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還是大城市?

邊疆,還是大城市?

邊疆,還是大城市?

軍校畢業分配塵埃落定,大批軍校學子打起行囊,奔赴各自的歸宿和崗位。以前的同桌、舍友早已天南海北,從這一刻起,人生軌跡截然不同。

畢竟,去高山海島還是去機關大院,感受是天壤之別。早年的畢業分配,從學校到學院到大隊中隊都號召優秀人才“到邊疆去,到一線基層部去”“苦地方,爛地方,艱苦立業好地方。”要想提高能力,有志青年必須到艱苦邊遠地區摔打磨礪。

優秀學員到底是該去邊疆還是大城市?這個問題恐怕遠非幾句話幾篇文章能說清楚。

邊疆,還是大城市?

記得當時很多熱血青年都寫了申請書,有的還不止寫一次,算是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果然,去邊疆的同志工資等次加一檔,還榮立三等功,不少沒去成的同志羨慕不已。

但畢竟,能去的還是少數,能說回道的沙哥校演講比賽第一名,體能狂人漢哥單槓能一口氣做一百多,小個子張帕寫作能量強,在校報發了不少文章……總之,感覺能去的都有幾下子。

隨著時代發展,分配不透明、容易暗箱操作等弊端流露出來,於是學校推行了量化積分排名制度,每年按照學習成績和綜合表現計分,到畢業時,按照分數高低,以此選擇分配單位。

結果,排名靠前的,大多選擇了離家近,城市單位。排後面的,只能選擇艱苦邊遠地區。好像艱苦邊遠並不是香餑餑,反而成了燙手山芋,優秀人才為何拋離了到艱苦邊遠地區建功立業的初心?

“天若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我依然記得這句名言,也很贊同這種觀念。自古英雄多磨爛,只有經歷挫折,方可成器。不過現實中,經歷了挫折一蹶不振的人不少,被埋沒了大半輩子的也見過。

邊疆,還是大城市?

“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很多時候,我都在懷疑這句話,到底金子重要還是環境重要。

“發光的金子會不會高溫環境所滅?”

“普通石頭到了太空會不會被點石成金?”

就我有限的認知而言,環境真的太重要了。大多數去了邊疆的戰友,很多人都想離開,即便當年熱血青年沙哥,在工作突出、跟領導關係不錯的前提下,也多次找領導申請。卻依然被婉拒。

可以想象,條件惡劣,離開不易,人員堆積,晉升困難……我在基層能體驗的東西,他們更甚。這與以前教育中提到的思想完全違背,他們顯然違背了當年的承諾和自己的初衷。

我感覺,這些金子這輩子很難再發光了,愛演講的沙哥把口才都用到了跟領導彙報如何轉業上,體能好的漢哥身體差不多垮了……大家其實都混得差不多,級別差不多,身體差不多,境遇差不多。

你優秀,但你真不一定能適應邊疆。或者說,以前優秀,並不代表能一直優秀。

相反,你平凡,去了邊疆未必是壞事。戰友小崔則在邊疆幹得風生水起,連我都羨慕起他。在院校,小崔絕對是那種淹沒在茫茫人海的學員,成績一般,缺少特長,不好表現甚至有點兒內向。

邊疆,還是大城市?

去了邊疆,好多年大家都沒有他的消息。不過他一出現,就驚呆了我們,在我們抱怨發展受限、工資低廉、轉業困難時,他以典型身份登上了主流報刊,強大正能量來得讓人眼前一亮。

加了朋友圈,我看到他守邊疆之餘,考了司法考試,天天自學英語,到國外交流學習,與外國朋友談笑風生。當然,他的朋友圈也有高原的一些風景,偶爾會有些釣魚的圖文,我知道他在苦中作樂,真心佩服。

看了他朋友圈,我默默看了下週圍的戰友,正熱火朝天在一塊土裡挖各種掩體。不挖掩體的時候,基本就是在會場聆聽一個副職領導嚴厲地“批評”人“教誨”人,聽另一個副職領導吹他怎麼牛逼著靠自己調了正團。真心鄙視。

看了小崔的成就,我都差點覺得,沒去邊疆真虧大了。

我沒去成邊疆,更沒留在城市。如今工作按部就班,普通得再不能普通,平庸到極點。有時幻想去了邊疆,我會不會發一點點光和熱。

儘管自以為優秀的人不少,但畢竟,真正優秀的人還是少數。

從院校畢業起,最好忘記那些所謂的優秀,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從零開始,努力奮鬥,直到未來某天實現了自身價值,過去的一切都值得感謝,那時說優秀才有意義。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