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農村的山上生長的野生雞油菌有什麼特徵?怎麼做好吃?

若水穿塵591


雞油菌是四大名菌之一,是可以藥食兩用的一種菌子,有白色和黃色兩種。外型象喇叭一樣,黃色的雞油菌色澤金黃,吃時猶如吃肥肥的雞油一樣香醇可口而得名。

野生雞油菌生長在枯葉腐土之上,6至10月份是採食雞油菌的最好時期。市場價35~45元一市斤。


雞油菌性寒味甘,有利於肺。而且能明目,補益腸胃,清熱利尿、益氣補中之功。經常食用可治療維生素缺乏所引起的皮膚粗糙,夜盲,眼疾等病。但有溼疹,皮膚搔癢症的人群不易食用。

雞油菌據說可以人工種植,目前已有專家進行過人工種植栽培試驗並取得成功,但只是在試驗栽培階段,尚未突破商品化大規模種植技術,所以大部分雞油菌還是來源於野生。


雞油菌是人們喜歡食用的一種野生菌,可以炒,煮,燉食,可以和任何一種食材搭配炒。農村的常食用的方法是煮雞,煮排骨和放鮮辣椒炒吃。

雞油菌雖然好吃,但撿拾前還是要仔細辯認,前久我們這裡就有一個食用白雞油菌中毒死亡的事例。

我認為白色的雞油菌和有毒的石灰菌很相似,採拾的時候誤認為是雞油菌而被採回,所以很小的嫩菌,沒有明顯特徵的,外型類似之類的,還是不採不吃為好。



每年政府都要在農村牆上貼出有毒的和沒毒的菌子圖片區分圖,所以我們釆拾野生菌之前最好認真閱讀一下。



泥糖小丫


說起雞油菌,對於大山裡從小與野生菌打交道的花腰妹來說,可謂是老朋友了。因為每次上山拾菌,除了乾巴菌、松茸、雞樅外,就數雞油菌名貴了,價錢也好,被稱為世界著名的四大名菌之一。


雞油菌,有的地方叫杏菌、杏黃菌或黃絲菌。記得小時候我問過父母,這菌為什麼叫雞油菌?媽媽告訴我說,菌子的顏色和雞油差不多,黃而不濃,看上去滑嫰可口,特別是在煮食的過程中很吸油,吃的時候一口咬下去,含在菌子裡的油水和著菌香被擠壓出來,如雞油一般,很是爽口,所以叫雞油菌。


雞油菌為真菌實體肉質,喇叭形狀,杏黃色至蛋黃色,菌蓋寬3-9 釐米,最出扁平,後下凹。雞油菌一般只生長在山林中,並且一處也就幾朵,運氣好的話會遇上一小片。每次上山採拾菌子,因雞油菌顏色鮮麗嫩黃,很是顯目,所以最容易發現。


雞油菌性味甘、寒,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 、蛋白質、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具有清目、利肺、益腸胃的功效。小時候,每次拾到雞油菌,媽媽總是捨不得賣掉,經常煮湯給我們兄妹幾個喝。媽媽說,多吃雞油菌可預防視力下降、眼炎、皮膚乾燥等病。


隔壁一草醫還說,雞油菌有治療手足麻木、腰腿痠痛、四肢抽搐和補血、筋骨不適、清涼解毒、水腫和產婦出血過多等多種疾病。怪不得市場上野生雞油菌價格一直很高,和雞樅、松露和黑虎掌菌的價格差不多。


雞油菌有獨特的杏花香味,在烹飪中,我們最常吃的就是與土雞、排骨或者火腿燉煮,雞油菌的鮮香和和肉汁的鮮甜一起混在湯中,每口湯都鮮美無比,又有獨特的花香味,真是無與倫比的享受!


另外,雞油菌還可以烹炒、單獨煮湯、涼拌等,無論怎麼做都鮮美、可口,營養美味。我們當地還有一種吃法就是“雞油菌炒豬肝”,有明目補血補肝的作用,還能夠改善腎虛精虧、夜言和視力問題。


我是花腰妹,和大家一起聊農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