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西盟1970』|「父親講的江三木洛傳說教會我公平、正義」

佤語中,“江”是“秤”的意思,“三木洛”是人名,在佤族民間故事裡,有個名叫三木洛的人,傳說他的秤最公平。後來“江三木洛”便成了公平、公正、辦事公道的代名詞,是西盟家喻戶曉的民族精神領袖。當代西盟法治戰線上的工作者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佤族的“江三木洛”精神。

生於西盟1970’|“父親講的江三木洛傳說教會我公平、正義”

丨西盟縣人民法院

“2013年全院審理的案件只有300多件, 到2016年已經達到了554件。人們對公平的追求更多了,特別是立案制度改革後,隨著人們維權意識增強,案件數量有所增長。”西盟縣人民法院副院長趙曉玲說。作為本地的佤族,她親歷西盟縣法律工作的點滴轉變。

生於西盟1970’|“父親講的江三木洛傳說教會我公平、正義”

丨佤族法官趙曉玲(左)

趙曉玲出生於1971年。她的父母雖未上學接受過系統教育,但父母言傳身教使兒女們有了誠實做人、正直做事的良好品行。“父親常常講江三木洛的故事給我們聽,細想今天我能從事法律工作,大概也是與從小在心裡紮下公平的種子分不開。”趙曉玲動情地說道。趙曉玲憑藉著自身的優良品格與持續努力,在法院工作至今已有26個年頭。

生於西盟1970’|“父親講的江三木洛傳說教會我公平、正義”

丨西盟縣人民法院的巡回法庭給山區群眾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西盟縣人民法院在地方民族文化與法院文化建設的有機結合上下功夫。他們在審判大樓內設立了“江三木洛調解室”。通過將佤族人民心目中的智者江三木洛精神融入法治宣講,在道德之上講道理,將法律變得通俗易懂,百姓更易接受。

生於西盟1970’|“父親講的江三木洛傳說教會我公平、正義”

丨西盟縣人民法院的“雙語法官”窗口

西盟縣人民法院大力培養善於搞好民族團結、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優秀少數民族法官。西盟縣少數民族較多,在法院接到的案件中,有80%-90%的案件需要雙語法官。為了方便群眾,西盟縣人民法院設立了全市首家基層法院“雙語法官”接待窗口。選配了3名法律知識豐富、通曉“雙語”(佤語、傣語、拉祜語和漢語)的少數民族法官,擔任訴訟服務大廳的接待和立案工作,為不通曉漢語的少數民族群眾提供法律諮詢、訴前調解、登記立案等服務。

生於西盟1970’|“父親講的江三木洛傳說教會我公平、正義”

丨佤族法官劉春林

對每位進入訴訟程序的少數民族當事人,充分告之其有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併為當事人提供翻譯服務。2017年,因一樁案件的需要,西盟縣人民法院已退休的雙語法官劉春林,帶著年輕法官,千里迢迢從西盟趕往迪慶,為案件當事人擔任翻譯。“只要法院需要,我隨時回來。”劉春林說。

生於西盟1970’|“父親講的江三木洛傳說教會我公平、正義”

佤族的“江三木洛”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有異曲同工之妙。今日君想,佤族法官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彰顯著法治的正義,豐富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