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網·分享」智慧城市建設必須「接地氣」

「瞪羚網·分享」智慧城市建設必須“接地氣”

智慧城市如何建設和推進?十二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在2018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創新論壇上表示,要堅持市場導向、法治化、標準化,循序漸進、適度超前,最終建成4.0版智慧化城市。

智慧城市發展前景遠大

“智慧城市是數字城市與物聯網相結合的產物,被認為是信息時代城市發展的大方向、文明發展的大趨勢。” 黃奇帆表示,智慧城市的實質,就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城市運行系統的互聯、高效和智能,賦予城市智慧感知、智慧反應、智慧管理的能力,從而為城市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使城市發展更加和諧、更具活力、更可持續。

黃奇帆認為,智慧城市以智慧的理念規劃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設城市,以智慧的手段管理城市,用智慧的策略發展城市,有助於促進城市各個關鍵系統和諧高效運行,促進城市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從而有效緩解“城市病”。可以有效解決民生領域長期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服務不公平等問題,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優質化,從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智慧城市產業佈局要平衡

“離開‘城市’談‘智慧’,寄望於通過智慧化讓一個亂糟糟的城市脫胎換骨,那是不切實際的空想。”黃奇帆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設,首先就是以城市要素供給有效、結構平衡的理念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城市,用有效供給的策略發展城市,從而提高城市的效率和活力。

從人口供給平衡的角度,黃奇帆認為,歐美國家一般城鎮化率超過70%才會出現“劉易斯拐點”,我國城鎮化率剛到60%左右就遭遇了用工難,農民工的人口紅利50%的浪費是重要原因。我們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不能只關注那些“高大上”的東西,還必須“接地氣”,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讓農民工落戶城市、紮根城市,為城市提供人力資源供給,讓農民工共享城市機遇。

智慧城市產業佈局也要平衡,黃奇帆表示,城市的一、二、三產業之間要保持平衡,上中下游產業鏈與生產性服務業之間要平衡,並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更好滿足不同層次人群就業需求。做好平衡,智慧城市建設所倚賴

的創新才會有雄厚的產業根基,智慧城市發展才會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智慧城市建設要經歷四步

“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是萬物互聯。要堅持市場導向,要法制化標準化。”黃奇帆表示,從大邏輯來講,智慧城市建設起碼要經歷四步,首先讓城市的物能說話,其次讓物與物之間能對話,再次讓物與人能交流,最後讓城市會思考。這決定了智慧城市建設分為四個版本:1.0版是數字化,這是智慧城市的初級形態,目的是讓我們生活的世界可以通過數字表述出來;2.0版是網絡化,就是通過網絡將數字化的城市要件連接起來,實現數據交互共享;3.0版是智能化,就是在網絡傳輸的基礎上實現局部智能反應與調控,如智能收費、智能交通、智能工廠等;4.0版是智慧化,就是藉助萬物互聯,使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類智慧的驅動下優化運行,到了這個版本,智慧城市才算基本建成。

黃奇帆表示,這四個版本,前一版是後一版的基礎,但又不是截然分開、涇渭分明。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要循序漸進、適度超前,但不要好高騖遠、急於求成。總想著一步到位,往往只會事倍功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