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協失敗的U23政策,毀了聯賽,毀了球員,還有必要進行下去嗎?

很鹹的糖


其實關於U23政策我早就說過很多次,這是一種揠苗助長的方式方法。現代足球發展至今,早已經不是摸索階段了。已經擁有了非常成熟的培養機制和體系,足球已經形成了自己規律,我們哪怕照搬過來,一直堅持下去也不至於到今天這種地步。



可現在我們依然還是拍腦門決定,或者為了眼前的成績去強行出臺一些違反足球規律的東西。更可笑的是為了堅持自己的錯誤必須用更多的錯誤來掩蓋。比如說亞運會抽調U23,在聯賽中他們覺得取消U23政策朝令夕改不好(這次竟然能認識到這點)然後出臺了一系列複雜的規則去彌補這個錯誤,其實這時候聯賽已經做不到最基本的公平可言了。完全不知道他們腦子裡在想些什麼。



前一陣我參加過一次調研會議,某領導帶著一群初出茅廬的學生,他可能是博士或者是研究生導師。這幫大學生根本就不懂足球,然後他們提出一些想法和對足球的看法業餘的令人髮指。我在想真的要讓這樣的一群人來管理中國足球,來出謀劃策嗎?那豈不是在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踢球是救不了中國足球的。


球員王偉


有些意外的從亞運會上早早出局,大家的心理都不好受,發點牢騷也沒什麼。但是在輸球之後,就立刻來質疑聯賽的U23政策,彷彿也有些盲目。

其實不光是在網上大家對這項政策有爭議,在圈內,大家也在討論這項政策的好與不好。那麼為何上面會出臺這項爭議非常大的政策呢?因為前些年,我們的青訓培養做的是有問題的;當我們的各級國字號在亞洲層面成績節節敗退,有時候連亞少賽、亞青賽都進不了正賽時,這引起了大家的恐慌。

當我們的聯賽隨著高投入正奔著世界第六大聯賽走,聯賽進步卻未能帶動國字號成績提升時,出臺以幫助年輕球員成長,在高水平競爭中獲得更多出場機會的政策初衷是好的。通過這兩年,有部分年輕球員也確實抓住機會,已經在各自球隊成長為球隊的核心球員。

但是客觀的說,已經快兩年了,但是大多數U23球員到目前為止,跟所在球隊同位置的老大哥們相比,實力還是有差距的。如果說去年各隊也就是每場上一個U23,大不了開場浪費一個換人名額,對於各隊的影響還沒有那麼大的話,那麼今年開始執行“外援登場人數和U23登場人數相等”的政策,間接導致今年的聯賽,很多隊在比賽最後時刻連換兩個U23去應付政策時,其實已經影響到中超聯賽的觀賞性和激烈性,讓一些世界級名帥在臨場調整受到了限制。與此同時,也正是因為受到政策保護,年輕球員的市場行情、合同都在迅速往上躥。當原本是扶持中國足球的青訓政策成為生財之道,讓這群年輕球員很輕鬆的就可以成為千萬富翁,他們還有多大的意願去繼續提升自己呢?

當一項政策有利有弊,確實可以幫助到中國足球,又帶來了一些新問題時,我們不應該一竿子就把這項政策打死,也不應該在某一兩場比賽之後,就盲目的叫好。有利有弊且有著很好的初衷,就意味著在大方向沒問題的情況下,接下來在執行和操作的過程中,還有調整和改進的空間。

95年的球員,他們離政策保護期只剩下3個月了

接下來該怎麼調?是傳聞中的U23打中超,U21打中甲,U19打中乙?還是有關部門在醞釀什麼大招?總之無論接下來聯賽要怎麼調,但願這一次有關部門可以把眼光放的長遠點。畢竟急功近利得不償失的痛,過去在中國足球身上已經發生過很多回了,那就別再讓類似的畫面重演了。


央視劉思遠


像這種事其實很好說,有世界上足球強國成功的經驗,不用照搬過來只是借籤就可以了,足球想上去就是個普及問題和正確的使用經濟手段的事情,足球普及了玩的人多了中國人多了其了,還挑不出幾個會踢球的?這就需要伯樂也叫星探去發現培養成材,這樣的過程應有經濟手假去輔助,就是讓伯樂星探們覺得除了興趣之外還有利益,過去相面的算掛的大師正天走街穿巷,就是想通過自己掌握的對人未來預知的能力,發現一個將來能夠成為榜眼,探花,奘元一類的人材,自己傾力培養,如果被自己相對了,後半生就有了依靠,(這是傳說不可全信)現在說起星探來正天南海北的跑,傾力去發現造就一個球星,球星成名之後是不是也得感激星探的栽培之恩物質上也應從自己收入中拿出一部份給領進門的師付?現在回過來說足協的一些試驗性的償試就不必了借鑑一下國外的就行了,就不要屎克郎戴鏡爬在足球上充足球先生了。


嶗山隱士3


U23有沒有效果,這一場輸給沙特的比賽不是最好的校驗標準。

雖然輸的有點遺憾,但是我們還是看到U23新政之下的年輕人進步和成長。黃紫昌、韋世豪等等這些在聯賽中獲得一些上場機會的球員在亞運會賽場上打出了令人驚喜的表現。尤其是小組賽,進11球、失1球的驚豔表現讓人眼前一亮。

說U23新政一無是處,肯定是沒有道理的。主要看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這是U23新政帶給中國足球好的一面,但是在另一面,U23強制推行下去的政策到了各支球隊中經常會出現畸形的情況,很多時候都是為了應付政策而走過場,一些年輕人沒有真正獲得鍛鍊機會,另外一些年齡超過U23的,一旦在聯賽中剛剛嶄露頭角,之後到了24歲,他可能就會被球隊邊緣化。沒有政策的光環,24歲或者以上的球員,就失去了保障,慢慢就成為看客。然後下一批U23再頂上,再又一大批會被拋棄。

有消息稱,亞運會之後,U23新政將會從中超消失,推行了一年多的政策,這麼就要夭折了。

中國足球不怕走彎路,但就怕走錯路,彎路只要大方向是對的,終歸還是能到終點,但是錯路只能越走越錯,越走越遠。U23到底是彎路,還是錯路,不是因為一次大賽輸球就下定論,需要論證,而不是拍拍腦門就決定開啟,拍拍腦門就決定關閉,這種隨意而為的人治,才是中國足球目前最可怕的現象。


跳球


U23新政是否有用也不能光看這次U23國足能否取得好成績來判定,實質上就是本屆亞運會取得冠軍也與足協推出的U23新政,毫無關聯。

相反,恰恰是本次亞運的U23球員的抽調,對於中超聯賽的精彩程度提升不小。因為本次U23國家隊的抽調,讓恆大、上港、國安、魯能等隊可以享受U23球員抽調後的“新政”,不難看出此“新政”頓時讓這幾個球隊煥發出勃勃生機,看上去這幾支球隊更像運轉正常,球員輪換更趨合理,球隊水平頓顯提升。

第二,都說U23國家隊水平低下,與他們參加比賽少有關,實質上這是一個欺騙廣大球迷們的一個偽命題。正解應該是因為U23球員的水平低下所以參加不了高水平的比賽。現在,足協出臺U23新政,逼迫俱樂部讓這些水平低下的球員上場比賽,這是典型的拔苗助長行為,不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必定會招致現實的冷酷打擊。

第三,要培養U23以下球員,國家完全可以為此設立一個聯賽制度。比如,中超以下聯賽規定使用一定數量的U23球員;比如,球隊的預備隊比賽必須使用U23球員;比如這樣的預備隊比賽成績可以適當計入主隊聯賽排名等等。讓他們能在比賽中全身心的投入,而不是像現在一樣,要麼十幾分鐘被換下,要麼還有兩分鐘才被換上。這樣的用人制度,既影響球隊正常運轉,又沒有起到U23球員鍛鍊價值,真正影響到的是讓中國足球與世界足球越走越遠。

當U23國家隊作為東道主在亞洲錦標賽被淘汰出局之時,當本屆亞運會再一次被羞辱淘汰之時,不知我們的足球管理部門是選擇變本加厲的U23聯賽的“新新政”?還是能改弦更張,修正自我,讓足球規律主導足球事業?事實多次證明,中國足球只要能謙虛的、好好的向足球先進發達國家學習,從娃娃抓起,何必年年自找麻煩般的瞎折騰。





寅弘


U23輸給了以小打大的沙特U21 以同樣的方式被對手上半場連入三球 這是戰術的失敗嗎?球員臨場的適應程度怎麼樣大家心裡都有數。 說說青訓吧 我之前一直在說建立校園聯賽和社區聯賽的必要性 把那些因為傷病或者其他種種因素過早退役的球員培養成教練員下放到校園和社區 不要按照奧運會和亞運會的參賽年齡建立梯隊 應該是每一歲建立一到三隻梯隊 先培養小孩子的興趣 一個不愛足球的人是踢不好足球的 到了14~16歲就和職業隊一起選拔年輕球員 沒有被選到的球員基本就沒什麼意思堅持下去了 再說到我對U23新政的想法 這種政策只會毀人 沒有能力的球員只會靠政策出場比賽 有什麼意思,都是垃圾時間上場 每一次上場都是一次對球員的打擊 23歲當主力24歲退役 說明什麼問題啊 沒有能力多少歲都沒有看看梅西 C羅

姆巴佩 博格巴 德布勞內 阿扎爾 都是年少成名 哪一個是在政策的幫助下踢上職業比賽的,制定U23新政的人都是體育局或者足協的官員 他們是不是真的懂足球


味精27


這本來就有兩種答案,1,有部分的球迷關注的是每週的中超和豪門聯賽,關注的是自己支持喜歡的主隊,享受的是比賽的過程,他們每年看的直播比賽至少30場以上。他們也熟悉u23球員也知道他們各自特點。國家隊比賽只是他們偶爾的夜宵,他們是反對u23新政的。2,還有部分球迷,只看偶爾看下國家隊的比賽,其它比賽從不關注。他們只關注國家隊比賽的結果,享受的是出線帶來的快樂。他們每週幾乎不看比賽直播,一年的比賽直播加起來可能看不到10場。他們可能連這些u23球員是哪個隊的,有什麼特點,什麼位置都不知道。但他們是堅決支持u23新政的,更支持減少外援優先國內球員的踢球機會的政策。

我想說支持u23新政的球迷,你每週也最少看一場你支持的u23球隊的比賽,這樣你才有資格去評價這個政策到底是好是壞!


巨風2017


看了好幾條評論,委實擔心起來!所謂的U23新政在亞運會足球比賽中鎩羽而歸,眾人的矛頭直指足協的新政,但是大家想過沒有?這麼多年來,足協推行的就是鴨子死了嘴殼硬的態度,足協肯定是不會錯的,錯的就是球員和教練團隊,這次亞運會的目標是保八爭四,這個目標是不是足協的智囊團提前挖好的大坑?坐等裡皮團隊往裡跳呢……說遠了,這次亞運會的失利,很有可能會讓足協的老爺們鐵心破釜沉舟,推行國家隊參加中超聯賽的新政!如果這個政策真的實施了,中國職業足球完蛋了不說,國家隊的成績更會一落千丈!!裡皮您真的不適合中國足球,熬過明年年初的亞洲盃之後,還是主動辭職吧,別讓您一世英名徹底敗在中國足協的手裡,您不想走也不行,足協老爺們已經物色好了下一個背鍋俠!以後噴子們也該歇歇啦,足協新政一旦推出後,中超聯賽又將成為不毛之地,大家坐等足協屁股決定腦袋的政策,能不能讓國足在卡塔爾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四十強中殺出重圍!!!


低吟四季的傷1


U23男足從亞運會上有些莫名其妙的出局後,對於聯賽U23政策的質疑聲,也再一次的不期而至。

不過關於U23政策的討論,我覺得還是應該更為理性的去分析。這項政策的初衷是好的,畢竟我們的聯賽的精彩程度和激烈性,已經得到了保障;讓更多的年輕人在這樣一種高節奏,強對抗的聯賽裡多踢比賽,確實可以幫助他們成長。

而在這兩年,也確實有像何超、劉奕鳴這樣的年輕人,通過政策獲得出場時間後已經成長為球隊的核心。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絕大多數的U23球員依舊是靠政策保護得到的出場機會,他們的實力跟同位置的老大哥們相比,還是有明顯的差距,這其中也包括代表國足打過12強賽的鄧涵文。論能力,他顯然不如張琳芃打右邊;只不過因為政策保護,需要給他騰一個位置,張琳芃只能收到中間,去跟梅方、馮瀟霆競爭首發中衛的位置。

如果只是一個U23或許還好辦,但是現在每場比賽,各隊在不願意捨棄外援的情況下,不得不上3個U23,很多球隊選擇比賽最後時刻連換兩個U23去應付政策時,整個聯賽的觀賞性、激烈程度都出現了下滑,很多教練的臨場指揮也受到了一些影響,這就是U23政策受到詬病的地方。

當U23政策並沒有給我們的國字號帶來特別明顯的提升,這項政策接下來還會調。至於是不是傳聞中的U23、U21、U19去打聯賽,只能說可能性很大,但一切還都說不準。


搜達足球


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給教練洗白的,也不看看這四個球怎麼丟的,一個方式打進四個球,是一個方式,直塞挑射,中衛後腰之間能塞3個人。

兩個中衛中間的空隙,夢遊的後腰,便秘的前後場傳導。

靠鋒線也就虐菜罷了,在韋世豪張玉寧狂奔,中場起長傳時候,有人看一下自己球員位置麼?有人想過控制下節奏麼?你衝我也衝,你們都衝,我也不看看對方和自己球員位置,就起腳了。即便是有人看了局面,前腰後腰有人出球麼?前腰後腰位置有人麼?中衛什麼時候要頂,後腰什麼時候要沉入防線,後腰看不住,倆中衛相距那麼遠,你們在賣萌嗎?這些東西怎麼就在國足比賽看不到呢?

邊路打到死,好似足球場只有半個,要麼就是搶到球就快攻,中場沒有個能傳敢接的人,你要前後腰是來湊數進球的麼?

這就不能說主教練沒有問題了,戰術爛的一塌糊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