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議縣城買房:將來,大多數縣城和現在的農村一樣荒涼

文 / 李娟娟 王雙林不建議縣城買房:將來,大多數縣城和現在的農村一樣荒涼讀完著名經濟學家陸銘教授所著的《大國大城》,我總結出一點:在不遠的將來,大多數縣城會和現在的農村一樣荒涼,如今農村的房屋空置、兒童留守、老人空巢、務工窘境等問題,以後在縣城會大概率重演。

2010年,山區人花費25萬在山區建造的200平米的農村洋房,現在5萬出售,無人接盤。這種房,方圓幾公里無學校、無醫院、無菜市、無超市,最糟糕的是沒有就業崗位,很難賺錢,基本脫離現代化的生活,只適合日薄桑榆皓首蒼顏的老者在無慾無求中度風燭殘年。

2010年,川區鄉鎮人花費25萬建造200平米的農村洋房,現在40萬輕而易舉可以售出。附近有農村幼兒園、中小學、醫院、基礎的買賣市場,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所需。山區孩子到鄉鎮讀幼兒園中小學,這類房子也可以出租。這類鄉鎮的就業崗位很少,工資極低,年輕人大多去了更發達的城市找工作。常年留在鄉鎮上的年輕面孔,基本是鄉政府、學校等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

2010年,在一二線城市花費25萬付首付買一套80平米的房子,現在大概翻了兩三倍以上。而且,孩子上學有了學位,能就近方便享受較好的教育、醫療等資源。長遠來說,更有利於孩子開拓眼界提升階層。

同樣的農村底層,在同樣的起跑線上,拿著同樣的錢,混不同的圈子,開拓不一樣的眼界,投資在不同地方,在十年、二十年的時間長河後,財富、命運以及生活方式各不相同。

大多數縣城的房子仍在漲價,因為有大量進城務工的人賺到錢後,選擇回老家的縣城買房當接盤俠。但當他們在縣城買房後,又發現縣城沒有經濟活力,工作崗位稀缺,找到滿意的工作太難,於是又讓縣城的房子空置,去了更發達的城市租房工作。

縣城通了高鐵,拉動了房價的又一波上漲。很多人理所當然的認為:高鐵通了,交通很方便,會縮小城市和縣城的差距,會吸引年輕人留在縣城。事實恰恰相反:大量數據表明,高鐵沿線80%的縣城和四五線城市,隨著高鐵開通,加快了人口大量流出到一二線城市,GDP降低。

一個國家最大城市的人口多少是合理的?《大國大城》一書陸銘教授將全球142個國家最大城市的城市人口與國家總人口做了對比分析,發現人口高度集中於線上。上海、孟買分別是中國、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它們目前還處於線下,也就意味著這兩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依然處於城市化進程之中,人口依然在集聚。不建議縣城買房:將來,大多數縣城和現在的農村一樣荒涼

中國,有一條線被稱為愛輝——騰衝線,這條線自1935年被地理學家胡煥庸發現以來,線兩邊的人口分佈幾乎沒有發生變化。東南側的紅色區域以43%的國土面積集中了93%的人口和95%的GDP。按全球142個國家人口的分佈規律看,中國的城市化遠遠沒有完成,還有大量的年輕人有意向城市聚集。不建議縣城買房:將來,大多數縣城和現在的農村一樣荒涼

除去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少數有活力的縣城,大部分的鄉鎮和縣城,地廣人稀,沒有產業鏈,缺少就業崗位,註定無法形成規模經濟提高勞動生產率。中國絕大多數城市規模低於其最優水平,如果要提高勞動生產率,當擴張其規模,再加上人口老齡化嚴重,生育率降低,各個二線城市打去年以來瘋狂“搶人”的戰略,未來大多數縣城的年輕人只會越來越少。

支撐一個地區能否長遠發展,有兩點是最基本的:一是人口,二是經濟。一個人口淨流出,經濟無活力的鄉鎮和縣城,從長遠來看,必然衰敗。懷揣著好不容易攢下的30萬的存款,不要輕易在這種縣城買房。

最近聽了某大咖的內部演講,總結出:不是說所有縣城的房子都不適合買,猶豫不決想撒懶的時候,可以看看這個縣城有沒有星巴克。星巴克的選址向來科學嚴謹,一參照人口,二參照經濟。星巴克的覆蓋區域,是一個地方的活力疆域,星巴克在全中國開了3000多家門店,只有69家門店在縣城。星巴克,不便宜,能不倒閉常年開下去的縣城,一有人口基數,二有經濟活力,這種縣城大概率有未來。這和陸銘教授在的《大國大城》裡講到的英雄所見略同。

同樣的錢,逆反市場規律和遵循市場規律得到的回報大相徑庭。個人對抗不了規律,但能順應城市發展的規律。遵循市場規律,不去人口淨流出經濟無活力的縣城買房,藉助市場規律,選擇人口淨流入經濟有活力的城市,讓財富最大限度增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