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魚的飼養——產仔

孔雀魚的飼養——產仔

前面的兩篇文章介紹了飼養和過濾之後,我們來說說孔雀魚的繁殖。孔雀魚是花鱂科花鱂屬的一種熱帶魚。他和其他的魚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們直接生產小魚,而不是下的魚卵。所以相對於產卵然後在進行孵化的魚來說有一定的優勢——一般玩家也可以體會到小魚出生的樂趣。同時孔雀魚屬於高產的魚種,一般一個月即可產仔,一次十幾條到一百條不等,如果你養的好,只要一夏天,你就可以收穫滿滿的小魚了。孔雀魚一般3-4個月即可成熟產仔。一般來說我們在魚店購買選擇魚種的時候可以直接選擇大肚子的母魚。基本上養一段時間即可產仔。因為孔雀魚不會照顧幼魚,甚至有些母魚會吃掉小魚,所以對於懷孕的母魚要格外的照顧,尤其是快要下小魚的時候。

下面是判斷母魚是否懷孕,快要生產的幾種狀態:

1.沒有餵食的時候,從上面觀察母魚肚子偏大,鼓鼓的。

2.母魚遊動的時候擺尾幅度比較大。

3.側面觀察母魚的胎斑很黑了。

這些都能說明母魚快要生產了。即使判斷不清楚也沒有關係,可以把母魚肚子比較大的單獨選出來,使用隔離的裝置養著。因為不可能有人能夠準確的說出來母魚到底何時生產,早點做準備才是上策。

孔雀魚的飼養——產仔

一般這樣的隔離盒即可,我一般把中間的那個隔離的去掉,不然地方太小,母魚活動不開。而且一條母魚的話基本上不可能把所有下的小魚全部吃掉(要及時發現,母魚不能太餓著她)。

等著母魚生產完小魚過後,就可以把母魚撈出去了。小魚可以暫時養在隔離盒裡面,也可以單獨放到其他的魚缸飼養。需要注意的就是小魚切不可和成魚養一起,會被吃掉的。

小魚的話因為比較嬌嫩,也需要比較周到的照顧。一般來說餵食剛剛孵化的豐年蝦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怕麻煩使用粉末狀的飼料也可。但是由於小魚吃的少,一定要注意餵食的多少,如果多了,很容易造成水質變壞,然後造成魚死的結果。

小魚還有一個常見的病就是針尾,而且針尾十分的難治療,基本上如果一條小魚得了針尾整個魚缸的小魚也會得病。(針尾就是尾巴變成尖尖的,這樣即使長大了也不會好看,孔雀魚全靠尾巴漂亮。)對於針尾的發病原因我還不是很清楚,雖然有的人說可能是水質不好(這個是廢話),要麼就是綠藻的影響等等。我養了這麼久,有時候不論怎麼做小魚就是得針尾,有時候什麼都不管(佛系養魚)反而一點事情都沒有。(同一個魚缸,同一批魚食,不同批的小魚結果就不同)有時候真懷疑是不是有的小魚自帶防針尾基因。

針尾的原因沒有搞明白,但是有一點可以給大家說下,如果發現針尾的小魚,建議不要進行治療,準備另外的一個魚缸,然後把針尾的魚移動到另外的一個魚缸。這個魚缸不要放加熱棒(但是要保證溫度15度以上,不然魚會死的),有時候你會發現得了針尾的魚會自己好。這個現象真無法解釋。

等著小魚成長了1~2個月,那麼就可以放寬心了,基本上不會再得針尾病了,這個病主要就是幼魚發病率特別高。你就可以等著收貨色彩斑斕的孔雀魚了。祝大家都能養好自己的孔雀魚。如果養魚遇到什麼問題的話可以留言,我會耐心給大家解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