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國民黨將領中的王耀武?

筆下發白


在淞滬會戰中表現出眾的中級指揮員有兩位,一個是隸屬第8軍黃傑指揮的稅警第4團團長孫立人,作戰特點是非常善於使用預備隊,戰鬥中不幸重傷,9塊彈片崩入體內,缺席後半程;另外一個就是第51師師長王耀武,這是個非常有頭腦的黃埔三期生,到達前線僅兩天就琢磨出味道來了,在彈丸之地的上海擁擠著幾十萬國軍,既無縱深又無陸空火力優勢,不吃虧的唯一辦法就是:夜戰。



1937年8月29日,第51師306團邱維達(黃埔四期)部夜襲當面日軍第11師團和知聯隊得手,一傢伙幹掉500多日軍後隨即跑路,日酋和知鷹二率部追擊報復,又被事先埋伏的第51師主力打個措手不及,和知的第44聯隊不到15天被74軍打殘。王耀武部在堅守羅店的戰役中,擊斃日軍步兵聯隊長和炮兵聯隊長各一名,受到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顧祝同全軍通報表揚,第51師與第58師火線合併為第74軍,王耀武抗日名將風範初露。

其實王耀武的抗日生涯要追溯到1928年的濟南慘案,由於蔣介石的軟弱和退縮,北伐軍在日軍的壓力下撤出濟南繞道德州北上,而負責斷後掩護的部隊正是黃埔一期的第1師李延年團,時任憲兵營長的王耀武主動留下來配合李團死守城垣阻擊日軍,與敵血戰三晝夜,打得日軍不敢再輕舉妄動,一直到5月10日接到蔣介石密電才率部撤出濟南,十年後的淞滬會戰,王耀武已經是第二次對日作戰。





王耀武發跡於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1932年宜黃之戰,上校團長王耀武力主第32旅死守不逃,凡24天城池不破,獲蔣介石親自接見並提升為補充第1旅少將旅長,這個番號看起來不是什麼主力,其實是以保定編練處訓練出來的精兵組成的中央軍嫡系部隊。1934年奉命調往前線時,精明過人的王耀武為防止部隊被陳誠吞併,利用部下李天霞的關係搭上了蔣介石“八大金剛”中的兩位:錢大均和顧祝同,第一階段被編入顧祝同縱隊,第二階段被撥給浙江保安處長俞濟時指揮,從此站好了隊,有了背景和靠山,譚家橋一戰後因功晉升第51師師長。

“寧碰閻王,莫碰老王”。

這是指從抗日軍興開始,王耀武在華中抗日戰場幾乎無役不從,且戰功彪榜,很少有國民黨軍師級將領能拿得出王耀武這樣的抗戰成績單,在正面抗日戰場的22次大型會戰中,王耀武領軍參加了至少11場: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第一和第二次長沙會戰、上高戰役、浙贛會戰、鄂西戰役、常德會戰、長衡會戰和湘西會戰,其中可稱大捷的萬家嶺戰役、上高戰役和湘西戰役,王耀武麾下全部是戰場主力(第51師、第74軍、第四方面軍)。



“三李不如一王”。

這是指出身黃埔三期的王耀武在抗日戰爭中直升機般的晉升,遠遠甩開了山東同鄉的三位黃埔一期將領李玉堂、李延年和李仙洲。1937年7月率領第51師由陝赴滬時,王耀武是少將師長;1938年7月晉第74軍副軍長;1939年6月實領第74軍軍長;1943年4月擢升第29集團軍副總司令;1944年2月新建第24集團軍總司令(第73、第74、第79和第100軍);1945年3月升任陸軍總司令部第四方面軍司令官,與老資格的盧漢、湯恩伯和張發奎並駕齊驅,領兵數量和軍職重量僅次於黃埔一期的胡宗南。

王耀武治軍賞罰分明、恩威並施,對上級公關手段更是出類拔萃,能打仗會賺錢。以戰功論,若選國軍抗日名將足可排進前三,蔣介石稱其:“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並給與了極大的信任和提拔,特許第24集團軍的人事全權,那可是四個嫡系中央軍。按照蔣介石的一貫手法,對親信大員往往賞以地方實權,所以在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特別任命為第二綏靖區司令官兼“山東省主席”,這反而並非王耀武所長,也最終斷送了王耀武的軍事生涯,把整74師、整83師等王耀武的親信部隊交給湯恩伯指揮,實在是個昏招。



1948年9月,坐困濟南孤城的王耀武手中只掌握三個整編師9個正規軍旅,餘皆保安部隊,其中的整編第2師和整編第84師又隸屬於整編第96軍建制,只有整編第73師由司令部直轄,所以當整編96軍軍長吳化文戰場起義後,王耀武已經是大勢已去。十四年後,當年譚家橋失利僅率2個連自懷玉山區突圍的粟裕將軍終於來報仇了,華野上下喊出的口號是:“攻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

一語成讖。


度度狼gg


王耀武是山東人,貧寒子弟,民國小學堂沒讀幾年,因為繳不起學費早早地就去城裡打工了。

有個說法第74軍的前兩位主官俞濟時、王耀武都會撈錢,這大概跟他們早年的經歷有關。早年俞濟時是米店夥計,王耀武是天津一家餅乾公司小職員。

幹小職員時,王耀武就好搞副業,東扣西拿的小錢沒少算計。

但好財這事一點沒影響他日後成為一名抗日悍將。

用一張高小假文憑考入黃埔三期後,王耀武好些年頭表現很一般,在第1師基本屬於趴窩狀態,沒什麼升遷的機會。

轉機出現在1931年,老師長劉峙將他調到南昌親侄子劉夷的部隊當團長。1932年,王耀武所在的第32旅被圍在宜黃,全旅正準備撤退時,王耀武卻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說,敵人善野戰,善打援,與其棄城野戰,不如死守。

結果,王耀武領兵守城24天,重傷,城沒丟。

戰後,蔣介石召見王耀武,問:“你為何死守而不撤退?”

王耀武說:“此城為要地,關係戰局,深陷重圍,與其突圍敗死,不如與城共存亡。”

聽到這一“不成功,便成仁”的回答,蔣介石甚為滿意,隨即升王耀武為補1旅少將旅長。

隨後,王耀武補1旅受俞時濟節制,受命追擊方誌敏部,譚家橋一戰,方誌敏部損失三千人,懷玉山一戰,除參謀長粟裕帶領少數殘部突出重圍,方誌敏部幾乎全軍覆沒。

此戰之後,王耀武名聲鵲起。

1936年夏,王耀武旅從西安移防漢中,並由重慶行營舉薦,升格為新11師。不久,新11師又改編為第51師,正是在王耀武手裡,這第51師成了後來名氣很大的彪悍之師。

1937年8·13淞滬會戰,王耀武的第51師始一登場即在羅店打了一個漂亮的夜襲,傷亡百餘,殲敵五百多,傷亡比一比五。

次日,師長王耀武的戎裝巨照登上了《申報》頭版,報道稱:“此次第51師夜襲大捷,其勇敢機智,實令國人內心振奮。此非僅前方軍人之光榮,亦是全體國民之光榮,其赫赫戰績必將鼓盪起我九州同胞更高的抗敵鬥志。”

羅店夜襲大捷後,第51師隨左翼軍退守閘北一線時,王耀武指揮全師在雙草墩又打出了威震敵膽的一仗,日軍第3師團一個騎兵聯隊被殲200多人,損失戰馬300多匹。

因為王耀武第51師和俞濟時第58師在淞滬戰場表現出色,陳誠為此評價說:“這兩個師打得很硬朗,拼勁很足,個人技術也得到了充分發揮,初顯強軍樣子。”

戰後,為簡化指揮系統,軍委會決定增設軍級建制,王耀武第51師和俞濟時第58師隨即被合編為第74軍,俞濟時為首任軍長,王耀武雖還是第51師師長,其實是和俞濟時共挑重擔。

俞濟時、王耀武再度聯手被很多人看好,軍中有人預言:此兩人聯手,必有好戲。

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一來兩人相互欣賞,關係融洽;二來俞濟時後臺硬,王耀武軍事強,內外有保障,這兩點決定了第74軍必將成為王牌雄獅。

但74軍的雄起之路還是有些曲折的。

南京保衛戰,王耀武的第51師損失過半,若不是俞濟時及時派出小火輪相救,王耀武很有可能陷死南京城。

撤出南京後,第74軍被蔣介石急調參加蘭登會戰,誰知國軍10多個師吞不下一個土肥原師團,反而差點讓日軍合圍。這一敗績氣得蔣介石怒斥:指揮乏術,技不如人;智慧遜色,沒有策略;後背不足,衙門昏庸。

總之,徐州會戰前後,第74軍沒有值得一提的戰績。

會戰結束後,第74軍開往江西,參加南潯路戰役。因指揮協調有誤,老黃門一戰,第74軍又吃了敗仗,可就在眾人困惑74軍怎麼了的時候?俞濟時、王耀武二人很快用彪悍戰功證明了什麼是知恥後勇。

張古山與日軍血戰7日,與友軍配合,一舉殲敵一萬餘人,取得萬家嶺大捷。

這是第74軍捍衛榮譽之戰,也是雄獅奠基之戰。戰後,著名音樂家任光為第74軍譜寫了軍歌,王耀武升任第74軍副軍長,兼51師師長。

此戰之後,第74軍奔赴長沙,參加長沙保衛戰,俞濟時升調第10集團軍副司令兼第86軍軍長,王耀武正式升任第74軍軍長。

第一次長沙保衛戰,王耀武率第74軍取得高安大捷,但“以一打二,力戰日軍兩師團”的說法多少有些浮誇。但第二次長沙保衛戰,上高大捷,王耀武拿出的可就是動真格的真本事了。


此次關鍵大勝被何應欽稱為“開展以來最精彩之作戰”,第74軍因顯赫戰功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軍長王耀武獲青天白日勳章一枚。

一戰改變命運,上高大捷就此成為第74軍轉折點。在此之前,軍委會決定調整4個軍為攻擊軍,第1、2、5三軍已佔三個名額,剩下的一個名額懸在第18、74兩軍間未決。但有此戰,王耀武的第74軍隨即勝出。

此後,第74軍作為首批攻擊軍之一,在江西整訓,換裝蘇式裝備,直屬部隊擴為炮兵團、工兵團、輜重團等,由此第74軍一躍成為華中4大戰區戰力最強大之總預備軍。

整訓換裝後,王耀武率第74軍開赴浙江參加浙贛會戰。浙贛會戰結束後,又調往第四戰區,本來第74軍是準備入越作戰的,後因局勢有變,入越作戰沒能成行,1943年春調防湖南湘西。

4月,第74軍進駐常德,慘烈的常德會戰就此拉開序幕。

死守常德的是王耀武部下,第57師餘程萬,一戰下來整師八千多人,僅生還83人,可見王耀武的部隊是何等的鐵血悍勇。

戰後,王耀武升任第24集團軍司令,駐節湖南桃源,督訓第73、74、100三軍。

對於老底子部隊第74軍,王耀武在選將上頗為成功,也頗有心計,讓能力尚可的施中誠做過渡軍長,讓自己的親信悍將張靈甫做他日接棒的副軍長。

如此安排下,雪峰山一戰,第74軍果然不負眾望,痛殲日軍,再獲飛虎旗,雪峰山成為抗戰雪恥山——

八年抗戰,王耀武率第74軍幾乎參加了正面戰場的所有重大戰役,因其能征善戰,敵軍甚至編出了這樣的順口溜——寧碰閻王,莫碰老王。在國軍內部,對王耀武的評價也頗高,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這三李指的是王耀武山東同鄉,三位黃埔一期將領李玉堂、李延年和李仙洲。

一直不怎麼看得起國軍的美軍顧問團也說,中國只有第74軍能打!

遺憾地是,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對嫡系論功行賞,王耀武走出戰壕,變身成了封疆大吏,山東省主席。從事後看,這一榮光其實是斷送了王耀武的軍事生涯。

面對粟裕對濟南的圍攻,王耀武兵少將降,無計可施,但與其他頑固的國民黨將領又不同,也許是經歷了抗戰的洗禮,在這位悍將眼中,同為中國人,同室操戈,對方再難是死敵。

所以,他投降了。

客觀地說,王耀武是有大戰功的抗日英雄,但他的名氣似乎並不大。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有些英雄要麼會被立場粉飾掉,要麼會被虛華稀釋掉。

就沉澱在歷史中的含金量言,比他名氣大的張靈甫遠不能和他比。


黑句本


黃埔三期畢業,老蔣的嫡系將領,做為黃埔生,他同樣從底層軍官幹起,在北伐和中原大戰中表現突出,慢慢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而在對紅軍的圍剿中,這位天子門生可謂是鉚足了勁,在被圍宜黃之後堅守24天而城池不破,戰後成為了不到三十歲的少將。



在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有一直王牌勁旅,便是七十四軍,也就是內戰中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師。而當時的王耀武便是其中五十一師的師長,張靈甫的老上司,在這之後他又升任了七十四軍軍長。



在抗日戰爭中,他參加過多次重大戰役,並且功勳卓著,從淞滬會戰、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萬家嶺大捷等等戰役中,王耀武也從師長升到了方面軍司令,也因為老蔣的青睞,他成為了國民黨執行委員會委員,而這時候的王耀武才四十歲。



在解放戰爭中,他的愛將張靈甫先是被陳粟大軍殲滅於孟良崮,後又發動濟南戰役,華東解放軍在經過激烈激戰後,最後攻破了城防堅固的濟南城,活捉了王耀武。之後被改造,開始了他的戰俘生涯,直到1959年被特赦。

對於王耀武來說,他的功過都有,尤其是他對抗日的貢獻人們是不會忘記的。


歷史之絕唱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六:陸軍中將、第24集團軍總司令、第4方面軍總司令、山東省主席、省保安總司令、山東統一綏靖總指揮王耀武。

“寧遇閻王,莫遇老王”,“三李不如一王”,這些話語都是描述抗戰名將王耀武的。王耀武,字佐民,山東泰安人,黃埔三期生。國軍五大主力之首74師的靈魂人物。

王耀武精明強幹、做事雷厲風行。他能征善戰、長於治軍且威望很高。他訓練的74軍是抗日鐵軍,威名赫赫,獲得過全軍唯一飛虎旗。號稱虎賁軍、御林軍,被日軍稱為支那第一恐怖軍。

王耀武為人謙和,善於與上下級、同僚搞好關係。懂得經商同時為人清廉、作風正派、夫妻和睦,是國軍將領中難得有口皆碑的將才。亦是何應欽系大將、蔣介石愛將、黃埔系升遷最快的將領之一。

抗戰勝利後,王耀武主持山東軍政,被評述為國軍內部難得的明白人。1948年王耀武在濟南戰役兵敗被俘,關押在戰犯管理所,經改造後第一批釋放。1968年逝於北京。


王耀武自幼喪父及長兄,在母親撫養下成長,打工謀生。經族兄勸說,報考黃埔軍校,開始軍旅生涯。

王耀武(1904-1968年),字佐民,山東泰安人。王耀武幼年喪父,靠母親撫養成人。自幼就讀私塾。19歲時迫於生計,外出打工謀生,做過店員、工人。

1924年11月黃埔軍校招生,王耀武在族兄勸說下託人弄了張高小文憑,南下廣州報考,被錄取為黃埔軍校3期,在校期間參加過第二次東征。畢業後任排長、連長,駐軍福建福州。

期間經福州法院官員結介紹,王耀武娶了第一任妻子鄭宜芝,兩人共育有七個孩子。后王耀武參加北伐,與張宗昌、孫傳芳部血戰。中原大戰時因功升第32旅任團長。

王耀武擅長官場活動,在何應欽身上下了不少功夫,成為何系大將。因宜黃戰役,終於引起蔣介石關注和欣賞。王耀武自此從此平步青雲、一帆風順。

王耀武有高超的經商手段,平時亦多結交達官貴人,很會做人。後來攀上了何應欽的關係,成為何系大將。後因宜黃戰役,引起蔣介石關注,對王耀武很滿意。

蔣介石肯定王耀武的戰功,又發現了他的膽識,留下深刻印象。從此王耀武平步青雲。國軍編有6個補充團,後編為2個旅:補充1旅、補充2旅,其官兵素質非常高,很多人爭取這個旅長位置。

王耀武隨即調任補充1旅旅長,蔣介石告訴王耀武,不讓他做第32旅旅長,是考慮到這個旅有很多黃埔一、二期出身的軍官。怕他這個黃埔三期資歷不夠、壓不住、帶不好。

1933年10月,補1旅劃歸俞濟時指揮。俞濟時是蔣介石外甥,軍事能力傑出。但俞更熱衷充當蔣的大內總管,軍事作戰只是過渡。俞、王兩人關係至深,為以後王耀武出掌74軍打下基礎。


侍從室主任、第74軍首任軍長俞濟時。

1936年春,補1旅在漢中擴編成第51師,隨即參加淞滬會戰,榮獲大功。戰時俞濟時奉命組建第74軍,王耀武成為第74軍元老。

1937年淞滬戰爭爆發後,8月24日王耀武的51師從漢中調往上海參戰。29日邱維達團首先發起攻擊,以2個連突入日軍陣地隨即撤退,日軍以為國軍敗退,追尾追擊,被我伏兵擊斃300餘人。

51師事蹟很快傳遍大街小巷,申報、大公報都予以刊文報道51師羅店大捷。王耀武接下來一個多月,與日軍在羅店反覆拼殺,堅守在陣地。打破日軍從川沙登陸,切斷京滬線的企圖。

日上海派遣軍發揮海陸空火力優勢,向羅店發動多次猛攻,均被51師擊退。王耀武巧妙地運用夜戰,派出部隊強襲,先後擊斃日軍聯隊隊長竹田和炮兵聯隊隊長莫森,受到總部通報表揚。

戰時軍委會組建第74軍,俞濟時任軍長。轄王耀武51師和廖齡奇58師(後加入餘程萬57師)。俞濟時英雄相惜,見王耀武打的好,下令51師不必向他彙報,專心作戰。

淞滬會戰結束後,第74軍不等整補,又奉命參加南京保衛戰。俞濟時部署:第51師擔負南京淳化鎮的守備任務;第58師在南京牛首山一帶構築防禦陣地。

12月5日開始,日第9師團分別對淳化鎮和牛首山陣地發動猛攻。第301團代理團長紀鴻儒率部拼死抵抗。工事全被日軍炮火摧毀,全團幾乎傷亡殆盡,官兵傷亡1400多人,團長身受重傷。

第51師被迫放棄淳化鎮後撤。王耀武命張靈甫第305團向日軍發動逆襲,掩護撤退。戰鬥中張靈甫左臂中彈,亦死戰不退。撤到城內的第51師已殘缺不全,12月12日,第302團團長程智率部在賽虹橋與日軍激戰時陣亡。

與此同時,第151旅旅長李天霞和第306團團長邱維達在守衛中華門的戰鬥中相繼負傷,馮聖法的第58師也在戰鬥中傷亡慘重。12日下午,日第6師團一部攻入中華門,唐生智下令棄守南京。

撤退命令下達後,秩序大亂,仍與日軍激戰的第74軍官兵接到命令後手足無措。多虧戰前俞濟時通過關係,預先留了一艘小火輪在江邊接應,才使第74軍殘部成功撤到江北。

為了掩護主力後撤,第302團第1營營長徐景明率部斷後,全營在孤軍奮戰的情況下,以他們的血肉之軀上演了悲壯的一幕,他們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全營官兵無一人投降,全部陣亡。


萬家嶺會戰,全殲日第106師團。王耀武和張靈甫一戰成名,成為全國抗戰英雄。俞濟時升任第10集團軍副總司令;王耀武升任74軍軍長。

5月,剛參加豫東戰役回的74軍被調往江西北部,編入羅卓英第19集團軍參加武漢會戰。日第11軍佔領九江、馬當等要地。並繼續攻擊贛北各重要據點。

日第106師團輕敵冒進、孤軍深入,被薛嶽5個軍合圍於萬家嶺地區。第106師團部署突圍,一頭扎進第74軍陣地,受到廖齡奇58師頑強阻擊。日軍見突圍無往,便堅守在最後退路張古山。

王耀武第51師擔任張古山主攻任務,張古山易守難攻,第74軍屢攻不下。俞濟時告訴王耀武:“張古山我不管了,反正兩天後,我要上張古山向薛長官報告戰況!”

第153旅旅長張靈甫建議從張古山背後懸崖攀上去,精選出500名敢死隊,張靈甫親自率隊。在正面激勵戰鬥掩護下,成功登上張古山主陣地。兩面夾擊。

雙方在張古山血戰5天5夜,終於切斷第106師團大部。這一戰,日本人承認的106師團死傷就有3000人以上。這一戰第74軍名震天下,王耀武、張靈甫逐成為家喻戶曉的抗日英雄。

此戰後,王耀武升任74軍副軍長兼任51師師長。1939年6月,蔣介石親自召見這位黃埔三期的名將,提升他為74軍軍長(俞濟時升任第10集團軍 副總司令)。


第74軍51師師長李天霞。

俞濟時是74軍創始人,真正靈魂人物是王耀武。74軍戰將如雲,但相互不和,導致全軍覆沒。

王耀武雖然是黃埔三期裡升遷最快的,但畢竟根基不深。第74軍人才輩出,餘程萬、廖齡奇、施中誠、李天霞、張靈甫、周志道、邱維達等等,位置就那麼幾個,老王也安排不好。

俞濟時離任時,為了順利交班給黃埔三期的王耀武,把58師中的黃埔1、2期軍官調離,任命黃埔4期的廖齡奇為師長。但廖齡奇對王耀武意見很大,認為每次作戰都讓58打頭陣。

第二次長沙會戰,又是57和58師在前面,李天霞51師殿後。廖齡奇在前面血戰,李天霞招架不住日第6師團,擅自撤退。造成廖齡奇部被日軍截成數段,經過血戰才撤了下來。

廖齡奇痛恨王耀武偏心,擅自攔下一列火車撤到了株洲。然後把部隊交給張靈甫,回家鄉祁陽休婚假去了。後來蔣介石親自主持檢討會,連李天霞都受嘉獎,單獨槍斃了心情激奮的廖齡奇。

施中誠調離後,李天霞和張靈甫爭奪軍長之位。王耀武認為李天霞為人狡猾,執行命令陽奉陰違;張靈甫可靠性沒有太多心計,逐保薦張靈甫出任74軍軍長、李天霞調任100軍軍長。



其後李天霞、張靈甫不和。47年進攻臨沂,張靈甫整74師居中,李天霞掩護右翼。結果張靈甫被圍後,李天霞按兵不動、見死不救。

上高戰役是與臺兒莊、萬家嶺齊名的戰役,何應欽贊:自開戰以來,最為精彩一戰。王耀武第74軍殲滅日第34師團,名震天下。授全軍唯一飛虎旗,成抗日第一鐵軍。

1940年,日軍中國戰場兵力不足,中國派遣軍下令南昌的第33師團調往華北。第34師團提出在33師團北調之前,會同第20旅團打擊、掃蕩贛北國軍,以減輕日後防守壓力。

日軍戰役計劃:第33、34師團、第20旅團兵分三路,合圍進擊,將高安一帶羅卓英第19集團軍司令部、第70、74軍壓縮至上高一帶,聚而殲之。


41年3月15日,日軍北路第33師團自安義進攻第70軍,當日突破國軍防線,佔領奉新。中路第34師團16日自南昌出兵,17日佔領高安。南路20旅團沿15錦江南岸進攻,直指灰埠。

北路第33師團發現第70軍沒有退向高安,而是撤往西北。於是一路尾追,被第70、72軍兩路夾擊,傷亡甚大。逐退回出發陣地休整,準備調往華北。

日第20旅團攻佔曲江後,留下一個大隊駐守掩護南翼,主力20日佔領灰埠。然後北渡錦江,與第34師團匯合,以加強上高方向攻擊力。

羅卓英抓住戰機,命第49軍截擊日贛江支隊,尾追第20旅團,擊其側背。中路日第34師團於18日佔領高安後,不顧南北兩路友軍受挫,繼續向西攻擊前進,兵鋒直指第74軍。

此時王耀武已替任俞濟時擔任第74軍軍長,轄李天霞51師、施中誠57師、廖齡奇58師(張靈甫為副師長)。全軍31000人,面貌大為改觀,戰鬥力不在一個普通師團之下。

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於19日下決心:利用既設陣地,逐次抗擊,誘日第34師團進上高地區予以圍殲。當即電令:“嚴飭各軍積極對敵猛攻,務將深入之敵,殲滅於高安錦河南北地區。”

王耀武將餘程萬第57師、廖齡奇58師置於一線陣地,應戰第34師團。李天霞51師作為預備隊,應戰第34師團。

日第34師團19日發起對第74軍的猛烈攻擊,被餘程萬57師阻止於泗水東、泗溪附近後,,20日第34師團又採取錐形突擊戰術,繼續猛攻。被廖齡奇第58師拼死擋住。


21日日第34師團在大炮、航空兵支援下,突破廖齡奇58師陣地。午夜廖齡奇率部退到白矛山一線,與餘程萬師形成斜交陣地,遏制住日軍進攻態勢。

王耀武為截斷日34團退路,命李天霞51師肅清錦江南岸日軍,進軍高安。李天霞部22日與回師救 援的第20旅團主力相遇。日軍在航空兵支援下,兵分兩路夾擊李天霞部。

李天霞不敵日軍強大陸空火力,退守石頭街高 地。王耀武獲報後,命李天霞部往左轉用,急調軍直屬野戰補充團強行軍,於23日7時趕到華陽,堵住第20旅團。


第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 日第20旅團9時到達華陽,在強大火力支援下猛攻國軍陣地,久戰不克。日軍主力自熊坊迂迴,亦被補充團迫擊炮連擊退。

第20旅團惱羞成怒,使用毒氣彈、燃燒彈突破熊坊陣地。 午夜,國軍左翼李天霞派2個團反擊奪回熊坊,並乘勢收復石頭街等陣地。第20旅團陷入背水作戰窘境。

24日,日第34師團在70餘架戰機支援下,兩次突破廖齡奇58師陣地,均被守軍擊退。午時日軍第三次突入陣地,守軍發起逆襲,拼死肉 搏,將日軍趕出陣地。日軍終於攻擊乏力,限於困境。


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破譯國軍密碼,欲合圍74軍。不料王耀武74軍戰力強大,連續發動逆襲,突破日軍重圍,全身而退。

第二次長沙會戰,日11軍突破汨羅江防線,第9戰區急電王耀武馳援撈刀河。不料密碼被日軍破譯,阿南唯幾認為第74軍戰力強大,給日軍危險最大,欲調集重兵合圍第74軍。

1941年9月25日,第74軍第57師到達撈刀河北岸的春華山附近,發現春華山已被日軍佔領,隨即佔領南岸天鵝山,與日軍對峙。日軍向天鵝山展開進攻,雙方激戰至26日晨,日軍被擊退。

第57師乘機反擊,奪回春華山並移交第58師,繼續向麻林挺進。27日晨日第3師團向第57師正面連續猛攻,遭到頑強抗擊。日第4師團攻擊第57師左翼。第57師傷亡近3000人,仍堅守不退。

同時第58師在春華山一線、第51師在伍家渡之線,也與日軍第3、第4、第6師團發生激戰。配合撈刀河守軍阻擊、側擊日軍,或主動向日軍進攻,給了日軍以相當殺傷,自身也傷亡重大。

27日夜薛嶽下令王耀武撤出戰鬥,往瀏陽河兩岸轉進、休整。然而第57師師長認為王耀武指揮不公,李天霞擅自撤退造成57師傷亡被圍、損失重大,攔了輛火車將部隊帶離戰場。



日第11軍司令官阿南唯幾。

王耀武任第24集團軍軍長後,第74軍仍歸其節制。第74軍是以他為主一手打磨出來的天下名軍,他是萬萬捨不得放手的。

1944年3月,王耀武不再兼任軍長,那交給誰呢? 最有資格接任的是已調任100軍軍長的李天霞,李天霞是王耀武起家部隊51師師長、副軍長,與王耀武私交也不錯。

但是王耀武認為他比較滑,對於自己命令未必能百分百的執行。 最終王耀武保薦了施中誠接任第74軍軍長。施中誠是雜牌軍出身,不足以鎮服51、58師黃埔系將領,部隊不會脫離掌握;

施中誠是外來雜牌將領,能使得王耀武博得善於用人的名聲。 果然施中誠擔任軍長後,王耀武任然以老軍長名義跳過施中誠,直接指揮74軍各部。

後來施中誠升任調離74軍,王耀武以同樣標準,在李天霞、張靈甫之間選擇了張靈甫接任。 張靈甫與第74軍在孟良崮被殲滅後,王耀武心急如焚。

保薦74軍副軍長邱維達重建74軍,並將大量山東保安部隊的軍官、以及一個旅的精兵撥給邱維達,並再三要求74軍歸其指揮。

濟南戰役前,王耀武再三要求徐州剿總和國防部將邱維達第74軍協防濟南,一直未成功。戰役開始後,王耀武要求空運74師一個旅增援,結果只到了一個團,也樂的王耀武親自去機場迎接。


第74軍第三任軍長施中誠。

濟南戰役前,王耀武飛往南京求援。蔣介石要求堅守濟南:“濟南穩則徐州穩”,並許諾援兵不日就到。

1948年,濟南已成為一座孤城。王耀武認為解放軍必攻濟南,於是飛往南京求援。陳布雷在機場迎接,然後蔣介石設家宴招待。宋美齡親自下廚炒菜,有王耀武最愛吃的紅燒雞塊燉粉條。

蔣介石高規格接待王耀武,是希望他能死守濟南。蔣介石說:“濟南穩則徐州穩,徐州穩則中原穩”。他告誡王耀武:濟南在政治、軍事、地理上都很重要,必須固守,如發生問題你要負責。

王耀武說明濟南雖有十萬守軍,但多為地方部隊,戰鬥力教弱。希望把74軍或100軍調派濟南。蔣介石說徐州杜聿明有第2、7、13兵團,一旦濟南發生戰事,十天必趕來解圍。

9月16日,濟南戰役打響。由於吳化文戰場起義,濟南城防西線敞打開缺口。王耀武給徐州和南京發電報,提出向北突圍的請求。結果遭到蔣介石的嚴厲斥責,要求務必固守。

王耀武望眼欲穿的援軍遲遲未到,王耀武抵擋不住、化裝逃跑。半途被識破被俘。不過王耀武戰前做過2件好事:一是疏散市民,二是釋放所有監獄犯人。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濟南戰役前國軍高層都認為憑王耀武的能力,濟南固若金湯。然而協助王耀武佈置防務的黃百韜認為濟南必敗。

王耀武被俘,改造最快,成為第一批特赦的將領。 黃百韜對人說,濟南戰役時其部下監聽到的王耀武通話,不是先佈置軍務、調度部隊,而是長時間與家人討論戰敗後如何脫身、如何安置等事物。

菸酒閣大學士百名國軍將領系列文章,感謝您的點贊和關注。


菸酒閣大學士


有種說法,叫“三李不如一王”,哪三李呢?李仙洲,第二綏靖區副司令長官;李延年,1945年李延年為山東地區受降長官,負責受理該區日本侵略軍的投降事宜;李玉堂,抗日中將;他們3個都是黃埔一期的。王指的誰呢?正是王耀武!三李都是黃埔一期的,都不如三期畢業的王耀武,可見其厲害!時人也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謂。可見王精明強幹、頭腦清晰,被我軍將領稱為國軍裡少有的幾個明白人之一。


李仙洲在萊蕪戰役失敗,王耀武做了經典點評——五萬頭豬讓共軍抓三天,都捉不完。三李黃埔一期,王是黃埔三期。這句話也作為臺詞在亮劍裡被楚雲飛所用,因為這話實在太經典,也可以看到王耀武的傲氣,但他確實有這個資本。


王耀武在當團長的時候就教旅長柏天民改變作戰決心,根據戰略要地發揮部隊死守的部署,一戰成名。而在當補充一旅旅長的時候,野外行軍作戰,能守能攻,遇到戰略要地絕不放棄,派出2個團防守,一個團搜索進攻。戰績:一下子幹掉紅軍2個師長,這個戰績在國軍戰史上獨一無二,除了二馬對陣西路軍。紅十九師師長尋淮洲犧牲,紅二十一師師長鬍天陶被俘。(尋很可惜,如果不犧牲,以後大將沒有問題)


王耀武在51師長任上,創造萬家嶺大捷。在軍長任上,使得74軍成為抗日勁旅,其部下57師餘程萬守常德,創造了抗日戰爭史上的神話。王耀武在集團軍司令任上,親自指揮作戰部署,面對10萬日軍,從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消滅了日軍四分之一的兵力。



後來在解放戰爭時期,陳誠亂指揮,說不過王耀武,去忽悠老蔣介,用校長的命令壓住王耀武,使其改變部署。粟裕在魯南,萊蕪戰役期間的一系列欺騙手段都沒有能騙過王耀武,包括粟裕用一個縱隊偽裝華野主力,減兵增灶,在運河上架浮橋,團級電臺偽裝縱隊使用,這些都沒有騙過王,想不到騙了陳誠,造成失利。還有些傳聞,比如據說在濟南戰役前,王下令釋放在押我軍人士。濟南戰敗了,王找了幾個人冒充自己,分頭走,結果解放軍四處傳來“捉了王耀武”的捷報。(只是最後因為一張衛生紙暴露了自己,那個年代能用衛生紙擦屁股的都不是一般人)


最後總結評價:王耀武從點心店的學徒到普通士兵到方面軍司令,從國內戰爭到抗日都能打,是國軍在八年抗戰中最能打的虎將之一。當時各戰區司令長官都搶著向蔣介石要王耀武的74軍,他的74軍幾乎參加了所有的大會戰,被日軍視為最大的麻煩之一。 他在生活作風上也很有軍人本色,與髮妻相敬如賓,其被俘後解放軍查抄其家發現並沒多少錢,只有兩臺美國製造拖拉機(不過那年代拖拉機也不比坦克便宜多少),問他為什麼家裡要留兩部農產拖拉機?答:退役後準備回泰安老家可以開幾畝地種田。陳毅聽了後感嘆不已!


李三萬的三萬裡


如果在古代名將中找一個和王耀武最相似的,必定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大家或許說我言過其實,戚繼光是千古名將,王耀武很多人都沒聽說過,但你看看下面的對比,就知道我為什麼說王耀武和戚繼光最相似。

戚繼光抗倭VS王耀武抗日,兩人都是百戰不殆,無一敗績,無往不利

戚繼光抗倭,大小一百多仗,從來沒打過敗仗,打的倭寇聞風喪膽,望風披靡,歷史上有“大猷老將務持重,繼光則飈發電舉,屢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意思是戚繼光打仗風格是迅猛疾速,摧枯拉朽,不懼強敵,論起名聲、能力和戰功,抗倭名將俞大猷不如戚繼光。

王耀武抗日,從抗戰之初到抗戰結束,幾乎年年作戰,無役不予,他作戰時雷厲風行,殺伐決斷,敢打硬仗,戰績頗佳,時人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謂,國民黨軍界長期流傳著“三李不如一王”之說,意思是指黃埔一期三個山東籍貫的名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加起來也不如黃埔三期的山東人王耀武一個。

戚繼光治軍VS王耀武治軍,兩人都是軍紀嚴明,賞罰分明,重視練兵

戚繼光一向以治軍聞名,他一手創立的戚家軍,紀律嚴明,訓練嚴格,因此保持了強大的戰鬥力。戚繼光最厲害的是練兵,還戚家軍的戰鬥力就是從訓練中練出來的,他還總結自己常年練兵經驗,撰寫了《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作為訓練軍隊的標準教材。

王耀武帶兵十分嚴格,他平時帶頭嚴守軍紀,並以負責任、守紀律約束和激勵下屬,對犯紀律的部下絕不姑息。在訓練方面,王耀武主張要講究“養、帶、練、戰”,還根據自己的從軍經歷編成《從做人到作戰》的小冊子,作為基層軍官必讀教材。

戚繼光好學VS王耀武好學,兩人都是勤勉好學,戰鬥之餘,手不釋卷

戚繼光的好學是出了名的,他本身就是武舉科班出身,喜歡讀兵書,戎馬倥傯之際從不懈怠,後來更是理論結合實戰,撰寫了兩部極其重要的兵書——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這兩本書在軍事學上有很高地位。戚繼光還頗有文才,有詩文集《止止堂集》傳世。

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王耀武以勤勉好學著稱,他出身貧寒,沒有條件讀書,便在工廠做工時,堅持每晚去夜校學習文化,後來考入黃埔三期,在校期間刻苦學習,漫長的軍旅生涯中也從未放棄讀書學習的習慣,因而養成了沉穩多思的性格,每每以智謀勝敵。

戚繼光處世VS王耀武為人,兩人都很會做人,擅長公關,面面俱到,人緣頗佳

戚繼光會做人在明朝官場很出名,他善於請客送禮,迎來送往,打點各方面關係,幾乎各個方面都會說他的好話,混的遊刃有餘。戚繼光特別善於逢迎上司,尤其是大明首輔張居正對他十分信任,給了他最大程度的支持,抗倭時要錢給錢,要兵給兵,在軍事決策上也賦予他很大的權力。

王耀武同樣很會做人,他對上司、同僚乃至下級都能做得面面俱到,令人皆大歡喜,部下有請求的時候,他必定竭力幫忙。王耀武對上級的打點十分到位,就連高官身邊的小嘍囉都不怠慢,這為他贏得了謙遜隨和,沒有架子的美名,幾乎所有人都給他點贊。

戚繼光婚姻VS王耀武愛情,兩人生活作風都很嚴謹,與髮妻相敬如賓,忠貞不渝

戚繼光是出了名的“妻管嚴”,對自己的老婆又敬又怕又愛,老婆不能生育,戚繼光也不敢提納妾的事情,直到後來為了傳宗接代的重大任務,才敢偷偷在外面生了孩子,但老婆仍然是家裡說一不二的老大。

王耀武跟妻子鄭宜蘭一直感情融洽,相敬如賓。在當時的背景下,國民黨高級軍官金屋藏嬌的比比皆是,王耀武卻作風嚴謹,從不拈花惹草,雖然鄭宜蘭後來與王耀武離了婚,但那是因為兩人分居國內外無法在一起生活,是鄭宜蘭首先提出來的,不涉及任何感情糾葛。

親愛的朋友們,看到我的回答,你是否覺得王耀武和戚繼光有幾分相似呢?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在抗日戰場上,王耀武絕對是傳奇般的存在,過去在影視劇中,過多的表現了張靈甫的事蹟,實際上,王耀武一直是張靈甫的上級,七十四軍的大部分戰績都是是王耀武指揮張靈甫打出來的。

今天,就來講講抗日名將王耀武。

棄工從軍,投身黃埔

王耀武出身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親與長兄都早逝,王耀武是在母親的拉扯下長大的,在以前,農村有很多陋習,一個婦女把一個孩子拉扯大是一個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其母親不僅將王耀武養大,還讓他到私塾讀書,一直到19歲,王耀武輟學去當工人。

1924年年方二十的王耀武聽到黃埔軍校在廣州招生的信息,便前去投考,被錄取為黃埔第三期學員。

可以說,如果沒有黃埔軍校,王耀武可能只是一個工人,正是黃埔軍校改變了王耀武的命運,但是作為黃埔第三期的餃餃者,王耀武用自身的功績也增添了黃埔的榮譽。

在軍校學習期間,王耀武遵守校訓,勤學苦練,尤其是為人處世的方式,得到了教官的好感。

耀武生輝,嶄露頭角

在還未畢業期間,王耀武就以學生身份參加了第二次東征陳炯明,由於王耀武作戰勇敢,能夠將學校學習到的知識運用於實踐,在第二次東征勝利後,王耀武任憲兵營第一連連長。

1928年王耀武率部參加第二次北伐,在對張宗昌和孫傳芳的戰鬥中,王耀武的部隊奮勇向前,紀律嚴明,後來在中原大戰中也是屢建奇功。

1930年因功升任團長。

王耀武善於帶兵、治軍,賞罰分明,恩威並用,平時以負責任守紀律勉勵下屬,以身作則,,有指揮才能,陣地戰、夜戰、反包圍、殲滅戰都很擅長。王耀武作戰時雷厲風行,殺伐決斷;也敢打硬仗,敢接困難的任務。

因此,到全面抗戰爆發前,王耀武已經升任五十一師師長。

抗日戰場,英雄孤膽

在淞滬會戰期間,王耀武率領五十一師,堅守在羅店附近,阻擊日軍從海上登陸,羅店戰役被稱為東方凡爾登絞肉機,五十一師堅守陣地,使日軍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得逞,在此期間,王耀武利用夜戰,強襲日本軍隊,幾倍日軍聯隊隊長竹田和炮兵聯隊隊長莫森。

淞滬會戰之後,參加南京保衛戰,在頑強阻擊日軍六天最後撤退,1938年5月參加蘭封會戰,重創日軍土肥原賢二部;7月參加萬家嶺戰役,殲滅日軍四千餘人,此戰後,五十一師和五十八師組成七十四軍,就是日後國民黨的王牌軍,王耀武任副軍長。1939年升任軍長,並且參加了第一次長沙會戰;1941年參加上高會戰,前後殲敵四千多人,並且擊斃日軍少將指揮官;1942年參加浙贛會戰,1943年參加鄂西戰役與常德會戰;1945年參加雪峰山戰役。

可以說,王耀武參加了整個抗戰的大滿貫,在正面戰場上,從淞滬會戰一直打到雪峰山戰役,可以說在抗日問題上,王耀武是國民黨軍在8年抗戰中最能打的虎將之一。

關於王耀武的評價

當時對於王耀武的帶兵能力,蔣介石稱讚:“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當時還有人說“寧碰閻王,莫碰老王“。

在被俘虜後,王耀武依然被我軍所敬重,實在因為抗戰中的功勞太大了,1959年即被特赦。

當時山東籍的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號稱是黃埔軍校的三李,同樣是山東籍的王耀武,和他們並稱為“三李一王”,更有一種說法是三李不如一王。


史論縱橫




王耀武忠於蔣介石,又不忠於蔣介石。

既然是評價王耀武,我覺得應該要說說王耀武部的老蔣的心腹愛將張靈甫。

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陣亡,老蔣聽到消息後驚愕、痛心、發怒,我的心腹愛將陣亡了?!湯恩伯你給我滾過來!據說老蔣當時讓湯恩伯跪著,然後用手杖劈頭便打湯恩伯,將湯恩伯打得血流滿面。這是蔣介石對待湯恩伯的態度。老蔣在張靈甫的追念會上說張靈甫是兵敗自盡,但是陳毅明確表示,張靈甫系被我軍擊斃。老蔣的用意既是在維護和惋惜張靈甫的陣亡,更是在藉機加強國民黨將領對他的忠誠培養。

我們看王耀武,他在抗戰時期從北到南、從南到北打得日本人咬牙切齒,老蔣雖然曾經稱讚王耀武“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但是實際上王耀武在老蔣心裡的位置卻不如張靈甫。老蔣在用人方面有自己的原則,但是偶有怪癖,王耀武這麼厲害也成不了心腹,終生忠於老蔣的邱清泉也成不了心腹。但是要說老蔣不信任王耀武吧,在抗戰勝利後他又將山東交給王耀武。

1948年9月,王耀武在濟南戰役中被我軍活捉,然後變節投誠,甚至為我軍勸降國軍,遭到老蔣的痛罵。

王耀武忠於蔣介石,又不忠於蔣介石;為人民而戰,也為自己而戰!



王耀武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長袖善舞”,善於指揮作戰。

王耀武很會做人,在國民黨中有很好的人際關係,但是很遺憾,老蔣始終沒有將他當成心腹。也許正是因為王耀武太會做人了,讓老蔣心有疑慮吧。同時,王耀武很會做生意,這讓他對老蔣的依賴感低於其他國民黨將領,這恐怕也不是老蔣想看到的。你想控制軍隊,首先便要控制軍隊的經濟來源,軍人拿了工資才會給你打戰,否則吃不飽的話誰搭理你?更何況當時王耀武手裡拿著的是國民黨的王牌軍74軍,老蔣還真有點忌憚或者說防備他,因此後來乾脆將74軍交給施中誠了。

王耀武參與的最精彩的戰役當屬1941年3月發生的上高戰役,這場戰役也被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在上高戰役中,74軍戰績最為卓著,在官橋街擊斃日軍第34師團少將指揮官巖永,後又克復高安截斷日軍退路,因此被譽為“抗日鐵軍”。

王耀武將軍創造了國民革命軍第74軍的神話,74軍也成了王耀武的輝煌。

王耀武與諸國民黨將領相同,亦是成名與崛起於“圍剿”,最有名的莫過於譚家橋戰役。1934年,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壓迫下,我黨方誌敏率領所部紅軍向皖南轉移。方誌敏部在向安徽譚家橋移動時,王耀武率補1旅尾追而來,方誌敏遂決定伏擊王耀武部。經譚家橋戰役後,紅軍19師師長尋淮洲英勇犧牲,紅7軍團更有8名師以上幹部負傷,87團團長壯烈陣亡。1935年1月,方誌敏返師贛東北,在懷玉山地區遭陷入10萬國軍包圍圈。1935年1月29日,我紅軍將領方誌敏因叛徒出賣被俘,方誌敏將軍堅持理想,誓死不降,最終被國民黨殘忍殺害。

經此役後,王耀武因功升任51師師長,開啟崛起模式。



王耀武是國民黨中少有的明白人。

1947年5月,張靈甫所部74師於孟良崮戰役中全軍覆沒,張靈甫更是直接歇菜陣亡。74師戰歿,則王耀武之臂膀失矣,則國民黨之勢去矣。

1948年9月16日,濟南戰役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八個晝夜的攻堅作戰,於24日順利解放濟南。在此役中,我軍殲敵104000萬人,時任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的王耀武被我軍活捉。當時的王耀武不知有沒有想過在10餘年前,這幕場景也曾發生過,只是這時候的劇情已經反轉。真是山水輪流轉呀!王耀武在被俘後,迅速向我軍投誠,然後積極為我軍勸降國軍,確實很識時務,順應歷史的選擇。

主席曾派人轉告王耀武:“你功是功,過是過,你的抗日功勞我們共產黨人是會永遠記住的,只要你安心改造,很快就會回到人民中間的。”王耀武在得到保證後,積極接受改造。

1959年2月,王耀武獲特赦,終於回到人民中間。1968年7月,王耀武病逝於北京,享年64歲。

王耀武曾被我黨高級將領稱作是國民黨中少有的明白人,他確實活得很明白。


吾與吾國


不管按照古代的標準,現代的標準;中國的標準,外國的標準;國民黨的標準,共產黨的標準來評價,王耀武都可以說是德才兼備,功勳卓著。在國民黨裡,實屬鳳毛麟角。

1945年08月15日,倭寇頭子下詔投降。09月15日,長沙、衡陽地區舉行受降儀式,國民黨第四方面軍司令長官王耀武接過侵華倭寇坂西一良中將呈上的指揮刀。這一刻,是王耀武的無上光榮,光榮來自浴血奮戰,來自王耀武和74軍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赫赫戰功。

雖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14年,但在14年中的前06年裡,國民黨一直寄希望於「國聯」調停,從來沒有公開聲言抗戰。1937年,蔣介石發表講話,其中有:戰端一開,則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均有守土抗戰之責。從那以後,在氣壯山河的全民族八年抗戰中,王耀武將軍有七年時間是抗倭前線度過的。

王耀武將軍曾經用國民政府頒發的番號,自己招募訓練,組建國民革命軍51師,後來與俞濟時的58師組合成74軍。王耀武指揮作戰的能力堪稱一流。在第二次東征和第二次北伐時,王耀武作戰勇敢,表現突出。1930年,在與馮玉祥、閻錫山的中原大戰中,王耀武又立下戰功,晉升團長。1934年,王耀武打退紅軍10軍團,副總指揮尋淮洲犧牲,晉升師長。一個窮學生能在國民黨內脫穎而出,完全是依靠實力和功勞。

在國民黨黨內和軍內,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在敵人那裡,流傳著「寧碰閻王,不碰老王」的說法。蔣介石稱讚王耀武: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共產黨最傑出的將領粟裕認為,在國民黨將領裡面,王耀武指揮能力是最強的。共產黨高層認為:王耀武是國民黨高級將領中少有的幾個明白人之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後,王耀武也認識到,如果繼續跟著蔣介石打內戰,很可能毀掉一世英名,就稱病隱退。但是經不住他的校長勸說,還是出山了。結果先是姓李的部下指揮4萬人全軍覆滅,後是姓張的部下指揮3萬人全軍覆滅。最終自己也難逃失敗的下場。在濟南戰敗被俘前,他與「不成功,就成仁」唱反調,對部下說:此不同於抗戰,不必萌發輕生的念頭。

王耀武政治上不得意時,曾經去經商辦企業,賺得盆滿缽滿。回到部隊帶兵打仗,他不僅不撈錢,反而拿出自己賺的錢補貼軍餉。王耀武不喝兵血,不貪汙,不欠餉,也許是74軍戰鬥力強的原因之一。王耀武生活簡樸,能吃苦耐勞,對老婆孩子好,有責任心,從來沒有什麼緋聞發生。反而是老婆離他而去。

王耀武最大的缺點是對人太好,面面俱到,縱容和慣失部下。有個象馬謖一樣的學弟犯了殺人罪,引起公憤,被判刑入獄。他利用手中的關係網把馬謖撈了出來,還安排當營長,副團長。抗日戰爭結束後才一年,這個當到師長的馬謖給他造成幾個嚴重後果,一是敗光了王耀武安身立命的家底74軍;二是把王耀武和得力的部下,如李天霞,黃百韜等戰將搞得很狼狽;三是搶奪王耀武對日作戰的功勞。

就在本題目的頭條回答後面,還有人在王耀武的英雄事蹟和卓越功勳後面留言:全都是張某某的功勞。不知道是正說還是反諷?


柳如嫿


王耀武在山東很有名,解放戰爭期間他擔任山東省主席兼第二綏靖區司令官,是山東一帶的軍政一把手。濟南戰役期間,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以“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為口號,對濟南進行圍攻,結果王耀武果然被活捉。

抗日名將王耀武

王耀武是黃埔三期出身,山東泰安人。黃埔軍校畢業後,王耀武到國民革命軍第一師第三團當了排長,當時師長是何應欽,團長是錢大鈞,王耀武以其英勇善戰博得了兩位上司的欣賞,很快便升任連長。在此期間,王耀武參見了東征和北伐,在國民黨軍隊中逐漸嶄露頭角。

抗戰期間,已擔任五十一師師長的王耀武率部參見了淞滬戰役,隨即又參加了南京保衛戰和江西萬嶺會戰。萬嶺會戰期間,王耀武與友軍和日軍激戰數週,傷斃日軍4000餘人,取得萬嶺戰役的勝利。1939年6月,王耀武升任第七十四軍軍長,七十四軍即後來在孟良崮戰役中全軍覆沒的整編第七十四師前身,擔任該軍軍長後,王耀武率部先後參加了長沙會戰、上高會戰,斃敵無數,七十四軍由此被稱為“抗日鐵軍”。

1945年1月,國民政府軍委會成立了陸軍總部,為戰略反攻做準備。陸軍總部以何應欽為總司令,下轄四個方面軍,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面軍總司令,與老資格的國民黨名將盧漢、張發奎、湯恩伯並駕齊驅。這一年,王耀武剛滿41歲,成為黃埔學員中第一個出任方面軍總司令的人。

著名報人徐鑄成抗戰期間曾與王耀武有過交往,他印象中的王耀武非常謙遜,且胸有大志。當時王耀武正駐軍湖南常德一帶,在廣西桂林建有公館,常回桂林度假。徐鑄成正在桂林主持《大公報》筆政,王耀武有意結交,便請徐鑄成到家吃飯。徐鑄成與幾個朋友來到王家,只見室內外陳設和宴席都很豪華,王耀武不斷問他們:“按照國外規矩,此時應該上什麼酒?按照國際慣例,這時能上毛巾嗎?”可以說,王耀武是每事必問,態度謙遜,可見那時他就有雄心,預備戰後出任方面大員了。

濟南戰役

王耀武被俘後,被送到益都(今山東青州)解放軍軍官訓練團學習,見到許多國民黨內的老同學和老同事。王耀武感觸頗多,於是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早進來晚進來早晚進來”,下聯是“先出去後出去先後出去”,橫批“全都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