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妃十年生六胎,乾隆爲何不立其爲皇后?

蔣南亞





《如懿傳》熱播,令妃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李純演的令妃,太腹黑了。明裡暗裡害死了15人。



而《延禧攻略》裡的令妃,聰穎、膽大、懂謀略,知進退。

在幽幽深宮裡,始終秉持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攻之”的態度,滅敵護主,一步一晉級,步步高昇。



《還珠格格》裡的令妃呢,祥和寧靜,溫婉大氣。

是小燕子五阿哥的庇護傘,乾隆的貼己人,也是劇裡唯一寬厚賢淑的妃子。



三版影視,三種令妃。

三位女星,詮釋的是三種人生。

腹黑的,被群妃聯名害死。

聰慧的,一步步走上人生巔峰。

溫柔的,成了皇帝心腹。

歷史上的令妃到底是哪種?

她腹黑嗎?聰慧嗎?溫柔嗎?

都有。



隨著《延禧攻略》的推進,令妃這一角色圈了不少粉。

很多人以她為楷模,學習她“黑蓮花”式的處事原則。

清史記載,令妃的人生的確開掛。

她入宮,不過一介宮女。

比乾隆小16歲。

家族並不顯赫,是內管領魏清泰之女,正黃旗。

說白了,就是內務府包衣之女(相當於奴才)。

算是貴族裡的底層了。

當年,乾隆大選秀女。

魏氏也在選秀之列。



因為身份低微,她是以宮女身份進宮的。在宮內,兢兢業業,行事端莊,很受皇后富察氏的眷顧。

富察氏是乾隆的白月光,溫婉大氣,講究勤儉節約,常以花草作為裝飾。

魏氏也一樣,她時常學習皇后的儀姿。

乾隆很是喜歡。

也許愛屋及烏,他覺得魏氏和皇后一樣,都是心地純良之人。

沒過多久,便將魏氏封為了貴人。

那一年,她才19歲。

同批的包衣女子進宮,很多一輩子都沒有享受過皇恩。

她在6年間,甩開了同輩一大截。



清朝的入選宮女,一般在十三到十七歲中間。

她不過是十幾歲的少女,在後宮,無權無地位無強大後臺,卻一腳跨進了天子的後院。

如果說她是善良白蓮花,還真說不過去。

這只是她開掛的開端。

此時皇宮內發生了一件大事,高貴妃死了。

就是《延禧攻略》裡那個喜歡唱戲的囂張貴妃。



無形中,她少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乾隆十年十一月,她又被加封為令嬪。

不到一年,便在天子腳下站穩了腳步。

這是非常少見的。

純惠皇貴妃一步步走到純嬪的位置,可是有了子嗣,又是自小扶持帝王才加封。

但令嬪,什麼都沒有,卻在極短時間內,圈住了乾隆的心。

冊封令嬪時,乾隆的嬪位共有三人。

一是家世後臺都佔據優勢的舒嬪葉赫那拉氏,可參考《延禧攻略》裡的舒嬪。



二是怡嬪柏氏。



最後一個就是令嬪。



《清實錄》記載,魏氏令嬪在晉封時,就已經位列眾嬪之首。

皇宮等級自古森嚴,輩分更是重中之重,令嬪能享如此榮耀,可見乾隆對她確實不一般。

沒過幾年,她又被晉封了。

這一次,是妃位。

也就是魏瓔珞所處的位置。



當時的冊文是:爾令嬪魏氏,夙嫻內則。早侍深宮。淑慎居心。

暗指令嬪在宮內恪盡職守,非常守規矩。

她被封為令妃期間,皇宮內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乾隆深愛的富察皇后病逝了。

史學家說,富察氏的離去,幾乎改變乾隆的性情。

因為皇后離去,他由溫和變得暴力,對待下任皇后烏喇那拉氏挑剔萬分。

在外人看來,這是厄運,對於令妃來說,卻是機會。

別忘了,令妃受寵,就是因為像皇后。

沒過多久,她便相繼生下了固倫和靜公主和十四阿哥永璐。

依照母憑子貴的傳統,令妃可謂沒了後顧之憂。

皇后已經死了,她便有競爭儲位的曙光。

但可惜的是,十四阿哥4歲便夭折了。

她的希望沒了,自然痛不欲生。

本以為皇帝會傷心,沒想到次日皇帝便出席了和嘉公主的婚禮,大擺宴席。

一個在深宮裡哭泣,一個在宴席間推杯換盞,笑靨如花。

實在淒涼。

但後宮裡的女人,又能如何?

聰明如她,沒有兒子依靠,終歸沒有盾牌。

沒過2年,她又懷了孕。

不過不是皇子,而是女兒和碩和恪公主。

可惜的是,這位公主,只比她姐姐多活了3歲。

皇室裡的兒女,真要活下來,太難了。

可是沒有子嗣,一個無權弱女子,該如何生存。

帝王的愛,終歸單薄,也太多變了。

她熬不起,也等不了。

富察皇后去世後,烏喇那拉氏在太后的推舉下,成功上位。順理成章變為乾隆第二任皇后。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唯獨皇帝不愛她。

清史記載,乾隆心中無法忘卻結髮之妻,常常對烏喇那拉氏指手畫腳。

她管理後宮,乾隆總是雞蛋裡挑骨頭,說她這不對那也不對。

她對皇帝好,乾隆總會把她和先皇后做比較。

人若有了比較,必然死者更甚一籌。

烏喇那拉氏怎麼比得過富察皇后呢?

長此以往,她被乾隆冷落久了,心裡憋屈不已。

在南巡期間,她揮刀剪了頭髮,以表示抗議。

她不是富察皇后,怎會得到皇帝的關懷呢?



乾隆一氣之下,與烏喇那拉氏斷交,把她打入了冷宮。

沒有廢后但猶如被廢掉了。

先皇后去世,正牌皇后倒了,此時,後宮地位尊崇的妃子,令妃算是其中一個。

乾隆二十四年,令妃肚子又有了動靜。

或許是乾隆對皇后餘情未了,又或許看到令妃又懷有龍嗣。

將令妃直接晉升為令貴妃。

冊文寫的是:爾令妃魏氏。素嫻女誡。早侍掖庭。勤慎居心。柔嘉著範。

大意為,她很謹慎,很守則。



喜上加喜,冊封后一年,她還生了個兒子—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帝。

乾隆對於這個兒子並無驚喜,當時令妃生產,他正在木蘭圍獵,報信的人喜滋滋告訴皇帝這件事,皇帝不以為然。

據史料記載,皇帝后來祈求上蒼,“如果儲位所託非人,就讓兒子短折而死”。

當初立富察皇后的永璉永琮為儲,可沒有這樣過。

同樣是兒子,待遇也太大了。

值得慶幸的是,她算是熬出來了。

不久,純惠皇貴妃去世了。

同樣深受乾隆喜愛的妃子去世,她又少了競爭對手。

她在後宮的權勢越來越大。

這期間,她懷上了十六阿哥。

很多說乾隆對她是真愛,子嗣不斷,恩寵連綿。

我看並非。

有一次乾隆讓她陪自己吃飯,從圓明園到石槽行宮,很遠的距離。現代步行要一個多鐘頭,更何況是那時候。

她挺著七八個月的肚子,晃悠悠跑過去。乾隆從未體諒過孕婦的感受,要她那麼遠來陪自己,就不怕她生在半路,有危險嗎?

當初富察皇后可不是這樣。

按清朝宮規,一般元宵節要去圓明園度過,因那時富察皇后有孕,乾隆怕傷了她,便不去了。

令貴妃與富察皇后相比,還是差了點。

這個孩子陪母親東奔西走,生下沒多久,不幸夭折了。

乾隆沒有賜名號。

歷史給他的稱號是:十六阿哥。

又一個兒子去世,乾隆依舊沒有半點哀傷。

令貴妃也許看透了。

她越發期待權勢。

據野史記載,令貴妃為了更上一層樓,背地裡使了好大的力氣。

烏喇那拉氏任皇后期間,正處更年期。脾氣很暴躁。



令貴妃就利用這一點,在太后和皇帝面前,挑唆皇后的不是,希望皇帝封她為皇貴妃。

但皇貴妃冊文上卻寫著:諮爾令貴妃魏氏、早侍深宮。夙嫻懿範。只事小心。

說她處事很小心。

如此說來,她又怎麼會魯莽到逼迫皇帝冊封呢。

事實是,她確實被冊封了。

還生了皇十七子永璘。

令皇貴妃對小兒子極其寵愛,乾隆卻對她愛的孩子深惡痛疾。

《嘯亭雜錄》記載,十七阿哥被“純帝深惡之”

他把其他兒子都封為親王,唯獨給永璘封了個貝勒。

明顯是歧視。

對於這些,令皇貴妃只能看著,不曾干預。

或者說,她干預也沒用。

烏喇那拉氏就是個例子,落得半死不活的下場。

有了前車之鑑,她雖權勢越來越大,但處事依舊小心,從無逾越。

也不幹政。

當皇貴妃這幾年,她過得還算是順風順水。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波瀾,便是皇后烏喇那拉氏去世了。

這對於令皇貴妃來說,也算是大喜事。

唯一潛在的危險走了,她活得更自由了。

不過,她也終是老了。



十五阿哥被秘密立儲。

她在世期間,管理後宮,雖沒有對手了,但從未真正踏上後位。

死後還是沾兒子的光,才被追封為孝儀純皇后。

等了30年。

追封時太廟祭文都擬好了,乾隆嫌棄太麻煩,免掉了。

可諭旨明明寫的“嗣皇帝生母,恩旨冊贈”。應該要祭拜的。

或許帝王終究還是不夠愛吧。

不過,對於同輩妃嬪來說,她成了笑到最後的女人。



但人們都想問一個問題:令妃不過一介宮女,她憑什麼走到了最後呢?

這裡值得深究一二。

乾隆曾寫道“昔年參近御之班,曾資悔迪;此日侍昇仙之駕,如奉生存。”

這是他寫給富察皇后的祭告。

他說令妃是皇后一手教導的,死後也讓她們葬一起,以便服侍皇后。

在富察死後,他曾在一首懷念詩裡評價令妃:舊日玉成侶,依然身傍陪。

看著令嬪,就好像富察皇后陪在身邊。

他還記錄“喜顧荏苒歲更新舊,遂侵尋病入膏盲。”

意指令嬪生病也強忍著,懂事謙遜,與皇后略微相似。

不難看出,她能跳出底層,步步高昇,確實有些智慧。

一因懂依仗。

乾隆本就愛富察氏,百年後的我們能看出,朝夕相處的妃子們看得更透徹。

她便學著皇后的模樣,該謙卑時謙卑,該節儉時節儉,還怕得不到皇帝青睞?

二因能忍。

她生病了也強忍著不說,讓皇帝有了敬意。

乾隆給她取名“令”



這是一個很珍貴的字。

滿文是“mergen”,意思為聰明、睿智的。

《詩經·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聞令望”,有著美好的意思。

從封號得以看出,乾隆對這位包衣出身的女子,很是看重。

她是為乾隆生育最多的妃子,也是清朝生育最多的女人。

沒地位沒後臺,要是沒點手段,怕也活不到最後。

縱觀清史,那些年她一直在晉升,而她上面的妃子,卻沒有幾個好過的。

高貴妃死了。

富察皇后死了。

純惠皇貴妃死了。

烏喇那拉氏也死了。

只有她,熬到了最後。還培養出了個帝王。

幸運嗎?

在這紫禁城裡,她接連失去了幾個兒子,卻得不到帝王半分憐憫。

榮耀嗎?

從包衣一步步走到權力巔峰,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沒有人知道她到底使過多少勁,留了多少淚。

我不知道這是否榮耀,我只覺得,深宮之中的女人,沒有一個不可憐。

鬥一生,幽閉一生,到頭來,不過一聲空嘆息。



真實的令妃不是魏瓔珞。

她沒有她的大膽和無畏,也沒有她的幸運和籌謀。

更不是《如懿傳》裡的魏嬿婉。她沒有她的心狠手辣,工於心計。

她只是個無勢妃子,若走錯,便步步驚心。

身在後宮,要想明哲保身、富貴榮華,你還得留命承受。



其實,後宮裡的女人,又有幾個真想走上權力之巔?

她們渴求的,不過是一份妥帖豐盈的愛罷了。

紫禁城的夜太黑,宮牆之內太淒涼,她們渴望一盞溫潤的燈,一盆雪日的火,一個暖心純良的男子,相伴白頭,簡單真實。

但是,她們被迫捲入一生的爭鬥,戰戰兢兢,至死方休。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擁有黃金翡翠鳳冠如意有何用!

擁有後宮權力又有何用!

她到底都是一個不被愛的女人。

--END--


男神女神深度八卦


歷史上的令妃,出身不高,但最後幾乎逆襲成皇后,屬於典型的拿了一手爛牌卻能最終取得勝利的牛人。(還差一點點)

根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的記載,令妃的祖上是瀋陽魏氏。關於這個家族的記載資料還不多,一般認為魏氏的祖先是三藩之一的耿仲明的部下。當時耿仲明的手下有七個佐領,其中之一就是令妃的四世祖魏國賢。清初,魏家因為犯了點事被貶為辛者庫人,改隸為正黃旗包衣。所以令妃的出身,也就變成了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




雍正時期,令妃家族的地位有所提升。他的爺爺升到了內務府總管的位置,但還是內務府的包衣身份。按照慣例,內務府出身的女子每年都要參加一次秀女選拔。於是令妃也就是被選進了宮,成為最低等的秀女。乾隆九年時,令妃被封為貴人,當時她只有十八歲。

關於令妃為什麼能被封為貴人,史料中沒有記載。

有些史學家在研究乾隆的打油詩之後,發現乾隆的原配皇后富察氏,在世的時候多次教導過令妃,對她多有提攜。因為令妃的祖父是內務府總管,父親也是內務府的中級官員。按照宮廷的習慣,她這種出身的人,應該要侍奉級別較高的娘娘,比如皇后。所以,令妃因為跟皇后關係近,於是便才得到了乾隆的注意。

富察皇后死後,乾隆又立了一個新皇后。這個人便是《還珠格格》中的蛇蠍皇后,乾隆跟她的關係不怎麼好,因而把他的愛心,關照到了其它的妃嬪身上。令妃因此一路高升:從貴人——令嬪——令妃——令貴妃——皇貴妃,最後升到了令懿皇貴妃。




令妃的升遷速度很快,她在這個期間也是接連生育了四子二女,其中的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但是根據史料的分析,乾隆對令妃確實比較關照,但是談不上專寵。

首先是《清史稿》中,關於令妃的記載就非常的簡略。我數過了,僅有一百五十多個字。而且措辭寡淡,沒有亮點。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內管領清泰女。事高宗為貴人。封令嬪,累進令貴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進令皇貴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諡曰令懿皇貴妃,葬勝水峪。六十年,仁宗立為皇太子,命冊贈孝儀皇后。嘉慶、道光累加諡,曰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後家魏氏,本漢軍,抬入滿洲旗,改魏佳氏。子四:永璐,殤;仁宗;永璘;其一殤,未命名。女二,下嫁拉旺多爾濟、札蘭泰。——《清史稿》 卷二百十四

至少從《清史稿》裡面,是看不出乾隆對令妃有什麼特別的專寵。如果跟別的皇后、皇妃的記載相比較,甚至還覺得令妃有點可憐。比如皇太極的元妃(海蘭珠)在病死後,史料是這麼記載的:

妃有寵於太宗,生子,為大赦,子二歲而殤,未命名。六年九月, 太宗方伐明,聞妃病而還,未至,妃已薨。上慟甚,一日忽迷惘,自午至酉始瘥, 乃悔曰:“天生朕為撫世安民,豈為一婦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譴也。” 上仍悲悼不已

當年太宗元妃病死的時候,皇太極哭的稀里嘩啦的;乾隆的原配富察氏病死時,乾隆也是傷心不已。這些后妃,在史料中都有生前格外寵重,死後痛悼的記錄。唯獨令妃沒有,僅僅只有一個乾隆禪位,追封令妃為皇后的記載。

所以後來趙爾巽編《清史稿》時,才會認為令妃只是普通的皇貴妃,乾隆對她還行,但談不上愛的不要不要的。



另外一點,乾隆對令妃生的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其實也很一般。

首先是兩個夭折的孩子:皇十四子永璐和皇十六子。兩個都是夭折早死,沒有追封、也沒有厚葬。老十四還好一點,起碼還有個名字,十六皇子慘的連名字都沒有。或許乾隆對每一個夭折的孩子都這樣,但是,這也恰恰證明了乾隆對令妃也沒有格外的恩寵。

然後是十五皇子,也就是嘉慶皇帝。他雖然被乾隆秘密立儲,立為儲君,但乾隆對他的評價貌似並不高,立他為儲君,有點心不甘情不願的心態。乾隆甚至還說過,如果儲君之位所託非人,就讓他(嘉慶)短折而死。

所立皇十五子永琰“如其人賢,能承國家洪業,則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賢,亦願潛奪其算,毋使他日貽誤,予亦得以另擇元良。——《清實錄》

至於最小的十七皇子永璘,就不提了。別的阿哥都是親王,包括嘉慶也都是親王。唯獨他一個人是貝勒,低了整整兩級。乾隆也並不喜歡他。



(令妃和幼年嘉慶)

綜上所述,令妃雖然給乾隆生了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但貌似乾隆對令妃所生的四個兒子都不是很滿意。乾隆的第二任皇后一直跟他搞不來,死的時候只是以皇貴妃之禮,而不是皇后之禮下葬。令妃在皇后死後,也是苦熬了十多年,到死也沒有熬成皇后。這說明,在乾隆的心裡,貌似還是原配皇后富察氏才是他心目中的妻子。

別的女人,也包括令妃,都比不上原配皇后在乾隆心中的地位。皇后只有一個,令妃還不夠格,起碼她病死的時候,乾隆認為還不夠格。

(富察皇后)

總的來說,令妃沒有當上皇后,跟她的出身有很大的關係。內務府包衣,起點太低。富察皇后病死時,令妃的地位不高。等到乾隆繼後病死時,乾隆又不想立皇后了。另一方面,乾隆當時已經秘密立了永琰為儲君,如果再立令妃為皇后。他也擔心會因此流露出立儲意向,引起各皇子猜忌。

或許乾隆想的是等自己登基六十年時,再公佈皇太子的人選、和冊封令妃為皇后。不料,乾隆秘密立儲才兩年,令妃就病死了。到死也沒能熬到母儀天下的這一天,也沒看到自己的兒子登上皇位的那一天。



最後再提一點,令妃封號中的【令】字,跟據內務府《鴻稱通用》的記載,這個字的寓意為

聰睿、明智。後來的追諡的【令懿】中的懿字寓意為端莊、有風度。這個諡號,實事求是的說,一般般。在寓意上,是不如其皇貴妃的封諡的。


Mer86


在剛剛大結局的清宮劇《延禧攻略》中,正直堅強,機智靈敏的魏瓔珞深得皇上寵愛。她從最低下的宮女一路逆襲到高高在上的令貴妃,是一個傳奇女子。

在繼後那拉氏被廢去名號、貶入冷宮後,令妃被乾隆冊封為皇貴妃,也就是副後,全權掌管六宮之事。

電視劇中,乾隆在皇后一位空缺時並未將最寵愛的令妃冊封為皇后,最大的原因在於他實在是太愛令妃了,所以他比誰都清楚令妃不適合當皇后。

皇后必須母儀天下,行為舉止代表的是大清的威嚴,皇后有權勢,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令妃生性頑皮,不愛守規矩,乾隆深諳這一點所以不忍心讓她過於束縛。

那麼歷史上的令妃呢?

據史料記載:

魏佳氏於乾隆十年被封為魏貴人,同年晉封為令嬪;

乾隆十三年晉封為令妃;

乾隆二十四年,晉封為令貴妃;

乾隆三十年晉封為皇貴妃。

皇貴妃於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因病去世。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其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

令妃十年生六胎,是為乾隆生兒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她的晉升速度也是其他后妃遠不可及的。

早在乾隆十年受封為嬪時,魏佳氏不僅位列三嬪之一,更是眾嬪之首,連家世、資歷遠優於她的舒嬪都排在她後面。

可見乾隆對她是真的極其喜愛。既然乾隆如此寵愛令妃為何不立她為皇后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1、首先是令妃的出身。

令妃是滿洲正黃旗包衣出身,包衣是清代八旗組織內部的一種人身領屬制度,為八旗貴族所有。

令妃屬於上三旗的包衣,由內務府管轄,服侍皇室。

雖然上三旗包衣秀女也能參加選秀成為妃嬪,但在清朝能夠成為后妃的大多是八旗秀女。

乾隆的前兩任皇后都是出生於顯赫家族,即使乾隆萬般寵愛令妃,礙於森嚴的社會組織制度也不會將令妃立為皇后。

2、第二個原因是皇十五子永琰。

康熙時期曾發生九子奪嫡的慘劇,雍正為了防止慘劇再次上演才實行秘密建儲制度。

乾隆三十八年,年僅十三歲的皇十五子永琰被密立為皇儲,如果乾隆將令妃立為皇后,那麼皇太子的人選極有可能就此暴露。

乾隆不立令妃為皇后,也是為了防止再次出現兄弟間爭奪皇位的殘酷場景。


電影爛番茄


大家最近有沒有看網劇《延禧攻略》呢?以前有書君不喜歡追劇,但是自從看了《延禧攻略》這部劇,就被劇情和人物深深地吸引了。

有書君對魏瓔珞這個女子十分著迷,尤其是她的成功史,簡直就是勵志姐啊!


魏佳氏出身低微,只是一個包衣,進宮時只是一個宮女。卻一下子榮升為貴人,接著晉升為令嬪——令妃——令貴妃——皇貴妃——令懿皇貴妃。

大家都知道魏瓔珞從一開始就拿了一手爛牌,卻被她來個劇情大反轉,最終打成一副好牌,人生可以用“開掛”來形容。

魏佳氏在乾隆十年,被封為魏貴人。同年,晉封為令嬪。令嬪”的“令”字,語出《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聞令望”,可見乾隆對令妃評價之高,喜愛之深。

令妃在10年中為乾隆皇帝生了6個孩子,而15子永琰最後還當了皇帝。這在皇宮裡,也堪稱奇蹟啦!

令妃生前離皇后的寶座只有一步之遙,而且當時的繼後輝發那拉氏已經被廢后,實際上是她一直統攝六宮,擁有皇后的實權,乾隆對其如此寵愛有加,為何不立其為皇后?

一、令妃出身低微

清朝是個等級制度森嚴的朝代,排擠異族。皇后的入選基本上是從選秀開始的。皇后位高權重,所以選後重要的是看家世背景,只有二十四旗官員家的女兒,才有資格參選。

乾隆有過兩任皇后,皇后富察氏出身是鑲黃旗,家族世代高官,又多出英才,例如弟弟傅恆。

繼後輝發那拉氏是鑲藍旗出身,族人宗親身世比較顯赫。

而令妃呢?她的父親魏清泰是包衣。包衣是歷史上滿族社會的最低層,就是八旗子弟的家奴。

魏佳氏如此低微的出身,按道理是沒有資格參加選秀的。所以在《延禧攻略》裡,說魏佳氏在乾隆十年入宮做了個小宮女。


按照大清皇室禮法,魏佳氏沒有立後的條件。乾隆又十分注重祖宗禮法,即使他寵愛令妃,也萬萬不會莽撞行事。

二、繼後輝發那拉氏在位多年

看《延禧攻略》的人,便能看到那個輝發那拉氏嫻妃,她是個非常有心機的女人。從一開始,乾隆並不喜歡她。但輝發那拉氏一直忍耐克己,並且知道如何爭取到後宮地位。

輝發那拉氏專門逢迎乾隆的生母孝聖憲皇太后,富察皇后去世後,輝發那拉氏更是百般討孝聖憲皇太后開心,孝聖憲皇太后也對烏拉那拉氏另眼相待。


富察皇后去世很久,皇后的位子一直空缺,乾隆從來不提立後的事情,最終孝聖憲皇太后催促乾隆立輝發那拉氏為後,乾隆是個孝子,順從了母意。

乾隆三十年,輝發那拉氏在隨帝出宮南巡時,因違背祖訓剪了頭髮,乾隆一怒將其打入冷宮,但是並沒有立即廢后。

三、為了保護儲君

輝發那拉氏是皇后,家族顯赫,她又生了兩位嫡皇子。如果要立儲君,應該從輝發那拉氏的孩子裡選。

乾隆對令妃十分寵愛,都說母憑子貴,而在令妃這裡,是子憑母貴。令妃生了十五阿哥時,乾隆給取名永琰,他一看這孩子長得特別像自己,對永琰喜歡得不得了。永琰13歲的時候,被乾隆秘密立為皇太子。這件事情,連令妃都不知道。

如果乾隆立令妃為皇后,朝廷上下必然都會知道他會立令妃的兒子為太子。

乾隆皇子眾多,各宮嬪妃一直對儲君之位虎視眈眈。弄不好的話,會再次引發奪嫡大戰。乾隆那麼精明的皇帝,自然是不會這麼做的。

雖然令妃在生前沒有被立為皇后,但是她在繼後輝發那拉氏被打入冷宮後,乾隆封她為皇貴妃,並代行皇后之責,統攝六宮之事,直到令妃去世。

四、追封令妃為孝儀皇后

據《清史稿》記載,令妃生前已擁有東珠朝珠,而東珠朝珠正是皇后的象徵。

令妃去世後,乾隆將她的孃家抬旗入滿洲鑲黃旗,並編為世管佐領,而這也是帝后孃家才有的榮耀。

富察皇后的葬禮儀仗總數77件,令妃的葬禮只比富察皇后少一件而已。由此看來,葬禮也是按照皇后的規格辦理的,而且葬在了帝陵。

令妃生前實際上已經是“皇后”的位份了。在她去世後,嘉慶皇帝替她完成遺願,追封她為皇后,併為其上諡號為“孝儀皇后”。

無論是《延禧攻略》,還是《還珠格格》,令妃的形象都是聰明伶俐、善良仁厚、足智多謀。

有書君看過了很多宮鬥劇,深知“一入宮門深似海”的道理。令妃不僅獨善其身,而且將六宮政務管理的井井有條,一片祥和。不得不佩服她是個能力非凡的女人。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乾隆是個風流天子,一生俘獲很多女子,乍一看去,他不應該是用情專一的人。但實際上卻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他對自己的原配妻子,也就是第一位皇后富察氏,一往情深。



接下來的皇后烏拉那拉氏,想得到正常的夫妻情感,但是乾隆沒有從富察氏離世的哀傷中走出。一個強要,一個心煩,結果可想而知。富察氏的兩個兒子都被乾隆秘密立儲,而烏拉那拉氏也想讓乾隆立自己兒子為儲君,乾隆不幹。烏拉那拉氏出身高貴,乾隆貴為皇帝,誰也不讓步,鬥爭的結果是皇后被廢。

令妃完全不同,她出身低微,性格和富察氏特像,通情達理,乾隆在令妃的身上能看到富察氏的影子。有人說令妃為乾隆生了六個孩子,就是一個生育機器,以乾隆風流性格,根本對令妃無情。其實乾隆不但對富察氏有情,而且對令妃有情,無情一次兩次臨幸可以,生育六個孩子怎麼可能?



乾隆對令妃的情,其實就是對富察氏的情。

用情總是要付出,乾隆是個情種,用情的回報少不了。乾隆先後立富察氏兩個兒子為儲君,但是都早死了。乾隆對令妃用情,也需要回報。令妃主持後宮十幾年,為什麼不立她為皇后呢?

乾隆的做法似乎不合情理,但實際上非常正常。令妃出身低微,按清朝規矩不當立為皇后,而且假如令妃立為皇后,她的兒子就可能成為儲君,和烏拉那拉氏的兒子就成了競爭對手。

從雍正朝起,皇帝實施秘密立儲,只要是乾隆的兒子,都有可能成為儲君。爭奪儲位是非常殘酷的,不立令妃為皇后,是對令妃的保護,也是對令妃兒子的保護。



乾隆當太上皇時,想讓令妃當皇后,可那時令妃已死了,這也是令妃和乾隆的一大遺憾。不過,令妃最後和乾隆合葬,也算是對令妃的一大安慰。

謝謝您的閱讀點贊轉發!歡迎評論留言關注!


豫有得


清朝嬪妃若以生育頻率排名,冠軍非德妃和令妃莫屬,兩人都是十年六胎,其中一個兒子做了皇帝。

令妃1727年生,小乾隆16歲。自乾隆二十一年至三十一年,先後誕下四子二女。其中皇十四子與皇十六子均四歲夭折,餘下皆平安成長。

令妃原是內管領魏清泰之女,為人聰明伶俐,心地善良,富察皇后在時,令妃對其異常恭敬,皇上也看在眼裡,所以乾隆十三年三月,富察皇后去世,乾隆悲痛之餘遷怒不少人,令妃不僅未受牽連,還在兩個月後封其妃位。



後來,乾隆三十年皇帝南巡中,繼後輝發那拉氏因斷髮被提前譴回皇宮,後處於不廢而廢的境地,四個月後令妃被封皇貴妃,掌管六宮之事,代行皇后之職。

那麼,乾隆為何不直接立令妃為皇后呢?

多人認為最重要的是因為令妃之子永琰被秘密立褚,如果乾隆立令妃為皇后,其秘密立馬暴露無疑,屆時將引發朝中結黨站隊,蠱惑儲君之患,更有人會心懷不軌,欲除儲君而代之。為了不影響大局,乾隆選擇不立心愛的令妃為皇后。

小編對此有些不成熟的看法,乾隆秘密立褚是乾隆三十八年冬至,此時嘉慶方13歲,令妃代行皇后之權是乾隆三十年,整整早了八年,彼時嘉慶才五歲,史書記載嘉慶資質平平,我想在他五歲時,乾隆根本沒有想過會讓他繼位。

其次,如果因為立後就猜疑令妃的兒子為儲君,那之前輝發那拉的兒子豈不是儲君人選了?乾隆就不怕影響朝中大局嗎?

說到底,是不夠愛罷了。



首先,是令妃的出身太低。我們看看乾隆原配富察氏,祖父官至戶部尚書,父親為察哈爾總管,兩個伯父一個官居一品,另一個歷相三朝,可謂累世高官,富察氏妥妥的名門閨秀。

再看繼後輝發那拉氏,鑲黃旗人(上三旗),一等承恩公之女。

魏瓔珞呢?哦不,令妃呢?內務府包衣,也就是滿洲貴族的奴才。在皇宮,一個妃嬪的升降榮寵牽扯到各種利息的糾葛,各種權力的博弈,令妃如被封后,將在朝中掀起不小的風浪,其也會成為眾矢之的,乾隆實在不敢。

其次,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富察氏16歲便被雍正一眼相中之婚於寶親王弘曆。富察氏雖出身高貴,但為人謙和恭儉,深明大義。經常不飾珠玉,以通草絨花代之,皇上見之更為敬服。富察氏薨逝後,乾隆曾作詩懷念:九御鹹備位,對之籲若空。意思是六中妃嬪再多,對我不過是空氣。令妃又何嘗不是呢?

而富察氏死後殊榮尤甚,乾隆對其孃家人的賜封超出常制,《清宮詞》記載:“列戟通侯十四人,外家恩澤古無倫”。可見乾隆對富察氏的情深意重。

再次,皇太后無形的壓力

富察氏薨逝後,乾隆未有立後的表示,但奈何皇太后催促,且強烈要求立輝發那拉氏為繼後,乾隆只能遵旨。

傳聞輝發那拉氏原是賢妃時,因不受寵,便將生活重點轉移到太后身上,天天晨昏定省,端茶倒水、噓寒問暖一件不落,可與貼心棉襖並肩,未此深得太后婆婆的好感。故而在關鍵時刻,太后第一個把她推到皇后的座位。



但是這個皇后雖曾封號為賢,有安靜美好的寓意,可是性格大抵有些倔強。在乾隆三十年與乾隆南巡中,因斷髮被提前送回皇宮,停掉其皇后職權,由令妃代之。

想來乾隆原不想立繼後,可是因為皇太后的壓力不得不立,後來又出現帝后不和的醜聞,乾隆大抵也怕了,想來沒有人能替代富察氏吧。

而繼後輝發那拉於乾隆三十一年薨逝後,太后估計對令妃不太感冒,所以沒讓立後。

令妃在代行皇后職權十年後,於乾隆四十年薨逝,終年49歲。去世後,原有儀仗加十八件,共達七十六件,終究比皇后少一件。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立永琰為皇太子,追令妃為孝儀皇后,但仍言:朕因系嗣皇帝生母,恩旨冊贈!所以,令妃到死掙一個皇后的名聲,也不過沾了兒子的光,與皇上的恩情沒多少關係。


微影窺人生


令妃的人生非常有趣,她有兩個重要的十年:一個十年生下了四個皇子和兩位公主,其中永琰還被立為繼承人,再加上倍受乾隆寵愛,因此鞏固了她在後宮的地位;另一個十年是繼後烏拉那拉氏被廢后,她統攝六宮,代行皇后職責,在後宮榮耀之極,然而直到去世也沒能被立為皇后。

(令妃劇照)

那麼乾隆究竟是出於什麼原因不肯立令妃為後呢?難道真的是自古帝王多薄情? 說到這個問題,還是先要了解一下令妃這個人。

令妃比乾隆小16歲,是內務府包衣出身,通過選秀於乾隆十年入宮做了個小宮女。由於頗有姿容得到乾隆的青睞,被破格充入後宮升為貴人。不久又封為嬪。

令妃不僅生得漂亮,還特別聰明,她一方面很討乾隆寵愛,另一方面她又對乾隆鍾愛的富察皇后非常恭順,因此深得富察皇后的喜歡。

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去世後,在整個皇宮中也只有令妃最能體會乾隆的悲痛,因此雖然前朝大臣及皇子多因富察皇后的葬禮而受到責罰,但與富察皇后感情深厚的令妃卻得以封妃。據《清史稿》記載,此時的令妃已超越了出身及資歷都較她有優勢的舒妃之前,位於眾妃之首,榮寵之極。

(陪伴在富察皇后身邊的令妃)

乾隆二十四年,由於生育皇十四子和皇九女有功,被冊封為貴妃。

乾隆三十年,繼後烏拉那拉氏和令妃隨駕乾隆南巡,烏拉那拉氏途中失寵被打入冷宮。而令妃則在南巡歸來後榮升皇貴妃,並代行皇后之責,統攝六宮之事,長達十年之久。

令妃不光情商高,她還特別能生育,自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她共育四子二女。其中皇十五子永琰由於生下來便頗似乾隆,因此最為乾隆疼愛,在他13歲的時候,被乾隆秘立為皇太子。

按說繼後烏拉那拉氏被打入冷宮後,一國之君應該再立一位新皇后統攝六宮,而令妃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是無可爭議的人選,可是她卻因為兩方面比較薄弱,一直沒能得到轉正的機會。

一個方面是令妃的出身低微。

清朝是個等級森嚴的朝代,長得漂亮不見得能成為皇后,但出身高貴卻絕對是皇后的候選之一。縱觀乾隆的前兩任皇后,富察皇后是鑲黃旗(上三旗首旗)出身,其家族累世高官,出身極為高貴;繼後烏拉那拉氏是滿洲正黃旗(上三旗之一)出身,家門多為武將,雖說趕不上富察皇后的出身,但也絕對是上得檯面的出身。

令妃是漢軍包衣出身,入宮後只是個小小的宮女,這出身就算乾隆想立她為後,只怕滿朝文武也不同意,所以一向好面子的乾隆絕不會挑戰祖訓,落人詬病。

另一方面令妃雖說情商高,但沒有人替她說話。

(孝聖憲皇太后劇照)

這個能說得上話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乾隆的生母孝聖憲皇太后。

繼後烏拉那拉氏並不得乾隆寵愛,但烏拉那拉氏卻把乾隆的生母孝聖憲皇太后哄得很開心,所以她是眾嬪妃中最得孝聖憲皇太后喜歡的兒媳婦。在富察皇后去世後,乾隆也沒有提立後的事情,是孝聖憲皇太后不斷給乾隆施壓,烏拉那拉氏才得已被封為皇后。

乾隆三十年,烏拉那拉氏被打入冷宮後,孝聖憲皇太后卻再也沒有提醒乾隆要立皇后的事情了。

而令妃的孃家在前朝又沒有顯赫的地位,因此能替她說話的人一個也沒有。

當然,除了這兩個方面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繼後烏拉那拉氏只是被打入冷宮,並未被廢,而她所生的兩位嫡皇子還在。

乾隆在63歲時將永琰秘立為皇太子,本來神不知鬼不覺,但如果將令妃立為皇后,前朝後宮必然就知道他會立令妃的兒子為太子,而這必會引起其他皇子的不滿,也許會再次引發奪嫡大戰,顯然乾隆是絕不想看到這一幕。

因此,老謀深算的乾隆壓根不提要立後的事。

(老謀深算的乾隆)

不過,乾隆對令妃恩寵卻是極多的。

據《清史稿》記載,令妃生前已擁有東珠朝珠,而東珠朝珠正是帝后的象徵。

另外在令妃去世後,乾隆將她的孃家抬旗入滿洲鑲黃旗,並編為世管佐領,而這也是帝后孃家才有的榮耀。

除此之外,令妃的葬禮儀仗也增加了18件之多,總數達到76件,僅比皇后規格少1件。

種種跡象可以看出,乾隆對令妃的確是一段真感情,但是乾隆卻又是個自私的人,為了維護皇家利益,直至令妃去世他都沒有給一個皇后的名分。

直到乾隆六十年,乾隆公開永琰的太子身份後,才追封令妃為孝儀皇后。

儘管榮耀來得太晚,不過令妃好歹能入太廟享受一塊冷豬肉了。(作者:劉小四)


張生全精彩歷史


令妃十年生六胎,最後生的已經是41歲高齡了!她的生育史是這樣的:乾隆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三十一年生皇十七子永璘。可見皇上對她的恩寵簡直到了極致!



我們看看她的履歷:

孝儀純皇后(1727-1775),魏佳氏,乾隆帝妃嬪,嘉慶帝生母,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封為魏貴人;同年,晉封為令嬪;乾隆十三年,晉封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晉封為令貴妃;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乾隆三十年晉封為皇貴妃;乾隆三十八年冬,皇貴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幹隆帝秘密立儲;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歲,二月十一日冊諡令懿皇貴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諡,全諡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

至於為何不立其為皇后,我覺得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令妃的出身!在門閥森嚴的古代,尤其皇室貴族,出身門第是何其重要!令妃出身包衣奴才,侍候富察皇后的,原屬正黃旗滿洲包衣,後被乾隆帝抬入鑲黃旗滿洲,即“抬旗”。她由小宮女一路披荊斬棘做到令皇貴妃乾隆已經很給力了!這種榮寵在其它地位低下的妃嬪中是沒有出現過的!皇后畢竟牽扯甚廣,禮儀制度、門第觀念及前朝後宮種種!所以暫時擱置了!


其次還考慮到了富察皇后!富察皇后賢良淑德,作為清宮第一賢后,與乾隆皇帝感情非常深厚,而魏佳氏之前一直伺候富察皇后,曾經得到皇后的悉心教導,每天耳濡目染學風和習氣、品性修養和富察皇后如出一轍!在富察皇后離世有令貴妃聊以慰己很舒心,對富察皇后也是一種尊重,不願意打破這樣的感覺,有她在身邊即可也不想再次失去!



最後皇上的私心!其實喜歡一個人並不是把她推到最高點位置,要知道高處不勝寒,越顯貴越招人羨慕嫉妒恨!在富察皇后去世,輝發那拉皇后被打入冷宮後,令皇貴妃統攝六宮大事,代行皇后之職,已經給足了令貴妃裡子和麵子!這樣的榮寵跟是不是皇后已經意義不大了!位處皇后又可能帝后離心重蹈嫻妃曾經的覆轍!這樣,剛剛好!也是對令妃的一種保護!

無論如何,令妃這一生已經很圓滿,在彌留之際皇上也許已經把秘密立儲永琰為太子的事告訴她了,已經足夠欣慰!死後追封雖然於事無補,母以子貴,她的一生已是傳奇!


荰尒二0716


令妃魏佳氏是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的皇貴妃,嘉慶帝愛新覺羅·顒琰的生母,死後被追封為孝儀純皇后,因在諸多影視劇中出現而為人所知。

要了解魏佳氏和乾隆帝的恩愛糾葛,悅史君覺得,還需要放在兩個人的具體情境下來分析。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為乾隆帝指婚,與富察氏結合,魏佳氏也在這一年出生。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乾隆帝即位,冊立富察氏為皇后。

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帝冊封魏佳氏為魏貴人,同年晉封為令嬪。

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富察氏去世,五月令嬪魏佳氏被進封為令妃。

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貴妃輝發那拉氏被冊立為皇后。

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令妃魏佳氏生下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愛新覺羅氏。

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魏佳氏生下皇十四子愛新覺羅·永璐。

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魏佳氏生下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愛新覺羅氏。

清朝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令妃魏佳氏晉封為令貴妃。

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令貴妃魏佳氏生下皇十五子愛新覺羅·永琰,也就是日後的嘉慶帝。

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魏佳氏生下皇十六子愛新覺羅氏。

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二月,皇后輝發那拉氏因南巡途中“自行翦發”失寵,五月魏佳氏晉封為皇貴妃。

清朝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皇后輝發那拉氏去世,五月皇貴妃魏佳氏生下皇十七子和碩慶親王愛新覺羅·永璘。

清朝乾隆四十年(1775年),魏佳氏去世,乾隆帝冊諡為令懿皇貴妃。

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帝宣佈愛新覺羅·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他的母親令懿皇貴妃魏佳氏為孝儀皇后。

應該說,魏佳氏很受乾隆帝的寵幸,十年就生下四子二女,但她確實也沒有生前獲封皇后,悅史君認為,這裡面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兩後波折

乾隆帝與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是結髮夫妻,感情非常好,富察氏死後,乾隆帝一直無法釋懷。

皇后輝發那拉氏是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但兩人最終卻鬧得很不愉快,對乾隆帝來說備受打擊。

兩位皇后都給乾隆帝留下非常痛的印象,他對再立皇后就很糾結了。

第二,效法父祖

乾隆帝的父親雍正帝在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去世後,沒有再冊立皇后。

而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去世後,也沒有再冊立皇后。

乾隆帝在很多地方都學習他的父祖,這方面自然也就跟他們一樣了。

第三,事實上尊崇

魏佳氏生前已經有了東珠朝珠,而這是皇后才能佩戴的。

魏佳氏去世後,乾隆帝把儀仗增加到七十六件,僅比皇后的少一件;還在《令懿皇貴妃輓詩》中寫道:“蘭宮領袖令儀著,萱戶已勤懿孝純”,“蘭宮領袖”就是後宮之主的代名詞。

應該說,魏佳氏的一生,還是很圓滿的。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文史專家,作家,多平臺簽約作者,觀止讀書會發起人,書評人,文學專欄主編 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立不立皇后跟生了幾個孩子沒多大關係,特別是在乾隆皇帝生育能力極強的狀況下,誰多生倆誰少生仨的,無助於爭奪後宮之主的位子。

而令妃能夠在死後追封為皇后,是母以子貴而已,因為她的兒子封了太子。除此之外,按照滿清內廷的慣例,有的后妃在病危的時候,也能獲得一些特殊的榮耀,比如本來是一般的后妃,皇帝一看快病死了,就加封一下,封了皇貴妃,有的是皇貴妃,本來要做皇后了,皇帝一看來不及了,再不封可能就死了,就提前給封了皇后,死後尊榮都是按皇貴妃或者皇后的禮儀治喪的。

乾隆皇帝在富察皇后和那拉皇后先後死去以後,不再冊封皇后。這時候乾隆帝還不算太老,但是他就是不想再封了。其中的緣由,跟第二位皇后那拉皇后有極大的關係。

富察皇后是乾隆做皇子的時候,雍正御賜的嫡福晉,乾隆繼位後無懸念地封了皇后。那拉皇后是乾隆做皇子的時候的側福晉,資格老,受寵時長,乾隆繼位後封為嫻妃,貴妃。富察皇后死後,晉封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實際上相當於後宮之主了。接著乾隆帝按照順序,就封她為皇后了。這個那拉皇后就是《還珠格格》裡那個皇后。

但是那拉皇后做皇后以後,跟乾隆帝相處的並不愉快,乾隆三十年,乾隆帝又一次南巡,那拉皇后從駕龍舟,但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那拉皇后有了抗旨的行為,還剪斷了自己的頭髮。乾隆帝對那拉皇后更加不痛快了,於是就打發她回京。那拉皇后受了什麼刺激?為什麼要剪掉頭髮?至今無法得知,難道是跟乾隆帝在江南尋花問柳有關?

那拉皇后剪頭髮這事嚴重嗎?非常嚴重。

那拉皇后在乾隆三十一年去世,然後過了十多年仍然沒有立皇后的意思,有的人就看不下去了。有個叫金從善的傢伙,在乾隆四十三年,趁乾隆帝東巡的時候,上書給乾隆皇帝,要求立皇后,還讓乾隆下罪己詔,把乾隆帝氣的不輕。

這時候乾隆帝發了一道上諭,把不願意立後的原因說了一通,還申飭了金從善一頓。大概意思就是,那拉氏當了皇后以後就得罪了乾隆皇帝,但是乾隆皇帝仍然對他很包容。後來那拉皇后竟然把自己的頭髮剪了,乾隆皇帝就氣的很厲害,說按照他們的習俗,不能剪髮,那拉皇后竟悍然不顧,但是乾隆仍然沒有廢除,乾隆覺得自己已經仁至義盡了。乾隆在上諭裡說,以後不願意再立皇后。而且把金從善交給行在裡的王大臣議罪,結果定了個斬首。

在那拉皇后死後,乾隆帝不再立皇后的原因就很清楚了,是他自己不願意再立皇后。雖然在那拉皇后剪髮事件的同年,乾隆帝晉封令妃為皇貴妃,一直到乾隆四十年去世,令妃都沒封皇后,不管她生了多少孩子,也不是她多受乾隆帝寵愛,她都沒機會做皇后了。

但是,後宮沒有皇后,她這個皇貴妃自然是六宮之主,其實差別不太大的。

乾隆六十年,嘉慶帝被立為皇太子,母以子貴,令妃自然被追封為皇后了,是為孝儀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