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詩界,有人說「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還多」,對這種現狀,您怎麼看?

安安老表


問題:當今詩界,有人說“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還多”,對這種現狀,您怎麼看?

前言

這個問題其實不太準確,因為現在讀詩的人肯定是比學詩的人多多了。應該說寫詩的人很多,但是讀”現代人詩詞作品“的人很少。

一、唐宋詩詞以外的讀者本來就很少

一說到詩詞,我們腦海裡肯定是唐詩宋詞,在學校裡的課本上還有歷代的詩詞優秀作品,但是離開學校以後,大多數人很少接觸唐宋以外的詩詞了。

原因也很簡單,用元稹的話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大家已經讀過了歷史頂峰上最好的作品,就不太願意在讀其他作品了,浩如煙海的清朝詩詞有無數優秀作品,普通人能夠讀到幾首?何況,唐詩宋詞還沒有讀完呢,誰還去讀其他的詩詞呢?

下面是清朝學者張惠言的《水調歌頭》,不讓宋詞:

其一

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閒來閱遍花影,惟有月鉤斜。我有江南鐵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徹玉城霞。清影渺難即,飛絮滿天涯。飄然去,吾與汝,泛雲槎。東皇一笑相語:芳意在誰家?難道春花開落,又是春風來去,便了卻韶華?花外春來路,芳草不曾遮。

其二

疏簾卷春曉,胡蝶忽飛來。遊絲飛絮無緒,亂點碧雲釵。腸斷江南春思,黏著天涯殘夢,剩有首重回。銀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羅帷卷,明月入,似人開。一尊屬月起舞,流影入誰懷?迎得一鉤月到,送得三更月去,鶯燕不相猜。但莫憑欄久,重露溼蒼苔。

二、現代詩作與歌曲

近現代詩詞,除了主席的作品,估計沒有人能夠說出幾個舊體詩的作家和作品了,當然,新詩還略微好一些。

從新詩的角度看,很多的歌曲也是不錯的新詩,如果把一些不錯的歌曲算上的話,那可就多了。例如我比較喜歡的《水中花》、《八月桂花香》等歌曲,真的是不錯的小詩。

《水中花》的歌詞節選:

淒雨冷風中 多少繁華如夢
曾經萬紫千紅 隨風吹落
驀然回首中 歡愛宛如煙雲
似水年華流走 不留影蹤......

《八月桂花香》

塵緣如夢,幾番起伏總不平,到如今都成煙雲.
情也成空, 宛如揮手袖底風,
幽幽一縷香 , 飄在深深舊夢中,

繁華落盡 一身憔悴在風裡,回頭時無晴也無雨.
明月小樓 孤獨無人訴情衷,人間有我殘夢未醒.......

這些優秀的歌詞,其實也是異常優美的詩篇,當年廣為傳唱。要知道,詩和詞,最早也都是演唱的歌詞。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來看,說讀詩的人少,也多少有些偏頗。

三、功利社會的無奈

唐詩之所以是詩的頂峰,有一個原因是考進士,需要考詩賦,詞為詩餘,會作詩的人都會填詞,因此唐宋以後古代讀書人沒有不會作詩填詞的。

民國時期的學者有很多詩詞大家,是因為他們從小收到了舊式教育,詩詞是基礎知識。新文化運動以後出現了新詩,新詩舊詩並駕齊驅。老一代的革命家,多喜歡舊詩,沁園春雪無人不知,對於舊體詩的傳承起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八十年代,詩人仍舊受到大家的尊重。隨著市場經濟大潮的湧起,詩詞不再具有原有的地位,目前能夠換來柴米油鹽的小說劇本受到了推崇,詩詞成了自娛自樂的純精神食糧是功利社會的無奈。有人說“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還多”,當然可以理解。

結語

我以為隨著社會進一步發展,經濟進不到了一定的階段,文化必然會迎頭趕上,詩詞文化作為市場上的小眾文學應該會有寫變化。

詩詞在生活中沒有任何經濟回報,但是仍然能夠有巨大的基礎,說明了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依然頑強,永遠不是滅亡。

從另一方面說,讀詩的少於寫詩的可能會是常態,因為人人都可以寫詩,但不是人人能夠寫出好詩,就像人人都想做生意,可是馬雲只有一個,大部分人僅僅溫飽而已。真喜歡就不要怕寂寞,不要擔心無人賞識,詩詞本來就不是公立產品。

所以,“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還多”,接受就好。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當今詩壇,許多老詩人故去,青年才後顧城,海子也絕望之餘,迷選擇了放棄生命,自殺身亡!詩歌沉寂,詩人銳減!詩刊度日如年,詩人轉行!還有多少人在寫詩?還有多少詩人在堅持寫詩?很少很少了!詩與遠方是詩人的嚮往,但詩歌養不活自己!在一切向錢看的潮流衝擊下,純文學只能默默地躲在金字塔下的一個角落,偶爾發起一聲嘆息!現在誰還在賣詩集,誰還在訂三等刊,訂星星?寫詩的人還在,他們在寒風中堅持,在風雨中等候,在孤獨中吶喊,在安祥中守望,在堅持中傳承,寫作,寫詩……一個五千多年文化歷史悠久的民族,怎能無詩呢?現在不是寫詩的多,讀詩的少,而是兩者都少!無論舊體詩,還是現代詩,繁華落盡,蕭條冷落。跌入谷底!詩還在,但詩已經沒有了激情澎湃,沒有了火焰,偶爾在空寂的夜空,劃過一道短暫的孤線!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詩歌是潛伏在我們心底的文化基因,當金錢的誘惑在降低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原來我們更需要文化,更渴望詩歌,喚醒我們內心深處夢,在遠方,詩歌創作的春天終於開始出現!我們需要一個龐大的詩歌群體,讀詩的人,寫詩的人!有詩的人生才是永恆!


用戶167695504


詩,從創作而言,易入門,故凡想作詩者,均可成為"詩者",故自媒體到朋友圈,再到各地的小圈詩會,"詩者"遍地,看起來"詩者"不少,但純屬自娛自樂,自寫自讀罷了,圈外讀者甚至。

詩,從營養功能看,其營養成份越來越少,原來的詩言志,詩悟人之營養越來貧乏,情呀志呀,似乎都被以前的詩人寫盡了,再難有新意,因此,很多詩者寫的詩不是平淡無味就是不知所云,很多網友面對那些獲獎詩,不讀便罷了,讀了想罵娘!l一個幾乎沒有多少營養的文學體必然讀的人越來越少。

和平年代很難出好詩,也難出好詩人,所謂"憤怒出詩人""國家不幸,詩人幸"→真正的詩人一定是判逆者,不是判逆時代就是判逆自己!!顧城和海子的自殺就是如此!!

因此,出不了詩人和好詩,反而是好事!!

再者,以前蘭臺詠詩,以詩會友,就象KLOK一樣,也是一種娛樂形式,象看戲等傳統娛樂形式日漸勢微一樣,詠詩這種農耕社會之文化人的娛樂形式,在工業社會已經消失不見了→全世界都這樣了。

詩,一方面是底層詩者的"自娛自樂",另一方面還有精英詩人的孤芳自賞,但都離大眾讀者越來越遠!

故詩還在,但讀的人越來越少。

附本人小詩一首

<>

稻穀的葉子,

印出了蒼桑的面影

小路上寫著著故鄉的心情

一縷嫋嫋的鄉音飄過

塵埃已經落定

△△

我屏住呼吸

雙眼緊閉....

曾經 的一揮而去

就敲碎了一生的約定

即使微笑 也一樣扣分

△△

當風.....把門關閉後

一滴雨 從臉頰跌落

空空如也

只有小樹小鳥等一些兄弟

△△

煙雲飄過...

我..... 回到這小路上

走到這村門口

卻找不到了開門的鑰匙

只能在殘存的記憶裡

拼接著破碎的童真!!

風雨兼程!


月亮TA爹爹


為什麼寫詩的比讀詩的多

寫詩的比讀詩的多。

不只是中國,全世界都是這樣吧?

問題出在哪裡?

世界正在失去詩意。

還記得《詩經》裡的《伐檀》嗎?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幹兮

河水清且漣猗

——

空空空地砍檀樹呀

砍倒放在河岸上呀

河水清澈起漣漪

滿懷怨氣的笨重的勞動唱出來竟也有詩意,除了人的淳樸,還在於資源的富足與環境的優美,現在還有那麼多樹嗎?還有那樣清澈的河嗎?

資源透支與自然環境的惡化讓世界失去了詩意,此原因之一。

我不止一百次引用意象派詩歌領軍詩人埃茲拉·龐德先生的名言:“中國人的道德,是基於審美的道德”,“中國的《詩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詩歌”。

中國人是淳樸的,是勤勞節儉、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這裡面自有詩意。功利的、邏輯思維的外國人,科學發達,法律嚴明,但對於詩歌,並不自信。科學和法律,與審美無關,都是著眼於形而下的物質利益的創造與分配的,而中國人注重的,是人情。

因此,第二個原因,愚以為是物質對人性的征服與貶低。

空調隔絕了四時八節,吟風弄月的詩歌顯得虛假做作;高科技的加速度開發,產生享樂主義的生活以及一些犯罪式的生存。

第三,真正的詩人是人類中最敏感,感情最豐富的人,數量並不大。

餘秀華那樣轟動,是因為她能夠寫出她的敏感,而很多人是無感覺的重複和抄襲,或者內容空洞徒具形式,他們對於二十一世紀,是麻木的。

至於功名利祿之輩寫詩,他們的詩,恐怕自己也不看。



大悔憶智冰


一,詩詞興起。

在封建社會,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喜歡用字詞格律押韻造文章,頌詩詞在上層貴族飲酒助興時以表文彩,久之成風。但廣大人民群眾卻沾不上邊,甚至一字不懂,無法看讀,只有靠街頭巷尾聽書聽說,潛移默化地造成了詩詞創作的深奧了。八股文也深奧呀,結果被人民群眾廢止了。

二,詩詞中興。

唐、宋、元年代,文學文體進一步演繹簡化,柳體宋體取代魏書,詩詞進一步中興,湧現出一批創作詩詞的文人墨客,山野村夫。今天有選集書本的唐詩三百首、宋詞一百首、元曲一百首,皆家喻戶曉了。詩詞雅興傳承,必須從娃娃培養起,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讀完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這就是詩詞的發揚廣大的途徑,也是實現群眾文化的初衷。詩詞要反覆推敲寫作,做到語言簡單,意思深切。毛澤東創作的《沁園春》*雪,是一篇現代宏作,抒發一代偉人的政治抱負。

三,詩詞文化與群眾性語言。

詩詞文化必須傳承、普及、提高,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其中,形成群眾性語言文字,不要老是遵古而不化,不多、不多,多乎哉?但初寫詩詞的人也要謙虛謹慎,傾聽群眾意見,寫出群眾喜聞樂見的詩詞來。過去文字只有兩韻平和仄,現在己成十八韻了,詩和詞更有發展空間,大家要大敢發揮創作靈感,有感而發。《東方紅》的作者是一位普通百姓,他有感而發:“東方紅,太陽昇,中國出了毛澤東……”這是一篇代表群眾性語言的好詞啊!

以上蓮下午聊隨筆,僅作個人解讀。

2018,08,05.中午。|


江遠欽2018


當今世界,有人說“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還多”對這種現象,我的看法是:能夠提筆寫詩的人,都是對詩詞情有獨鍾的。我每天在詩海里倘佯,並不是為了博取別人的眼球,存粹是從心底裡喜歡而已。懂我者視為知己,我會細細的研讀你的每一個作品,只有喜歡的人才會讀詩,不懂得詩詞的美妙,如何會去讀詩呢。


嫣然90157521


美詩在遠方……大多數喜歡寫二句的愛好者,暢想心境舒發情感而己,人都有美好激情靈光那一刻,對普通愛好者大多數沒學過寫詩,什麼舊體詩,新韻律詩,現代詩!甚至有的標明七絕,看看也沒啥特別明堂,其至有的怪字老體字也帶上,不知道是彰顯什麼,還是為標新怪異?


偶爾來一首隻是上來感覺心情,屬於愛好衝動一下罷了,沒學過什麼平日也很少看詩,對於寫詩真沒想達到什麼境界,只是偶爾來潮痴狂一把,在悟空上回答寫過的詩,偶爾也去看看別人回答寫的詩怎麼樣!再就是欣賞一下友們的才情詩畫!

對於自已偶爾來一首表達一下心情感覺和痴狂,自娛自樂純屬愛好,也曾有詩詞老師覺的有點潛質?讓拜師學藝再畫龍點晴的提高一下,哈哈,說句實話拉倒吧,我也不是小學生了,寫詩也不是死搬硬套,我只是愛好舒發一下情感心境而已,全憑感覺意境內在,偶爾上來感覺一氣呵成,寫成再看看那句不對再調換修飾一下。現在寫詩各有潛質才情自成一套!自已寫的好壞是一種心情,表達一下自我感覺就充實快樂!

我覺的寫詩要單句考慮,也寫不出什麼名堂的,因為那是沒有感覺的表現,沒有意境感覺衝動,最好是別寫,寫出來也讓人看著彆扭,當然愛好熱愛者各有不同!有人寫的熱鬧甚至大白話,重在參入不論本科文盲的,這又不是科舉考試,也有很講究的人,自覺詩才難入流,你可以去發表詩集去登大雅之堂!天地廣闊什麼鳥都可以展翅飛一飛的,真不必難為自已!

提問者說現在寫詩比讀詩的人還多,頭條大舞臺都可以表達心境暢想一下,人人樂寫也不乏有好詩,重在學習自已敢參入,我覺的原創有衝動有思想有意境的最有味,能讓人看懂能有品味更好,古人寫的好詩也很間單明瞭嘛!總比現在有些奇哩古怪文強百倍!

說也奇怪現在有些人他看不懂別人寫些什麼意思,還跟腚上喊好點贊,看有人寫的詩確實不錯,但點贊評論很少幾乎沒有!個人來說吧,有奇妙感想是你的感覺,上來興致來上幾句表達一下,釋放一下內心情感,有時候吧,寫出的心境別人不一定都理解,但美的東西感受一下還是真不錯的!


肖哥180461167


當今是寫詩的人比讀詩的還多嗎?不禁要反問多又怎樣,少又怎樣!難道說他們忙碌的寫作有錯?

無論怎樣都覺得,寫比不寫好,因他們在動腦、動筆、是有思維、有氣息的開展著文化傳播,在通過一種方式傳承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個優秀文化組成,那就是聚思想性、娛樂性、文化性、政治性為一體的詩歌。

當然,其中不乏寫作的高低、不乏寫作的優劣、不乏文采的差異,這屬正常,就像人們走在大街小巷有高有矮、有胖有痩的道理一樣。

寫作詩歌,創作詩歌,頌吟詩歌都是愛好者自己的事情,才智、財物都出自這些人,看者、閱者、賞者、品者坐收漁利還盡享其樂有何不暢而不歡?

許多人需要的是建立正常、正確、良好的三觀,唯有這樣,看待事物才有一種好的視角好的預期和好的預判。反之,會被困擾會被困惑,甚至帶給自己人生的煩惱與不快。


河堤鎖岸


詩詞確實是一個怪圈。別的行業都特別盼望有一個老師指點 ,花錢也在所不惜。而詩詞不是這樣 ,很大連押韻格律這些基本常識都不知道的打油翁,居然也認為天下第一。如果有懂行的指出錯誤,馬上氣急敗壞。特別奇怪,既然喜歡詩詞,為什麼不把他寫好呢?

大概就是虛榮心作怪吧。只聽誇獎不聽真話,還有一些乾巴巴的老幹體,倒是有格律了,可是還是順口溜,沒有一點詩詞的含蓄和美感。

讀來感覺不舒服,讓人越來越不願意讀。

還有文人相輕,有一定成就的人更是看不起別人的作品,除了古人作品只能讀自己的了。

不過現代還是有不少好作品的。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找來讀一讀,也可能真的有不少收穫。

也不必是專家教授的,好詩往往在民間。百度一下就有高手作品的。也方便。

只有虛心學習才會進步,每個高手都是從頭開始學習的。海闊天空,任意飛翔吧😊



紅玉w紅玉


中國的詩界經歷過“氾濫”“充斥”的短暫過程。但是,總體看來是“消沉”,或退勢的。現在,就本人的膚淺瞭解堅守在這一高地的人數是較少的。尤其是堅守在格律詩詞陣地上的人數越來越少。這是與當前的盛世是極其不匹配的。說盛世,大家立即會聯想到漢朝、唐朝等。大家想到的漢賦、漢樂、漢風等,它們是盛漢的標誌,也是盛漢的文明史承;想到的是唐詩、唐樂、唐舞等,它們是盛唐的代表,是盛唐走向世界,成為世界中心的招牌,也是當今無法逾越的橫亙。

據初步瞭解,一是國家級,省級詩刊因資金問題,是難以為繼。二是省以下是以民坊為主導,靠網絡打賞,也無基本資金作保證。三是詩歌,詩詞協會等組織是群眾自發性組織,是即非官辦,也非民辦。可以說是隨組織隨時可以散夥的群眾自娛自樂平臺。四是無任何組織作支持,無任何資金作保障。五是更可笑的是官方學究們研究的“中華新韻”,被民坊的詩詞大家不認同。這就出現了“制韻的不作詩詞,作詩詞的不認新韻”。稍有修為的是“平水韻”作格律,“詞林正韻”填詞。

當然,當下應該是一個文化極其繁榮的盛世,能堅守已經很好了。有些輕浮的能坐下寫?能坐下讀?充數之人也會大浪淘沙的,屬於一種正常現象。我掘見認為,愛好就好,發展更好,繁榮是好上加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