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空調,爲什麼中國人認格力外國人認海爾?

龍貓小滴滴


格力和海爾都是知名的電器品牌,至於為什麼中國人認格力外國人認海爾,這還跟兩個品牌的目標市場不用有關,以及營銷手段的不同。

中國人選格力的原因。是因為格力的廣告營銷做得真好,不止有“好空調格力造”,“格力掌握核心科技”,這些膾炙人口的廣告臺詞。

還有成龍大哥董明珠的強勢代言,讓中國人買空調時不知不覺就認準了格力科技,格力空調也連續11年在全國銷量領先。

外國人選海爾的原因,是因為海爾已然是名副其實的老品牌了。在海外都建設有生產基地的。

海爾的成功是歸功於因地制宜的戰略。

只是在市場上的側重點不同,話說大家家裡的空調是什麼品牌的呢?


36氪


你這個問題很值得探討。在國內,海爾、格力都是不錯的空調。格力起步最早,術業有專攻,產品好技術硬,一直是老大哥的身份,深受國人喜愛。然而到了國外,對老外來說,大家都是新品牌,一切清零,沒有誰是老大哥一說。

這裡是我查閱到的資料,分成幾個維度,咱們一起來分析分析:

論品牌形象:

在空調業,格力代表的是“創匯”派。主要通過大量的原材料加工,貼牌出口至國外,賺取高額外匯是目的。這就造成一個問題,本身對質量就吹毛求疵的老外,壓根記不住你是哪個品牌,最多把你定位為“Made in China”。

我們再來扒一扒海爾。海爾是中國空調業典型的“創牌”代表。舉個東南亞的例子,現在海爾在越南和泰國都有工廠,可以輻射整個東南亞和中東地區。關於品牌印象,這裡有個小故事:泰國人把海爾稱為“T-Haier”,幾乎一致認為中國來的海爾是本土品牌。

論本土化程度:

在海外,品牌不能做一錘子的買賣,要包括本土化的工廠、渠道和服務等。格力代表的“創匯”派在海外大部分地區沒有這樣的團隊,屬於賺了錢走人型;而海爾每當進入一個市場時,均是產品未動,團隊先行。

舉個例子,像歐洲一些國家,比如馬耳他、意大利,當地買空調最看重服務,誰家要買空調都會找個認識的安裝工問問。這樣也就顯現出海爾在當地有服務團隊的優越性了。

論產品功能:

略懂點行情的人都知道,眼下最火的空調叫“自清潔”。這款產品也是深深戳中老外們自己不會洗空調、又愛乾淨的痛點。偏偏現在海外自清潔只有海爾一家,而其他品牌現在還分不了一杯羹。

論外觀設計:

東南亞一些國家,長期以來無論是客廳還是臥室,都是用掛機。空間上的壓迫感、有失美觀,讓佔當地人口七分之一的華人直呼受不了。海爾在近日,把圓形設計的帝樽、高端雲鼎等產品出口到了當地,也算是想到了當地人的心坎裡。同樣,在文藝復興起源地的意大利,圓形帝樽空調也憑藉神似羅馬柱的設計,進駐到古羅馬鬥獸場,深受歐洲人認可。

從海外情況來看,由於全球化“手段”的不同,格力在海外屬於鞭長莫及;而海爾屬於近水樓臺。

再回到國內,海爾在國內打不過格力主要輸在營銷上。格力是空調方面的老大哥,產品好技術硬,同時,又深諳營銷和品牌的套路。首先,格力在國內空調銷售網點多於海爾,總在消費者眼前出現,自然就被記住了。其次,在品牌塑造上,“好空調格力造”等廣告語曝光度高,已形成用戶印象。

總體來說,海爾空調巧妙運用他山之石,在全球化道路上已經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格力在海外略顯薄弱,但在國內是實至名歸的龍頭老大。兩大品牌各有千秋,都是中國製造的典型代表。


孟南937承傳民族文化


空調常識君再次的不請自來!

首先,國人買空調首選格力,一方面得益於格力空調在質量方面確實有稱道的地方。另一方面就要得益於其在廣告營銷方面做的實在是太出眾了,“好空調格力造”“格力掌握核心科技”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格力廣告語!長期受這種廣告的薰陶,買空調時我們的第一印象首先就是格力了。這就是廣告營銷的力量!


再來說海爾!海爾起步空調是要早於格力的,其本身質量也是可以的,中國第一臺變頻空調就出自於海爾!那麼為什麼海爾空調在國內的影響力不如格力呢?也不是因為質量原因!我想還是因為其發展策洛不同於格力!海爾這麼些年一直深耕國外市場,在國外的影響力是要遠高於其他國內空調品牌的!而在國內幾乎沒有聽到過海爾的廣告語,或者其他的營銷策洛!唯一記得的也許只有海爾兄弟這部動畫片了!

最後再來分析一下海爾和格力兩家空調在國外的品牌影響力!

眾所周知,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品牌主導,我們對於世界經濟強國的瞭解和認知大都是從品牌開始的,比如美國的耐克、德國的奔馳。而中國家電雖然已經承擔了全球市場7成以上的供應量,但是放眼全球,無論是冰箱、空調還是洗衣機、電視,真正“叫得出”、“叫得響”的中國家電品牌卻是“屈指可數”。 根據谷歌數據顯示,海爾海外品牌影響力居首位。這主要源於,與其他企業“出口創匯”不同,海爾一開始堅持“自主創牌”,“海爾”品牌逐漸在國際舞臺上站穩腳跟。青島海爾三季度報數據顯示,海外收入高達507億元,佔據青島海爾全球總營收收入的43%。更引人注目的是,海爾家電業務全球收入近100%來源於自有品牌。



與海爾多元化的發展戰略不同,格力走的是一條專業化出海之路,主要優勢在空調。數據顯示,世界上每3臺空調中就有一臺是格力造。

在歐洲第三方評測數據庫裡曝光最多的中國家電品牌是海爾,在美國消費者報告的官方數據庫裡檢測最多的空調品牌不是格力、也不是美的而是海爾。

格力空調雖然連續11年在全球銷量領先,但是在歐美市場卻鮮有聽聞。


格力電器在美國消費者報告的唯一的信息還是前兩年因除溼器防火材料不合格被起訴的舊聞,此案結果格力由於產品瑕疵的問題,賠償其美國代銷合作伙伴Solesu公司4250萬美元。

反倒是海爾實行先難後易的戰略在歐美地區站穩了腳根,多款產品多次被歐美媒體推薦。


綜上所述!由於兩家空調發展思路不同,一個深耕國外市場,一個深耕國內市場!所以就造成了現在我們國內消費者對兩家空調品牌不同的印象,認為格力空調要遠遠好於海爾空調!這個認知其實是不對的,論質量兩家空調不分伯仲!主要差異在於兩家空調在國內的宣傳力度不同而已!


空調常識


格力是專制造空調的,其他產品我是不知道。海爾有空調還有洗衣機電冰箱等等。一般人感覺廠家只出一種產品,從質量上可能好一些。這是中國人大多數的想法,而外國人大概更注重服務吧,當然質量也要好。我寫這篇文章是這兩種品牌我家都有,那我就說說我對這倆品牌的感受吧。首先說說海爾,我家洗衣機電冰箱是海爾的,洗衣機冰箱使了二十多年,十年間洗衣機電腦盤壞了,我打了海爾的售後電話,很熱情也很快就來了,把洗衣機修好,我心裡非常感謝他們的服務。沒兩天海爾售後來電話問候,服務怎樣修的怎樣讓人暖人心。只要你有問題給海爾服務檯打電話,她們就會主動聯繫你幫你解決問題。非常好的服務!再說格力吧,我們家就有一臺空調是格力的,裝了五年不涼了,打電話維修人員說管壞了,換管得六百元,我們就答應了,左等不來右等不來,天熱急呀又催,告知得八百他們不是一個維修隊的,那個維修的不願意來,沒轍我們也答應了,來了還行收了六百。也許這是個例讓我們碰上了。沒過兩年又不諒了,花一百五衝氟,沒些日子又不諒了,沒辦法換空調了。這次親身經歷了兩家的服務,我會偏服務好的一方。外國人也許比我們更瞭解該用哪家產品。口碑是自己創下的!


高原紅ZKH


搜姐來告訴你買空調,為什麼中國人認格力外國人認海爾?

而且在大眾眼裡,只要提到買空調就會想到格力,雖然有很多競爭對手,但是格力電器一直以“追求完美質量,售後零缺陷”為質量目標,深受國人歡迎,格力一直在追求完美質量的道路上不斷探索。

近年來,隨著格力電器自主研發關鍵技術的不斷突破,市場佔有率逐年上升,不僅家用空調自2005年起連續13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央空調也已連續5年擊敗諸多國際品牌,位居中國市場首位。可以說格力的品牌也是靠口碑相傳的,它的廣告也是無處不用,幾乎無人不知,格力空調的廣告語“好空調格力造”,所以買空調,國人就格外的青睞格力。

一說到海爾,搜姐就會想到海爾冰箱。海爾從一個瀕臨倒閉的集體所有制小廠,當年海爾為了糾正能賣出去就行的錯誤的觀念,張瑞敏召集所有員工,現場把幾十臺質量有問題的冰箱全部砸掉。海爾從最難的時候走到現在發展成為了全球白色家電第一品牌,所以相比格力,海爾可以說是一家名副其實的老品牌,在全球化道路上已經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很是被老外認可。


融易搜


你這個問題很值得探討。在國內,海爾、格力都是不錯的空調。格力起步最早,術業有專攻,產品好技術硬,一直是老大哥的身份,深受國人喜愛。然而到了國外,對老外來說,大家都是新品牌,一切清零,沒有誰是老大哥一說。

這裡是我查閱到的資料,分成幾個維度,咱們一起來分析分析:

論品牌形象:

在空調業,格力代表的是“創匯”派。主要通過大量的原材料加工,貼牌出口至國外,賺取高額外匯是目的。這就造成一個問題,本身對質量就吹毛求疵的老外,壓根記不住你是哪個品牌,最多把你定位為“Made in China”。

我們再來扒一扒海爾。海爾是中國空調業典型的“創牌”代表。舉個東南亞的例子,現在海爾在越南和泰國都有工廠,可以輻射整個東南亞和中東地區。關於品牌印象,這裡有個小故事:泰國人把海爾稱為“T-Haier”,幾乎一致認為中國來的海爾是本土品牌。

論本土化程度:

在海外,品牌不能做一錘子的買賣,要包括本土化的工廠、渠道和服務等。格力代表的“創匯”派在海外大部分地區沒有這樣的團隊,屬於賺了錢走人型;而海爾每當進入一個市場時,均是產品未動,團隊先行。

舉個例子,像歐洲一些國家,比如馬耳他、意大利,當地買空調最看重服務,誰家要買空調都會找個認識的安裝工問問。這樣也就顯現出海爾在當地有服務團隊的優越性了。

論產品功能:

略懂點行情的人都知道,眼下最火的空調叫“自清潔”。這款產品也是深深戳中老外們自己不會洗空調、又愛乾淨的痛點。偏偏現在海外自清潔只有海爾一家,而其他品牌現在還分不了一杯羹。

論外觀設計:

東南亞一些國家,長期以來無論是客廳還是臥室,都是用掛機。空間上的壓迫感、有失美觀,讓佔當地人口七分之一的華人直呼受不了。海爾在近日,把圓形設計的帝樽、高端雲鼎等產品出口到了當地,也算是想到了當地人的心坎裡。同樣,在文藝復興起源地的意大利,圓形帝樽空調也憑藉神似羅馬柱的設計,進駐到古羅馬鬥獸場,深受歐洲人認可。

從海外情況來看,由於全球化“手段”的不同,格力在海外屬於鞭長莫及;而海爾屬於近水樓臺。

再回到國內,海爾在國內打不過格力主要輸在營銷上。格力是空調方面的老大哥,產品好技術硬,同時,又深諳營銷和品牌的套路。首先,格力在國內空調銷售網點多於海爾,總在消費者眼前出現,自然就被記住了。其次,在品牌塑造上,“好空調格力造”等廣告語曝光度高,已形成用戶印象。

總體來說,海爾空調巧妙運用他山之石,在全球化道路上已經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格力在海外略顯薄弱,但在國內是實至名歸的龍頭老大。兩大品牌各有千秋,都是中國製造的典型代表。


科技瘋評


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探討,首先說說國內市場,本人在家電行業一線市場從業多年,對這行還是有一定的瞭解。空調是大家電中比較複雜的一種,網上很多人說“空調只認格力、冰箱只認海爾”、“海爾空調垃圾”、“格力空調垃圾”之類話的人多是被廣告引導或者是自己用了某個品牌的產品體驗不是很好來評論的,這類消費者對空調、空調行業不瞭解,在我所接觸過的消費者中,很大一部分人還分不清定頻機和變頻機的區別,不會認能效標識,有些能知道一些配件的知道問問壓縮機是什麼牌子、雪種是什麼,但也不明所以,這類消費者只會聽廣告,或者親朋的體驗,或者直接聽導購的引導,總之這類消費者是很容易花高價買到不實用的東西的。

回過來說空調,現在產業鏈完善,各品牌之間的差異主要在專利和生產設備上,大品牌質量都有保證,從那些大企業倒閉的案例上來看,原因都不是因質量引起的,比如最近的新飛冰箱,就這麼沒落了,背後往往因為資金、營銷手段、技術升級等等引起。海爾空調曾經有段時間份額是第一的,但格力更生猛,他就靠空調,但是海爾不是,海爾還有其他優勢產業,可能是當初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吧,格力靠穩定的品質(不是優越的品質),創新的營銷手段很快殺出重圍,首先幹掉的就是元老春蘭,然後又擠掉海爾成為行業第一,並且優勢越來越大,可以說格力最大的優勢就是其靠營銷積累起來的口碑,而不是什麼靠技術、質量積累起來的口碑。返觀海爾,一直中規中矩,就像一個老好人,最終銷售業績也是一般般了。

反過來說,這些都是企業的事,說起來跟普通消費者沒有關係,格力評論單價要比其他國產品牌高几百塊,也就是說選格力要多為他所謂的口碑多買幾百塊錢的單,所以買空調還是要多瞭解空調本身,多對比才能買到又合適自己有便宜的東西。

而國外市場就簡單了,海爾跟格力美的走不同的道路,海爾從難開始,也是最早走出國門的品牌之一,通過多個產業組合,現在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名氣,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名牌,而格力美的是以出口創匯為主,也就是貼牌銷售,這條路簡單,也是大多數出口企業走的路,但是現在董明珠想要再創牌就得從頭再來了。


繡鐵的秀


我家隔壁是賣隔壁空調的,前幾天家裡海爾空調移機就讓格力老闆幫我叫個他們的安裝工幫移機,整個過程讓人哭笑不得,首先,師傅一進門就說你這空調用了好幾年了要換新的,我沒同意開始插電開機收弗,空調插座接觸不良,他立馬說這空調壞了,又讓我換新的,我把電插好了,空調打開,他收弗,別人都是等5分鐘,他一分鐘不到幾天說收完了,關機,打開螺帽,跑出好多弗,到新位置安裝後也沒有抽真空,也沒有補充弗,還暴力操作弄壞一個螺絲加收我20元,我說我這是變頻的,按照變頻機收費了怎麼不按照變頻機操作,他說變頻葉不用抽真空,也不用補弗,你看看不是打開空調冷氣出來嗎?,然後用了幾天感覺自己製冷效果很差,噪音比之前大很多,我找他,說沒裝好,他說當時不說,現在他管不了了[捂臉]真人真事,總結一條,以後買東西不找熟人,買空調不買格力!!


仰望星空198703


因為格力的安裝和售後實在太差了。以我家為例,我618在京東買的格力空調,青島的安裝單位給我家安裝空調,管子100一米,為了多收安裝費,管子在我家屋裡打了好幾個圈,家人認為多安了太多管子並與格力安裝工爭執,少收100塊錢。安完的時候,空調試機沒問題,因為發生爭執,安裝工出言不遜羞辱我家人後,後又用手動擰了一下空調裡的螺絲,一個月後,第一次使用空調已經沒了冷風。格力另一撥維修人員上門後,第一反應是誰把裝冷卻劑的螺絲擰開了?原來沒冷風的原因是冷卻劑箱的一個螺絲被擰開了,加了冷卻劑後維修人員走了。但我這個空調買的時候卻承諾一年之內只換不修。後來我投訴,格力堅決拒絕更換去,理由是能修好的不換。(那隻換不修算啥承諾呢?)冷卻劑漏沒了,誰擰開的那個螺絲呢?因為投訴,安裝工給我電話,先是質問我想幹什麼,語帶恐嚇,見我不如我家人好欺負後,又說自己多不容易,我掛了電話後,反覆電話磨人。因為是京東購買且是京東plus會員,京東客服倒是客氣負責,想想自己也沒時間和他們較勁,就按照京東客服建議調節算了。格力最後也沒給我更換,格力的安裝客服售後,都非常差,態度惡劣說不明白且動不動就來硬的,承諾也不兌現,投訴沒有反饋。我也買過海爾的產品,購買的行為我想是包含著產品及服務的。海爾的服務是遠遠好於格力的;外國人可能比較注重購後體驗吧,格力這樣肯定不受外國人喜歡,未來,隨著消費升級,中國人應該也越來越不喜歡格力吧,光靠董明珠公眾場合放幾句厥詞,打一些愛國情懷是沒用的,要靠產品品質和服務才行。





怒視遠方


海爾走出去的戰略是對的,但海爾在走出的過程中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原因簡單,海爾複製了國內的經驗:產品差,服務好,這在外國行不通的,國外人工成本極高,逼得海爾在國外成立研發中心,就現在來說,質量也只能算一般,說品牌影響力很強,那是笑話,只是便宜而已,海爾在國內利潤很高,產品依舊爛。格力說自己掌握核心科技,簡直是笑話,日本才是空調方面最厲害的,無論整機還是配件,格力也只是一個好的組裝廠而已,離高端、核心還查得遠呢,這東西是基礎研究,市場能贏取,核心還要走很遠的路,格力不能剛愎自用,只有深入研究、不斷地創新才有未來,別整天跟更年期一樣,缺乏戰略思維,東一榔頭西一棒,剛愎自用!這點學學美的和小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