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爲何把皇位傳給嘉慶而不傳給才華橫溢的永瑆?

李翔


乾隆皇帝總共有17個兒子,按中國人傳統立嗣的習慣來說,排名越靠前的皇子當皇帝的概率就越高,那麼乾隆為什麼不傳位於才華橫溢的十一皇子永瑆,而傳位於看似平庸的十五皇子永琰呢?



雖然乾隆的這一輩子活的風風光光,文治武功各個方面都頗有作為,但是命卻不好。為什麼這樣說呢?是因為乾隆的子嗣接二連三的夭折或是暴斃,17個兒子總共死了13個兒子,這就對皇位繼承人這件事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於是只能從僅存的四個兒子中擇優選拔,而這四個兒子裡讓乾隆最為難的就是十一皇子永瑆和十五皇子永琰的選擇。

永瑆聰明睿智很有主見並且寫得一手好字,這讓有著同樣書畫興趣的乾隆非常喜愛。而永琰性格內向,一搭眼看上去就像個老實人,為人也是中規中矩,非常的謙遜孝順。

而乾隆卻選擇了後者,明顯是不願意冒險把江山交給自負的永瑆,保險起見還是交給聽自己話的永琰比較放心。更何況乾隆也說過自己執政時間不能超過爺爺康熙皇帝,但是沒成想到了那個年紀自己的身體還倍兒棒,所以就想著在當太上皇的時候還能夠手握大權把持朝政,如此看來,還是老實的嘉慶皇帝永琰比較合適。

(配圖來自網絡)我是納蘭軒若,歡迎關注互動。


納蘭軒若


因為永瑆吝嗇到不成體統,也因為永瑆性格缺陷太明顯,這兩點原因就足以讓乾隆把他剔除繼承人候選人之列。

摳門皇子

永瑆是乾隆第十一子,生母是淑嘉皇貴妃金佳氏,永瑆還有三個母兄,分別是四阿哥永珹、八阿哥永璇、九阿哥未名夭折。乾隆五十四年,三十七歲的永瑆封成親王。

永瑆的嫡福晉是大學士傅恆的女兒,也是乾隆嫡妻富察皇后的親侄女。可謂出身名門貴胄,嫁給了皇子,嫁妝自然豐厚,誰也沒想到,富察氏的嫁妝竟然被丈夫永瑆全部沒收存放,堂堂富察氏貴女竟然被迫穿著粗衣麻布,吃著粗茶淡飯,吃不飽穿不暖的事竟然會發生在她身上,誰聽到都會覺得愕然,想不明白永瑆怎麼會刻薄吝嗇到那種地步。

這還不誇張,更誇張的是,永瑆家的一匹馬死了,永瑆下令把馬烹食,當天就不許府裡開火做飯了,全府上下就吃馬肉,會過日子到這種地步,在皇室大概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因為永瑆的吝嗇,苛待福晉,乾隆沒少訓斥兒子,沒奈何啊,這個有主見又聰明的兒子就是陽奉陰違,屢訓而不見有更改,氣的乾隆不再說他。

陰險又殘暴的親王

永瑆自幼聰慧,善書,乾隆非常寵愛他,兒子有才氣,當爹的面上也有光啊,自然愛重他。永瑆的書畫造詣在清朝的確很出名,與翁方綱、劉墉、鐵保並稱四大家。

永瑆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當然,聰明的人都這樣,自己認定的堅決不受別人影響,這樣一個有主意有個性的人應該說很容易立起來的,但偏偏遇到嗜權又不願意放權的親爹,這個難得的優點成了缺點。

從昭槤對永瑆的記載還可以知道,永瑆其人天生的陰沉好嫉妒,對待護衛下人又嚴厲又殘暴,遇到不痛快就喜歡罵街,通過昭槤的描寫我們可以瞭解到永瑆他不但吝嗇苛刻,還陰險嫉妒,對人嚴厲殘暴,動輒像個潑婦一樣罵街,還嘴碎。想想一下,如果立這樣的一個人做繼承人,怎麼想畫面都美好不了。

猴格曰

乾隆其人自詡寬仁溫文,又是及其大方要排場的人,怎麼也不能容忍兒子如此的上不得檯面,永瑆吝嗇的實在不成體統,簡直有辱皇家的尊貴風範,更有辱名士的氣派,還不聽老子的話,屢次訓斥都不改,面對這樣一個油鹽不進的兒子,乾隆怎麼也不可能選擇他來做繼承人的,乾隆嫌掉價。

就是這樣。

請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覺得猴格寫的還行的就賞個關注!點個贊吧!

覺得猴格寫的有誤的也請不吝賜教!謝謝!


猴格大人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選繼承人採取“貴族公推制”,順治採取遺詔制,康熙先採取“嫡長子繼承製”,不成功,後又採取“遺詔制”,雍正以後採取“秘密立儲制”,乾隆是個例外,他採取禪讓制。



“貴族公推制”最民主,選出的繼承人也最優秀。“嫡長子繼承製”是看天吃飯,有極大的偶然性,繼承人有可能很優秀,也可能很平庸,甚至很低劣。“遺詔制”、“秘密立儲制”、“禪讓制”,其核心都是“指定接班人”,接班人都由皇帝一個人拍板定案,最後定奪,因為是一人說了算,所選接班人偏差就大。

任何人都有侷限性,皇帝也例外。皇帝指定接班人要考慮兩個因素,一個是國家,一個是皇帝本人,而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他首先考慮的是自己,其次才考慮國家。

這就很容易理解乾隆的決定了。



嘉慶平庸,但是他聽話,永瑆有才華,但不太好擺弄。乾隆愛虛名,他說自己當皇帝的時間不能超過爺爺康熙,於是在當滿六十年皇帝后禪位給嘉慶。其實他的內心是不想交權的,他想當太上皇,還想繼續擁有皇帝的權利。接班人是嘉慶可以,是永瑆不見得行。

乾隆是個好大喜功,愛講排場之人,而永瑆是個崇尚節儉的人,甚至有點苛刻,這和乾隆形成鮮明對比。乾隆曾經多次因此訓斥永瑆。乾隆一生六下江南,花光了雍正辛辛苦苦積攢的家底,國庫虧空嚴重,靠賣官和“議罪銀”過日子,這種情況正好需要永瑆這樣的節儉之人扭轉局面。可是一個揮金如土的人,怎能看上吝嗇之人。



乾隆選嘉慶還有一個原因,清朝到乾隆末期,邊疆基本穩定,社會矛盾緩和,在乾隆看來,經過他六十多年的治理,出現了極盛局面。找接班人,按照他的既定方針辦就行了,不需要開拓進取,另搞一套。嘉慶就是這樣的人,而永瑆不是。

感覺不錯就加個關注吧!


豫有得


在乾隆的所有兒子中,真正才華橫溢的是五阿哥永琪。


永琪從小就聰明好學,會滿語、漢語、蒙古語三種語言,天文,地理、天文曆法算法,都很精通,是專家極別。

永琪還工書善畫,特別是書法,和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齊名。少年時期開始學習騎馬射箭,武藝相當精湛。

可以說永琪是博學多才、文武雙全的,難得的是他還恪盡孝道,曾衝進大火中背出乾隆,深得乾隆鍾愛。在乾隆喜愛的嫡子二阿哥、七阿哥先後夭折後,乾隆想立他為太子,可是還沒等乾隆把他的名字寫進秘詔,才二十五歲的永琪就英年早逝了。

皇十一子永瑆,也算聰明睿智、才氣橫溢。但他不重武,只好文,尤其是書法成就很高,與劉墉、翁方綱、鐵保並稱清中期四大書家。


而騎射是清朝立國之本,不喜騎射是忘了祖宗。乾隆讓他學習,可他很有主見,不喜歡就是不學。



更糟糕的是永瑆為人刻薄吝嗇,娶了大學士傅恆之女,卻把老婆的豐厚嫁妝藏起來,只給人家喝粥,穿粗衣麻布。



他府裡的馬死了,他都要煮了,連著幾天只吃馬肉。對下人更是苛責,大臣們對他的差評如潮。即使乾隆多次訓斥,永瑆仍然本性不改,一切如故。這樣子的皇子,皇家體面都被他丟光了,怎麼可能立他為儲呢?

還有一位八阿哥永璇,是剩下的所有皇子之中的老大,也是詩書畫俱佳。但乾隆不喜歡他,從未考慮過讓他繼承皇位,甚至不把他當兒子看。

因為他生下來腳就殘疾,走路一瘸一拐,形象欠佳,而且性格怪異孤僻。性行乖戾沒有希望的他,只能借酒消愁,沉迷於吃喝玩樂之中,任性而為。

而嘉慶,沒有一樣精通,但他又每一樣都不錯,是個中等偏上的聽話孩子,母親又是乾隆寵愛的魏佳氏(魏瓔珞)。在德、智、體、美、勞各項指標綜合打分後,嘉慶勝出


說點題外話,清朝皇子們的教育真的很不錯,算是精英教育吧!皇子們個個都從小接受嚴格的系統教育,請最好的老師,所有皇子們基本上都學有所長,學有所成。

要算學歷的話,差不多都是博士學位。即便是末代皇帝溥儀以及他弟弟溥傑,都是博學多才,在某個方面都是可以獨擋一面的專家。

而明朝的皇子教育就很失敗,不學無術,曠課逃學多,各種荒唐事兒也數明朝最多。


有書肖瀟傻灑2018


成親王永瑆,出身很好,貴妃所出,夫人是傅恆之女,孝賢皇后的親侄女,怎麼看也比永琰條件要好吧,而且他還是清朝著名的書法家,頗受讚譽。

但要說書法寫的好就算才華橫溢,那這個詞也太簡單了吧。退一步說,就算他文采飛揚、才華橫溢,但他的性格足以讓他一無所獲。

據傳,永瑆為人刻薄吝嗇,傅恆之女嫁過來後,嫁妝被永瑆沒收了,還讓她穿粗衣麻布,吃的也是清茶淡粥,堂堂大學士之女、皇后之侄女竟然被欺負成這樣。乾隆曾多次訓斥之,他卻一切如故。

所以他有"天性陰忮、好以權術駇人。持家苛虐,護衛多以非罪斥革。","受人欺詐","逢迎權要,其上眷稍有衰者,即罵詈之"等劣評。這些足見他的人品如何,乾隆選誰也不會選他!


紅黑聖西羅


說起乾隆的立儲,沒有他的爺爺康熙皇帝那樣複雜,而且乾隆也沒有出現九子奪嫡的這種激烈鬥爭情景。然而,乾隆立儲由於受個人情緒的影響是一個非常痛苦的經歷,也導致了一些兒子因乾隆皇帝的不良情緒而受到精神打擊。乾隆最初決定是立孝賢皇后的兒子為皇太子,就是永璉和永瑢,但是這二人分別於乾隆三年和十二年去世,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因為孝賢皇后去世不夠傷感被乾隆申斥,而取消立儲資格,皇長子和皇三子兩小兄弟無端的被取消立儲資格從此鬱鬱寡歡,所以二人死的也早,去世時的年齡也不大,一個是二十三歲,一個是二十六歲。事後乾隆雖後悔但已經太遲了。到乾隆晚年時,十七個兒子死的就剩下四個了,依次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在乾隆的兒子中,能夠威脅到嘉慶帝皇位的當時只有永瑆一人,永瑆在乾隆的僅在的皇子中是非常受乾隆皇帝寵愛的一位,乾隆自認為是一個多才天子,一生作了無數的詩詞,所以對多才多藝的兒子都非常喜歡,在皇子中學問和書法最好的是皇五子永琪和皇十一子永瑆,永琪在乾隆三十年就去世了,所以學問和書法好的就剩下永瑆了,《清史稿》中說:“永瑆幼攻書,高宗愛之,每幸其府第”,由於乾隆對永瑆的寵愛,把孝賢皇后的侄女、軍機大臣傅恆的女兒就賜給了永瑆為嫡福晉,又在乾隆五十四年加封成親王。

關於乾隆沒有將皇位傳給永瑆的原因,網上目前比較統一的說法是成親王沒有當皇帝的原因是性格上吝嗇刻薄的缺陷,我個人認為這不是他當不上皇帝的主要的原因。網上還有一種說法是由於永瑆吝嗇刻薄對富察氏不好,導致沒有得到傅恆的兒子們的支持,我認為原因不大,當時傅恆已經去世,傅恆的兒子福康安、福長安、福隆安黨附和珅,且長期領兵在外平定戰亂,對乾隆皇帝立儲的意志影響不大,且嘉慶早在乾隆三十八年的時候就被立為秘密皇儲了。

那為什麼沒有將皇位傳給永瑆呢?我個人認為永瑆沒有被乾隆立為皇位繼承人的主要原因恰恰是他的優勢:聰明睿智、才氣橫溢、做事很有主見、個性鮮明、頗有主張。而這一點永琰沒有,永琰性格內向、忠厚老實、性情凝重、對乾隆皇帝的話言聽計從、為人規矩仁孝。二人性格完全不同,選誰,決定權在乾隆,乾隆選繼承人的標準和原則就決定二人由誰來繼承皇位,那乾隆的標準和原則是什麼呢?我認為是:必須不容置疑地遵從自己的意志,必須不打折扣地繼承自己的政策,必須不遺餘力地維護自己的權威,凡是自己做出的決策必須堅決維護,凡是自己的統治路線和方針必須始終不渝地遵循,這樣才能將聖祖世宗和自己開創的盛世一直保持下去。要想達到這一個標準,那就只有永琰的性格能夠達到了。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乾隆要當太上皇,明的是禪位,暗中還要繼續掌控政權,那皇帝就得聽自己的,由自己擺佈,要符合這個也只有永琰。

所以我認為有人說大清國朝滅亡實亡於乾隆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乾隆的落後和保守思想決定了他的決策高度和廣度,也由於乾隆的思想侷限性體現在繼承人選擇上,才質平庸的永琰當上了皇帝,使清朝缺乏向雍正皇帝那樣雷厲風行推行改革,革除朝政弊端,整頓吏治的皇帝,反而推行“以皇考之心為心,以皇考之政為政”保守治國理念而逐漸衰落。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原地踏步就等於自甘落後,別人在前進你在原地不動的守舊哪能不落後。


秋爽書齋


【先朝從未有元后嫡子繼大統者,朕欲行先人未行之事,但未有祖宗之庇護,實乃朕之過】乾隆言。從大清開國到乾隆歷經6帝,皇帝全是庶出包括乾隆,所以乾隆一直想立嫡子為太子,乾隆三年,皇后所出的永璉被立為太子,但他不久夭折,後永琮被立為太子,乾隆十二年再次夭折,這使乾隆十分悲傷,因為皇后就生了這兩個兒子,不久,跟隨乾隆南巡的皇后在濟南染病病逝,此時,再加上對川用兵不利…接連的打擊使乾隆憤怒到了頂點,回京面對接駕庶出的皇子們,乾隆把氣都撒在了他們身上,皇長子因此被嚇死!以後,乾隆想立的皇三子和皇五子相繼死亡,乾隆也就不再考慮嫡庶的問題了,只要品質和能力過關就行了,能供乾隆選擇的皇子還有六個,除出過繼得兩個,只剩下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這幾個皇子都不是很出色,只能用排除法,永璇因有腿疾,永璘年紀太小而且他無心皇位,所以只剩下永瑆和永琰,永瑆痴迷書法而且喜歡舞文弄墨,被乾隆帝認為毫無滿族驍勇的風範,所以失寵,最後只剩下永琰,乾隆帝認為永琰最好的優點是沒有缺點,最壞的缺點是沒有優點,過於平庸,但永琰讀書比較刻苦,乾隆三十八年,永琰被立為太子,乾隆祈告上天,如果同意他為太子就讓他活著,如果不同意就和前面的太子一樣把!最後,永琰在乾隆六十年繼位,年號嘉慶,嘉慶四年,乾隆病逝,39歲的嘉慶終於親政!


小弟允正


乾隆皇帝有十七個兒子,十個女兒,乾隆皇帝在位時間比較長,年壽也比較高,可他的皇子們卻大多沒有他那麼幸運,年輕夭折者居多,到乾隆晚年,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就剩十一子永瑆和十五子永琰了。

那麼,正如題目所說,乾隆帝為什麼傳位給資質平庸的永琰而沒傳位給永瑆呢?


首先,從品行上說,乾隆皇十一子永瑆是清史上書法成就比較高的一個皇家子弟,然而其為人吝嗇刻薄,為乾隆所厭惡。

其次,從乾隆本人來說,乾隆本人自視甚高,總認為自己做皇帝的文治武功亙古罕有,自詡“十全老人”,雖然在他統治時期尤其是統治後期,朝廷綱紀廢馳,吏治腐敗,朝政收入日漸枯竭,清庭統治實際上已經由盛轉衰,但乾隆其人和其祖父康熙皇帝不同,康熙皇帝奉行“以仁治國”,康熙深知自己統治下的朝廷弊端所在,渴望自己的繼任者興利除弊,有所改變。而乾隆自始至終沉迷於“康乾盛世”的讚譽中,他需要的繼任者是一個無須做出重大政策變革的執行者,而最有希望接任他的皇位的兩個皇子中,生性平淡的皇十五子永琰無疑比皇十一子永瑆更符合乾隆這個要求。因為皇十五子永琰雖無明顯的優點長處,但也絕沒有為人詬病的缺點短處。可能乾隆傳位於十五子永琰也是清皇室的悲哀吧,生性平淡的十五子永琰繼位後除了查處貪官和珅外,做為嘉慶皇帝的他一生鮮有突出政績亮點,清朝也逐漸衰落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