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惡意逃廢債將上徵信,國內徵信體系日益完善

8月8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於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

P2P惡意逃廢債將上徵信,國內徵信體系日益完善

通知中指出,近期P2P網貸機構風險頻發,部分借款人藉機“惡意逃廢債”、逾期不還款,等待P2P平臺資金鍊斷裂倒閉,從而逃脫還款義務。這些逃廢債行為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P2P平臺的風險爆發。

因此,為嚴厲打擊借款人的惡意逃廢債行為,希望各地根據前期掌握的信息,儘快上報借本次風險事件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名單。

下一步,全國整治辦將協調徵信管理部門將上述逃廢債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和“信用中國”數據庫,對相關逃廢債行為人形成制約。

通知中提到的徵信系統即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包括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

P2P惡意逃廢債將上徵信,國內徵信體系日益完善

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始於1997年,在2006年7月份實現全國聯網查詢。截至去年底,該數據庫收錄企業及其他組織共計1000多萬戶,其中600多萬戶有信貸記錄。

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最早始於1999年,2005年8月底完成與全國所有商業銀行和部分有條件的農信社的聯網運行,2006年1月,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正式運行。截至去年底,該數據庫收錄自然人數共計6億多人,其中1億多人有信貸記錄。

央行徵信系統的主要使用者是金融機構,其通過專線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總部相連,並通過商業銀行的內聯網系統將終端延伸到商業銀行分支機構信貸人員的業務櫃檯。目前,徵信系統的信息來源主要也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收錄的信息包括企業和個人的基本信息,在金融機構的借款、擔保等信貸信息,以及企業主要財務指標。

“信用中國”網站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指導,國家信息中心主辦,百度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和運維,是政府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總窗口。

P2P惡意逃廢債將上徵信,國內徵信體系日益完善

2015年6月1日,“信用中國”網站正式上線運行,網站的開通對於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要求,推動各省級信用門戶網站互聯互通,歸集發佈各地區、各部門可向社會公開的信用信息具有重要意義。網站向社會公眾提供“一站式”的查詢服務,日益成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域溝通社情民意、推進信用信息公開的“總窗口”。

網站的建設採取政府與社會力量合作的創新模式,充分利用了百度公司最先進的大數據、雲計算、搜索引擎等技術,面向全社會開放信用信息查詢功能,打造信用信息的“一站式”查詢平臺,截至2017年10月“信用中國”網站已歸集來自各部委及地方的1.5億條數據。

目前大多數網貸平臺在對借款人審核風控這一環節上,水平不一層次不齊。規模大的P2P平臺有著自己的分析模型,根據借款人提交的各方面資料來做評級,然後確定授信額度。但這些數據源也主要來自於央行的徵信系統,或者一些第三方的徵信服務公司例如芝麻信用、鵬元徵信、騰訊徵信等的數據作參考,以及資產情況,信用卡履約情況做評估。而一些小的網貸平臺根本沒有能力去接入這樣的數據庫,只是簡單的參考一下個人徵信然後包裝出一個評估的流程與評級。更要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這些數據大多都是單向的,在受審的時候會拿來做評估依據,但是後期履約還款的數據只是會留在網貸平臺,而並沒有回饋給央行徵信。所以滋生了大量的老賴多平臺借款,拆東牆補西牆,逾期不還的現象。

此前2017年8月23日銀監會印發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中提到,要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及時向出借人披露借款人收入及負債情況、截至借款前6個月內借款人徵信報告中的逾期情況、借款人在其他網絡借貸平臺借款情況。據瞭解,但在一年多的整改過程中,絕大多數平臺只是設立的框架,而這塊內容一直是處於空置狀態。

且此前獲批的幾家徵信持牌機構,大多以自己的用戶數據為主,缺少信息共享和標準的統一。迅猛發展的互聯網金融,讓徵信體系的不完善暴露出了巨大的社會風險。

P2P惡意逃廢債將上徵信,國內徵信體系日益完善

因此在今年5月23日,萬眾期待的全國第一家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百行徵信在深圳正式開業。百行徵信是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聯合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前海徵信、考拉徵信、中誠信徵信等8家市場機構共同發起組建,主要業務是在傳統金融機構以外的網絡借貸等領域開展個人徵信活動,彌補央行徵信中心在個人信用信息領域的欠缺。

百行徵信的成立讓中國的徵信體系發生了真正的變化。可以看出,新成立的百行徵信在覆蓋信貸人群和新金融機構上將作出重要貢獻,但是能不能成為一個有效率的徵信體系,還需要時間的驗證,還有待觀察。

P2P惡意逃廢債將上徵信,國內徵信體系日益完善

另外,去年年底至今,互金整治辦、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等屢次發文,著重引導借款人依法履行債務清償責任,以及建立失信信息公開和聯合懲戒等制度,進一步加大打擊惡意逃廢債等行為,維護規範合同的存續效力。說明監管機構在規範P2P平臺的同時,也從未放鬆對失信人群和逃廢債行為的打擊工作。

中國的徵信體系還在日益完善的過程,相對於國外仍落後許多。但這除了要政府監管部門政策引導,執法機關的懲戒制度完善和大數據信息共享的技術支持,更重要的是國民信用意識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