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區志》|農牧林水 農業——農田建設

回民區農村耕地絕大部分為旱地,且北部為山區,地形起伏,坡地較多,農田建設主要是打地埂、平整土地、興修水利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農田基本建設多以家庭或聯戶合作進行,規模很小,收效甚微。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後開始有組織地進行農田水利、水土保持、改良土壤等基本建設。1970年後,受“農業學大寨”運動的影響,攸攸板公社投入大量的人、物、財力,大搞農田基本建設,開展一場“大學習、大宣傳、大討論、看大寨、想自己、找差距、定措施”的群眾運動,以興修水利、擴大水土保持面積和建設高、穩產田為主,大規模地開渠修渠,平整土地,修建水平梯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逐步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對農田建設的積極性高漲,開始向土地增加投入,打井疏渠,修復水利設施閘口、護岸。農民利用農閒平整土地,打埂積肥改良土壤,農田建設規模雖小,但效果明顯。

1999年,呼和浩特市調整行政區劃後,回民區人民政府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建設抗旱水源工程和節水灌溉工程,發展引洪淤灌,採取政府資助與農民投勞相結合的辦法,興建截伏流工程和水源工程,結合生態工程,建設農田林網和防治水土流失,啟動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大規模的改造中低產田。2005年,全區農村共打機電井143眼,完成截伏流工程2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