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王立平:《牧羊曲》初稿充滿河南風 火車上5天作出《駝鈴》

“在經歷了許多人生波折之後,我才能真正讀進去了《紅樓夢》。可以說,‘一朝入夢,終生不醒’。”上週末,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做客由國家圖書館主辦的“致敬經典·走進四大名著”系列公益講座,為千餘名聽眾講述了《少林寺》、《牧羊曲》、《駝鈴》、《紅樓夢》等著名音樂作品背後的故事。

作曲家王立平:《牧羊曲》初稿充滿河南風 火車上5天作出《駝鈴》

王立平

《牧羊曲》初稿充滿河南風

“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狗兒跳羊兒跑。舉起鞭兒輕輕搖,小曲滿山飄,滿山飄。”王立平為聽眾唱起了電影《少林寺》的著名插曲《牧羊曲》。但與大家聽過的《牧羊曲》不同,這個版本帶有豫劇和二夾弦元素的河南風情。原來,這個俏皮動聽的版本,是《牧羊曲》創作的“初稿”。

王立平告訴大家,《少林寺》籌拍期間,導演到河南尋找影片音樂的創作者。當地著名的豫劇曲作家王笑基向他推薦了曾和自己有過合作的“北京年輕人”王立平。導演立刻給王立平打去了電話,“有件急事,電影《少林寺》需要一個配合劇情的插曲,您能不能馬上給這首歌寫一段曲子?”王立平看過了歌詞,覺得很不滿意。在兩天時間裡,重新作詞、譜曲。“導演看過了我重新作的詞,覺得很滿意,甚至‘抓’著我去給他改劇本。”

充滿河南風情的《牧羊曲》“初稿”贏得了導演和劇組其他工作人員的一致好評,連參與“試聽”的河南老鄉也熱烈鼓掌,直呼“中中中”。但王立平自己卻有了新想法:《少林寺》講的是唐朝的故事,那個時候沒有豫劇,也沒有二夾弦,“拿沒有的東西去代表一個時代,這不科學。”此外,電影將在香港放映,當時的香港觀眾很少有了解河南豫劇的,不瞭解就談不上喜歡。贏得不了大多數觀眾的掌聲,一首電影音樂就不算成功。

於是在王立平的堅持下,《牧羊曲》有了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二稿”。

去昆明火車上創作出《駝鈴》

1980年的一天,表演藝術家於洋給王立平打來了一個電話,“小王,聽說你沒寫過故事片的音樂,這可是很重要的電影類型,你願不願意跟我合作一部故事片的音樂啊?”於洋所說的電影正是他導演、主演的故事片——《戴手銬的旅客》,而王立平創作出的歌曲正是後來曾感動過一代人的電影主題曲《駝鈴》。

導演對王立平說,“這首歌曲寫好,將打開你故事片音樂創作的大門,只許成功不許成仁。”雖是玩笑話,王立平還是感受到了其中的分量。但一讀劇本,王立平就有點“二乎”:當時,趕時髦的流行唱法正方興未艾,但這部電影的人物和題材卻決定了它的音樂不能“洋腔洋調”、不能“跟風”。主人公在人生關鍵時刻,放棄自己,想的是國家、民族和至死不渝的理想。

糾結之中,王立平登上了去雲南昆明的列車,他將在那裡與導演於洋會合。火車搖搖晃晃走了5天的時間,5天裡,王立平完成了這首歌曲的詞曲創作,運用的是“傳統的琵琶、二胡加革命情懷”。“到了昆明,我給大家唱起了這首歌,講起了我對這首歌的理解,直到大家都熱淚盈眶。”

令王立平萬萬沒想到的是,電影一播出,這首歌就“紅”遍了大江南北。

《紅樓夢》最初14首配樂

大家都知道王立平是經典電視連續劇——87版《紅樓夢》的主題音樂創作者,而他與87版《紅樓夢》的結緣,正是導演王扶林當時的夫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資深音樂編輯王芝芙牽的線。“突然接到王芝芙的電話,問我有沒有興趣給她先生正在籌拍的電視劇《紅樓夢》作曲,我簡直受寵若驚。”

創作過程中,主題歌的選擇是最讓人頭疼的。有人說,用小說開篇五絕“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來做主題曲。王立平否決了,“‘滿紙荒唐言’,言的是什麼?‘一把辛酸淚’,怎麼辛酸的?‘都雲作者痴’,作者怎麼痴?‘誰解其中味’,在創作者都不解,又讓誰理解呢?一首沒有‘主題’的歌怎麼能當主題歌?”有人說,用《好了歌》做主題歌,王立平也覺得不妥,“太出世了,不是《紅樓夢》想表達的主旨。”

千頭萬緒之中,王立平又去靜心讀《紅樓夢》,最後選定了《枉凝眉》做主題曲。“既勾勒了寶黛愛情的主線,又預示了悲劇的結局。一唱三嘆,字字有情。”這得到了導演、編劇和紅學家們的一致認同。

剛完成創作的電視劇《紅樓夢》共有14首影視音樂,但是考慮到歌兒一多,觀眾就沒法集中注意力,影視劇播完可能一首都沒被人記住,在王立平的建議下,這些電視劇音樂又被“砍”掉了幾首。“其中有一首寫晴雯的,我當時剛寫完,還特別喜歡,很心疼。這首歌30多年都沒有再用過。不過,告訴大家,這首歌也‘糟踐’不了,因為我正在寫歌劇《紅樓夢》,裡面會用到它。”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孫樂琪 汪凱戈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