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古風、老乾體是詩詞的一場浩劫嗎?

Model控


問題:

網絡古風、老幹體是詩詞的一場浩劫嗎?

前言

網絡古風、老幹體這兩個詞明顯帶有貶義,實際上的標準如何界定似乎並沒有明確,對於懂一點詩詞的和完全不懂詩詞的人來說,這兩個詞語的看法未必相同。

一、網絡古風

1、真古風

真正的古風是指古體詩,這一類詩是相對於格律嚴謹的近體詩而言,古體詩的要求雖然比格律詩簡單很多,但是也有自己的標準。 古體詩可換韻可一韻通押可以用鄰韻,但是古體詩換韻的要求也不是沒有規則。

並不是所有看上去像古風的詩一定是真正的古風

2、假古風

古風因為不講究平仄對仗黏連等格律要求,但是押韻不對的話,就不能稱為真正的古風,首先四句的絕句不可換韻,二四句必須押韻,而且不能一個是平聲一個是仄聲。例如: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扉和歸都是平聲,不能一個平聲一個仄聲。另一首仄聲韻,《鹿柴》 :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響和上都是仄聲,同樣不能一個平聲一個仄聲。絕句必須如此。

在長篇的古風換韻時也要注意規則,我以前寫過《老街詩詞閒話08-古體詩可以不講平仄只押韻嗎?》說了古體是押韻要注意的幾個問題,這裡就不重複了。

假古風我也不用舉例了,得罪人的事情不好乾,大家看了這篇文章應該會有辨別能力。

3、網絡古風

古風中加了網絡兩個字好像有氾濫成災的意思,但是網絡對於文化的推廣起了巨大的作用。

網絡古風的定義其實並不準確, 應該說“網絡詩詞”更恰當一些,因為“古風”只是舊體詩的一部分而已,而且不包括詞。

二、老幹體

不能把老人寫的詩詞作品都稱為老幹體,"老幹體"是個新詞彙,最早是諷刺一些文化不高或者有文化但是不抒發真實感情,一味在詩詞中喊口號表決心等輕藝術重思想的作品。

從作品出發,老幹體未必是老人的作品,年輕人也一樣能寫出老幹體。

如果單純的把退休老幹部的作品歸為老幹體,是對詩人的不尊重也反映讀者鑑賞能力的不足。我見過的致力於推廣舊體詩詞的人中,大部分是老幹部。像我們這種人忙著掙錢換柴米油鹽,反而沒有多少時間去作這些事情。

我見過的青島的老詩人,不計報酬授課了十幾年,將很多一竅不通的退休老人帶入門,八十多歲還站在課堂上。雖然學生們水平不一,但是他們對於文化的傳承和普及起了巨大的作用,值得每一個人尊重。

結語

優秀的詩詞作品思想和內容缺一不可,《論語·雍也》中說道:"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這句話可以論詩,一味強調思想內容不重形式文采,可以看作老幹體,以為一味形式文采不重思想內容,就是陳子昂說的:漢魏風骨,晉宋莫傳。

另外,網絡不是壞事,不必瞧不起網絡上的作品,沙裡淘金只欠慧眼而已。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網絡古風”連接後面的“詩詞”我只能理解為寫在網絡上的古體詩,雖然,主要指一類“雜言”詩和歌。我想準確的命名應為“新韻古風”,因為它們的特點就是都押新韻。這類作品是帶有古風色彩的白話詩和歌詞,你說許嵩的《半城煙沙》寫得好不好?劉暢的《涼涼》寫得好不好?歌詞要追根還是詩的一種演化體。只是創作者水平有高低罷了,“新韻古風”它本身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要明白,詩的體裁是很多的。格律詩、古風、辭、賦、歌行體、現代詩等只是大類分法,格律詩又分為狹義定義的格律詩、長短句、散曲,狹義的格律詩都又分為拗體、正體、折腰體等,拗體我都還能再給你細分出“拗救體”和“古拗體”,所以說,如果只以為拗救都不能用的律詩,那才叫律詩,那我勸這個人不要寫詩詞,因為眼界不夠肯定寫不好。

詩詞相對來說字數少,但一個作品信息量卻巨大,說明詩詞本身並不狹隘,寫詩的人又何不大度一些?如果一個人的心胸狹隘了,寫的作品就有偏見、就寫不出縱深,那便成不了好詩。

我也寫過一些古風,也敢示人,下面這首是今年元宵節寫的:

詠李古風二首(其一)

芸窗十年李,花開兩層樓。

只為元宵月,莫藏雲裡頭。

這首是秋天剛寫的:

溟鴻

嘗忘生風翼,流落鴨群中。

儕伍逐泥澤,渾中照不同。

這首是十六歲寫的,也就是題主說的“網絡古風”我說的“新韻古風”:

無題

金樽空餘恨,酒清映容顏。

夢裡紅塵醉,花落彈指間。

欲等是非盡,轉身逝千年。

未解今生願,來世已糾纏。

雖然跟拔尖兒的古詩還有差距~,我覺得還是有寫出來的意義,那首《無題》也是多深刻的,至少比當下一些句子都不通順的“格律牌”詩要強千百倍,哈。但是,我還是鼓勵,詩詞愛好者要學習詩理。因為你說你寫的是詩,你連押韻都不懂,豈不會貽笑大方。

如下面這位老先生的


我就是一個正兒八經的詩友,我不看您簡介寫得多好,不看您認證多高大上,不看您圖配得多美,我只讀詩本身。那次看到他這個認證,我就沒忍住直接吐槽:


假如這位老先生看到了,希望不要生氣,趕緊補概念去,不然還被其他人抓。

咱們再聊聊“老幹體”。這個提法本就戴著有色眼鏡,百家爭鳴聽過不?這類文風的寫作者們多數是退休老人,平心而論,他們也許寫得不合我們年輕人的口味,但他們的作品內容很誠懇,他們會認真對韻書,你拿作品給他們也很會評論。而且,他們寫作都是安安靜靜地,寫點他們的價值觀罷了,不輕意打擾人。我倒覺得比一些羅列辭藻然空無一物、作者活在幻覺裡創作的所謂“華章”要好得多,至少讀的人讀得真切。

老一輩先經歷了抗戰、又經歷了文革,他們學習的時間和機會都不多。現在退休了還想著要學習,這種不服命運的豪情壯志我們應該感動才是啊。更重要的是,你讓他們幫找本什麼好書,他們憑藉修為能分分鐘就給拿出來,是他們把傳統文化的火種傳遞給了我們,讓我們有機會進一步探索,發揚光大。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對他們的是什麼詩體品頭論足呢?


吳海玉詩詞


榮幸之至啊!弱弱的網絡古風和老幹體,怎麼會霸道地成為詩壇浩劫?


承蒙題主抬舉,網絡古風和老幹體若真的是洪水猛獸,恐怕口語體和魔幻體,就不會在詩壇佔領那麼大的地盤了。而口語詩和魔幻體,才是當今中國詩壇的最最主流。不信?你若想戴上中國詩人的桂冠,就必須寫口語詩和魔幻體去發表或參賽,然後一舉成名加入詩協體制。


所謂現代古風有幾種,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臺灣歌手周杰倫的古風歌詞,如《菊花臺》等,其次是被女詩人群體所喜愛的,那種深受李清照,納蘭德榮風格影響的現代紅粉詩,再有就是俠義肝膽的當代古風豪放體。所謂老幹體,大概是指政治情詩吧?不過在戰爭年代和改開時期,口號入詩短平快,能直接鼓動人民士氣。這是必須的,當然應該佔據詩壇一席之地。


可嘆中國文人老愛提百花齊放,實際卻和中國傳武門派沒啥兩樣,總是以某某才是正宗流派自居,心眼裡就是容不得大狗叫,小狗也叫的爭鳴局面。其實在詩壇上下,圈子內外,不管是散文體,口語詩,民歌風和格律詩,都該在詩壇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才對。

呈上古風習作一首如下:


————《俠之大者》————


俠非帝王,卻能把帝王的江山

攬入懷中,視為自己

珍愛的江湖。衣袂飄飄步入紅塵。

為闖蕩而生;為闖蕩而死。

一生披荊斬棘,利劍隨時出鞘。

誅邪斬惡,全憑熱血滿腔;

扶弱楊善,卻有柔腸一副。


小橋流水風花雪月

曾經領略無數,也有痴情處——

寂寞時,去約會柳梢明月,

讓這雲中美人,傍著溫柔的鐵肩

無聲傾述······


行俠仗義不辭風塵僕僕,

明知征途有風險,卻彈劍而歌,義無反顧。

當殘陽如血,染紅蒼茫天涯,

看一輪明月蹲守山崗,

變成俠之大者

最美麗晶瑩的墳墓。





默金cc


題主這樣出題,本身就很失妥。

網絡古風是詩詞發展到今天的一種探索與嘗試,雖然網絡古風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古典詩詞,至少一定程度上薪續了古典詩詞元素和精神,應該首先值得肯定。與電視上大量錯別字成語、詩詞廣告對傳統文化的汅蝕相比,古風是綠色無毒的,它並沒有張冠李戴、巔倒是非。網絡古風之所以相對更受歡迎,因為它起點低、受眾多,也更貼合年輕人,不能因為網絡古風很火,就犯紅眼病,朝人家沷髒水。




“老幹體”的提法,本身就是戴有有色眼鏡。老幹部們退休賦閒,在家讀讀書寫寫詩,挺好的一件事。改革之前的那個時期,只有這些老幹部在堅持傳承,他們對詩詞延續是有積極作用的。換個角度想想,他們是什麼起點,年輕時幹革命,很多都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甚至是文盲,靠自己後天勤奮自學的,很不容易,也很可貴。誠然,他們的詩詞總體上水平不是很高,格律詩也寫得淺白而生硬,但並沒有違背詩詞的法度原則,也沒有干擾其他詩詞群體和優秀作品。浩劫一說,又何從談起呢。



題主這種看問題的觀點,非常的武斷、短視甚至是幼稚。


抱庸齋主


浩劫的帽子大了。一種現象的出現自有其原因,絕大多數都是自娛自樂,在自發的活動中,有的會不斷完善成為撥尖的高手,而絕大部分也只是沉浸在個人的世界裡,閒來無事找找樂子罷了。所謂的老幹體這一代人他們的藝術紛圍應該是最貧泛的,但是他們的人生經歷又是難得的,社會發展中歷經的曲折和磨難奠定了他們由感想到形成文字,總脫不了特殊年代留下的痕跡,在他們之前,有藝術才華的詩人文學家等,基本都消聲匿跡,在他們安定下來,接觸藝術的時候,根本就沒正真的藝術可言。他們離休退休後,憑個人的一點興趣愛好寫一點東西這真不應該受到嘲諷和打擊,到可讓後來的人明白,思想的束縛和緊固,受傷的不只是經濟生活,人的思想和思維也是其中之一。要想改變不是一兩天一兩年的事。再細一點說,是誰放大了這些網絡風,老幹體的現象呢?各類比賽活動難道就沒自己的小九九,借老幹的名圖自己的利這才是真正的浩劫。

其實文無定法,隨心而寫,好的自會留下,不好的自己翻翻又何妨呢?我到認為,老幹體一類的東西,是有心人研究那個特殊年代,人思想感情的一條線索。


黔中老橋


還“網絡古風”"老幹部體“,是從哪弄出來的。是哪個花花屁眼詩界大家,巧舌弄出這麼多名堂?還什麼是詩壇一場浩劫!看來詩壇原來很昌盛,讓這些退休老幹部把詩壇給“浩劫"了。

當前,網絡上一些退離休人員,發表點小詩,只是參與點文化活動,消遣娛樂罷了。根本沒有人想成什麼詩人,跟你們爭奪什麼?不知你們的仇恨是從哪裡來?讓你們罵個狗血噴頭,好象破壞了你家詩壇,什麼規距似的。

請問正統派的詩人們,你們的鉅著、名著又在哪?今後最好少以大家自居,隨意散佈貶低民眾的言論!


T一丁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詩歌。人們通常認為,詩宜言志,詞宜抒情。

寫詩填詞,既要有豐富的閱歷,也要有廣博的知識,還要嫻熟地掌握格律和技巧。詩人和詞人,要用典雅的語言,漂亮的章法,生動的意象,真摯的感情,去準確、凝練地表現社會生活和精神世界。

網絡古風是一種流行詩體,被許多未成年人,尤其是小女生所痴迷,追捧,仿效。特點是半文半白,常見於網絡文學作品(被粉絲稱為「古偶」)和「中國風」歌曲中。

老幹體又叫人大體,政協體。大批離退休幹部樂此不疲。其特點是把許多流行的標語口號弄進詩來,個別的詩缺少形象思維,缺少生動鮮活的意象,詩詞格律也用得不嫻熟自然。

認為網絡古風,老幹體是中國古代傳統詩詞的浩劫完全沒有必要。都可看作是一種將現代生活與古典詩詞相對接的嘗試。只是詩歌創作從99年前的嘗試到現在,還沒有探索出一條成功的路子。


柳如嫿


標語口號就是標語口號,和詩詞本就是兩種不同文體。何必發明個什麼“老幹體”,來輕薄老幹部這一個社會群體。寫標語口號原來也不是老幹部的專利。網絡上懶學的年輕人寫詩詞寫成標語口號的所在多有。

詩詞和標語口號風馬牛不相及,標語口號的發達怎麼會是詩詞的災難呢?自行車的款式多了,騎的人說我開著汽車真拉風,就是汽車的災難?

所以,題主的問題毫無意義。胡搞和發揚光大是兩回事吧?!


天賜予


雅量比才華更加寶貴。

相較於文化中人的詩詞,大眾的詩歌在技巧、意趣、思想上可能並不在一個層次。但天然的,每一個生命都具有追求自己美好生活的權利;無疑問的,每個生命也有表達自我的權利。

你可以不喜歡它、指出它的不足,但請尊重它的存在。

或許,這裡所說的“網絡古風”,恰是回到詩歌最原始的樣子——大眾以初步有規律的韻文,書寫、記錄、歌頌自己的生活。

專業一點來講,格律詩詞也只是詩歌的一部分。要我說,古風要寫得閎美高遠,並不比格律詩詞容易。在今天這個人人慾以金錢、地位、或者才華彰顯自己高人一等的年代,幾人真能夠做得?

而“老幹部體”,格律詩詞可能會佔較大比例吧。雖然或有僵化、淺陋的毛病,但只要是簡單地自娛自樂、而不是用之另有所圖,又幹卿底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