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老套路:請你說下自己的缺點

“請你說下自己的缺點”,如何應對這種問題?本文作者將結合相關案例與你一起來聊聊,enjoy~

面试老套路:请你说下自己的缺点

“請你說下自己的缺點。”

很多人面試時遇到過這種問題。為什麼會被問到這種問題呢?有些人是當年面試時被問過,要在其他場合找回場子;有些是才當上領導有了面試權利,看了面試套路生搬硬套;還有些是因為實在無話可問了,沒話找話。

假如你覺得將來面試可能遇到,這種問題不妨來看看這篇文章,一起探討下如何應對這種問題。

用戶訪談

運用產品經理分析問題的方法,我對幾位朋友做了用戶訪談,問題如下:

你會在面試時問:你覺得你有什麼缺點麼?如果有,這種套路問是出於什麼心態,期待怎麼樣的回答?

用戶一:吳寒笛老師

  • 職業:營銷專家,面試訓練營培訓師
  • 背景:性格溫潤如玉,營銷技巧豐富且易上手,之前負責過360、新浪微博的部分項目營銷。缺點是長的太帥,有營銷屆的吳彥祖之稱
  • 回答:很常見的面試套路,建議說一些不致命的小缺點,如今天的面試很緊張;切記說一些影響今天面試評價的缺點,如我說話很直,經常得罪領導。

用戶二:B女士

  • 職業:產品總監
  • 背景:美女高管,幽默風趣,擅長帶動節奏,遺憾是長得太美了
  • 回答:想聽這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只要是人都會有缺點,如果這個人說沒有缺點,自視甚高了。
  • 期待:自傲度評判

用戶三:C君

  • 職業:ued高管
  • 背景:用戶體驗專家,喜歡就事論事分析,行業技術棧全
  • 回答:實在沒話可問的心態
  • 猜測:C君比較傾向於言之有物,加上他行業段位較高,豐富的經驗比較容易判斷低段位面試者綜合水平。

用戶四:D君

  • 職業:CTO
  • 背景:互聯網行業經驗豐富,交談中總是讓人如沐春風
  • 回答:看看這個人是否能正視自己、瞭解自己,以及有解決的路徑和方案
  • 期待:期待真實、有思考過的回答
  • 原因: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首先 得知己

用戶五:E女士

  • 職業:HR
  • 背景:專職美女hr,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經驗,對行業有讀到的見解
  • 回答:一般不會直接問你的缺點。會換種問法:你覺得你和其他共同競爭這個崗位的人員來說,你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 期待:主要是想了解他對這個崗位瞭解程度,能否抓住核心,評估匹配度
  • 原因:單獨問缺點,問題太過開放,容易脫離面試節奏。
  • 建議:在這種開放類型問題事,引入場景

用戶六:F女士

  • 職業:諮詢顧問
  • 背景:當過高管,開過公司。用知性和智慧來形容,最為恰當,社群中最受歡迎的人
  • 回答:我很少問這樣的問題,一般這種問題主要看應變。避而不談的打花腔的不老實,老實說,如果是對工作有影響的,那是抓了個現行。
  • 解讀:會分類出2種扣分人選,第3類才能過。

面試總結

我們必須清楚清楚一件事,面試的實質其實就是你的個人表演。通過交談展示優點,來吸引面試官的興趣,猶如孔雀開屏。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是展示的一個小環節。

這次的用戶訪談對我非常有啟發,6位不同角色的受訪者給出的回答,基本讓我們能理清處出這個話題應該怎麼回答。

  1. 不要回避回答,這會給人以高傲的印象,嚴重扣分。
  2. 不要真的說出影響工作的致命缺點,這個不用提醒了。
  3. 缺點方向為,不影響這份工作的不致命小缺點。
  4. 小缺點需要引入具體場景,通過場景化展示更真實。
  5. 此場景最好和工作相關,敘述時沿著發現問題-剖析問題-正視問題-解決優化問題的路線,包裝塑造出認真思考並回答的正面形象。

舉慄(產品經理類型):

A. 嗯,你這個問題我需要認真思考下。(沉默3到5秒)

B. 去年12月,在和開發組對接後臺的數據統計模塊時。運營想要更加細緻的數據顆粒度,但是這種行為會增加開發的負擔,開發者時有抱怨。最後我作為產品經理,在不影響業務的情況,對數據顆粒度做了部分折衷。雖然解決了問題,但是運營和開發都不太滿意,自己也很疲憊。

C. 後來覆盤這件事,在事務上可以通過流程圖、建模等形式更加精準的評估顆粒度;態度上,用更加積極陽光的態度,推動項目進行。

D. 這樣會讓大家更加滿意。

凡事預則立 不預則廢。

無論你是否面試時遇到過這種問題,不妨規劃好你的措辭,在面試時更好的展示。

挑戰面試

現代人找工作中免不了要去面試,我們面試後如果沒有沒錄取。不妨和hr直接聯繫詢問原因,總結提高。

即使工作很穩定,沒有想過跳槽也不妨定期出來面試下,瞭解下自己的價值,通過面試來找到自己的不足和提高自己的短板。(陌生人更容易說出理由,而且羞愧感會淡很多)

最後可以挑戰面試下比自己高一級的職位,去看看比你高一級的職位需要哪些技能。接觸高段位的面試官,督促自己自身自律提高自己。

面試本身也是鍛鍊自己口才、隨機應變能力、心理素質的一個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