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檔案|曾經的廣東第二大稅關是如何衰落的

岭南档案|曾经的广东第二大税关是如何衰落的

曾經的廣東第二大稅關是如何衰落的

本文字數:1721字

1分鐘速覽版

1. 韶關之所以為關,源於明代以來當地設置的稅關。

2. 韶關曾經是廣東與其北邊省份人員及物資交流的樞紐,稅關中的太平關因此收入不菲。

3. 鴉片戰爭後經過韶關的人員與物資均大幅減少,關稅收入銳減,韶關的黃金時代結束。

韶關是粵北歷史名城,原本稱韶州,其韶字源自該城東北郊茨菇塘至仁化縣大橋鎮“五馬歸槽”一帶的“韶石山”。至於關字則源自該地長期設立的稅關。

韶關自古以來就是廣東的北大門,是廣東與其它省份的物資、人員交流、溝通的樞紐。在鐵路和海道貫通之前,往來於粵湘或粵贛兩地的人們,不論販夫走卒、大小商賈抑或顯宦名流,大多都會經過韶關。

古代交通落後,特別倚賴內河水運,河道相當於“高速公路”。韶關得天獨厚,湞江和武江交匯於此,成為北江。沿湞江北上,經始興、南雄,穿過梅關古道即是贛州;若沿武江而上,經樂昌、坪石,穿過宜樂古道及其蔚嶺關抵達郴州。

岭南档案|曾经的广东第二大税关是如何衰落的

- 韶關三江交匯處 -

湞武兩江水淺,只能走小船或竹木筏,兩江匯入北江後,水量逐漸變大,可承載更大的船。往南北的人員、貨物到韶關後必會停留並更換船隻,因此韶關就成為政府設置稅關的最佳地點。

韶關地區最早的稅關是明代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建於南雄城外的太平橋關,徵鹽稅為主。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又在韶州城西武江上設遇仙橋關,對過往船舶徵收貨稅和船稅。

自乾隆中期到鴉片戰爭之前,是廣州承擔對西方貿易的“一口通商”時期,這既是廣州貿易的黃金時代,也是韶關貨物轉運的鼎盛時期,韶州稅關自然收入不菲。早在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原設在南雄的太平橋關被移到韶州府城東門湞江邊,仍稱“太平橋關”或“太平關”,也有人稱之為“東關”。不久,還在韶州府城北門增設一處稅關,人們稱之為“陸關”、“旱關”或“北關”。加上遇仙關,以及在英德縣(屬韶州府管轄)洸口(今英德市浛洸鎮)所設的浛洸(稅)廠,韶州府已管轄有4個納稅關口,成為清代廣東僅次於廣州的兩大稅關之一。

由於武江一線水淺灘險,所以更多人選擇走湞江一線。無論是覲見乾隆皇帝之後失望而歸的馬戛爾尼使團,還是後來南下禁菸的欽差林則徐,他們都是越過梅嶺,經過水質渾濁的湞江後,在韶關換乘大船駛往廣州。

岭南档案|曾经的广东第二大税关是如何衰落的

- 武江水淺彎急石多,行舟時險象環生 -

1839年一個外國商人詳細記載了茶葉等貨在這條路的運輸情況:茶葉在江西大庾縣起旱,僱用挑夫挑運,“從大庾到廣東省南雄州的始興縣過程120華里,每箱茶葉都靠挑夫搬運過山,在山的兩邊有些類似驛站的地方可以僱到挑夫”;“經常有大量的挑夫被人僱來運送茶葉以及貨物、糧食、其他商品乃至旅客,翻越這座山嶺。在始興縣再裝船運至韶州府的曲江縣,在這裡再一次經稅吏檢查,然後轉載上大船,沿北江運至廣州。”

過去湞、武兩江都是以浮橋設關,用鐵索橫穿江面串連木船而成浮橋,交稅完畢後開橋放行。據說人們將經過韶州稱為“過關”,經眾口相傳,久而久之,大家以稅關的稱謂“韶關”取代了“韶州”。

岭南档案|曾经的广东第二大税关是如何衰落的

- 舊時韶關浮橋 -

據史料記載,經太平關南下的商品主要有浙閩等地的茶葉,華東地區的生絲、綢緞,江西的桐油、瓷器、菸草,還有茶油、苧麻、棉花等;自太平關北上的商品主要為佛山的鐵器,南番順生產的糖、果品,新會的葵扇以及進口洋貨等。

太平關每年應收關稅是定額的,康熙二十五年(1687年)為46829兩,雍正初年增加到52675兩,乾隆初年又升至124720兩,反映了商品貿易量的不斷提高。由於商品經濟發展迅猛,實際收入往往超過定額。例如,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太平關征收稅銀125900兩,三十七年徵銀127370餘兩;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徵銀130540餘兩,五十年徵銀131170餘兩 。考慮到清代官場常有的貪汙現象,其實際徵收額肯定更多。當然,這個收入自然不能與每年約90萬兩的北京崇文門稅關,及每年數百萬兩的粵海關相比,但是在眾多陸地稅關當中已算不少。

1842年,鴉片戰爭以中國的失敗告終,清政府被迫增開廣州以外的另外四個通商口岸。由於上海更靠近富裕的江浙地區,更適合進口洋貨,又靠近絲、茶等出口商品的產地,故上海經濟迅速崛起,而廣州則逐漸衰落。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是太平關稅收的明顯減少。史料記載:“太平關自咸豐八年以來均未徵收足額,但所短不過二萬餘兩;至同治元年短徵銀五萬六千九百六十餘兩,二年短徵銀四萬五千七百八十餘兩,三年短徵銀四萬九千三百五十餘兩, 四年短徵七萬二幹三百八十餘兩。其中因九江、漢口開港通商,內地貨物來粵稀少外,洋貨半由海運,以至本關稅項短絀。”可見隨著越來越多通商口岸被迫開放,太平關已無法收足每年定額的稅入了。

儘管關卡收入不如從前,韶關依然是區域性的轉運中心,其稅關直到民國時期仍存在,是地方政府或軍閥重要的收入來源。1934年,太平關正式被裁撤。1943年,廣東省政府正式批准設立韶關市,韶關這個地名從此得到官方確認,一直沿用至今。

·END·

圖片源自網絡

省情調研

關注民生 影響決策 服務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