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外賣可能是10天甚至半年前做的!商家:不建議告訴消費者

現在,叫外賣已經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但如果你知道,你所吃的外賣,可能是10天甚至半年前做好的速食菜餚包

,你會有何感想?

近日,小編髮現,在外賣平臺上,竟然有商家賣的不是現做的菜品,而是通過網絡渠道購買的速食餐包。

有顧客下單,他們只需用微波爐或熱水浸泡的方式加熱一下餐包,就能直接打包送到你手上。

這些菜餚包,看上去和新鮮現做的飯菜沒有區別,但很多是10天前做好的,保質期在三個月到半年——當然,商家不會告訴你,點外賣的你也看不出來。

外賣商家解釋,門店增多,使用菜餚包能夠標準化要求,“便於複製發展,而產品安全也會更加可控”,再加上現在那麼多人點外賣,“哪裡有時間現做”。

問題是,如果你知道,一份30、40元的外賣居然是10天甚至半年前就做好的,你真的願意吃嗎?

你所吃的外賣

10天前已經做好

8月3日,記者來到一家網紅外賣店,在美團平臺上,這家店月銷售量23455件,在餓了麼平臺上,它月售5560件,屬於高銷量的網紅店。

這裡沒有堂食空間,店內一個不足10平米的前廳是接單和出餐區,一道簾子之後則是“餐食加工區”。

雖然已經過了午飯時期,但依然有不少騎手在店門口等著取餐。

在記者的要求下,店長拿出了一份紅燒肉的菜餚包,他承認:

“放在沸水裡加熱一定時間,然後撕開後倒在米飯上,整理搭配好後就可以由騎手送出了。”

你吃的外賣可能是10天甚至半年前做的!商家:不建議告訴消費者

店主展示的麻辣牛肉菜餚包

來源見水印

這個菜餚包,標註的生產日期是10天前,保質期是半年,因此店員也非常自信:“我們使用的菜餚包,都是正規廠家生產的。”

除此之外,記者又走訪了幾家網紅外賣店,發現使用菜餚包的情況都有發生,只是使用的比例不同而已。

有的商家,是現炒的菜搭配使用菜餚包,一天用幾十包,只用於特定的菜餚;

有的商家,乾脆就全部用這種菜餚包,有訂單來,熱一熱就趕緊送出去。

已成行業慣例

毛利率300%

據知情人士透露,使用菜餚包,已成為不少外賣店的“慣例”。商家喜歡使用菜餚包,原因主要有三點:

原因一:省時省力

據知情人透露:

“我知道有一家小店,每月差不多賣出3000來份外賣,可是員工只有2人,現做的話,是無論如何都忙不過來的。”

有了菜餚包,不少商家每天要做的,只是蒸一大鍋米飯,燙一點綠葉蔬菜,菜餚一熱好就加上去,這樣就能把外賣送出去,一點都不費勁。

據他透露,一般像蓋飯、滷肉飯、烤肉飯等種類的外賣,幾乎都是網上購買的菜餚包,而他的店裡,只有木桶飯是現炒的。

原因二:更加標準化

使用菜餚包商家的員工,曾指著菜餚包上的執行國標和產品生產許可證號,說:

“產品都有認證,和方便米飯差不多。”

他說,最初店裡確實是自己做的,不過店裡炒做不到工廠內的衛生標準,所以就開始用菜餚包。

餐廳想要做大做強,就要開分店,一旦開分店,就會涉及菜餚標準化的問題,因為如果現炒的話,各家店的師傅手藝不一樣,炒出來的菜也會不一樣。

因此,商家們就會使用菜餚包,這樣菜品能夠做到標準化,食品安全也更加可控。

有業內人士透露:“現在外賣行業中頭部商家,大部分都使用菜餚包,無非就是因為效率高、標準化。”

原因三:利潤可觀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用菜餚包更賺錢。

有了菜餚包,對店內設施、人員技術要求不高,還省去了人力成本、製作一道菜的時間成本。

像上面說的,一個月賣3000份外賣,只需要2名員工,投入產出比有多少?簡直不敢想象。

網上一款“蓋澆飯方便速成快餐料理包”,10包只需49.8元,平均下來不足5元,還包郵。

可在一些外賣平臺上,類似的蓋澆飯起碼要20元,中間的毛利潤高達300% 。

商家:“這不就是飛機餐嗎?”

當然,這一切消費者都是不知道的,他們都以為,自己吃的外賣是新鮮現做的。

然而,商家也有自己的說辭:

這不就是飛機餐嗎?在飛機上吃飯的時候,空姐也沒告訴你這是菜餚包啊!”

在他們看來,他們只是追隨行業的做法,做的一切無可厚非。

問題是,航班使用菜餚包,只是為了保證飛機安全飛行,畢竟在天上開火做菜可不是什麼好玩的事情,這和地面的情況根本不同。

況且,根據2017年1月頒佈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航空食品衛生規範》規定,飛機餐從熱加工完畢、進入冷庫到最後在飛機上給旅客食用,最長不能超過4天。

而那些菜餚包,保質期動輒半年甚至幾年。

這些菜餚包從何而來?

看完這一切,我們不得不問了,這些菜餚包從何而來,它們到底符不符合安全標準?

在萬能的某寶上,類似的菜餚包隨便一搜就有,蠔油牛柳、糖醋排骨、魚香肉絲、魚香茄子等半成品料理包應有盡有。

這些網上售賣的菜餚包,商家號稱“不用廚師也能開餐廳”。

你吃的外賣可能是10天甚至半年前做的!商家:不建議告訴消費者

有記者走訪了生產這些菜餚包的四川某食品公司的廠房,負責人向記者展示了車間的環境。

負責人介紹,車間有121℃高溫滅菌、臭氧殺菌,自己也有檢驗檢疫證。

採訪另一位銷售菜餚包的負責人,這個負責人則大吐苦水:

“不敢告訴消費者,因為認同度不高,搞得我們像地下工作一樣。”

另外一個負責營銷的蔡先生也說,不建議告知點餐人,一方面國家並未強制要求告知,另一方面,“在客戶不瞭解的情況下告知,可能會適得其反。”

加熱菜餚包當外賣

這種做法你能接受嗎?

商家用菜餚包加熱銷售,外賣平臺不管管的嗎?

美團外賣相關負責人回應稱:

“從現行法律法規看,並沒有禁止餐飲服務提供者對預包裝冷藏冷凍膳食進行復熱的規定。在遵守法律法規、確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美團外賣允許餐飲商戶採用不同方式進行生產、售賣。”

餓了麼表示:

“食品安全法並未對這個有限制和禁止,外賣平臺對商戶的管理是在法律框架內。商戶這種做法在外賣出現之前就存在。”

一句話就是:我們管不了,你們看不慣就別吃。

律師就說:

“如果商家在宣傳中說了現炒、現做,實際卻用菜餚包的話,那商家存在虛假宣傳的情況,相關部門可以對商家進行處理。”

關鍵是,消費者是怎麼看的?

針對這樣的菜餚包,大家的意見不一。

有些網友表示能夠接受:

“可以接受,只要不影響口感和營養就行了,因為即便去外賣店裡吃飯,也不排除會吃到復熱食品,根本無法監督和鑑別。”

“很多連鎖餐飲店都會這麼做,中央廚房加工半成品熟食包,店鋪加熱上桌。如果加工過程衛生、安全,也沒有超出保質期,那自己是能接受的。”

“沒毛病啊,只要在保質期內,也沒違反衛生要求就行。”

“這就和你在飯店點一份水餃,水餃不是現包而是冷凍的,是一樣的道理。”

但也有不少網友對這種行為非常憤怒:

楊女士曾在網上買過類似的菜餚包回家做,但她不能接受外賣是用這個做的,她說:

“我點外賣是想吃新鮮的菜,商家用菜餚包做外賣的行為感覺是欺騙消費者。”

在建築公司上班的曹先生,平時因為工作忙會經常點外賣,他第一次聽說外賣還能用菜餚包來做,非常憤怒:

“這種我也會做,煮個米飯就夠了,何必點外賣?菜餚包三五元一包,一份蓋飯套飯卻一二十元,商家太能忽悠了。”

其實,我覺得,這件事情最大的爭議其實是,商家向消費者隱瞞了這件事。

食品安全問題,其實不是關鍵,因為肯定不會有什麼問題,能大批量、流程化製作菜餚包的,也是需要有相關證件的。

所做的菜餚包,也是使用了罐頭的保鮮技術,健康不敢說,但安全還是有保證的。

但問題就在於,消費者並不知道商家是使用了這種菜餚包,他們點外賣,想吃的是新鮮現做的飯菜,他們也以為商家的飯菜是新鮮現做的。

哪知道,商家還有菜餚包這樣的做法。

如果你說清楚,我們店裡是用菜餚包做的,能接受的自然會去吃,不能接受的不去吃,也不會對你的做法有什麼反應。

但現在這樣做,被人發現是用菜餚包,商家的信譽和誠信都會大打折扣。

點外賣的消費者們,下次訂餐的時候,心裡也不免咯噔一下,我點的這份外賣,是不是菜餚包做的?是不是半年前就做好的?

因此,我認為,使用菜餚包,其實是損害了顧客的知情權,如果使用了菜餚包的商家在宣傳中說自己現炒現做,那就還涉及虛假宣傳。

對於外賣店使用菜餚包的做法,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