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嘉賓|單波 教授

会议嘉宾|单波 教授

会议嘉宾|单波 教授

單波 教授 武漢大學

会议嘉宾|单波 教授

單波,男,(1964.12-)湖北天門人,哲學博士。2002年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2008年法國蒙田大學客座教授、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訪問教授,2009年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政治與傳播學院研究員,2012年美國跨文化對話中心高級研究員。現任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新聞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副院長,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外國新聞史研究會顧問等。

單波主要從事比較新聞學和跨文化傳播研究,始終關注“理解與溝通如何可能”這一問題。在比較新聞學方面,著眼於以開放的文化視野來審視中西新聞的差異,把內在的文化觀念及其在新聞傳播活動中的表現作為比較研究的焦點,探尋中國新聞傳播如何走出封閉的文化圈。注重從跨文化角度發展比較新聞學研究,提出新聞傳播學的跨文化轉向,建構跨文化對話的新聞傳播學。在跨文化傳播方領域,主要建構了跨文化傳播的基本理論命題,即文化與傳播同構、人是傳播關係的總和、他者是主體建構自我意義的必備要素、跨文化傳播的基礎與障礙。

主要著作

單波,劉欣雅(主編):《國家形象與跨文化傳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

單波,肖珺:《文化衝突與跨文化傳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單波,劉學:《全球媒介的跨文化傳播幻象》,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年;

單波:《新聞傳播學的學術想象與教育反思》,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單波,石義彬:劉學(主編):《新聞傳播學的跨文化轉向》,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

單波:《跨文化傳播的問題與可能性》,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

單波(譯):《受眾研究讀本》,迪金森(著),華夏出版社,2006年;

單波,石義彬:《跨文化傳播新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

單波:《20世紀中國新聞學與傳播學·應用新聞學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單波:《心通九境:唐君毅哲學的精神空間》,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樊凡,單波:《中西新聞比較論》,武漢出版社,1994年。

期刊論文

1.單波,孫宇心:《跨文化傳播研究的新視角與新趨勢》,《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

2.單波,周夏宇:《新探索與內卷化:2015-2017西方跨文化傳播研究述評》,《新聞與傳播評論》,2018年第4期;

3.單波,侯雨:《思想的陰影:西方傳播學古希臘淵源的批評性考察》,《新聞與傳播研究》,2017年第12期;

4.單波,李潤陽:《斯特拉頓案關於互聯網規制的論爭與新媒體焦慮的呈現》,《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年第6期;

5.單波:《論國家形象跨文化轉向的可能性》,《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5期;

6.單波,張騰方:《跨文化傳播視野中他者化難題》,《學術研究》,2016年第6期;

7.單波,張洋:《漢學家與“文化中國”建構的多樣性:一種跨文化的視角》,《文化軟實力研究》,2016年第5期;

8.單波,王媛:《跨文化互動與西方傳教士的中國形象認知》,《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年第1期;

9.單波:《中西新聞比較與認知中國新聞業的文化心態》,《學術研究》,2015年第1期;

10.單波,樊美玲:《美國氫彈秘密案的迷思:技術信息傳播的思想困局及其意義》,《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4年4期;

11.單波:《面向全球化的跨文化思維及其悖論》,《國外社會科學》,2013年第1期;

12.單波:《中西新聞比較的問題與方法》,《新聞與傳播研究》,2013年第9期;

13.李加莉,單波:《跨文化傳播學中文化適應研究的路徑與問題》,2012年第5期;

14.李加莉,單波:《文化適應心理學研究的脈絡與新走向》,《理論月刊》,2012年第3期;

15.單波:《話語偏見與面子協商:關於汶川地震報道的跨文化分析》,《傳播與社會學刊》(香港),2009年第10期;

16.單波,王冰:《西方媒介生態理論的發展及其理論價值與問題》,《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年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