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乾隆繼後那拉氏

歷史|乾隆繼後那拉氏

周迅(左)與佘詩曼分別在《如懿傳》和《延禧攻略》兩部熱播劇中飾演乾隆繼後那拉氏

若要說歷史上哪一位皇帝是影視作品中的常客,我想,乾隆必是其中之一。上一篇文說了乾隆一生三位皇后中最具傳奇色彩的孝儀純皇后(令妃),這一回,就不妨來說一說乾隆的繼後,那拉氏吧。

對比以令妃為主人公的《延禧攻略》,《如懿傳》便是以乾隆繼後那拉氏為主人公的,但在我看來,她應該是乾隆的三位皇后中最沒女主相的。因為歷史上她並非賢后,也不是妖妃,沒有隆寵,也沒有苦貶,卻詭異地未能如一般皇后那樣善終。因斷髮犯上,身後事也僅以皇貴妃儀葬(據說實際儀式連這個等級都沒達到)辦理,還未得與皇帝合葬,不可不謂淒涼。史冊中,繼後那拉氏只被稱作“皇后”,或“追降皇后”,相比帶著一連串累加諡號的前後輩們也委實突兀。

前有丈夫親定諡號、長詩作悼的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後有聖寵隆重、十年生六子(女)的孝儀純皇后(令妃),這位繼後的履歷顯得太過不討喜,似乎也不大受影視編劇們的垂青。《還珠格格》更是簡單粗暴,直接把她塑造成了個惡毒後媽,以至於每每提起乾隆繼後大多數人眼前浮現的都是一張尖酸刻薄的臉。由這一角度出發的話,先不論是不是過度演繹,《如懿傳》至少是盡了探索歷史的職責。

據《清皇室四譜》,那拉氏出生年份不詳,只知生於二月,鑲藍旗佐領那爾布之女,在乾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為其側福晉。乾隆二年封嫻妃,八年後晉貴妃,再過五年因孝賢皇后逝世晉為攝六宮事皇貴妃,兩年後正式升為皇后。在乾隆擢升她的詔書中,最常見的形容就是“婉順”。在嫻貴妃冊文中皇帝稱“諮爾嫻妃那拉氏,性生婉順”,在擢升皇貴妃時又再次提及“諮爾嫻貴妃那拉氏,早毓名門,素嫻內則,賜從潛邸,久昭婉順之儀”(《清高宗實錄》)。這位后妃溫婉柔順,恬淡不喜爭的氣質可見一斑,也正對了“嫻”這個封號。

對比兩部影視劇,無論是周迅飾演的烏拉那拉氏,還是佘詩曼飾演的輝發那拉氏,在氣質上還是基本與歷史相符的。這裡要為各位讀者解一個疑惑,為何兩部劇的皇后竟在姓氏上有所不同?是否是編劇不夠嚴謹之失?都不是。

那拉氏是滿清八大姓之一,支系繁多,烏拉那拉、輝發那拉、葉赫那拉、哈達那拉都屬那拉氏的分支。而所謂分支,即地域之分,也就是說,“那拉”才是真正姓氏,而前面的“烏拉”、“輝發”等則是地域上的區分。因此,這位乾隆繼後,無論是來自“烏拉”地區還是“輝發”地區,都不影響她被稱作“那拉氏”。至於這二者究竟哪一個更正確一些,那就各有分說了,但多數清史論文中都稱其為烏拉那拉氏。

在《如懿傳》這部以那拉氏為主角的戲中,周迅飾演的如懿與史上真實的那拉氏最大的不同,也就是她與皇帝之間青梅竹馬的愛吧。史上的那拉氏並沒有留下多少和丈夫鶼鰈情深的記載,她在乾隆的錦繡深宮中一直是個安靜守矩的剪影:從妃到貴妃這十年,那拉氏雖無所出,擢升仍與一眾妃嬪同時進行。當時如純妃、嘉妃等大多育有子嗣,如嫻妃這樣無子也能晉封貴妃的只有她一人,也側面說明她嫻靜歸嫻靜,但確實憑著這份嫻靜頗得聖眷。

那麼這位家世不算顯赫、前半生又無功無過的妃子是如何爬上鳳位的呢?乾隆十三年,富察氏皇后逝世,中宮虛空,這給了那拉氏上位的機會。後來,乾隆在四十三年的詔書中又解釋道:“孝賢皇后崩逝時,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宮時皇考所賜之側室福晉,位次相當。遂奏聞聖母皇太后,冊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大意為當時那拉氏資質和位份都到了,所以主動奏請太后升其為副後。

乾隆十五年,那拉氏靠著晉封為後成功逆襲,把一眾潛邸老人甩到身後,常伴君側並多次伴隨乾隆出巡,還以高齡(第一胎生育已35歲)在四年內迅速誕下二子一女。帝后情誼更進一步是顯而易見的。

《延禧攻略》中的那拉氏為報家仇而用計上位顯然是為了戲劇效果的,因史書記載,嫻妃母親過世是在其成為皇后之後。《如懿傳》則將君王鍾情設做其上位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樣的設定或許依據不足,但也不是全無道理的。

移位中宮對那拉氏是提拔,是隆恩,是機遇,也可能是無形的枷鎖。對周迅所飾演的角色如懿,是對姑母遺願的兌現,是對一腔深情的成全,也可能是終於從對影成雙的夢中甦醒,自此冷清冷心,畫地為牢。說到底,在君王身上寄情的情節設置本就是理想化的,註定會幻滅的。而當後宮中的痴心女子最終情斷時,落得個玉石俱焚的結局自然也是不足為奇的。

史上的那拉氏也並沒有比劇中的如懿有什麼更好的結局。那拉氏封后的第五年,即乾隆二十年起,她的人生開始逐漸暗淡:兩個年幼子女不幸早逝,後宮新人日益拔尖。這位嫻靜的皇后興許悲傷,興許嫉妒,但也從未做出什麼驚人之舉,直至乾隆三十年隨駕東巡突發的那場斷髮風波──連皇帝都覺得十分費解的變故。

皇帝在乾隆四十三年對官員上疏,請求繼立新皇后的摺子批覆中,提及此事稱:“皇后自冊立以來,尚無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后性忽改常,於皇太后前,不能恪盡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有野史稱繼後斷髮是為規勸乾隆納江南歌姬不成,但事發突然,且前期無跡可循,繼後斷髮的原因史上成謎。

斷髮風波後,雖未降明旨削其封號,乾隆卻收回了皇后冊寶,等同廢后。第二年,那拉氏便崩逝了,後事辦得相當冷清敷衍。只知此後乾隆談及此事稱繼後是“自獲過愆”,並自覺在對其處置上已“仁至義盡”,厭惡之情溢於言表。

帝后驟然情斷在史冊上難究真因,引人猜想。讓人好奇的是,《如懿傳》後面的劇情又會如何詮釋這段後宮悲情史呢?目前的劇情中已然有了年少情分的感情基礎設定,但選這樣的一個註定悲情的人物來做主角,無論是結果還是過程,情感上都將是虐心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