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 ID面部解鎖不如指紋?

錘子科技羅永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人臉識別我認為是倒退,是不應該發生的,至少不應該用於解鎖,因為用於解鎖不如指紋”。隨後他更是表示,因為蘋果走彎路所以大家跟著走導致了今年的局面,“是非常遺憾的”。但Face ID真的是一種倒退,真的遠遠不如指紋解鎖嗎?Face ID背後又是什麼?

Face ID面部解鎖不如指紋?

羅永浩聲稱蘋果是走上了彎路。甚至“領先的企業越做越差,尾隨的企業越抄越不要臉”。面部解鎖在羅永浩看來不過就是“蘋果給了這個潮流”罷了,尾隨的企業一窩蜂地洶湧而上,但它或許算不上是真正的潮流。事實上,蘋果針對換用Face ID早早就做出了回應。還是在去年iPhone X發佈會上,蘋果就表示,Touch ID被破解概率為五萬分之一,而Face ID破解成功率僅僅只有百萬分之一。從安全性來說,面部解鎖的Face ID顯然是高於Touch ID的。而出於指紋識別模組多少影響手機外觀。在追求屏佔比的當下,蘋果顯然也不能再像以前一般使用指紋識別模組了。

Face ID面部解鎖不如指紋?

選用Face ID面部解鎖,多少可以解決指紋識別模組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在夏天出汗或者其他手溼的情形下,指紋解鎖通常會以失敗告終。面部解鎖從應用邏輯上也是通順的:在使用手機時,往往會注視屏幕。注視即解鎖,這一過程並不會相較於指紋解鎖增加操作步驟。唯一的缺陷在於:需要使手機與人臉保持一定距離。這使得夜間躺在床上使用手機的用戶增加了負擔,但據說iOS12測試版已經實現了側躺解鎖的功能。

另一個問題是最初選擇指紋解鎖的蘋果,為什麼沒有選擇發展出來的屏下指紋解鎖,而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Face ID面部解鎖?與通過指紋識別模組可以通過觸感觸碰實現解鎖不同,屏下指紋解鎖需要在手機屏幕找到解鎖位置:有時可能需要點擊兩次才能實現解鎖。這讓操作步驟無疑變得更為繁瑣。

Face ID面部解鎖不如指紋?

廠商似乎也在不斷改進中。早在今年2月,就有媒體曝出vivo可能正在開發半屏屏下指紋識別的新技術。即不再需要在固定區域錄入指紋進行解鎖,而是在半屏內任意位置進行解鎖操作。但這也多少表明屏下指紋識別目前仍舊是尚未成熟的技術,與之相比,面部解鎖的方式佔據了更大的優勢。

Face ID面部解鎖不如指紋?

國內廠商倒可能走了彎路羅永浩十分確定地表示,“行業巨頭走彎路大家都跟著走,導致了今年這個局面,是非常遺憾的。”這或許在表明其對當前手機動輒進行人臉識別的行為扼腕嘆息。但是蘋果的Face ID面部解鎖,與當前手機廠商的人臉解鎖真的相一致嗎?這是另一個不得不討論的話題。借用羅永浩的話來說,就是“尾隨的抄領先的越來越差的東西。”但手機廠商即便是在抄襲,或許也沒弄清楚該抄襲的到底是什麼。蘋果Face ID人臉解鎖的實現,依靠的是其原深感攝像頭系統。或許可以這樣說,蘋果最為關鍵的技術就躺在那被反覆抄襲卻未被抓到本質的“劉海”中。劣質的模仿者,甚至以比蘋果劉海更短更美為噱頭,卻忽略了“劉海”的實質性內容。


Face ID面部解鎖不如指紋?

作為結果的Face ID只是蘋果原深感攝像頭系統的功能之一。結合A11芯片,蘋果甚至在FaceID中也玩出了新的花樣。即便是更換穿戴、蓄留鬍鬚,也絲毫不會影響到Face ID功能的實現。而另外的兩大功能,則是人像模式自拍和動話表情。與拙劣的2D人臉解鎖模仿者不太一樣,蘋果實現的具備深度信息的3D人臉模型。在人像模式自拍的情形下,獲取的也是具備景深效果的自拍照。而在A11仿生芯片的加持下,通過深度感應相機的長鏡頭實現對人臉面部肌肉運動的捕捉,它很好地體現在了“動話表情”這一功能中。這顯然與通常拙劣的AR圖像疊加的方式有所不同。而我們也不得不一再強調,Face ID僅僅只是原深感攝像頭系統實現的功能之一。


Face ID面部解鎖不如指紋?

國內廠商,如蘋果一般採用3D結構光進行掃描重建3D模型解鎖的目前暫有且只有小米PPT中出現的小米8透明探索版以及已經發售的OPPO Find X旗艦手機。此外,通過TOF飛行時間技術獲取深度信息的vivo手機可能也在即將到來的路上。除卻這些廠商外,所謂的面部識別人臉解鎖可能真的要在3D方面如羅永浩所說的一般打上問號。

Face ID面部解鎖不如指紋?

你的支持,是小編的動力,記得評論轉發+關注➕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