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見孟姜女,是在第幾次東巡途中?

八閩居士


獨家解謎:孟姜女是秦始皇的姑姑!秦始皇被冤枉了二千多年

孟姜女哭長城故事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相傳孟姜女哭倒長城後,惱怒的秦始皇派兵捉拿,當看到孟姜女貌美如花,於是荒淫的秦始皇想佔為己有,為得到孟姜女,甚至接受孟姜女提出的三個苛刻條件,可當秦始皇一一照辦後,貞烈的孟姜女卻縱身跳進海里……

​​傳說畢竟是傳說,是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不斷演變的,但我們可以根據眾多歷史地理的考察考證中,來還原孟姜女和秦始皇的真實關係。

​早在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時期,強大的秦國決定戰略東進,為維護後方的穩定,把生活在秦西北的戎翟驅逐到今臨洮一帶,並兩端倚洮渭之天險,中間借東峪溝河谷地帶修一道長城拒翟人於長城之外。

但在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秦地發生強烈地震,長城受到嚴重破壞,於是秦將司馬錯率兵跨過倒塌的長城,在今臨洮建立翟道,抽調築守長城的秦兵沿岷江南下,聯合巴、蜀兵“浮江伐楚”,攻下楚黔中(今湖南常德一帶)。

而同在這一年,為了給修築長城的丈夫範喜良送“寒衣”,孟姜女從家鄉同官(今陝西銅川),歷盡艱辛,不遠千里來到隴西(今臨洮一帶)。卻得知其夫死後被築在長城下。孟姜女悲痛欲絕,傷心大哭,突然地動山搖,長城竟被“哭”倒了。從此,孟姜女一“哭”成名!成為那個時代“哭感天地、氣感山河”的傳奇式女子而被崇拜和模仿。

後來,秦楚戰局穩定後,孟姜女隨曾跟司馬錯一起“浮江伐楚”的鄉鄰在黔中定居生活,今天湖南津市還有孟姜女廟,相傳為孟姜女故里。

秦始皇(前259—前210)在公元前221年38歲時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按公元前280年“哭”倒長城的孟姜女為16歲計算,若此時還活著,已經75歲高齡了。這與傳說中秦始皇想霸佔年輕貌美的孟姜女故事大相徑庭。所以起初筆者認為孟姜女跟秦始皇在歷史上是沒有交集的,傳說故事也是後人杜撰的。

​​但筆者在實地走訪考證孟姜女故事盛行的湖南津市、陝西銅川、河南新鄉和綏中姜女墳等相關史料時,發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湖南津市除了有孟姜女廟,還有個皇姑山,且在公元前220年秦統一六國後在此地域初設慈姑縣;陝西宜君縣哭泉鎮姜女泉西北不到6裡地有個皇姑莊村,該村村民現都已搬遷,只留下殘破的房屋,在當地熱心村民的指引下得知該村曾有一建制較大今叫廟臺子的廟宇遺蹟,發現殘破磚瓦頗多,該村民講有一石碑因修橋深埋在路下,無以考證,其西南方向不到5裡有一仙姑廟梁,是當地最高處,上有一廟宇舊址,據當地人講清朝時還香火唱戲不斷,後因地震破壞,想必是皇姑莊村的廟宇搬遷到這裡的;河南新鄉有孟莊、孟姜女河、孟姜女橋等地名,看來在古代孟姜女傳說也必盛行,在輝縣百泉鎮有一古寺名曰皇姑寺,寺內有北魏石刻造像碑,說明在北魏以前就已存在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葫蘆島市綏中縣萬家鎮止錨灣海濱發現秦行宮遺址,被相關專家確定為秦始皇駐蹕過的碣石宮。碣石宮中軸線南端相距400餘米海中聳立三座奇形礁石,稱為碣石,是歷代傳說中的孟姜女墳。陝西銅川市宜君縣皇姑莊村這些歷史地理材料讓我們不得不把孟姜女和秦始皇關係重新解讀:若秦始皇尊崇“氣感山河”、“哭”倒長城的民女孟姜女並有稱謂的話,依他們的年齡只能是姑侄關係。事實果真如此,秦始皇尊拜孟姜女為“尼姑”(意為尊敬的姑姑,或為“尼姑”一詞由來)。所以最初人們稱孟姜女為皇姑,祭祀孟姜女的廟為皇姑廟或仙姑廟,北魏時期佛教開始傳入中國後,有些廟則改名為寺。

​始皇二十六年,在臨洮發現高五丈,足履六尺,穿夷狄服的十二巨人,古人認為這種自然異象將受其禍!但這一年秦始皇卻順利兼併六國,反以為祥瑞之兆,於是銷燬天下兵器,鑄造十二個象他們一樣的“金人”立於殿前。次年(公元前221年),天下初定,百廢待興,秦始皇攜“通神靈,氣感山河”被尊為“尼姑”、拜為奉常(官名,九卿之一,掌宗廟禮儀)的孟姜女率領文武百官浩浩蕩蕩西巡,其主要目的就是去臨洮(今渭源秦王寺)孟姜女“哭”倒長城、“滴血認夫”的地方祭祀山川神靈,以答謝上天神靈給予的難得祥瑞之兆。

此後,孟姜女一直定居生活在秦帝國的“中心”河內郡(今河南新鄉市輝縣),例行日常的祭祀活動。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第二次東遊,渡過黃河來看望孟姜女,在陽武縣博浪沙還險被張良派人刺殺。

始皇三十二年,八十高齡的孟姜女病逝,秦始皇第三次東巡,親自“披麻帶孝”,以“虎賁執紼,鮫人送榜”國葬儀式,合葬孟姜女夫婦於碣石,封孟姜女為“貞夫人”,追封其夫範喜為“左軍將軍”。

​在這裡,有人會問:孟姜女傳說故事在全國影響如此之深,傳播如此之廣,作為真實的歷史,為何正史記載卻極少呢?筆者是這樣認為的:在信息閉塞的古代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在民間廣泛流行傳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奇異感人的事件、津津樂道的受眾和統治者及官員的大力推廣。而孟姜女集“美女、奇女、貞女”於一身,自然是人們喜聞樂見、津津樂道的話題和崇拜的人物,而最主要的是因為秦始皇這個“千古一帝”在全國統一後為了政治宗教文化的需要和個人心願進行的有目的有意識的大力宣傳推廣,並在全國範圍內“壞城郭,決通堤防”之地立“皇姑廟”等大型祭祀活動,是孟姜女故事廣泛傳播的根本原因。所以在那個時代孟姜女已經是跟秦始皇“捆綁”在一起的一個“神”的存在,被人們以崇拜的神仙一樣祭祀紀念,民間影響極大。

​但眾所周知,秦帝國在秦始皇死後只持續了短短的三年多就被滅亡,最終由平民出身的劉邦以武力征服天下,建立漢朝。時過境遷,但秦始皇在民間的影響還無法在短時間內消除,民眾的意識形態還不認可平民出身的劉邦稱帝,所以西漢建立之初並沒有在意識形態上馬上進行改革,而實行的是“休養生息,無為而治”政策。《史記.孝武本紀》載:“元年(前140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乂安,薦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等到六十多年後社會安定,秦始皇的影響減弱、淡化後,在漢武帝時才著手意識形態上的變革,當然作為皇姑已被神聖化的孟姜女相關史實也儘量淡化、刪去、甚至篡改,取而代之的是以姜女、貞女、杞梁妻等身份出現,直至後來民間演變成孟姜女是以死來反抗秦始皇暴君行為的典型代表!所以漢武帝時慢慢消除已被神聖化的孟姜女在民間的影響,也是為了統治的需要而進行的一場意識形態的文化運動。



常力不常理




瀚海滔滔


去山海關長城以東姜女廟旅遊,人們可以看到一對聯: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始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肯定是根據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題寫的,這個故事是老百姓岀於對封建統治者的怨恨編的。史記·秦始皇本紀和其他有關列傳根本沒有記載,資治通鑑以及幾部中國通史也沒有記載。有關史料記載山海關長城(姜女廟所在地)是明長城而不是秦長城,那來的秦朝孟姜女到明朝來"哭長城"?秦長城的東端在古浿水(今鴨綠江),所以秦始皇與孟美女的故事不是歷史事實。當然不存在東巡遇見孟姜女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