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痛點,才有錢賺

找到痛點,才有錢賺

現在實體經濟低迷,經濟整體都不景氣,大家哀嘆,創業的機會沒了,錢越來越不好賺了。

很多人都說農業是繼房地產之後最賺錢的產業,大家又紛紛把目光投向農業,據說恆大集團也新組建了農業集團,準備二次進軍農業。

很多朋友也陸續向我諮詢,進軍農業到底行不行?

找到痛點,才有錢賺

我們還是從創業、賺錢開始說起。

其實錢真的不好賺嗎?創業的機會真的沒了嗎?我看不是這樣。記得馬雲在幾年前說過幾句話。他說:“有人認為在100年前,創業的機會就沒了,結果出了通用。認為50年前創業的機會沒了,結果出了比爾蓋茨。十年前,大家又認為創業的機會沒了,結果出了阿里巴巴”。

那麼在2018年,創業的機會真的沒了嗎?錢真的不好賺了嗎?我們來看這樣一組數據:

據彭博社2017年12月28日發佈的《中國消費者如今已經統治了世界》,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最終消費佔GDP的比重達63.4%。家庭消費出現迅猛增長,增至4.5萬億美元。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2016 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 》,2016 年旅行收入444 億美元、支出2611 億美元。

2017年4月17日,世界旅遊組織發佈《2016年世界旅遊的晴雨表》,2016年中國出境旅遊支出2610億美元,居世界第一。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旗下的《投資參考》預估,2017年中國遊客在出境遊期間的總支出達到2.3萬億元人民幣(約合3500億美元),比去年增長11.8%。

以前中國人到境外消費的主要方向,是購買高檔的奢侈品,包括化妝品、名錶名包、首飾等等。但是消費統計顯示,近幾年消費的產品正在發生變化,逐漸轉向購買奶粉、馬桶蓋、電飯鍋等等日常用品上。

還有人預計未來的五年到十年,中國人跨境消費的數額可能會漲到5萬億元,面對這麼大的消費能力,誰來提供商品?這不是最大的賺錢的空間嗎?不是創業的機會嗎?

找到痛點,才有錢賺

我前段時間寫過一篇關於產品思維向用戶思維轉變的文章裡面提到過,用戶思維的核心就是站在用戶角度去考慮問題,用戶所糾結的、不舒服的地方,就是新的市場機會。

一句話,只有找準了用戶的痛點,才有錢賺。而當前用戶在這麼幾大領域普遍存在痛點。

第一是食品。現在食品安全越來越難保障,這幾年陸續發生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讓很多多心有餘悸,所以很多人去買俄羅斯的、韓國的、香港的、西班牙的、澳大利亞的食品,比如純牛肉、方便麵、奶粉等等,都是通過歐盟標準檢測的。

第二是生活日用品。從電飯鍋到馬桶蓋,到一些日用小電器。不得不承認,一些國外的產品,確實精緻、貼心、暖心,用起來方便,而且能考慮到多種因素,多種用途。

第三就是化妝品。化妝品的需求量太大了,國內基本沒有像樣的,我們家的幾位女士都是買的國外化妝品。

第四就是藥品。包括一些保健類的眼藥水、鈣片、魚肝油等等。

找到痛點,才有錢賺

這是什麼原因?不說自明。因為市場直接引導消費,也就是中央反覆提及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現在不是需求端出了問題,而是供給端出了問題,需求的東西無法提供,所以真需要反思了。現在的人越來越個性化,大家需要的是千差萬別、稀奇古怪的個性化定製產品,你生產不出來,自然就賺不到錢。

“互聯網+”已經提出很多年了,在這個前提下,通過大數據精準分析、精準營銷就可以讓用戶的需求,也就是市場所需求的個性化產品的規模化生產成為可能。但是目前我們很多的生產型企業還沒有轉變到用戶思維上來。

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既是產品的製造者,同時也是消費者。反思一下,在生活中、工作中,我們是不是有很多糾結的、難受的、想罵人的時候?比如說停車。現在停車是個大問題,但是德國就有智能化的多層停車裝置。食品是農業最大的發展機遇,要知道食品的需求有多大!但是現在的食品不安全,我們能不能生產出讓人放心的,全程溯源的,有機的,綠色的食品?

找到痛點,才有錢賺

我們不舒服的地方,無非在於吃喝玩樂、衣食住行這些領域,因此,這些痛點就是新的商業機會、新的市場機會、新的創業機會。

找到痛點,就有錢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