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正藥業討論「大數據分析、生活態度、缺陷視角、真實世界」話題

“大數據”守株待兔對嗎?

據說每一家互聯網公司都應該能找到一個“神奇數字”,然後圍繞它運營。

舉個例子,Uber,就是美國的滴滴,他們發現一個司機接單超過25單,基本就不會流失了,所以他們就把25定為神奇數字。新司機接了13單之後,它就會拼命提醒他,你已經完成了50%的任務了,加油!

其實要依我說,這數字也不神奇,無非就是你的合作伙伴多長時間才會對你產生依賴嘛。

那為什麼要圍繞這些“神奇數字”來運營呢?應該圍繞降低這個神奇數字來運營嘛。讓你的產品越好用,依賴性就產生得越快。這才是運營的根本目的啊。

當然Uber這個說法還有它自己的合理性,但是我聽說很多公司都在找這個所謂的神奇數字。

這就有點守株待兔了。把一個暫時的事件當做規律,抱著不放,但是忘了真正的目標。

有的人生活從不潦草

賈行家有本書,其中有一段,寫了一個非常小的小鋪子,之前在這兒做生意的都倒閉了。

有一天,來了一對小夫妻在這兒賣饅頭。就一張紅紙貼在門口,寫了店名。一個電蒸鍋,一天也蒸不出幾屜饅頭。鄰居都替他們發愁,這日子可咋過呢?

哎,過了幾個月,買的人越來越多,紅紙上又添了幾個字,還賣花捲、糖三角和發糕了。

又過了幾個月,又添了煮黏苞米、自制大醬、鹹鴨蛋和鹹菜。

又過了幾個月,小夥子叮叮噹噹敲了一輛推車,要推出去在大街上賣了。

賈行家在這兒寫了一句話,說這家人“就像雨後抖動的一株草”。我看了這一二百字的文章,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動。

太平時節,哪有什麼人生絕境?社會的每個角落,你都看得到自暴自棄,也都看得到生命力。

康正藥業討論“大數據分析、生活態度、缺陷視角、真實世界”話題

圖片來源見水印

缺陷,往往只是視角差異

昨天我聽了一堂課,其中有一個小細節,破了我很多年的一個疑問。

從中國飛美國的飛機,你會發現它在地圖上繞了一個半圓形。比如,從北京飛洛杉磯,是先從北京飛到東北,然後飛到西伯利亞上空,然後穿過白令海峽,然後再從阿拉斯加往南飛。

我一直就很奇怪,為啥要這麼繞遠路呢?

我問過很多人,有人說那是因為氣流比較順,有人說這樣貼著海岸線飛行,比較安全,萬一有情況可以隨時找到機場。反正沒有一個有說服力的答案。

昨天那堂課上,教授說,那只是因為你看地圖的方式不對。

你在地球儀上看一眼就明白了,這麼飛才是最短的一條直線,人家根本就沒有繞彎路。你看,答案居然如此簡單。

只要稍稍換一點視角,我們經常以為的缺陷,往往是客觀世界裡的完美無缺。

真實世界沒有框框

作家賈行家出了一本書,一篇篇兩三百字的短文,每篇寫一種真實的民間百態。

比如說他寫到東南沿海的漁民,有很強烈的媽祖信仰。

當地發生了一件官司,兩個人民間借貸,因為借錢的時候沒有寫借據,借錢的人後來就不認了,只好上法庭。

沒有借據,法官也沒法辦啊。法官也是當地人,就對借錢的人說,你說你沒借過,好,現在你到廟裡去上個香,當著媽祖的面再說一次你沒借過。

被告猶豫了片刻,就當庭認賬了。

我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有點恍惚。我們通過知識瞭解這個世界,結果腦子裡全是框框。比如,民間借貸,屬於經濟的框框;國家法律,屬於政治的框框;神道信仰,屬於文化的框框。

這些東西在我們腦子裡,原本不挨著。但在真實的世界裡,他們之間並無清晰的界限。

參考: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