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者:國際郵輪在華業務需加快轉型

业者:国际邮轮在华业务需加快转型

停泊在中國港口的皇家加勒比“海洋量子號”郵輪。新華社記者 毛振華 攝

新華社天津8月22日電(記者毛振華)郵輪被譽為“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黃金產業”,中國被普遍認為是這一產業具有較好增長潛力的市場。不過,最近有國際郵輪公司將原本在中國運營的郵輪派往他國,引起業內深思。

在業內人士看來,市場暫時供大於求,郵輪公司適時調整無可厚非。長遠來看,郵輪業應加快轉型調整,進一步豐富航線,才能有望成長為中國經濟新動能。

據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及行業第三方研究機構《郵輪參考》的數據顯示,從2006年中國郵輪業開啟母港市場開始,截至2017年底,中國郵輪港口累計接待出入境遊客量達到1813.54萬人次。

“很享受在郵輪甲板上吹著海風看書的愜意。”天津市民孫潔多次從天津國際郵輪母港乘坐國際郵輪出遊。在她看來,郵輪本身提供的豐富體驗也讓旅程非常充實。

經歷了從2006年到2016年的“黃金十年”高速發展,中國郵輪業正逐步從“求規模”向“增效益”轉變。去年開始,一些原本在華經營的國際郵輪開始了策略調整。

7月18日,國際郵輪品牌諾唯真宣佈,專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郵輪“喜悅號”將離開中國,明年前往阿拉斯加地區。這艘郵輪“中國風”濃郁,船身鳳凰和祥雲圖案均由中國設計師設計,船上提供油條、麻辣燙、佛跳牆等中式傳統美食。“為中國市場量身定製的郵輪也會離開,這不免讓人深思。”《郵輪參考》主編梅俊青說。

去年初,公主郵輪旗下在中國運營3年的“藍寶石公主號”郵輪被派往歐洲到新加坡航線;去年9月,皇家加勒比旗下“海洋水手號”宣佈告別中國市場,派往美國;今年2月,歌詩達旗下“維多利亞號”從中國轉投歐洲市場。

據《郵輪參考》統計,今年中國的母港郵輪共16艘,比去年同期減少2艘,2019年依然面臨市場供給下降趨勢。

為什麼會出現高速增長後的回落?市場供大於求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郵輪市場起步晚且空間巨大,令許多國際郵輪企業看到了商機,但中國特有的郵輪銷售模式和產品過剩導致的價格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空間大打折扣,影響了郵輪遊的品質。

郵輪研究人士嚴春鋒認為,“喜悅號”離開中國市場,歸根結底就是郵輪公司基於利潤的考量。

客源市場開發不足的問題也較為突出。梅俊青說,中國郵輪旅遊的發展主要依賴本地客源,對國外客源和內地客源開發不足。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油輪業的當務之急是要加快推動中國郵輪市場培育。除了國內市場以外,還要更多地開發入境旅遊市場,讓國外遊客充分認識到中國郵輪旅遊的魅力和旅遊目的地的魅力。

諾唯真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向宇澄曾表示,“喜悅號”的離開是公司整體的戰略規劃所需。他強調,諾唯真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沒有改變,對長期在華髮展的決心更是堅定。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常務副會長鄭煒航說,中國沿海始發郵輪航線中,前往日本和韓國航線產品佔比85%以上。郵輪旅遊目的地資源不足,遇上臺風等突發事件時,港口調配靈活性差。“只有產業配套跟上,郵輪公司不斷豐富產品類型,才能避免類似風險的出現。”他指出。

專家認為,豐富的遠程國際郵輪航線,應成為未來支撐市場發展的重要選擇,可以有效利用亞太島嶼資源,並延伸中國跨國、跨洲、跨洋郵輪航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