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傍」上學術大牛?只要注意這7點!

想要“傍”上學術大牛?只要注意這7點!

曾經有年輕教師問過我如何增加在學生圈子的影響,抱怨說自己去參加學術會議似乎無所適從。

我想這是很多青年學者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共性問題,於是應幾位博友的要求,根據我的理解寫一篇博文供大家批評,希望對年輕學者快速成長、擴大學術影響、增強學術影響等有所幫助。

學術新人該如何“傍”上學術大牛?

來源 | 科學網馬軍博客

作者 | 馬軍

想要“傍”上學術大牛?只要注意這7點!

最近參加了一個學術會議,參會人員規模非常大。因為授課任務多且請假比較麻煩,多年沒有外出參加學術會議了。2016年至今參會2次,我自己和同事也承辦了一個專業學術會議,發現參會的新人越來越多了。主要是博士生和碩士研究生參會的人員大幅度增加,還有一些青年教師和研究人員。

曾經有年輕教師問過我如何增加在學生圈子的影響,抱怨說自己去參加學術會議似乎無所適從。自己認識的人太少,大家也都不認識自己,“大學者”和知名專家都難以套近乎。最讓他苦惱的是每次參加相關會議,給一些同行圈子的知名教授打招呼,甚至曾經和知名學者同桌吃飯、短暫面談等,但知名學者和專家總是想不起自己是誰了等等。

我想這是很多青年學者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共性問題,於是應幾位博友的要求,根據我的理解寫一篇博文供大家批評,希望對年輕學者快速成長、擴大學術影響、增強學術影響等有所幫助。

如果你想要在學術會議上結實科研界的前輩,並且向他們有力的“推薦”自己,你需要注意下面這幾方面:

1

你要認識到,科研領域從事學術研究的青年教師正越來越多,每年總有畢業的博士生不斷加入,做出自己的特色。所以,想要讓大牛們認識你、記住你,首先增強自身科研實力、讓自己的研究領域立體起來才是硬道理。

2

瞭解本領域和交叉學科領域相關著名學者,關注他們的課題組進展。大學者們一般比較忙,估計沒時間搭理你,你可以經常和這些課題組助手,如組裡的副教授、年輕博士(重要論文的第一作者)等加強郵件聯繫,把自己比較滿意的工作通過郵件發給這些課題組,並請教一些相關問題。

3

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會議,認真做好口頭學術報告,積極展現自己。

通常,一個成功的學術報告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PPT,另一個是報告人的表達能力,包括中文表達能力和英文表達能力。有人形容作報告就像講一個故事,首先要把故事講得完整,在完整的基礎上,故事要生動才能打動聽眾。所以,PPT要求思路清晰,內容豐滿,簡潔美觀;表達要熟練、準確、生動、如果有能力再加上面部表情、手勢和身體姿勢。報告做得好,能夠向評委和聽眾更好地展現你的工作,能夠讓你的工作更容易獲得認可。

做報告時不必從引言到結論依次全面敘述,主要應該明確主旨、展示思維邏輯、逐步展開層次、突出創新結果、講清基本觀點。開頭要講清研究背景、基礎和目的。敘述時簡明扼要、定位準確。實驗結果可以與討論結合講、夾敘夾議、前因後果,銜接清楚、引人入勝。在報告過程中採用問題引導、自問自答等不失為吸引聽眾的良方,在報告過程中引入問題,讓聽眾來思考,往往可以把聽眾的心找回來。結尾處,把你最希望聽眾記住的精彩部分,最後再簡明扼要地講一遍,這樣聽眾更容易記住。

4

建立自己的researcherid,researchgate,通過在網絡上查找資料或閱讀最新的文獻關注相關研究學者和課題組成員及其他們的最新研究動向。

5

請已經認識的知名學者介紹來認識一些其他同行知名學者。會議上可以把自己的名片發給一些相關學者。

6

還是那句老話,認真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爭取做出亮點工作,大課題組自然就會關注到你的成果。

7

除了較大型的報告會或少數特定情況外, 大多數的學術報告結束後都安排有 提問題的時間。會議上積極提問一些關鍵問題,提問時記得報上自己的大名,比如:我是XXX大學的YYY,我想對您的報告ZZZ問題請教下……讓做報告的人知道你是誰,這恐怕是最有效的方式了,因為每個報告也只能提問1到3個問題。

至於提問方式,在學術會議上常提出的問題大致有三類:第一類是向講演者請教(Consulting Question) 。這種問題涉及很廣,可以從一個概念的定義到對一個學說或學科的評價。這種問題誰都可以提,事先可以做些準備,甚至沒全聽懂報告也可以提出很好的問題。但要注意提出的問題要同報告內容或報告人的專長有關。

第二類問題是澄清報告中的內容(Clarification Question) ,指對於沒聽懂或沒講清的問題發問,或要求報告人深入講解一下某個具體問題。要注意,這種問題只能是在對報告大致聽懂的情況下才可能提出。問題最好是在關鍵的概念、技術或結論上,這樣使講演者感到你已經差不多理解了他先前所講。

第三類問題是挑戰性的問題 (Challenge Question) 。這類問題是就不理解或有異議的觀點、 技術、數據、結論等發問,或提出新觀點和建議。這類問題往往由同行專業學者提出,是學術研究公平競爭的體現,也是促進學術發展的關鍵。這類問題是學術會中高水平的問題,往往也是講演者最頭痛的問題。很多問題不一定有明確答案,但提出來討論,其本身可能就十分有意義。提問者應該在聽懂報告,知已知彼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 挑戰”。

謹記,學術圈主要靠的是實力,要摒棄任何投機想法。

來源 | 科學網馬軍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