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要學習世間法中的種種事業

(菩薩)要學諸世業,就是學習世間法中的種種事業。如果厭倦於世業,工巧明一定不好,因明、醫方明也都不好,可想而知:內明當然也不好。悟後將會始終停留在總相智中,不能發起別相智及種智,所以說“菩薩當於五明中求”。工巧明也很重要有一些人我一看他做事,我就知道他這一世沒辦法看見佛性。菩薩想要眼見佛性,還得要多為眾生做事,工巧明才能出來,才會有眼見佛性的因緣,所以菩薩學諸世業亦不厭之;二乘聖人是看不見佛性的,因為偏定而少慧。一般菩薩是慧多而定少,所以來到我們會的第一步就是修習基本定力----無相念佛、看話頭,要讓你定慧等持。佛說菩薩若能具足信心、悲心、勇健、讀誦世論、學諸世業等五法而不退轉,就能莊嚴無上菩提-----莊嚴大乘菩提。二乘菩提不是無上法,還有大乘菩提上於二乘菩提,所以大乘菩提才是無上菩提。因為開悟明心是證得法界的實相,這是唯一、獨一、絕對待的,世、出世間法中沒有一法能與如來藏實相作對待,祂是絕對待的;大乘菩提所證的正是如來藏絕待之法,因此說大乘菩提是無上菩提;必須具足以上五法,才能莊嚴祂。

菩薩若能具足福莊嚴與智莊嚴,就會有七種相,這七種法相在這種菩薩身上一定可以觀察出來:第一、他自知罪過,如果他有什麼事做錯了,他會承認而不會狡辯。如果你證明他某一個法錯了,他會公開聲明及更正,不會遮掩或置之不理。第二、他不會閒著無聊、常常串門子說是非,所以你想要找大菩薩泡茶閒聊是很難的,菩薩認為那都是所言不及第一義----言不及義。菩薩說法時不會稱說某人事相上的事,所以不會有自贊毀他、說四眾過等事。如果具足福莊嚴、慧莊嚴了,他還會有一個現象-----樂瞻病人。如果你告訴他:“我病了!你能不能來看我一下?”他一定會允諾,不會跟你拒絕。具足福慧莊嚴的菩薩還會有第四個現象:樂施貧人。不會對貧窮人拒門不納,除非是來要錢去亂花。第五會有很明顯的現象,就是已經證得實義菩提心了,因為他能為大眾宣說般若了。菩提心有二:世俗菩提、實義菩提。世俗菩提心是說,以覺知心在佛前發四弘誓願,這種發心就叫做發菩提心,這是世俗菩提心;實義菩提是說已證得實相心,就是獲得實義的菩提心了,是菩薩摩訶薩之所獲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