琮說。

李學生一把救出了琮琮。他和琮琮都安全了。而這時巨大的慣性使火車在剎車後,仍然以每秒鐘二十米的速度飛快逼近還在鐵軌中央的圓圓,李學生又向圓圓伸出了手。“他的手已經抓到那個小女孩的手了,他抓了一半。但火車已經開了過來。”

男孩得救了,但李學生和女孩被飛馳而來的列車撞飛,很快就停止了呼吸……

火車帶著呼號、帶著無奈、帶著遺憾、帶著顫動終於停了下來,而救人的勇士卻已躺在鐵軌旁邊,鮮血如雲朵般靜靜展開。

一個人離去的背影,讓一座城市淚流滿面

李學生捨己救人的事蹟,迅速傳遍了整個溫州。街頭巷尾,我們總能聽到相同的詞彙:“李學生”、“了不起”、“英雄”……報刊電視、網絡論壇,更是處處可見李學生事蹟……在當時溫州的BBS上,一個網址為的“見義勇為英雄李學生紀念堂”成了焦點,僅一週的時間,就有7600人上網點擊,數百人發表評論。

“感動。無語。淚滿面。”“一個最樸實的勞動者,用自己的生命告訴我們,這個社會需要的是什麼。”“溫州21世紀第一個平民英雄。”“雖然你已不在,但在我們的世界裡會永遠流傳著你的名字。”“是你用生命的代價,讓世人知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靈魂在炎黃子孫的內心世界裡飄蕩……”還有一位網友寫下了“追憶李學生”的一首詩:“清燭一秉表敬意,幽香三炷慰英靈;祭酒千杯思壯舉,白花萬朵祭忠魂。”

送別英雄的時刻,城市為之動容。2月28日上午,李學生追悼會在溫州市基安山殯儀館舉行。在李學生遺像邊,醒目地寫著兩幅輓聯:“臨危不懼捨己救人壯舉驚天地,甌越大地謳歌勇士精神慰靈魂”;“學生捨己救人,中原大地自古多俠士;英雄氣貫長虹,甌越山水而今悼烈魂”。溫州市領導來了,李學生老家河南商丘市領導來了,李學生生前的工友來了,與李學生素昧平生的市民們也來了……300多人湧進了原本只能容納200人的長安廳,鮮花、輓聯,述說著各界對壯士的崇敬。

生命在列车前升华 追忆平民英雄李学生

李學生家鄉萬人護送李學生魂歸故里。記者陳海峰/圖

葉青老伯一大早就趕到殯儀館幫忙,還寫下“捨生取義”四個大字放在勇士的靈柩前;水心二小的師生代表送來了“樸實無華人性之美值得敬佩”的悼詞;殯儀館建館4年來第一次全免費用,全體員工一起送上花圈……被救兒童瞿琮琮和他的父母來到現場。“你是我們家的大恩人!今後,你的女兒就是我的女兒,你安心走吧……”瞿琮琮的母親葉女士在李學生遺體前哽咽著。

在場所有人,陪著英雄留下的年僅10歲的女兒和64歲的老父親,一起淚流滿面……

三十六載樸實人生,展現了時代英雄的成長軌跡

英雄不可能在瞬間塑造而成。從一個個來自李學生老家及和他共過事的人那裡,記者瞭解了這位來自中原普普通通的農民一步步成為時代英雄的軌跡。

李學生,1969年出生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包公廟鄉中華樓村,自幼吃苦,樂於助人。14歲那年,鄰居戚雲芝大娘家裡發生火災,戚大娘和兒子還在睡夢中渾然不知。此時,上學路過的李學生趕忙推門而入叫醒戚大娘母子,並拉著他們逃離火場。

1997年,為了改變生活,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李學生告別家鄉,來到溫州的金有利皮鞋廠打工,一直幹了8年,直到他離開人間。

在溫州,從事保安工作的李學生愛廠如家、認真負責、熱心待人,得到了企業主與同事、老鄉及鞋廠周圍鄰居的尊敬。

生命在列车前升华 追忆平民英雄李学生

李學生

1998年10月29日晚6時,金有利皮鞋廠突發大火。李學生冒著濃煙一次次衝向火中,肩扛、手提,將一桶桶化學物品、煤氣罐等搬到安全地點。李學生的眉毛被大火燎光了,他卻沒有半句怨言,災後堅持夜間巡邏,堅持了一個多月。鞋廠廠長程定華悲痛地說,李學生經常說一句話:“溫州是我的第二故鄉,鞋廠就是我的家。”

同事徐小兵、徐祖玉告訴記者,2003年7月,工友梁海軍腳部嚴重摔傷,花了2300多元醫藥費,李學生主動照顧他的日常生活。由於梁海軍家裡經濟狀況差,李學生髮動全廠工友捐助醫藥費2000多元,自己帶頭從微薄的收入中拿出100元,幫梁海軍渡過難關。

生命在列车前升华 追忆平民英雄李学生

《李學生》電影畫面

在李學生的老家包公廟鄉,流傳著一句話:“打工到溫州,要找李學生,包吃包住包找工。”中華樓村是一個貧窮的中原村莊,村民的年人均收入還不足1000元,村裡幾乎一半人外出務工。李學生是村裡第一個到溫州打工的,從那時起,他陸陸續續帶了40多個村民到溫州打工。66歲的村民李洪才說:“俺家勞動力少,每年麥收時,李學生都要放下自己田裡的活,給俺家收麥、打場。”村民王聖偉說:“是他當年借給俺2000元錢買車跑客運,俺才有今天的好日子。”李懷亮是在李學生到溫州後的第二年來找他的,他說:“老鄉找不到工作,找李學生借伙食費、回家的路費,從來沒有落空的,有時他沒錢,就是向工友、向附近的小店借,也要幫著湊齊了……”

在李學生追悼會上,從安徽提早趕來參加悼念活動的務工者呂建喜告訴記者:2000年上半年,他剛到溫州務工時,身無分文。李學生了解到他的困境後,馬上拿出100元錢塞到呂手裡。這一兄弟般樸素的舉動令他永生難忘。

“平民英雄”,讓平凡的崇高再一次歸來

李學生捨己救人的英雄事蹟被報道後,感動了溫州,感動了河南,也感動了全中國。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河南及浙江的各大媒體進行了大量和深入報道。

英雄走後,許多溫州人聚在一起談論他。有人問,那一刻,你會衝上去嗎?此時,大多數人或沉默,或搖頭。有人寫文章說,那道鐵軌就是李學生人生的一道坎,他在坎前的捨身一躍,時光和生命都在那一刻凝固,這一刻悲壯而悽美。

壯士倒下了,政府與社會沒有忘卻他,愛如潮湧:

2月22日,共青團溫州市委追認李學生為“溫州市見義勇為好青年”。時任溫州市委書記王建滿和市長劉奇分別作出指示:千方百計照顧好英雄的家人,號召全社會向李學生學習。市委領導看望李學生家屬,送上了1萬元慰問金,稱讚李學生是溫州幾百萬外來務工者的楷模。

生命在列车前升华 追忆平民英雄李学生

李敏和爺爺代表李學生領取2005感動溫州十大人物稱號。

2月28日,溫州市委宣傳部、市精神文明辦公室、團市委、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四部門聯合發文,作出在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和外來務工人員中開展向李學生同志學習的決定。

英雄的女兒,就是溫州的女兒。溫州各界紛紛開展向壯士家屬捐善款活動。時任溫州市政協委員葉垟第一個向團市委捐款500元。市區的周平女士一路找來,送來了2000元。一位姓陳的村民也送來了200元。李學生用生命救下的男孩瞿琮琮一家三口,一連三天三次來到鞋廠探望李老伯,因為身邊沒有餘錢,特地借了1000元給李學生的孩子送來……至2月28日,短短一週時間,捐款已達22萬多元。

李學生的女兒李敏原本在老家讀書,教學條件較好的溫州水心二小主動提出,讓李敏寄宿入學,提供吃住,費用全免,直至畢業。2月25日,李學生的父親帶著孫女來看學校,老人來溫後頭一次露出笑容。

勇士的壯舉傳到勇士家鄉後,商丘人為有這樣一位老鄉而驕傲。商丘市委書記、市長要求商丘所有在外務工人員向李學生學習,為“第二故鄉”作貢獻。河南省、商丘市先後追授李學生為“河南青年五四獎章”、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商丘市五一勞動獎章“、”“商丘市勞動模範”、“商丘見義勇為青年英雄”、“捨己救人勇士”、“捨己救人外出務工青年英雄”。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認李學生為革命烈士。

太平盛世,人們常感嘆:這是一個缺少英雄的年代。然而,李學生,一個普通的外來務工者,用壯舉實現了一位平凡青年到平民英雄的昇華。

電影《李學生》上映 如今李學生女兒大學畢業回溫

生命在列车前升华 追忆平民英雄李学生

今年的8月28日,根據河南好人李學生捨身救人事蹟改編的電影《李學生》正式在全國上映,該片用影像藝術再現了李學生凡人壯舉的英雄事蹟、英雄精神。

“看這部電影時讓我彷彿又回到了小時候,感覺爸爸又重新回到了我身邊,這部電影讓我瞭解了爸爸當初在外打工時的艱辛不易,這些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小時候我還常常埋怨爸爸為什麼不回家陪我和爺爺。看完電影深刻感受到,爸爸是我的榜樣,希望能夠通過電影把爸爸的這種精神傳承下去,相信大家在觀影時,也能觸動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專訪李學生女兒李敏)

發生事故那年,李學生的女兒李敏才十歲。時間一晃而過,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愛下,那個扎著羊角辮的小姑娘健康長大了。如今,大學畢業後的她選擇回到了有父親記憶的城市,溫州。

“總感覺爸爸是和溫州連在一起的。”李敏說,在溫州,她會覺得爸爸還在身邊,無論是在別人口中,還是在自己記憶中。

生命在列车前升华 追忆平民英雄李学生

李學生生前和女兒最後一張合影。

李敏還曾特地回了趟爸爸工作過的溫州金有利皮鞋廠,想找找爸爸的影子,但工廠早已不在。

“至少現在,我還是會想留在溫州發展,我捨不得離開這裡。”李敏覺得,她應該呆在離父親近的地方。“我青少年時期的朋友、記憶都是溫州的,如果不回去,我會覺得失去很多,心裡會空落落的……”她說。

生命在列车前升华 追忆平民英雄李学生

10歲的李敏拿著父親李學生的照片。

李敏留戀溫州,不僅因為記憶,還因為這座城市帶給她的“暖”。

小學的時候,突然沒了父親的李敏被帶到陌生的溫州,害怕又傷心。她晚上睡覺經常夢到爸爸還活著,還在老家裡跟她說話;也會夢到他去世了,醒來眼角都是眼淚。

看小李敏的狀態不好,水心二小特地安排了一個“接力隊”來幫助她:白天,班裡的同學主動找她說話、玩遊戲;下午放學後,老師來給她查漏補缺;晚上7點後,生活老師接手照顧她的起居。

“我還有乾媽媽呢,她總是無微不至的關心我。”李敏口中的乾媽媽叫饒紅珍,是新青年志願隊的義工、溫州實驗中學的數學老師。自初中給她補習數學開始,饒紅珍一直給了李敏很多媽媽一樣的溫暖,經常留她在家吃飯,還帶她逛街,介紹給朋友認識……“現在,碰到人生困惑我還是會問問乾媽媽,她是我的‘導航燈’。”李敏滿口感激。

生命在列车前升华 追忆平民英雄李学生

李敏大學時期在義烏商貿城實習。

如今,再次回到溫州的李敏已在康奈集團上班,做電商客服。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同事們對她的口碑都不錯。對於這份工作,李敏挺有信心的。因為和爸爸一樣在鞋業公司上班,她總覺得這冥冥中是種緣分。

“我希望自己能快點長大獨立,以前接受很多人的幫助,以後我想回報社會,這一定也是爸爸的希望。”即使十二年過去了,很多人也會漸漸不再提起自己的英雄父親,但李敏說,她永遠永遠不會忘記。

生命在列车前升华 追忆平民英雄李学生

李敏工作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