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大跳水」的背後,是區塊鏈回歸理性還是要涼涼?

導讀:區塊鏈行業人才薪酬的下滑也許只是理性迴歸的信號,這個行業的人才需求缺口依然巨大。

過去兩年,隨著區塊鏈的熱潮湧起,行業內人才薪資水平也一度被捧上天價。

據媒體報道,區塊鏈工程師的月薪最高觸及10萬元,區塊鏈媒體編輯、記者的月薪也一度達到6萬元。有的區塊鏈公司甚至用虛擬貨幣向員工支付薪酬,而隨著幣價飆升,持幣員工在短時間內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薪酬“大跳水”的背後,是區塊鏈迴歸理性還是要涼涼?

然而,盛夏之後是涼涼之秋,隨著區塊鏈熱潮褪去,行業人才的薪酬也開始驟然下降。

目前,國內幾大招聘網站顯示,區塊鏈人才的薪酬水平已大不如去年。據BOSS直聘研究院信息,今年二季度,與區塊鏈密切相關的Golong技術崗位,薪資環比上季度下滑超過4%,崗位對人才的吸引力也已跌出前十位,受關注度顯著下降。

薪酬“大跳水”的背後,是區塊鏈迴歸理性還是要涼涼?

從區塊鏈公司給出的具體薪資來看,很多崗位的“天價”薪酬不復存在,無論是技術開發人員,還是區塊鏈媒體從業人員,薪資都已和其他互聯網行業崗位薪酬別無兩樣。

薪酬“大跳水”的背後,是區塊鏈迴歸理性還是要涼涼?

圖:一些區塊鏈崗位目前的薪資

1. 區塊鏈人才市場降溫

對於區塊鏈行業人才市場的降溫,身為HR的唐青有明顯感受。過去一年,唐青在上海的一家科技公司負責區塊鏈業務的人才招聘。她表示,今年3月左右,區塊鏈人才招聘迎來熱潮,當時也正是“3點鐘區塊鏈微信群”最火的時候。

“我們給技術崗的薪資紛紛給到30k+,區塊鏈分析師的薪資也超過25k+”。唐青依然清晰記得當時的招聘“盛況”,“熱門崗位每天能收到超過20份簡歷,一些能力尚有欠缺的應聘人員也非常希望加入進來”。

但到了下半年,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唐青透露,目前公司給區塊鏈技術崗的薪資已降低到20k左右,每天收到的簡歷數量也寥寥無幾,不少應聘人員猶猶豫豫,“有幾個之前談得差不多的開發人員,現在也開始質疑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前景,不怎麼願意加入了”。

開源鏈公司CEO張洪為稱,區塊鏈人才一直難招,但現在自己公司招人趨於理性,不再急急忙忙用超常規薪酬招人了。

招聘方變得理性,求職者也開始冷靜看待區塊鏈行業的前景。

劉浩是在杭州工作的軟件開發工程師,近兩年一直關注人工智能、區塊鏈行業發展動向。他坦言,去年區塊鏈行業“高高在上”的薪資對他誘惑很大,為此他專門學習了共識算法、智能合約等區塊鏈相關知識。同時,他還親身實踐,積極參與到數字貨幣的投資中。

一年之後的今天,劉浩稱,自己對區塊鏈的興趣已經不那麼濃厚了,一方面是行業的招聘薪酬普遍下滑,另一方面, 他認為,“區塊鏈概念在去年被炒得太熱了,行業存在泡沫是必然的……別的不說,我投資的幣現在都已經跌到了地板上……長期來看,還是人工智能發展前景更靠譜”。

2. 行業薪酬縮水背後

到底是什麼打壓了區塊鏈人才的薪酬呢?

愛西歐是區塊鏈行業“特有”的融資方式,也被外界痛斥是“割韭菜的遊戲”。但今年以來,“韭菜”越來越難割了,全球愛西歐融資金額在不斷縮減。相關的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愛西歐融資總額已經從今年1月的15.22億美元驟降至7月份的1.07億美元,總體下跌態勢明顯。

薪酬“大跳水”的背後,是區塊鏈迴歸理性還是要涼涼?

從“傳統的”私募股權融資情況來看,目前區塊鏈公司融資停留在種子輪、天使輪的佔比超過60%,獲得D輪以上融資的企業屈指可數。這意味著,大量區塊鏈創業公司接下來面臨的資金缺口依然巨大。

據張洪為了解,今年以來,全球90%的愛西歐都破發,融資不順利,導致很多創業公司不再能負擔得起高昂的員工薪水。與此同時,公鏈的創始團隊發現,維持一條公鏈的運作成本十分高昂,按照平均100個以上節點來計算,一年的費用支出起碼超過500萬元,加上開發、宣傳和管理費用,一些尋求落地的公鏈年費更是超過1500萬,沒有堅實的應用基礎自然會負擔不起。

從更深層次的原因來看,區塊鏈人才“貶值”與行業發展大環境變化密切相關。

今年以來,隨著區塊鏈概念被廣泛關注,人們對區塊鏈熱潮的質疑聲也不斷增多。除了早期入局的行業大佬因為“圈錢、割韭菜”行為遭到“千夫所指”,區塊鏈領域也暴露出不少問題。

首當其衝的是安全問題。過去一年中,全球多家數字貨幣交易所遭到黑客攻擊,不少投資者的數字貨幣資產被盜且難以追回。

5月29日,360技術團隊宣佈發現了區塊鏈平臺EOS一系列高危安全漏洞,部分漏洞可以在EOS節點上遠程執行任意代碼,通過遠程攻擊直接控制和接管EOS上運行的所有節點。受此影響,EOS主網的上線時間被迫推遲了兩週。EOS是被業內寄予厚望的“區塊鏈3.0”平臺,與比特幣和以太坊相比,EOS網絡的數據吞吐量和交易效率大幅升級。然而,被曝出安全漏洞使其魅力大減,其價格也從6月開始陰跌不休。

除了安全問題,數字貨幣交易所“中心化”、“集權”的現狀也和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初衷格格不入。

數字貨幣交易所是區塊鏈生態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業內對它們的抱怨聲越來越多。

如同股市是一國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數字貨幣的價格可謂是區塊鏈行業的晴雨表。今年以來,主流數字貨幣的價格紛紛大幅走低。市值排名前2的數字貨幣——比特幣和以太坊,目前價格相比1月份最高點,跌幅分別超過60%和70%以上,其它數字貨幣的價格也普遍出現了下跌。

今年7月,新華社就區塊鏈的投資價值專門發文。文章稱,在數字貨幣領域,一定程度存在泡沫、甚至集資欺詐現象。文章援引了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曾光的觀點,稱區塊鏈技術僅僅是對現有的信任機制能夠起到一定程度的優化作用,其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仍有待觀察。

業內觀點認為,區塊鏈技術發展需要經歷3大階段。首先是技術實驗階段,這一階段區塊鏈只被一些小眾的極客群體關注,時間跨度從比特幣誕生開始,一直持續到2012年左右。第二階段,區塊鏈概念被主流人群所瞭解,這一階段從2012年一直持續到2017年。第三階段才是產業真正落地的時期,此時區塊鏈技術不斷成熟,與更多應用相結合,開始創造價值,但可能需要比以往更長的時間週期。

火幣資深分析師肖曉稱,目前區塊鏈底層技術的一些瓶頸還沒有解決,比如可拓展性方面,還沒有達到能承載大規模商業應用的程度。因此,區塊鏈應用場景大規模落地短期內還無法看到,除了分佈式存儲、身份認證等通用技術方案可行性較高之外,應用落地總體還處於很早期的階段。

3. 區塊鏈人才需求仍然缺口巨大

今年6月,鏈塔智庫BlockData與拉勾網聯合發佈的《2018中國區塊鏈人才現狀白皮書》顯示,今年一季度,區塊鏈相關人才的招聘需求達到2017年同期的9.7倍,發佈區塊鏈相關崗位的公司數量同比增長4.6倍。雖然人才供應量同比增加了235%,但專業區塊鏈技術人才的供需比僅為0.15:1,供給嚴重不足。

在7月舉行的“2018中國第二屆區塊鏈新金融高峰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龍承念直言,目前國內區塊鏈“磚家”太多,人才太少。

從區塊鏈企業的招聘要求來看,他們需要的一般是技能複合型人才,比如,不僅要求應聘者熟練掌握GO、C++、Java三種編程語言中的一種,還要求應聘者對以太坊、超級賬本、共識算法、智能合約等區塊鏈相關知識有足夠了解。

作為新興行業,區塊鏈人才目前主要還是從互聯網、金融等行業流入,今後行業需要的是科班出身、專業對口的人才。但國內對區塊鏈人才的培養環境才剛剛建立,目前只有浙江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少數高校開設了區塊鏈教學課程。

肖曉建議高校開設區塊鏈課程,企業和高校在區塊鏈人才培養方面加強合作,專注技術、行業發展趨勢的研究。井通科技聯合創始人武源文認為,區塊鏈人才培養,政府、行業協會應主導建立對區塊鏈從業者的評級認證體系,推動人才走向專業化。

武源文表示,區塊鏈熱潮褪去也有其積極意義,從現在開始,整個行業開始向正確的方向發展,開始積極和行業應用相結合,未來傳統產業都將基於區塊鏈技術來構建互聯互通、協同合作的產業生態,區塊鏈將作為產業生態的基礎設施。

此輪人才薪酬的調整,一定程度上正是行業迴歸理性發展的信號。隨著人才薪酬、幣價泡沫雙雙破裂,區塊鏈行業離“正確的發展方向”可能又近了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