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春贛南行——記廈吳會吳國榮會長上猶南康贛州之行

芳春贛南行——記廈吳會吳國榮會長上猶南康贛州之行

山水相伴的美麗縣城——上猶縣城一隅

三月(中歷)的春風,柔柔拂面,和煦爽心。

三月(中歷)的陽光,溫和不燥,使人透心的舒坦。

三月(中歷)的天空,不離不棄,若及若離,讓人親近。

在這江南景色如畫的美好時令,

在這春色滿園鶯歌燕舞的芳菲時光,

在這春意盎然鳥語花香生機蓬勃的時節,廈門市吳文化研究會會長吳國榮懷著濃濃的宗情踏上贛南大地——來到江西的上猶、南康、贛州。

廈門市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學術部主任吳先輝(江西上猶籍)全程陪同國榮會長此行。

芳春贛南行——記廈吳會吳國榮會長上猶南康贛州之行

吳國榮會長與上猶縣吳會宗親

濃濃宗情寄贛南

贛南,對吳國榮會長而言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名詞,但又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地方。儘管如此,他對這塊神奇的土地並非一無所知,而是具有較多的瞭解。但是這種瞭解僅處於“秀才不出門亦知天下事”的狀態。因為贛南的很多歷史故事、很多歷史畫卷與中國共產黨息息相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息息相關。這些故事,早已成為共和國成長的重要故事而傳播於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一幅幅歷史畫卷早已是關注國家成長曆史的人們腦海中存放已久的圖景——這裡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這是贛南的歷史驕傲,然而這又是贛南的歷史負擔。因為一九四九年後的半個多世紀並未使贛南揚眉吐氣,而仍然是哀聲嘆氣。何出此言?請諸君品味一下《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發〔2012〕21號》的相關文字: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地跨贛閩粵,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據地,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人民共和國的搖籃和蘇區精神的主要發源地,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由於戰爭創傷的影響,以及自然地理等多種原因,迄今為止,原中央蘇區特別是贛南地區,經濟發展仍然滯後,民生問題仍然突出,貧困落後面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還有不少群眾住在危舊土坯房裡,喝不上乾淨水,不能正常用電,一些紅軍和革命烈士後代生活依然困窘;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結構單一、生態環境脆弱等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從文件中所使用的“最大最重要”“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 “共和國的搖籃和蘇區精神的主要發源地”“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 這些詞句為贛南描繪的圖景跨越了自1930至2012年的八十二年。以國務院的名義向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發出這樣的指示,難說絕後亦可謂空前。我們欣慰地看到《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下達的五年來,在贛南這塊3.94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確實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幹部與民眾的生存環境都得到改善,生活水平都得到提升。贛南蘇區振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全方位多領域努力推動贛南實現全面振興。至此,贛南在全國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國務院的指示精神正在全面地貫徹落實,相信贛南會邁開更快的發展步伐。

贛州市轄區現有吳氏人口三十餘萬,吳氏分佈較多的有:興國吳氏六萬多人、南康吳氏四萬多人、贛縣吳氏三萬多人、會昌吳氏近三萬人;大多數縣在一至兩萬之間。

吳國榮會長的贛南之行先從上猶縣開始。

上猶縣地處羅霄山脈中段的丘陵山區,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位於贛江上游,江西省西南邊陲,贛州市西部;東鄰南康區,南連崇義縣,西接湖南省桂東縣,北毗遂川縣。上猶於南唐始建縣,因治所建於大猶山之南,猶水口上側,故名。上猶縣曾獲“中國低碳旅遊示範縣”“國家綠色能源示範縣”等榮譽稱號。上猶總人口32萬,吳氏人口7000餘人,佔全縣人口的百分之2.2,吳氏宗親會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宗親會成立以來,秉持“弘揚至德、繁榮文化、敦親睦族、服務宗親”之宗旨,積極組織開展懇親聯誼活動,積極參與縣裡組織的端午龍舟賽,高擎“至德隊”大旗,龍騰虎躍於猶江。吳才河會長、吳高森常務副會長,多年來自費參與各地宗親活動,與各地宗親積極交流互動。這對經濟較為落後、靠低工資維持養家餬口的人來說,完全是出於對祖宗的敬畏,出於對歷史文化的敬畏,出於對吳氏家族的一往深情和滿腔熱忱的文化情懷。

芳春贛南行——記廈吳會吳國榮會長上猶南康贛州之行

青山碧水的上猶縣城

南康吳會成立於2011年,南康區吳氏有四萬多人。吳國榮會長對南康的走訪重點放在了世界至德總會2016年大會的主會場——“中國·南康百家姓和諧城”及那裡的吳氏宗祠。

本世紀初南康政府投資約一億元,歷時三年建成“中國·南康百家姓和諧城”,這是全國目前最具規模的一個姓氏大型宗祠建築群,它坐落於南康區南山森林公園內,佔地面積為470畝,於2008年竣工。整個建築由仿明清古建風格的乾坤殿、始祖殿、熙和殿三大殿及108間百家姓祠堂組成,共分三排,是以“中華民族姓氏文化”為主題的和諧堂。殿堂飛簷斗拱,青牆黃瓦,一姓一祠、一姓一亭,集百家姓氏之精華,整體建築氣勢恢宏。和諧城中的吳氏宗祠修建共耗資200萬元。2011年12月3日,來自贛州十八個縣(市)區及部分省內外省的吳氏宗親,歡聚在江西南康百家姓和諧城,舉行隆重的慶祝南康吳氏宗祠竣工慶典。

2016年9月23-26日在南康召開的“世界至德總會2016年會員大會”,其中開幕式主會場就設在吳氏宗祠前面宏大的和諧廣場。開幕式的祭祖活動、民俗表演豐富多彩,莊嚴肅穆,氣勢恢宏,取得圓滿成功,在社會上及海內外吳氏宗親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這充分體現了南康人民“無中生有”的精神和敢為人先的品格。大會在一片歡樂聲中結束,隨之而來的是一片讚譽。這次祭祖和開幕式的隆重、莊嚴和震撼人心的場景,也是百家姓和諧城自2008年建成以來舉辦各種慶典活動中最引人矚目、最具震撼效應的一次。與會的宗親代表都紛紛稱讚南康吳氏講團結、聚人心、有力量。也充分肯定南康吳明能會長有膽識、有膽量,敢擔當。南康其他姓氏的讚美之聲也不絕於耳,都稱讚吳氏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為南康爭了光,紛紛表示要向南康吳氏學習。

昨天,南康吳會老會長吳洪惠、秘書長吳桂華為宗親工作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今天,南康吳會在以吳明能為會長的班子帶領下,必將乘風破浪,行健不息,取得更大的成就。

芳春贛南行——記廈吳會吳國榮會長上猶南康贛州之行

南康吳會主辦大型慶典

贛南吳會成立於2012年10月21日,在成立四週年之際換屆,推舉了以吳強為會長、吳才河為秘書長的新一屆班子。新班子接棒伊始,胸有宏圖腳踏實地,本著“強化宗親交流,促進吳家事業”之初心,奉行“弘揚至德精神、繁榮吳氏文化、加強交流合作、敦睦宗親情誼”之宗旨,聯絡走訪幾個縣市區的吳會與宗親,共繪贛南吳氏發展的美好藍圖。贛南吳會去冬決定新年初九舉行百年首次“贛南吳氏宗親團拜會”,有近兩百位的贛南吳氏宗賢滿懷敦親睦族的訴求,從百里、數百里之外遠道而來,相聚於贛州市香江灣國際大酒店。宗親相會歡聲笑語、握手言歡、互致問候、互加微信、交換電話、其樂融融。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贛南吳氏宗親團拜會”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其精神收穫是巨大而難於估量的。她對贛南吳氏日後的經濟文化交流,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益顯示其催化劑的效應。這正是團拜會的意義之所在。

我們以樂觀其成之心期待贛南吳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如煙往事話贛南

贛南亦是贛州,虔州亦是贛州之古稱,虔州之名起源於隋代。現代贛州的簡稱為虔。贛南,是江西省南部區域的地理簡稱,主要由地級贛州市下轄的3區14縣和1縣級市組成。贛南面積約佔江西省總面積的四分之一,人口約佔江西省總人口的五分之一。贛南人文薈萃,文化底蘊豐厚,五千年前就有先民生息繁衍。贛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原中央蘇區所在地、萬里長征的起點城市。文天祥、周敦頤、海瑞、王守仁、辛棄疾皆在贛南主政過。贛州是中國魅力城市之一,有著千里贛江第一城、江南宋城、紅色故都、客家搖籃、世界橙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和世界風水堪輿文化發源地等美譽。贛南是與閩西、粵東相提並論的中國三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

歷史記載泰伯69世孫吳初雲,生憲宗元和辛卯(公元811年)年9月8日,曾任虔州(贛州)刺史,為官清廉,勤政為民。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菩薩蠻》詞:“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這千古絕唱,描寫的就是贛州勝景鬱孤臺。景因文傳,鬱孤臺也隨之名揚四海。

彪炳史冊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王守仁,號陽明(1472——1528),一直是備受學術界關注的研究對象。王陽明官拜南贛巡撫,入住贛州城。他的辦公地點南贛巡撫贛衙門設在贛州城鎮寧井街(清名楊老井街,後改名為新贛南路),與他隨行的有他的妻子諸氏和剛剛過繼兩年的十歲的繼子正憲,以及進士出身的弟子、門人薛侃等(《傳習錄》即由薛侃主持,1518年在贛州首次刊印出書)。

王陽明在南贛平叛後,認為“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適時地提出了許多關於民眾接受教化的要求,並強令各州府大肆宣貫,最著名的當數他受南康《藍田呂氏鄉約》 (藍田,原屬南康。明正德年間由南康劃給崇義縣,1934年由崇義縣劃屬上猶縣)影響而專為南贛百姓制定的《南贛鄉約》。

《南贛鄉約》共16條,規定了全鄉人民必須共同遵守的道德公約,其中涉及軍事訓練、政治教育、道德陶冶等內容。它強調了社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為人的善惡是教育造成的,寇盜是由於官吏的教育無方及長輩的訓誨不早所致;確定了社會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善良的人民和養成仁厚的鄉風民俗,“今凡爾同約之民,皆宜孝爾父母,敬爾兄長,教訓爾子孫,和順爾鄉里。”規定了社會教育的內容是在家則遵孝悌之義,在鄉里則相助相恤,勸善戒惡,講信修睦,息訟罷爭等;指出了社會教育的辦法應依靠群眾的批評和檢討。因為人雖至愚,責人則明,人雖至聰,責已則昏,他認為使民眾互相監督和集體表揚或檢討的方法,是改造民眾的道德人格之最有效的方法。

《南贛鄉約》的頒佈與實施,利在當時,功在當下。當時的南贛,風氣煥然一新,民無重賦,家有田耕,城郭鄉村,一派清明;今天的南贛地區之所以成為客家族群主要聚居地,今天的客家人呈現比其他地區更為顯著的勤勞、淳樸、善良之國民性,自然也與當年王陽明的平亂,以及之後他所主張與倡導的教化之功不可分離。

正德十四年(1519年)年初,王陽明向朝廷提出了退休的要求。六月,朝廷命他前往福建處置兵變事宜。王陽明告別了託舉他人生致巔峰的南贛、贛州。

芳春贛南行——記廈吳會吳國榮會長上猶南康贛州之行

王陽明刻在忘歸巖壁上的詩《通天巖》

1939-1944年,蔣經國先生主政贛南,推行了著名的“贛南新政”,贛州成為當時中華民國時期的“三民主義示範區”,人口由不足十萬擴增至五十萬,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贛南經驗後來成為臺灣民主和社會發展的典範。蔣經國先生也曾在贛州工作和生活了六年時間。其間的故事,這裡難於言表,只能講一個小片段來了解經國先生的苦心孤詣。

蔣經國主政贛州期間,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希望通過“建設新贛南”,實現“人人有工做、有飯吃、有衣穿、有屋住、有書讀”的“五有”建設目標,“將一個落後的貧窮痛苦的舊贛南,變成一個前進的富強康樂的新贛南”。

贛南江上的一座浮橋,這是政府為方便群眾臨時搭建的,美國攝影記者福爾曼在報道中說:“在外國人眼中,贛州儼然成為當時中國最現代化、最乾淨的城市。”社會的穩定,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和政府形象的改善,這一切都是蔣經國到贛南後發生的。

芳春贛南行——記廈吳會吳國榮會長上猶南康贛州之行

贛州建春門外的浮橋

為教化和改造贛南民眾,推行新的民風,蔣經國先生親自撰擬了《新贛南家訓》,並於1942年8月13日發表在他創辦的《正氣日報》上。《新贛南家訓》結合老百姓日常生活及習慣,予以新風新俗勸導,語言通俗易懂、上口好記。原文共100句,計554個字,這些文字承載著現代文明的價值,與基層尤其是鄉村民眾的道理倫理、生活、生產息息相關。這在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的贛南人民中仍然是琅琅上口倒背如流的行為規範;蔣經國先生推行的“贛南新政”依然是贛南人民常掛嘴邊的談資。七十多年過去了,《新贛南家訓》的文化情懷一直感召著贛南人民。

贛南人民對經國先生的感情是誠摯的感恩情懷,飽含著中國特色的“青天意識”;就在進入新世界之際,贛南人民企盼已久的《蔣經國在贛南》終於問世。

芳春贛南行——記廈吳會吳國榮會長上猶南康贛州之行

蔣經國先生贛南故居

贛南也是掀起中國近代歷史風雲的地方。二十世紀30年代初,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陳毅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曾在贛南戰鬥生活過,並在瑞金創建了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贛州因此被稱為“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工農紅軍從瑞金、于都等地出發進行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亦師亦友亦宗親

吳國榮會長是廈門第一位民營企業家,亦曾經是廈門首富。

今天,他緣於對祖宗的敬畏、對吳文化的忠誠,竭盡全力做好廈門市吳文化研究會,廣泛開展與各地宗親的交流,學習借鑑各地的辦會經驗。對廈門各村落的宗親,他積極支持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組織,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相互支持、相互交流、相互提升、不斷完善。

從國榮會長几天的談話中,我們可以窺見其思維品質和人生追求與價值取向。

吳國榮會長在上猶、南康、贛州期間談到尊祖敬宗時說:“至德精神的內涵就是‘孝友、誠信、謙讓、自強’,孝友的基本涵義就是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孝友的延伸就是對列祖列宗的敬畏,對宗親的友愛。從歷史上看,尊祖敬宗的人、守家規族訓的人是不會幹壞事的。尊祖敬宗氛圍濃厚的地方,必定興旺發達人才輩出。”國榮會長希望上猶乃至贛南吳氏能與廈門及各地吳氏開展多方位多層次的交流,在互動中就能吸收別人好的經驗。他談到旅遊對接也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只要大家多來往多接觸,就會帶來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就旅遊對接事宜上猶與廈門形成了共識,並著手安排落實。

吳國榮會長在考察期間還與大家交流了宗親工作問題。

他認為:按照當前黨和政府的當下規定,宗親會組織是屬地管理,這就界定了我們的權限和職責範疇。我們只有做好本職工作的責任,學習別人的義務。任何干涉異域之為,都有違章法之嫌。把宗親組織當作名利場是一個更大的誤區,因為在這裡除了奉獻還是講奉獻。我們只有從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感懷、對列祖列宗的敬畏出發,無怨無悔地去做宗親事業。

他還說:要把德才兼備、有膽有識的人選撥到宗親會來,古言“非成業難,得賢難;非得賢難,用之難;非用之難,任之難”。實踐證明,有膽有識的人會意見很多或者異見很多,形成碰撞。這也正是我們減少犯錯、免於犯錯的必要條件。在宗親中搞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是最大的誤區,這從根本上背離了至德精神。

他強調:做好自身的工作,不但是我們的使命,而且還是不可逾越的制度安排。我們一定要守規則懂規矩,在努力做好自身工作的前題下,去做好吳氏社團之間的交流互動,實現取長補短、互相提升、不斷精進。

他建議:各地宗親組織相互交流學習研究吳文化的成果,開展旅遊對接,不定期、常態化地走訪,以促進經濟與文化的交流。隨著交通的便捷,可以共同來探索集中學習培訓的方式,舉辦各種形式、各種層面的學習講座。所有這些,都靠共同協商共同努力,乃至積健為雄。現代通訊雖然異常便捷,但無論如何它終究代替不了近距離面對面的交流方式。

贛南吳會秘書長(亦上猶會長) 吳才河,曾數次揣著諸多困惑,請教於國榮會長。特別是在吳強會長與他接棒贛南吳會之後,在承前啟後開創未來的起點上,吳才河秘書長專程去廈門國榮會長家裡求教。一下午的親切攀談,使他啟悟甚多,具有茅塞頓開豁然貫通之感。國榮會長為贛南吳會指示的路徑,使他覺得不但切實可行,而且是該為該行,是符合時代要求又切合贛南實際的光榮使命。

吳國榮會長特別推崇南康吳會,和諧城的吳氏宗祠已經彰顯著南康吳氏尊祖敬宗團結奮進的歷史成果。在南康吳會舉行的歡迎午宴上,南康吳氏二十餘位政商賢達相聚於華龍大酒店,濟濟一堂。所有蒞臨者都呈現出一種玉樹臨風般的氣質,和藹可親的儀容。從近十餘年南康吳氏的創業歷程來看,說這裡藏龍臥虎並非過言,因為這裡具有太多滄海遺珠般的角色。

在南康吳會明能會長知悉國榮會長有意訪問南康之際,明能會長就立即與我聯繫。其言:“先輝兄好!很高興聽說廈門國榮會長一行會來南康訪問指導,請把國榮會長一行的具體行程安排、人員名單、職務稱呼、聯繫電話近日發給我,以便做好接待安排。”

此行結束回到廈門之後,本人發去表達感謝之言。然而明能會長的回覆竟然是:

“感謝先輝的的牽線引見,讓國榮宗長能來南康指導,國榮的大家風範是我們南康吳氏學習的榜樣,我們會在適當時間到廈門來拜訪他,向他學習。”

吳國榮會長自強不息的人生,厚德載物的品格,全心做吳家事的追求,在贛南吳氏中早有傳聞,並知之者越來越多。在這次的行程中,使我們對國榮會長思維品質具有一個更加完整的認知。

祝福國榮會長!亦祝願更多吳氏賢達“化作春泥更護花”!

芳春贛南行——記廈吳會吳國榮會長上猶南康贛州之行

廈門市吳文化研究會吳先輝

2018年4日2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