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請別讓我成爲缺愛的孩子

曾經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段問答:童年嚴重缺愛的人,長大後會怎樣?

有個回答說:會喪失愛和感恩的能力。在這個世界上,有些孩子明明父母健在,卻活得像個孤兒。明明渴望愛,卻不敢去愛。

爸爸媽媽,請別讓我成為缺愛的孩子

有個電視節目中,有人問一個留守孩子:“你有多久沒見過爸爸媽媽了,你想他們嗎?我以為孩子會說很想很想,結果孩子只是微笑著說:“我不想他們,我不愛他們,我也不需要他們,反正一個人也習慣了。”

可看著孩子那眼眶打轉的淚水,知道他是口是心非。孩子心裡明白,父母是為了生活才外出打工,他們不想接受的,只是父母幾年未歸的冷漠。不能感受愛,無法獲得愛,是這些留守兒童的悲哀,也是父母的遺憾。而一個從小感受到不被愛的孩子,則會存在各種心理問題——缺乏安全感、自卑、敏感、暴躁、冷漠、兇殘、甚至處事極端。如別人做出不符合他所預期所想時,就會做出傷害自己或對方的攻擊行為。

爸爸媽媽,請別讓我成為缺愛的孩子

2017年9月2日,安徽池州青陽縣,一名16歲的中學生,被沒收手機後和母親發生爭吵,隨後女孩離家出走,跳入附近4米深的河水中,心生悔意,呼喊求救,被及時趕來的消防員救出,僥倖脫險。2017年9月17日,杭州濱江一小區,一名15歲的初三女孩從19樓墜下,落在三樓陽臺上,當場死亡。警方認定為自殺。事發前,家人發現女孩又在玩手機,提出反對意見,雙方發生爭執,隨後女孩跳樓身亡。

浮躁的社會、功利的教育和焦灼的父母,讓不少人在價值觀的四分五裂和家長老師的輪番指責中,備受煎熬,無人訴說。在父母有效而高質的陪伴中成長的孩子,根本不會總想玩手機。他會沉浸在暢汗淋漓的遊玩和好奇強烈的探索中,獲得飽滿而有力的自信,取得微末而顯著的進步。

爸爸媽媽,請別讓我成為缺愛的孩子

因為工作的原因,孩子多是跟著爺爺奶奶或者外婆外公生活。可這些老人的愛是不能代替父母的愛的。時間似沙漏,孩子長大,父母白髮。春去秋來,它留給我們教育孩子的時間,真的不多。

教育心理學上說,父母對孩子的心理結構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人父母,不管生活有多艱難,儘量給與孩子愛,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讓他們知道父母的愛。不用覺得不好意思。教育心理學上說,父母對孩子的心理結構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孩子如果從小感受到被愛灌滿,內心有愛填充,那麼他個性必然溫順良善、懂得對外付出愛,更懂得存活於世的意義。

爸爸媽媽,請別讓我成為缺愛的孩子

兒童教育專家和心理學家們才會不斷地通過各種渠道強調“陪伴和關愛”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做一個傾聽者、陪伴者和引導者。我始終相信,世上沒有壞孩子,只有因缺愛而陷入迷途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