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文史侃|假如當年唐朝朝廷當初錄取了黃巢

观察文史侃|假如当年唐朝朝廷当初录取了黄巢

观察文史侃|假如当年唐朝朝廷当初录取了黄巢

公元884年六月,苦戰十年的黃巢身心俱疲,面對暗淡的前景,決定自殺。自殺之前,黃巢說:“我欲討國奸臣,洗濯朝廷,事成不退,亦誤矣。”他不承認自己的動機有問題,失敗僅僅是因為沒有激流勇退。黃巢起義,是推倒唐朝這座大廈最強勁力量,唐朝雖然沒有在黃巢手中崩塌,但正是黃巢打斷了唐朝賴以存在的支柱。

如果黃巢的話可信,那麼原本他是要滌盪朝廷的汙泥濁水,為國家建功立業的。然而,傳統史學很難如此認定,把黃巢的暴動力量稱之為賊,是最普遍的書寫方式。不過,即使是最保守的傳統史學家也承認,黃巢暴動如此規模,長期難以平定,決定性的原因還是朝廷的政治。

乾符六年(879)五月,黃巢大軍攻克廣州,俘虜嶺南節度使李迢,發佈公告要進軍長安,指出朝廷的痼疾是宦官專權,大臣與宦官相互勾結,賄賂公行,此外還有“銓貢失才”。這最後一項目標指代明確,就是在科舉選官的制度執行過程中,存在營私舞弊導致人才流失問題。

黃巢是山東冤句人,大概是山東菏澤人,家裡世代販鹽,不缺錢,不好好地過日子,為什麼聚眾造反呢?《新唐書·黃巢傳》說了句很沒良心的話,說黃巢“喜亂”,於是投奔王仙芝,興兵反唐。王仙芝也是販鹽商人,這個共同的背景顯然值得深究。王仙芝造反的時候,也曾經向全國發出告示即檄文,指責唐朝官吏貪腐、賦稅苛重和賞罰不平。據說宰相看見這個檄文很緊張,不敢向皇帝報告。什麼意思呢?貪汙腐敗本來應該由朝廷管束,但朝廷管不了或者根本不管,現在老百姓來管了。老百姓在現有的體制下是無法反對腐敗的,他們造反,只能是用造反的方式來消除腐敗。

观察文史侃|假如当年唐朝朝廷当初录取了黄巢

唐末大暴動,領袖王仙芝、黃巢,都是鹽商起家,這又是什麼背景呢?原來,唐朝實行鹽鐵專賣制度,尤其是食鹽專賣,直接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所謂專賣,就是政府壟斷食鹽生意,用很高的價格把食鹽賣給大鹽商,至於鹽商用什麼價格去販賣,政府並不管。於是,鹽商只要能夠從政府那裡獲得食鹽的承包權,那便是錢途遠大,因為食鹽人人離不開,吃鹽只有一條途徑,再貴也得買。於是,政府為了大賺其錢,鹽價便節節升高,百姓負擔日日加重。安史之亂的時候,唐朝食鹽價格大約是每鬥10文錢。唐肅宗乾元元年(758)開始專賣,鹽價立刻高升到每鬥110文。代宗時期推行兩稅法,每斗食鹽再升高為370文。朝廷依靠這種專賣解決財政危機,但負擔無不轉移到百姓的生活日用之上。因為鹽價太高,中國的貧困人口只好淡食,放棄吃鹽。

正是因為食鹽專賣體制,催生了食鹽的走私業。黃巢和王仙芝都是私鹽販子,為了與政府鬥爭,他們有生意網絡,有武裝組織,最終走上了公開的對抗政府的道路。或許,他們曾經是合法的鹽商,但是在激烈的競爭中失敗,轉身走入私鹽販賣的隊伍。私鹽之所以盛行,是因為獲得了普遍民眾的支持甚至歡迎,畢竟比起政府的食鹽專賣來,私鹽價錢還公道一些,是貧苦百姓有希望買得起的。王仙芝與黃巢領導的唐末暴動,原來是與政府的專賣制度聯繫在一起的。

然而,一個造反的鹽商,為什麼會關心政府的腐敗呢?或許這僅僅是為他們的造反行為求證合法性,或許他們反映的底層民眾的心聲,或許他們真的盼望正常有序、公正公平的社會生活。販賣私鹽之前,黃巢的早年的另外一種經歷被挖掘出來,曾經,黃巢跟大多數識文斷字的青年一樣,希望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人人羨慕的仕宦生涯。但是,在入仕的第一關,他便永久地跌倒了,或許是命運正式向他宣佈:此路不通。

观察文史侃|假如当年唐朝朝廷当初录取了黄巢

原來,販鹽並不是黃巢的人生首選。黃巢有一首《不第後賦菊》詩,人人盡知:“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新唐書·黃巢傳》說黃巢“稍通書記”,如果從流傳下來黃巢的詩作看,《新唐書》這樣的說法恐怕是有意貶低之意。既然是落第之後的詩歌,更能證明黃巢是參加過科舉考試的。確有史料記載黃巢“屢舉進士不第”的事,說明黃巢曾經參加過會試,到中央去參加進士考試,至少是通過了地方上的考核。總之,黃巢參加過唐朝的科舉考試,因為屢次落第,最後只好放棄,重新拾起家裡的本行,販賣食鹽。最後,連私鹽販賣也無法繼續,便參加了暴動,成為讓唐朝聞風喪膽的暴動領袖。

假如,黃巢的科考之路走通了,一定不會有後來的走私商人黃巢,更不會有暴動領袖黃巢。雖然這個假設沒有意義,但這仍不妨作為一個話題來討論。如果黃巢沒有參與那場大暴動,歷史的局面完全可能是另外一種景象。如果黃巢當初考中進士,這一切還會發生嗎?

考中進士,銓選當官,正式進入唐朝的官僚隊伍之中,最後未必能夠成為萬人之上的大官,但既然進入體制之內,受到體制的保護,安穩生活,找機會升官,前途總是有盼頭的。畢竟,從官員到暴動,比起私販到暴動的距離要遙遠得多。官場也有傾軋,勾心鬥角,但高風險永遠不能與私販的生活相提並論。走私販鹽是非法的,在國家的嚴酷法律之下,出生入死討生活,走投無路的幾率太高,不必經過太多過程,一轉身就可以成為暴動者。

但是,黃巢真的可能被錄取嗎?完全沒有可能。在一個全面腐敗的體制中,入仕途徑是各個方面都關注的,只有進入官僚隊伍,才能保證特權持續,保證腐敗利益持續。掌控體制的大人物,一定把安排自己人進入官場當作頭等大事對待。排斥黃巢這樣的小人物,如同一腳踩死很多螞蟻,當時不會在意,事後也無從追想。除非有人能預測未來,如果能夠錄取一個黃巢就可以保住大家的腐敗。即便如此也做不到,因為黃巢的名字或許只有一個,但擁有黃巢命運的人成千上萬。何況,更多掌控腐敗體制的人,並不關心國家死活,在他們的利益審判中,個人眼前的利益永遠大於國家的整體利益。不如此,他們就不叫腐敗分子。

唐朝這座大廈需要有人來推倒,一個叫做黃巢的人站起來完成了這個使命,但黃巢並非唐朝真正的掘墓人。

唐朝的掘墓人另有其人,他的名字叫唐朝。

文史加點料

觀察文史侃|假如當年唐朝朝廷當初錄取了黃巢不第後賦菊

原文: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譯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後別的花就凋零了。盛開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瀰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

註釋:

⑴九月八: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有登高賞菊的風俗,說“九月八”是為了押韻。

⑵黃金甲:指金黃色的菊花。

綜合來源:領導文萃 中國紀檢監察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