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七月半,「燒包」綿延千年民間習俗 緬懷先人 寄託哀思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二日,傳統習俗是“鬼節”、“中元節”、“七月半”,是各家各戶迎接已故祖先回家的日子。這一天地宮打開地府之門,已故祖先可以回家團圓。


又是一年七月半,“燒包”綿延千年民間習俗 緬懷先人 寄託哀思

從小就聽大人說,農曆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這段時間特別熱鬧,尤其是晚上,回家探親的祖先很多,有如春運般的大高峰,大小祖先蜂擁而至,一個字,擠。那個時候,我膽子忒小,晚上不敢出門。大人又說,鬼不可怕,因為看不到。
又是一年七月半,“燒包”綿延千年民間習俗 緬懷先人 寄託哀思

自農曆七月初十日,按照我們益陽當地的習俗,每家開始“接公婆娭毑”、又稱“接老客”、或者“接啞巴客”,這時便要將陶屋(益陽方言,其實是堂屋、客廳)打掃乾淨,神龕前置放香案和祖先牌位;在陶屋正中間擺上一張大桌子,周圍抽(放)好椅子,桌子上擺放乾乾淨淨的碗筷和酒杯;殺一隻雞、鴨、鵝,買上幾斤肉、魚等,準備一頓豐盛的飯菜,恭恭敬敬地把飯菜和茶水、酒倒滿,然後家裡的老人洗乾淨手,在祖先的牌位面前點上蠟燭和香火,燒上一把錢紙。口裡唸叨著XX祖先,請回來,請上座!
又是一年七月半,“燒包”綿延千年民間習俗 緬懷先人 寄託哀思

有“接公婆娭毑”,當然就有“送公婆娭毑”。我們益陽當地習俗,一般在農曆七月十三日和七月十四日晚上焚化紙包、燒香拜祖,即為“燒包”,是“送公婆娭毑”。
又是一年七月半,“燒包”綿延千年民間習俗 緬懷先人 寄託哀思

“燒包”的紙包內有幾寸厚錢紙,紙包上面書寫祖先名諱,包好後必須在背面書寫一個大大的“封”字。下午六點左右焚燒封包。家家戶戶就陸陸續續開始了鞭炮聲和燃起了一堆堆錢紙。

又是一年七月半,“燒包”綿延千年民間習俗 緬懷先人 寄託哀思

據說,焚燒封包越多,火勢越大,表示家庭越發幸福、人丁興旺。而且要在路邊或者水邊焚燒,讓祖先們領著後人的孝敬,開心快樂的回家。
又是一年七月半,“燒包”綿延千年民間習俗 緬懷先人 寄託哀思

“中元節”雖然不是國家法定假日,但它也是除清明節、除夕、重陽節之外的中國傳統祭祖大節。從唐朝流傳至今,是中國傳統的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是迷信,而是對祖先的一種祭祀和懷念,深刻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又是一年七月半,“燒包”綿延千年民間習俗 緬懷先人 寄託哀思

在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現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又有多少“人情味”呢?弘揚傳統文化,大力倡導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引導人們堅持正確的信仰,豐富自己的精神家園。什麼是信仰呢?筆者認為是“道德精神”。哪些才是我們應該堅持的呢?永遠不變,堅持信仰;因為沒有信仰,生命就沒有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